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太尉新传-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日,蔡薿照例自讨没趣。 在苏元老对面坐了一会便告辞离去,脸上照常是荣宠不惊。

    而不一会儿,另一个青年便推门而入,笑着唤道:“子廷兄,这蔡文饶还真是了不起。 你这般不搭理他,他居然还会时不时跑过来,这状元心胸果然是不同凡响啊!”

    “元镇你也别老是得理不饶人。 ”苏元老放下手中的书本,微微一笑道。 “我生来就是这番脾气,这一次在船上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也就是你还能担待一二了!”

    “你还别说,我就喜欢你这不欲多话的脾气!”青年爽朗地一笑,这才坐在了另一边地椅子上,“不过,恕我直言,子廷兄虽然和高相公有故。

    但平时还需得给他们一点面子。 大家都是同科出身,此番能够聚在一起又是缘分,便让人落下了话柄!”

    “天性使然,若是为了别人而改,有违我的本心。 ”苏元老起身眺望了一下窗外,这才笑道,“别人是碰了几个钉子便觉得我高傲,那蔡薿却是别有所图。

    元镇你却是好脾气。 居然能够真的坐着和我读一宿的书!对了,倘若我没有记错。 元镇你似乎小我七岁吧?”

    这被称作元镇的青年也是本科进士,名唤赵鼎,解州人,正是高俅点中的十二人之一。

    他自幼博学,通诸史百家之书,取中礼部试的时候,年纪还不到二十岁,也是此次随行进士当中最年轻的一个。

    然而,真正令其大名在外地还是其在策论中直斥章惇误国,因此,在船上的进士中,谁也不敢因其年少而看低了他的才学。

    “你是最后一个问我年纪的人,现在几艘船上无人不知我是最小的!”赵鼎没好气地摇了摇头,这才感慨道,“殿试之后,家母便曾经教导过,少年得志并非一定是好事,因此一再告诫我需收敛,不能放任本心妄行。

    她哪里知道,我欲扬名地很大原因,便是为了给她讨一个风光的诰封!每每想起我四岁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教导我的艰辛,我便觉得心中酸楚。 ”

    这番话说得同样自幼父母双亡的苏元老五内俱焚,险些落下泪来,顿时生出了同病相怜地感伤。

    许久,他方才止住了心头繁杂的心绪,勉强安慰道:“元镇你也无需感伤,你终究还是有母亲可供奉养,他日你位高之时,她便能够安享晚年,总比我只能缅怀那两杯黄土的好!总而言之,令堂有你这么一个儿子,终究还是有福之人。

    ”

    赵鼎这时方才想起苏元老的身世,顿时自悔失言,点点头便连忙把话题岔到了别处。

    “对了,杭州虽说乃是大州,但毕竟不是江宁府之类的大府,此次高相公安抚东南,为何会择定了此地,莫非杭州是要升府了么?”

    对于这些内情,苏元老却从未询问过高俅,因此略一思忖他便摇了摇头:“此事我委实不知,不过,按照地利来看,杭州在运河边上,漕运交通便利,坐镇此地,两浙路和江南东路便全都在只掌之中。

    倒是你说的升府,我也觉得颇有可能,当初苏学士在杭州的几年中,不仅疏通了西湖,而且听说江南繁华气象尽在苏杭,照我看来,升府也在于圣上一念之间。 ”

    “这就对了。

    ”赵鼎闻言不觉释然,但下一刻,他的脸上便露出了一丝促狭地笑容,“子廷兄,我听说你至今未曾完婚,江南乃是烟花之地,到时以你的人品俊彦,可得把持住啊!”

    见赵鼎突然复了年少心性,苏元老不觉哑然失笑,却也懒得搭理这位新友人的胡言乱语,径直拿起书便继续看了起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任凭赵鼎如何说,他都是一副不理不睬的模样,让赵鼎好不懊恼。

    一路过了秀州和崇德,高俅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杭州。 虽说没有刻意张扬,但是一直在运河中航行,诸般行踪自有人打探,因此码头上早早便聚集了一帮子人。

    一介县令尚有属吏无数,更何况是高俅身上带着安抚大员的身分?再者赵佶刚刚下旨将东南转运司的事务也交到了高俅手中,一时间,谁都知道这东南如今已经是全部攥在了这位前宰相的手心里。

    面对一群前来迎接地官员,高俅却并没有摆架子,一概是端着笑脸寒暄,话语中带着使人如沐春风地平和,自然叫一帮原本还惴惴不安的官员渐渐安心了下来,尤其是通判胡嘉良更是如此。

    历来通判知州分头掌权相互制衡,平常倒也相安无事,只怕是哪一头太过强势,另一头便不好办了,因此,如今摊上了这么一个压根惹不起地人当知州,他哪敢有半分不敬。

    “高相公一路辛苦,我们已经在会宾楼摆下了筵席,也好为高相公接风洗尘。 ”

    见胡嘉良牵头,旁人也纷纷附和,高俅却笑着摆了摆手。 “酒水我自然不会却了大家的好意,只不过,今后在诸多大事上,却得靠各位帮衬。

    有道是众人合力,其利断金,不是么?”见各人脸色各异,他便知道这句话分量颇重,心中不由连连冷笑,“此番我既然是离了中枢安抚东南,就该依照地方上的规矩,各位说是也不是?”

    他能够这么说,旁人却无法接口,个个是满脸赔笑地连道不敢,胡嘉良更是打哈哈蒙混过关。

    接下来,十三个进士也下了船来,少不得又是一番厮见,等到浩浩荡荡一群人拥进了会宾楼,却已经是正午时分了。

    由于胡嘉良早就包下了整个会宾楼,因此人虽然多,却也显得毫不拥挤。

    女眷们在三楼包厢另开了数席,一应家人并杂役等全都在一楼大堂用饭,而二楼则全部都是一众官员。

    觥筹交错间,高俅是来者不拒谈笑风生,显示出了深厚的海量,倒是几个新科进士被灌得酩酊大醉,只有始终滴酒不沾的苏元老以及酒量颇佳的赵鼎仍旧安坐在席,而蔡薿却早已被几个相熟的官员拉了过去,长袖善舞自不必说。

    一顿饭足足吃了近两个时辰,其间还有歌伎上来唱了几个曲子,颇为赏心悦目。

    大宋官员风流则风流,却远远不似明清官员来得龌龊,四个年轻貌美的歌伎虽然引来了目光驻足无数,却是无人借醉露出丑态,不过,高俅倒是注意到有人似乎派了家人去询问四女身价,料想是准备拿钱赎回家作妾的。

    他听惯了京城的名词丽曲,乍听得江南的清新小调,兴致也自然不错,看在旁人眼里更是觉得他这个上司颇好伺候。

    酒酣之际,坐在高俅身边的胡嘉良便悄悄凑近说:“高相公,闻听你此来江南乃是受了重命,江南的几户大家也想拜访一下,因此请托上了下官。

    下官不敢擅专,还要请大人示下。 ”

    见胡嘉良做出了一幅为难的姿态,高俅暗叹其人聪明,脸上却只是淡淡的。 “此事容后再议,我初来乍到,不好太快见他们。 ”

    胡嘉良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失望,但下一刻便依旧换上了笑脸。 这一席接风宴,最后在面上自然是宾客尽欢人人高兴,但心底如何却只有各人自己知道了。

    

第三百二十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三百二十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

    到了杭州,高俅并没有急着处理事务,而是先把一群进士全都撒出去,命他们寻访民情,但是还给了一个要求,不许扰民。

    这下子,众人的目光不免全都放在了这十几个进士身上,注意高俅的自然渐渐少了。

    等到高俅一道札子请来了华亭市舶司提举高傑,人人皆道这是兄弟间的事,更是放下了本来的担忧。

    既然是公事,高傑自然不好带着妻子同行,而华亭到杭州之间只有数百里,若是快马加鞭只需半日。

    因此,从高傑接到札子到抵达,中间不过是一日的功夫,倒是让高俅吓了一跳。

    兄弟俩先是寒暄一番。 高俅便将高傑领到了书房。

    由于历来从不在杭州设安抚司衙门,因此这原本是一处富商的宅邸,听说官府看中了他的房子作安抚司衙门,他二话不说便拱手献上。

    高俅到任后听说了此事之后,却立刻命人补还了房价,虽说只是区区数千贯钱,但看在百姓眼中,他的风评便好了几分。 现如今这书房虽然是原来的客房改建。

    但是胜在宽敞,即使是六月天也能够感到丝丝荫凉,倒是让高傑好一阵羡慕。

    高傑一屁股在椅子上坐下,拿起早就准备好的凉茶痛喝了一气,这才感觉到暑热稍解。

    若只是兄弟两人在场,他兴许就会不顾仪态地脱衣避暑,只不过碍于尚有吴广元和金坚在座,因此他只是摇摇扇子感慨了一句:“人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果然没错。

    看看二哥这衙门整修地速度,着实令人羡慕。 对了,二哥不住知州衙门,别人就没有说什么闲话么?”

    高俅冷笑一声,施施然地在高傑对面落座:“知州衙门我让给那些进士了。 再说,这一处宅子是我用自己的钱买的,谁敢说什么闲话?总而言之,这些事情你不用担心。

    我为官这么多年,这点手段还是有的。 倒是你,也该说说你那边的情形了。 ”

    说到自己的本职,高傑立刻坐直了身子,脸上露出了几分肃然。 “如今虽然在名义上是华亭市舶司,但是,真正的重心还在青龙镇,只不过。

    吴淞水道时有阻塞的情况,所以一直在派人疏浚,每年花费在这上面地钱粮便不是一个小数字。

    之前连家已经派人在华亭东北买下了土地,又建造了码头,此举吸引了不少商人,所以,那个小渔村已经颇具规模了。 ”

    这些情况高俅早就听说过,此时听高傑一一道来。 他便微微点了点头:“青龙港乃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 自唐时起便有船只行于海外,自然是一等一的繁荣。

    我当年之所以选在华亭东北的那一片渔村。 而并非是青龙镇,便是为了吴淞航道的考虑。 别看如今青龙镇繁华非常,一旦航道堵塞,那么,此镇的衰落也只是时日上的问题。

    让连家暂时买下那片土地只是暂时打算,为了朝廷长远考虑,这样一个港口自然不能委于私人之手,所以,这也是我让你担当华亭市舶司提举的原因,你明白么?”

    “二哥地未雨绸缪,我自然明白!”高傑连忙欠了欠身,目光中很有几分热切。

    “当初在杭州市舶司的时候,我并非主官,故而事事都不能一力决断,提举华亭市舶司这几年来,我自觉在诸般事务上都有所长进,不会辜负了二哥的期望。 ”

    “我要的就是你这份冲劲!”高俅满意地看着尽显沉稳的弟弟,目光中流露出难以名状地欣慰,“人说上阵父子兵,你我既然是兄弟,我自然希望你能够独挡一面。

    我朝虽然重农,但是,商税同样是国库的重要来源,不说别的,你先后在杭州和华亭待过,应该知道其中的巨大利润!商人重利,若是不能让他们看到海外贸易地巨大利润,谁又会冒着巨大的风险航行于海上?所以,你既然提举市舶司,便不能光顾着收税,还应该考虑一下其它的事。

    ”

    “其它的事?”高傑这下子疑惑了,虽说如今通过青龙镇北上高丽或南下交趾蒲甘等国的商人越来越多,但是,这海上贸易终究还是得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