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众口铄金呀,要是传出说当今圣上因为王珂是自己的驸马,就不按律处置,对王珂的声誉不利是一回事,自己的声誉也要跟着受到影响,这样一来,还真的不知道以后在面对这些大臣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王珂看见李二同志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这话起作用了,心里暗自乐着,脸上却没有表露出一丁点来,还是那副很委屈的模样,让李二同志看在眼里也感到,现在王珂同自己是一样的心情。
这时的李二同志也不去想用不用处罚侯君集了,他现在只关心自己的声誉会不会因为此事受到影响,如果是自己的声誉会因此而受到影响,那处分一下侯君集也不是不可以的。
李二同志着急地对王珂问道:“小子,那如今该如何办才对?你与朕说说!”
王珂一愣,心里说道:“这句话真的有这么强大吗?到让李二同志反过来问我的意见了,要真是问我的意见,嘿嘿,那可就没侯君集的好果子吃了啊!”
王珂不知道李二同志问自己的话,现在到底有几分是真实的,故作迟疑的问道:“皇上,你是问臣吗?”
李二同志不耐烦地说道:“废话!这里就朕与你小子两个人,不问你,朕问谁呀!”
得到了李二同志肯定的答复,王珂心里可就乐开花了。嘿嘿,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这简直就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三伏天刚坐下就有人送上凉茶嘛,实在是太顺了!
王珂装出一副冥思苦想后的样子说道:“皇上,今日之事得这么办。首先把今日的事完整地记录下来,侯帅是如何向皇上禀明此事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律法上是如何规定的。当然了,皇上得写明白了,皇上并没有听信一面之词,就悍然对整个事件进行处理,而是以法律为准绳,通过对整个事件进行细致的调查,认真听取了当事双方的陈述,对其中的疑点进行了分析,再对照律法的规定,才得出了正确的决定。这样不但整件事件的经过都说清楚了,也能够体现皇上是按照律法来办事的,并没有随意的就做出决定,所有人一看不就明白了吗?”
王珂这样说有几个原因,首先让李二同志觉得,王珂是在就事论事,没有什么别的目的;再者,这样一来,让李二同志感觉到,王珂是在维护他的尊严;第三,王珂故意不在这时说出李二同志对自己和侯君集的裁定。
如果李二同志就此打住,朝里的大臣们看见这个通告,也会明白这个事情是侯君集故意挑起,王珂是被冤枉的。现在事情真相大白了,王珂却没有得到一个公正的结论,而侯君集没有被处罚,也会让李二同志招来一些非议。如果李二同志明白这深层次的含义,要继续问下去,那好办,王珂就会慢慢地把李二同志引上他所想要的结果上去。
当然了,王珂要想凭这件事就把侯君集打趴下,也是不可能的,可是至少也要让李二同志对侯君集产生不信任,最好是能把侯君集调离左卫军,不让他和太子天天见面,那样一来,王珂要想把太子和侯君集各个击破,可就比现在要容易得多了。
王珂在说话的时候,故意把这个事情称之为“事件”,无非就是要加重此事的份量,让李二同志不认为这个事情是一个简单的事,而是侯君集故意挑唆的(本来也是侯君集故意的,只不过侯君集猜对了开头,却没有猜对结尾而已),用意就是要对自己下手。
中国字很有学问,一字之差,那意思就可能会差了千里。王珂相信,自己用“事件”来称呼此事,必定会让李二同志心里有更多的想法。
李二同志回味了一下王珂的话,也感到这样是最好的一种结果,不但把事情说了个明白,也显出了自己是一个公正的皇帝,对于这种“重大”的事件,自己的决定是会有很大的影响的。只要让所有人相信自己是很公正的,自己的声誉就不但不会受损,还会成倍的增加!
刚想到这里,李二同志有感觉不对劲了,这说起来倒是挺好,可是怎么就感觉差点什么呢!总是有那么一些不对的感觉。
仔细想想,李二同志才想起,就是没有结论,这事情倒是说清楚了,可是还没有给出结论来,这对于自己也是有损害的。这个时候李二同志也想不起自己是不想处罚侯君集的了,只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为自己正名,要让自己的声誉更高一些,让以后大臣们一说到自己,就说这个皇上是个好皇帝,对待这么“重大”的事件都能做到很理智的对待,不偏听偏信,能从中的那么一丁点破绽发现问题,还认的清白,是很了不起的一个皇帝。
李二同志沉迷于自己的畅想里,最后决定,对于此次重大事件,自己必须要给出一个严肃的结论来,哪怕是功劳再大的人,也不能依仗自己对他的信任,就可以胡乱的冤枉任何人!
李二同志下定了决心,对着王珂说道:“小子,你就放心吧,朕会给你,给满朝文武一个满意的答复的!你的要求不过分,是很正常的。对于此事,朕会严肃处理!你先回家休息,待朕理出章程来,叫无忌他们下发就是了。”
虽然李二同志没有明确说出什么,但王珂也已经明白,自己的潜台词已经让李二同志理解了,现在李二同志就是站在自己设下的套里。至于这最后的结果嘛,嘿嘿,王珂相信和自己的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王珂这下才心满意足了,向着李二同志行礼告退,丢下李二同志在那里思考这篇文章该如何去做。
而他自己呢,却是要到处走走,把今天到御书房里来给自己求情的所有人都谢上一谢,最好是都请到自己家里去吃上一顿,以感谢他们的名义,也联络一下感情,免得以后自己再有什么事的时候,这些人不出面了,自己可就要少不少在背后给自己撑腰的人了。
特别是那个刘政会,自己虽说也认识吧,可是还真没有好好和他相处过,今天要不是靠他,王珂都不敢再想后果了。
如果今天他要推辞,自己也好乘人多,让几个老不死的和老杀才们把他拿下,以后在律法方面,还可以找他了解一下详细的情况,以便研究一下里面的漏洞,让自己能够更加自如的混下去。
今天的事就是一个教训,要不是自己人品太好,这吃饭的家伙可就没有了。
第197章()
王珂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才刚进府门,就看见影壁后面有人影晃动,王珂只以为是家里的下人,也没有在意,昂着头就转了进去。可是转过去,王珂才发现,自己这一家子的人都站在这里,家中所有的女人的眼睛都正望着来来回回走动不停的王硅。
王珂马上就知道,自己出事的消息,一定是王硅没有听从自己的招呼,一回到家里就告诉了家里所有的人,结果谁也在家里都坐不住了,又不敢出门去瞎打听,只好是站在这里,看有什么消息传来,好在第一时间就能够知道。
王珂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虽说自从王珂来到大唐,就一直沐浴在王家无时无刻的关怀之中,不过象今天这样全家人同时表现出来,还是让王珂小小的感动了一把。
王珂连忙上前说道:“爹、娘、姨娘,我回来了!”
至于自己那三个老婆和那个宝贝儿子,王珂现在时不用说什么的了,要说什么,也是留到晚上再说的,用不着现在就表现出来。再说了,现在人这么多,王珂脸皮再厚,也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王硅听到王珂的声音,马上就停下了脚步,上前拉着王珂不停的端详,好像是要看看王珂身上是不是少了什么一样,眼睛里的泪水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
王珂连忙笑着说道:“爹,孩儿没事的,你就别担心了。还是赶紧张罗饭菜吧,孩儿请了今天来为孩儿求情的伯父来家里用饭,也顺便谢谢他们的仗义执言,为孩儿求情。”
王硅听到王珂这样一说,赶紧点头答应,叫着王夫人和自己的两房妾室就往厨房跑。
对王珂此举,王硅绝对是没有意见,在他看来,王珂这样做是很对的,别人帮了自己,请吃个饭,道个谢是完全应该的,何况这可是救命之恩呀,比起一般的帮助来,可不知要大上多少倍了。
待王硅几人走了,南平才抱着孩子,领着兰陵和冬月走到王珂的面前,三个人都脸上早已是挂满了泪水。刚才公公一回来,她们就发现王硅的脸色不太好,再加上没有看见王珂一起到家,问到王硅,王硅还躲躲闪闪,言语间闪烁其词,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南平就已经有些怀疑是王珂出事了。
毕竟南平对王珂还是了解的,这小子平日里就懒,只要没有大事发生,就算是到朝里去了,也是能跑就跑,绝不会有比王硅还晚回的时候。就算有事,王硅先回家,也会直接告诉她们,王珂有事,要晚回一会。可是今天却和往日大相径庭,不得不让南平起了疑心。
在南平的一再追问下,王硅才不得不把今天的事说了出来,这一下可把王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吓坏了,可是谁也知道,犯了这事那肯定是轻不了,就算南平和兰陵进宫去,这个时候也不是很恰当的,要是李二同志正在气头上,自己去讨个没趣还是小事,要是李二同志把怒火发在王珂的身上,那岂不是更加的糟糕了!
后来听王硅说,他已经请了朝中的几位重臣前去为王珂求情,南平和兰陵就更不敢去了,怕她们俩这个时候出现,打乱了几位大臣的计划,那可就是得不偿失,还把王珂给害了。
一家人心中担忧,什么事也不想做,开始还都在王珂那边的客厅里坐着,只是时不时的往往外边,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个都走到了大门这里,焦急地等待着不知是好还是坏消息传来。
这个时候一见到王珂,所有人都止不住眼睛里的泪水,也顾不上别的,任由它不停地往外流。只有王珂的儿子,躺在南平的怀里,张着两只大眼睛,骨溜溜的乱转,不知道这些人都在做什么。
王珂一把抱过儿子来,用空着的手帮着自己这三个老婆一一擦去泪水,笑着说道:“哭什么呀,我不是好好的站在这里吗?有什么好哭的了,没事了,只是一场虚惊而已。”
王珂不说还好,这一说,三个人马上就哭出了声来,南平用她那无力的双手不停地打着王珂的肩膀,哭泣着说道:“将军你吓死妾身了,听公公说得此事,妾身还以为再也见不到将军了呢。”
南平的哭打把王珂手里抱着的儿子一下就吓得哭了起来,王珂就势挡住南平的双手说道:“好啦,别这样,你看把孩子都吓哭了!”
对于母亲来说,这孩子可比天大,小王(李二同志给王珂儿子取的名字,意思是比山还要高,寓意着王珂这儿子长大以后,如同山一般高大。也能为大唐,当然是他李家的天下出力)这一哭,立马就止住了南平的哭声,双手也不再向王珂身上招呼,而是从王珂手里抢过孩儿就哄起来。
王珂这才腾出手来,又安慰了一下站在一旁哭得同南平一样伤心的兰陵和冬月,带着他们回到屋里。
王珂让三女带着孩子,自己直奔厨房而去,王珂倒不是担心王硅和王夫人他们不会安排,而是他担心自家的几个厨子对做猪肉还没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