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东升-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如此,得从一个兵开始。”苏翎说得缓慢,依次向众人看去,这几人代表着外面三四十人。

    “任凭将军差遣。”几人行礼齐声应道。

    苏翎又问:“那我说的那个,你们怎么看?”

    “禀将军,东路军已然全败,没有假设。”大胡子说道。

    对于这个回答,郝老六比较欣赏,他问道:“你叫什么?”

    “秦安邦。”大胡子说道。

    郝老六又瞧了瞧,似乎对其的胡子感兴趣,转头看看苏翎。苏翎点点头,郝老六似乎知道了答案,不再说话。

    “我那话里的意思,你们难道不知?”苏翎问,这汉子倒是直爽,象个当兵的样子,但这脑子呢?

    秦安邦似乎略有迟疑,苏翎便说道:“直说不妨。”

    “是,我们以为,有两条路可走。”秦安邦说,“但归附辽东,万不可行。”

    “为何?”

    “武官永无出路,尤其是败军之将。”秦安邦说的很快。

    “哪两条路?”

    “一是投奔后金,以将军的实力,必会重用。其二,自立辽东王。”

    这两条哪一个都足以惊人。苏翎未料到这惊世骇俗的想法居然是出自这些低级武官之口。但随后一想,便也就释然。低级武官面临的只有一件事,战时求生,不战时求稳。这些连吃空饷都轮不到的武官,比士兵好不到哪儿去。再则也是苏翎失误,让这些人聚在一起商议,这些武官哪儿能得到说话的机会?这更加促使武官们照着最直接的想法琢磨下去。也因没有官职的束缚,这求生的本能将得到最清晰的思路。

    苏翎盯着秦安邦,说:“这第一个,不用说了。我们这里没有降字。你说说第二个。”

    “此次辽东大败,整个辽东将无法抵挡后金的进袭。营中战力,我等最知。将军既然能击败东路军,必然能与努尔哈赤抗衡。若是不愿降后金,就算将军此时不与后金接敌,待后金进占辽东后,努尔哈赤也会前来进犯。到时,整个辽东便在将军与努尔哈赤之间择一为主。将军既然在此伏有精兵,又不依附后金,这一战必然不能避免。而这辽东王,便是胜者。”

    苏翎惊疑地问道:“你是哪儿的人?”

    “辽东开原,祖居于此。”秦安邦说道。

    “任何武职?”

    “选锋营把总。”

    一个把总有这样的思路,算是个异数。

    赵毅成插言道:“这样不就是反了大明么?”

    秦安邦一怔,反问道:“没有反么?”

    这话让苏翎几人也是一怔,尽管已经做出全歼东路军的战绩来,可也是从自保的角度想的,从未明着说是反了大明朝。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而此时,面对这样的反问,没有任何一人能说出话来。或许,这是苏翎的小错误导致的唯一有价值的消息。

    苏翎不再问,说道:“祝浩,你带他们去安排。”

    待秦安邦几人出去,苏翎才转过头,将郝老六等人好一番打量。

    “大哥,”赵毅成说道,“事情怕是真会如此。”这些其实不算第一次说道,但这个反字却是实在震动人心。

    苏翎没有接话,似乎在思索什么。

    “辽东王?”郝老六笑着说,“好气派的名字。大哥,你觉得呢?”

    苏翎看着郝老六,也微微一笑,说:“确实气派,只是不知道这背后,有多重。”

    成为辽东王是一个异想,这首先是要对付努尔哈赤,他才是真正想做辽东王的,不是已经称王了么?不说这中间如何艰难,就算辽东王做到了,那么大明呢?那可是百万万的人口,随便抽调小部分,踩也将辽东踩平了。

    不过,这仅是一瞬间的胡思乱想。这步子都是一步步迈开的,谁知道下一步是什么?

    “先不说辽东王、辽东李,这努尔哈赤下一步要做什么?”苏翎说道。

    赵毅成想了想,那些每天汇集的消息都在其脑子里,说:“没有明确的消息。辽阳一带仍然有后金哨探,人数也未见变化。坎川岭一带也是一如往常,游骑曾试着潜入牛毛寨附近,没有发现任何异动。”

    苏翎说:“没动便是要动。你们想,这努尔哈赤会老实呆着不动么?”

    自然不会,萨尔浒大战之前还四处掳掠,未必这大胜之后还会不动?更别说这一战之后辽东几乎算是空城,焉能看不到?

    “既然要动,那么会是那个方向?”苏翎说。

    向西,是开原,铁岭,向南,是沈阳辽阳,向东,便是千山堡。

    “这个月努尔哈赤照旧送礼过来,东西加了一倍。”赵毅成说道,“这就两个意思,一是稳住我们,其实一直是如此,他没空过来,也不想我们过去。就算我们没这个想法,努尔哈赤也会防着。第二,便是让我们松懈下来,再来一次偷袭。”

    赵毅成看了看苏翎,做出判断,“我看,不是第二种。”

    这与几人是一致的想法,是准确的。

    “应该是叶赫。”胡显成说道,“这两家算是老对手了,此次大战,叶赫折损也是不少。这此努尔哈赤该一尝所愿了。”

    “对付叶赫,就要进袭开原,铁岭。”赵毅成说道。

    事情明朗之后,千山堡又该如何?几人稍停,转而再回到这个问题。

    “眼下,我们是先动,还是等一等再动?”苏翎说道。

    难题被再次略过。

    【收藏、推荐,谢谢】

第67章 旗军戍边() 
万历四十七年五月初,大明朝辽东都司位于辽河以东的广阔土地上,久盼的雨水终于落下,让无数双关注天气的眼睛露出些许笑意。

    这雨水虽姗姗来迟,却一来便连下了数日,将连绵起伏的群山尽都浸泡在浓浓的水汽之中。河谷中大片的农田在雨水中催生出翠绿的禾苗,像是一眨眼便长出寸许长,望过去是满眼的绿意。由山峦叠嶂中蜿蜒而出的浦石河也因雨水而长高半尺,顺着东面低下去的地势,在这些绿色农田中曲折环绕,一路向鸭绿江流去。沿着河边一路向东,有五座石堡巍然而立,再加上向北十里远处依旧是一路向东延伸的边墙,便是辽东都司在东部的全部防御设置。沿着高高的边墙,无数墩台、烽燧密集分布,顺着河边一直延伸向镇江堡,不过,这些用来示警、守御的建筑,大多在雨水中浸泡出道道裂缝,倘若再来一场大雨,说不准哪一处便要坍塌损毁。这些高高的石堆上似乎并无多少人影,看上去倒象是千年前遗留下的古迹。

    宽甸堡至边墙之间有一个叫李家屯的村子,总共住着十几户人家,大小不一的十几个院子紧挨着连在一起,四周则是一小片农田。这说是李家屯,眼下这村子却只有一户姓李。住在村子最把头的一家便是李家,是这里人口最多的一户。这要按辽东都司经历司的文书档案中所述,应该做如下记录:

    宽甸百户周弘下李达茂军余实在三十名。

    新收士兵三名:李大强,李虎儿、李生其;

    收补帮丁五名:李项、李时、李大儒、李仲锦、李天爵;

    银差五名:李累儿、李伯臣、李孝,李其利。每纳银二钱五分,计一两二钱五分。

    边夫三名:李得水、李仲喜、李法柱。

    粮差纳逃故军陶小七粮七石:李计衷、李道。

    纳窖柴两名:李仍、李五十。。。。。。

    这李达茂近六十的年纪,仍然在卫所里是一名旗军。几十年前初到李家屯时,这田尚算多,日子倒也过得去,娶妻生子一番红火,这李家男丁便已有三十名,俱都挂在李茂达名下,按大明朝卫所的规矩,除非李茂达死了,是不允许分户自立。如今孙子辈也有二十左右了,男丁们个个都是军户军籍,按上面所述,每一个都担着差使。

    这人丁兴旺的李家,在这李家屯算是大户,可这些么人丁,将田这么一分,每家便没剩多少亩数,附近能开出的田已经不多,除非另寻它处开荒种田,可这不允许分户又将此路堵死。是故除了例行纳籽粒粮外,李家所有收成加起来,全家人的粮食竟还差着两月没有着落。亏得这新收士兵三人有月粮可拿,不然再怎么省也要饿死人。这新收士兵还是近几年卫所旗军老弱不堪所致,象李达茂这样五十多岁的旗军,如何能担负戍守边墙的差使?辽东都司卫所旗军的月粮本就是自己家从屯田所出,然后再有帮丁负责置办鞍马器械,后来将部分新收兵士补入营兵之中,才由朝廷负责每月给饷给粮,李家这样的大户,也才勉强支撑下去。类似李家这样的,除了人丁不至于达到三十人之外,都是一样的处境。当然,也有真正的大户,纳粮纳银全不在话下,甚至还能给百户千户们缴纳免操银子,以免除戍守的差使,更有甚者,还能开商铺赚银子。但这毕竟是少数,至少在宽甸这个地界上,数不出几户人家。另外,宽甸百户名下的陶小七,便是一个逃军,而本该由陶小七缴纳的籽粒粮,便落在李茂达的头上,由其填补。朝廷是按军籍核收粮税,可不管谁在谁逃,所缺一律由本地填补,这当然不能由百户周弘自己拿出来,再说,这逃军的数目极多,类似这样的填补,早就形成惯例,百户周弘名下便有十几名逃军在案。

    今年四月中,李达茂在宽甸堡按例行规矩出操、值守宽甸堡,到五月,又与另外五个旗军一起调往边墙,戍守边墙、瞭望敌情。这都是沿用几十年的惯例,那李达茂也在边墙上戍守过不下数十次。往年都是一年两次轮换,这李茂达因年岁较大,已有数年未曾上过边墙,这一次,因辽东东路军出征,将宽甸一带的兵马带走不少,以至人手不足,这才将李茂达拿来凑数,无论什么情形,这边墙上总要有人的好。

    李茂达与五位旗军一路北行,途经自家时,邀那五名同伴小歇片刻,自己也好看看家人。

    满堂儿孙中除了长孙李伯臣,其余要么在外劳作,要么去应各自的差使,李茂达只好跟老伴儿略略说上几句,再跟这十九岁的孙子交待一番。李伯臣身为银差,每年需缴纳二钱五分的银子。这银子看似不多,但在这宽甸,除了自家地里的粮食,再就是进山采集一些药材、山货换钱,其余的根本没有赚银子的途径。粮食自己还不够吃,如何能卖?附近山上的土产,早就被采光收尽,这二钱五分可就是实在难办,去年的银差已经欠下一钱,开春便被催缴数次,让这位十九岁的年轻人过早地眉头紧锁。

    “爷爷,你们今日便上边墙?”李伯臣问。

    “是的。我走之后,你跟你爹说说,我这次去,怕是要几个月才能回来。让你爹与叔伯们好生照顾家里。”李达茂说道。

    李伯臣点头不语,稍停又说:“爷爷,我想出边墙一趟。”

    “做什么?”李达茂问道。

    “我想去那边山上看看,那边东西应多些,若是运气好,弄张皮子也好。”

    李达茂想了想,摇摇头,说:“这几天不行,这边墙上正轮值,换上的人不认识你,万一误会可就小命不保。就算要去,也要等几日。我跟那般人混的熟了,也好平稳些。”

    李伯臣刚要再说,却被李达茂止住了,便就住嘴不言。李达茂便招呼五个同伴,收拾好兵器马匹,一路向边墙行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