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太尉新传-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庆历中,知制诰富弼进言,边事系国安危,不当专委枢密,由是军事以中书枢密共决。

    之后中书枢密每每在具体处置上有所不合,中书赏功,而枢密反而降罚,文武二府常常产生嫌隙,到了如今,枢密院的权柄更是大不如前。

    而蔡攸身为蔡京长子,又在蔡京刚刚复相之后便上了这么一通风向标似的建言,顿时让人们感觉到,往日形同鸡肋的枢密院,又似乎更有吸引力了!

    枢密院十二房,原本一共有官吏三十八人,元祐时又增二十二人,其中都承旨都副承旨不在此列。

    副承旨、主事、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为从八品,枢密院守阙书令史为正九品。 蔡攸上书请增的尽管都不是高品官员,但是,枢密乃是要职。

    若是能够像当年严均那样一举合了圣意,以后越级拔擢想必也不是难事。 因此,对于年轻官员来说,这自然是莫大的好事。

    这恰到好处的进言自然让赵佶为之大悦,一时完全忘记了蔡攸当初的过失,一举下诏进蔡攸龙图阁待制。 诏书一下,不少大臣纷纷上书,言说蔡攸大臣之子。

    不可骤加任用,而谏言一入内府,便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渺无音讯。

    而天子另一道下令开制举的旨意更是让天下士子群情振奋。

    制举乃特科,早先允许士子自荐,最后又规定必须由有朝廷重臣保荐,而制举入三等则可媲美一科状元,对于那些翘首盼望三年一次科举的士子而言,这自然也是莫大地好机会。

    因此。 当来年三月开制举的消息一经传出,有资格应试的人就开始打点行装往京城赶。

    回到京城,李纲自然便住到了自己的家里。 这短短一年多中,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无锡士子一跃而声名上达天听,就连其父李燮也得以受益。

    此番一家人重逢,自然是喜上加喜。

    李纲回京之后方才得知乃父特旨转一官,又授秘书少监之职,自然觉得心中鼓舞:“爹爹此番一跃而至秘书少监。 实在是可喜可贺!”

    “我向来是磨勘一次转一官,此次若不是你在江南来了这么一次大动静,圣上又怎会注意到我?”李燮从未想到儿子能够有这样的机缘,心中自然很是得意的。

    在他看来,子荫父职算不上什么,而做父亲的反而承了儿子地光,这也让他在同僚之中大有体面。 “明年二月便要开制举,你真的已经预备好了么?高相公真的答应给你写荐书?”

    “爹。 你放心,我心中有数。 ”想到那些满京城求一封荐书的士子,李纲自然知道他是何等幸运,“高相公和阮相公都已经答应做我的举主。 ”

    “你这机缘确实了不得!”李燮满意地点了点头,伸手捋了捋胡须,突然想起了一件大事,“对了,如今圣上改组枢密院。 你对此有什么心得么?”

    李纲此番和高俅同行返京。 高俅也暗中提点过他将来的仕途,此时再和这一番大举动结合在一起。 他自然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爹,不瞒你说,高相公曾经对我说过,只要我此番制举能够入三等,那么,圣上或许会特旨任我为监察御史。

    上一次无锡奇石一案,我便是因言建功,所以圣上一直记着这一条。 但是,以如今的情势看来,我倒想进枢密院去历练一番。 ”

    “你竟然想去枢密院?”李燮闻言不禁一惊,但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儿子地意思。 言官虽然清贵,但是,于朝政上能做的毕竟有限。

    而当今天子虽然看重言官,可终究并不会全盘采纳忠言,与其如此,确实不如到枢密院做一番实事。 再者,他也知道儿子少时便喜欢研读兵书,在军事上也是颇有心得。

    “你如今已经历经了一番世面,这些事情不妨自己决定,我这个爹爹绝不干涉!”李燮一边说一边笑道,“不过,若是你明年中了制举,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来争抢你作女婿呢!”

    和李纲不同,赵鼎一进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陛见,毕竟,这是攸关他仕途的一件大事。

    不过,最终面圣的过程却极其顺利,天子官家没有在学问上多费口舌,而是询问了他一些理政治事之道,而此番有了实际经验,他自然是回答得井井有条。

    于是,不多时便有旨意传来——进直显谟阁,拜庐州知州!而由于他婚期渐近,特旨成婚后再行赴任。

    昨岁中进士,今岁就得以为一地知州,这对于赵鼎来说自然是莫大的喜事。

    再加上已经在筹备中地婚事,整个赵府自然是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气氛中,就连刚刚雇来的二十几个家人也是腰杆挺得笔直。 要知道,此番他们的主人娶地可是相府的侄小姐!

    因此,这一日他和李纲在高府门前碰头的时候,双方不由交换了一个会心的微笑。 不管怎样,他们这一趟都是得了莫大的机缘,于情于理都得前来拜会一番。

    而由于他们的确有实绩,就连那些最喜欢鼓噪的言官也找不到话说。

    “元镇,伯纪,不必多礼,都坐吧!”

    高俅这一日正好不在政事堂当值,见到两人联袂而来不觉脸上一喜,待两人见礼时便举手示意他们坐下。 “这些日子在京城还好吧,是否出去和人会文?”

    “也只是隔三差五有这么一回而已!”李纲如今虽然铁定参加制举,毕竟身上没有进士功名,自然比赵鼎自由得多,“有几个江南文友都来了京城想要设法参加明年的制举,所以大家就聚了聚。

    我初到京城,朋友不多,所以这一类聚会自然也少。 ”

    “伯纪地文友也要参加制举?看来,圣上这一次开特科,倒是引来无数才子!”高俅闻言微微点了点头,“那些人可找到了举主么?”

    “哪有那么多人如伯纪这么幸运?”赵鼎冷不丁插口道,“说实话,我也实在羡慕得紧,若不是身负圣命,我也想去试试!想当初大小苏学士同试制举,大苏学士更是得中三等,那是多大的荣耀!”

    “元镇真真是得陇望蜀!”高俅哑然失笑道,“这一次外放之后,你回来之后便是馆阁,接下来青云直上,居然还指望参加制举!莫要把人家的路子都挡了!”

    “我这不是说说么?”赵鼎说着便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正色道,“此番回京,家母已经在我面前屡次提点,越级拔擢乃是圣上莫大的恩典,让我一定竭尽全力,不可辜负。

    家母更言及相公一片苦心,心中万分感念,不日将亲自前来拜谢!”

    “家有贤母,怪不得能出你这样的英才!”高俅本想建议赵母免了此行,转念一想也就息了这个念头。 不管怎么样,见一见这位大有贤名的赵老夫人也是一桩好事。

    李纲见赵鼎说完,便立刻提道:“相公刚刚提起举主一事,我不免想说几句。

    原先制举乃是士子自荐,如今却审查严格,若是布衣,首先得经过当地官吏审查,然后又需公卿推荐,因为这一点,便让不少人知难而退。

    如今不少人得了官府凭文之后,便纷纷赴京来碰运气,但是,能够最终参加阁试的,只怕是十中无一,参加殿试地就更不必说了。 ”

    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制科也不过是在平常地途径之外又给考生多了一条路而已。 但是,寻常考生又哪里认识什么朝廷公卿?

    高俅沉吟片刻,不禁想到了自己眼下能用的人确实不多。 “这样吧,伯纪你如今声名鹊起,将来一定会有人找你会文,你不妨看看,究竟是谁有真才实学。

    只要真地是德才兼备的人,我可以设法让朝廷公卿做他的举主!看来,我这府门也该开一开了。 ”

    “相公如此贤明,我替那些士子在此多谢了!”李纲闻言大喜,起身深深一躬道,“那些士子数十年寒窗苦读,无不等待着这一天,相公此举,对他们不啻是莫大的恩德!”

    “先别谢我,能否取中可不是我说了算!”高俅笑着摆摆手道,“到时我在门上给这些士子留一条路,给他们一个机会。 对于他们而言,寻一条路子着实不易。 ”

    

第四百零三章 开空门迎俊杰才() 
第四百零三章 开空门迎俊杰才

    距离开制举的旨意发布不过一个月的功夫,京城的客栈中便住满了各地上京碰运气的士子。 尽管制举的要求极为严格,先要在秘阁进行一次阁试,过阁之后才是殿试。

    殿试的科目是策论一道,要求在一日时间内完成一篇三千字的策论,若是没有足够的才学,就是勉强过阁也是白搭,反而会引人笑话。

    然而,最难的却不是殿试,而是之前的公卿举荐。

    仅仅是几日的功夫,坊间便多出了不少诗词文集,个个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无一例外是此次赴京参加制举的人。

    对于他们而言,径直到朝堂高官的门上去要求举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能出此下策,然而即便如此,能够获得青睐的可能依旧很低,更何况,朝廷官员也能够参加制举,这又断送了他们不少希望。

    此时,一座小酒馆内,几个士子模样的人便在那里低头喝闷酒,个个都是愁容满面。 借着满腹酒意,他们彼此都发起了牢骚。

    “听说了么,福建那里又要来好几个有名的士子?”

    “这还用说么,福建这些年出的人物多了,前有吕相公,后有赵相公,此番还不知道怎么了得呢!”

    “何止福建,还有江南,江南原本就安定,读书人又多,听说仅仅徐记客栈里就住了十几个。 咳,这难得的制举机会,难道还会有人错过么?”

    “唉,好容易取得了官府的官凭,可是公卿举荐这一条又该怎么办?挨门挨户地去送文章怕是行不通的,难道真的要花大本钱去印一些书册出来?那得要花多少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制举不比三年一次的进士科,朝廷官员也能考,我们的机会原本就不大。 只是。 这到了眼前的机会,怎能让他落空?”

    一帮人正在唉声叹气地当口,外头突然风风火火冲进一个人来,还未落座便大呼小叫道:“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这里喝酒!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么,今天早上有人成功把诗文投到高相公府上去了!听到这消息,有不少人都往太平桥那边去了,巷子是堵得严严实实!”

    “什么?”一个书生满脸不可思议地站了起来。 “你不是开玩笑吧,那高府的门禁何等森严,那些看门的会把诗文送进去?”

    “无锡李伯纪你听说过吗?就是此番在江南帮着高相公做了不少事的!听说他前几日拜会高相公时,说是如今满城士子找不到一个举主,是以高相公派了几个得力的幕僚统管此事,只要投进去的卷子或是诗词合意的,便有机会受邀,届时便有可能受到推举。

    虽然听说高相公手头只有五个推举名额。 而且已经用掉了两个,但是终究比没有强。 再者,高相公在朝中人缘不错,若是真的能对了脾胃,指不定请哪位公卿代为推举呢?”

    听到有这般好事。 一帮士子登时轰动了,各自去准备文章,题写诗词,一时之间散得干干净净。 要是不能趁早。 说不定那名额就被别人占去了。

    大宋每科取进士七八百人,比起唐朝一次录取十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