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法安心休息的。”
王珂迟疑了一下才说道:“皇上,臣也就想到这么多了,还是看看各位大人还有什么建议吧。”
众人见王珂的提议已经说完,也就开始按往年的惯例开始布置,一道道旨意不断从书房里送出去,等候在宫外的快马不时就有几匹飞奔而去。
李二同志坐在御案前四周看看,说道:“好吧,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安排了,就只有到灾区去的人选没有确定了,众爱卿有什么人选,先说来听听吧。”
李二同志这话一出口,整个书房里立刻有又是变得鸦雀无声了,所有人都低着头作冥思苦想状,谁也不愿意抬起头来被李二同志点到自己的将。
见到所有人都不吭声,李二同志的脸色有些难看了,语气阴冷地说道:“怎么,众卿都没有人选吗?”
王珂一看这场面,摆明了是没人愿意去,也不愿意推荐谁去,免得得罪人了自己以后在朝中没法混,心中暗自好笑。
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站出来说出谁来,这帮人都必定会附和自己,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真说出这个人是谁了,这些人是否还真的有这个胆量。
王珂慢慢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就在他站起来的那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他,王珂能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出这样的信息:“你要要求去那个鬼地方吗?”特别是王硅,眼光里出了疑问,还夹杂着一丝慌乱。
王珂明白,自己这个老爹是害怕自己说出自己愿意去的话来。
王珂对着李二同志平静地说道:“皇上,臣倒是愿意去。可是臣手里实在是事情太多,特侦队的训练又不能耽误,朝里这样那样的事也不少,所以臣思前想后,也不敢奉皇上这个旨了。”
王珂说到这里就感觉到王硅坐在那里长长地输了一口气,而别的大臣都马上又开始紧张起来,他们肯定以为王珂自己不能去,一定会在他们中间推举一个人出来担当此事,所有的眼睛一下都落在了王珂的嘴上,都在心慌慌地等待王珂从嘴里吐出谁的名字来。
王珂继续说道:“臣刚才仔细思量了一下,派的这个人事关朝廷的颜面,得有一定得调度能力,对各地的地方事务都能做到有权调配和管理;而且这个人得是皇上之外,既能代表皇上,又能代表朝廷的这样一个人。所有臣以为,皇上派任何一位大人前去都不太合适。”
王珂此话让所有大臣都松了一口气,对他们来说,只要不让他们去,派谁他们都没有意见。
而李二同志却有些不解了,这王珂的话让他又不明白了,这任何大臣去都不合适,自己肯定是走不了的,哪还能派谁去呢?这岂不是王珂自己提的建议,自己又给否决了吗!
李二同志疑惑地问道:“小子,照你这样说,不是就没有人可派了,那你那个提议不是就没有用了吗?”
王珂摇摇头回答道:“皇上,有人呀!臣想了半天,以为这个人选只有太子殿下最为合适。”
王珂此言真的是把在场所有的人都吓到了,一双双眼睛里都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王珂居然是打的太子李承乾的主意。
李二同志的眼睛一下就收缩了一半,半睁着眼睛看着王珂问道:“小子,你如何觉得只有太子才能胜任这个事情呢?说说你的理由。”
王珂不慌不忙地说道:“皇上,你想埃太子作为我大唐的储君,代表皇上体恤民情,应该是名正言顺的了。到了地方上,又有谁敢不听从太子的安排。最重要的,太子将来是要承继大统的,现在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让太子在实践中能学到不少的东西,也能明了皇上的爱民之心,明白百姓的疾苦,对太子将来承继大统不是很有好处吗!”
王珂的一席话,听起来句句是在为太子着想,如果此次太子成行,将对他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好处,而且看起来好象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一般。
李二同志沉默了,他不知道是否真如王珂所说,太子走上一趟,就会有如此多的好处,不过又感觉王珂所说也有些道理。自己不也是在没坐上这个皇位的时候,到处征战,管理民生,在当上皇帝以后才如此的得心应手吗!
李二同志有些拿不准,眼睛扫向下面的一干朝廷重臣,他很想听听这些跟着子打天下,现在又帮着自己治理天下的臣子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下面所坐着的,哪一个不是人精呀,对李二同志此时的心情都是了解得一个透,明白现在李二同志是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虽说对太子前往,也有些担心会有什么意外,可是转眼一想,这太子出门,肯定要比他们出去防范要严密得多。要是太子都要出现意外,那他们岂不是更加的危险了。而且刚才李二同志也说过,派去的人会带上几个御医一同前往,有御医在,想必太子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想到这里,所有的大臣都纷纷站起身来,一致向李二同志表示,王珂这个提议是完全可行,也是目前最为妥当的办法了。
几个老不死的文官更是翻动他们那能把死人都给说活过来的三寸不烂之舌,把王珂这个建议说开了花。让李二同志感觉如果不这样做,那这场洪灾就不能过去,大唐就会因此而万劫不复一般。
李二同志的头被轰炸得晕乎乎的,再加上连续的用脑过度,已经开始有些疼了,也不再多想,点头同意了下来。
众人见所有事情的已经安排妥当,纷纷向李二同志行礼后退了出去,今天这一折腾,一个个都已经感觉饿得不行了,每个人的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紧回家把肚子给填饱了。
第128章()
清晨,朱雀门前。
王珂一早就赶到了这里,身旁站着王硅,身后跟着府里的管家和从庄子里赶过来的管家王叔。在他们身后,停着十几辆大车,车上装满了王家从府里和庄上拉来的银两和粮食。
昨天在回家的路上,王珂就已经和王珂商量好,在今天一早,就把自己家里多余的粮食和一部分银两,拿出来让太子带到江南去,以作救济灾民之用。
当然,王珂也是费了不少口舌才说动的王硅,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有这种思维,要把自己的家产贡献出来,以供国家之用。在当时,也就是富裕之家,在本地出现灾情或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时,会开设粥棚施舍几日罢了,象王珂这样倾其所有的还真没有出现过。
王硅最终被王珂说服后,两父子连夜就把一切安排妥当,王硅还告诉王珂,每当有朝中什么人出行,按惯例,都会在朱雀门前,由皇上亲自送行,朝中文武百官都会随行,长安城的百姓也会到场,场面十分的壮观。
王珂于是和王硅商量好,今天一早直接把东西给拉到这里,待李二同志一到就先和李二同志说一声,把这个事给办了。
辰时刚过,李二同志的车驾就出现在了朱雀门里,王硅碰碰王珂,示意他上前去和李二同志说明此事。
王珂明白,王珂是不知道他应该如何说,才要自己去说的,毕竟这事也是自己想出来,自己去说也能说得比较清楚。
王珂走到李二同志的驾前,冲着李二同志行礼说道:“皇上,臣有一事要禀报皇上,还请皇上允许。”
李二同志对王珂所说的话感到有些奇怪,按说王珂有事应该是奏报才对,而王珂却说的是禀报;如果是请求,也应该是请李二同志批准,而王珂却说的是允许,这样看来,王珂要说的事不会是什么朝中的大事,而是他家里有什么事情,但和李二同志有关。
李二同志一想到这里,再联想到昨日兰陵的事,心里不觉有些吃惊,在李二同志想来,王珂要说的事必定和兰陵有关,难道
李二同志虽然不是很相信王珂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但以李二同志对王珂的了解,以王珂的胆子之大,李二同志还真的有些怕王珂会这样做。
李二同志不觉失声问道:“小子,你不是要告诉朕,你要把兰陵给休了吧!昨天错在兰陵,但也不至于就要到这个地步吧。”
王珂一下就给愣住了,他不明白李二同志怎么会这样问自己,茫然说道:“皇上说什么呢,臣怎么会把公主休了呢。臣只是有一事要和皇上说而已,没有别的什么呀。”
李二同志听王珂这样说了,长出了一口气,也没去计较王珂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对,连忙问道:“那小子你有什么事要和朕说的,讲出来朕听听吧。”
王珂抱拳说道:“皇上,臣与臣父昨晚回家后商量,决定把我家的余粮和一些银两献与朝廷,用以帮助灾民,还请皇上成全臣等的心愿。”
李二同志一下就呆了,这种事他还真没遇见过,以前也有朝廷把大臣家的财产收入国库的,可是那都是大臣犯事,由朝廷抄没的,这主动上缴,还要指定用途的,这还是第一次遇上。
李二同志愣愣地看着王珂,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旁边站立的大臣也被两人的对话给惊呆了,他们也没有想到,王珂一大早找到李二同志,会是为了做这个事情。对于王珂此举,他们一致认为,王珂是昨天没有休息好,脑子坏掉了。
有和王硅关系不错的大臣,已经悄悄抽身前去找寻王硅,想告诉王硅,王珂正在做一件疯子才会做的事情,要让王硅赶紧前去,把王珂劝阻下来,别让他在李二同志面前丢这个脸了。谁知道,王硅也给出了他们同样的说法,并强调说,王珂所说是他们全家商量的结果,让这些大臣差点惊掉了大牙。
李二同志不解地问道:“小子,你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可否和朕说明白。”
王珂面色一正,严肃地说道:“皇上,江南水灾,朝廷责无旁贷要进行救助。可是臣也知道,现在朝廷的支出不小,能够动用的钱粮都不多。臣虽说家中也没有多少节余,但比起现在正在受灾的百姓来,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臣愿意尽我所能,帮助这些灾民度过难关。还请皇上成全。”
王珂一席话让李二同志和在场的大臣心中都有些感动。
李二同志对着王珂,神情激动的说道:“没想到小子还有如此胸怀,实在让朕感动。只是对于救灾一事,朝廷自有安排,小子就不必把自家钱财拿出来了。朝廷这点能力还是有的。朕也不会为了这区区的救灾一事,就让朝中的大臣们掏自己的腰包吧。”
王珂见李二同志不接受自己的想法,只好耐心地说道:“皇上,朝廷出资救灾和臣把家中的财物捐出来是不一样的。朝廷这样做是责任,臣这样做是道义!这性质是不一样的。臣此举只是要让世人知道,作为我大唐的子民,无论是谁,只要他是在为大唐出力,朝廷都不会不管他;有了难处,朝廷会帮助他,其他的大唐人也会向他伸出援手。臣就是要让百姓明白,皇上和朝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唐强盛,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王珂停住话头,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原因,皇上昨天不是发了一道圣旨,要求灾区的殷实之家,先把家中余粮先借与朝廷,待灾情过去后朝廷再补还与他们。臣在想,这个事应该有些难度。臣此举,就是要告诉这些人,朝中的大臣都把自家的钱财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