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翎问道:“那皇上便不看奏书么?”
袁应泰说道:“当然要看,不过,不会全看。这宫外之人,又如何知道是哪一个批的?这也是朝官们自己闹的,有事没事便是一堆奏书呈上,想来皇上是不耐看完的。万历。。。。。。”话未说完,袁应泰又是摇头。
苏翎问道:“那若是太监私自做主,岂不是无人能知?”
袁应泰看着苏翎,面色阴沉起来,缓缓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袁应泰压低了声音说道:“我那友人在信中所说,便与此有关。那魏忠贤不过是个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被选入宫。那魏忠贤极善钻营,察言观色之术想必定是不凡。这先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上乳母客氏,当时皇上年纪尚幼,那魏忠贤是用尽心思,甚得皇上欢心,这不,皇上继位没过多久,那魏忠贤便升任司礼秉笔太监。”
苏翎疑惑地问道:“袁大人,这些人,是如何知晓的?”
袁应泰笑了笑,神秘地说道:“你道那些世家大户,便没自己的路子么?否则如何庇护那些自家子弟?苏将军,这些世家大户,能维持数十代不倒,这每一家可都有数不尽的秘事。若是苏将军能将之收为己用,这助益可是不小啊。”
苏翎却没理会袁应泰的又一次暗示,接着问道:“那这到底跟这魏忠贤有何干系?”
袁应泰又开始犹豫起来,拿眼睛向苏翎看了几次,然后才压低声音问道:“苏将军可知红丸一案?”
苏翎想了想,点点头,说道:“略有所闻。”
袁应泰接着说道:“这详情便不说了,只是,我那友人估测,此事可与魏忠贤脱不了干系。”
苏翎一怔,说道:“果真?不是说是疑案么?”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信中也未肯定,只是从魏忠贤得势上估测的。以魏忠贤与皇上的关系,自然是此时最好。”
从得利最大的人身上推断,这个角度倒是选得不错。苏翎暗自点头,看来这人还真是不一般。
不过,这到底绕了多大个圈子?苏翎旋即望向袁应泰,要看其到底怎么说。
袁应泰看出苏翎的想法,便说道:“以魏忠贤这样的心性,这掌了披红之权,朝廷之上必定要有一番风雨。没有这人,朝廷上还争论不断。这太监干政,迟早会有人弹劾,到那时,你说魏忠贤会如何应对?”
苏翎不答,袁应泰便继续说道:“按信中所说,到时候,除非皇上亲手披红,否则日后定然是魏忠贤独掌大权,这朝廷上的百官也只有顺、逆两种选择。我那友人看得极远,他说,这逆者,过不了几年,便不得善终,而顺者,早晚要应验邪不压正这句话,到时下场会更惨。”
袁应泰看着苏翎说道:“所以,这最稳妥的地方,反而是眼下的辽东。”
苏翎想了想,说道:“这就说回来了?所以你那友人便选了我?”
袁应泰一笑,说道:“正是。我不妨实话实说,苏将军一身清白,与朝中哪个都没有瓜葛,眼下又是在辽东独掌兵权,其不正是个好人选?”
苏翎笑着问道:“你是说那魏忠贤也不会与我有瓜葛?”
袁应泰答道:“这一是太远,将军与其不会有什么纠纷。恐怕这几年,将军都不会找其麻烦,他自然也寻不到将军头上。在说,以将军的手段,就算找上门来,想必也会有应对的法子。”
苏翎正要说话,袁应泰却抢先说道:“今日我已将话说完,将军不必此时便定,来日方长,等等看,也是好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02章 四万明军()
那日辽东经略袁应泰府中后院的密谈,苏翎日后倒是不以为然,唯一印象深刻的,只是袁应泰口中说的那位友人。但自始至终,袁应泰也未说出姓名,是何方人氏,想必是为着保密之故,这不成亲家,倒也就不必认识了。可那种能深入到皇宫之中的秘密渠道,却令苏翎为之着迷,那该是多大的一张网?才能未卜先知、预测时事呢?
事后,苏翎将这些秘事,都告诉了赵毅成,并一起商讨这种渠道建立的可能性。
在二人绞尽脑汁、尽量放大了胆子进行一番猜测、估算之后,赵毅成才摇着头说道:“大哥,这个咱们是不行的。没个几十年建下的关系、脉络,是不可能做到的。”
苏翎也一个劲儿地摇头,说道:“嗯,这不单单是花银子、升职赏赐便能办到的。”
苏翎所说,也正是归属赵毅成所部哨探的两个最基本的方法。用这种法子收为己用的人,也就能满足一般所用,这更高层次上的消息,便不能指望了。
想来那魏忠贤的来历、所作下事情,这种消息也不会是一个人便能知道全面的,除非。。。。。。除非也如李永芳给徐熙出的那个主意,有一个长期收集各类消息的部门,并且有专人整理,才会形成随时能了解所需消息的结果。
这也正是赵毅成所部那些隶属总部的年轻人们正在努力做的。这无疑是枯燥、乏味的案头工作,且目前看来,能起到的作用并不算大,反倒不如那些军中哨探们直接探听到的消息来得直接、有效。不过,意外的收获,倒是对文书分类做的一些尝试。最初是按时间划分,随后又分军、农、工等等,而目前那些年轻人又在尝试更细更新的分类方法,以便能从那些已经堆积如山的文书档案中迅速寻到所需要的内容。但,这依旧要看人的记忆,毕竟那些零碎、散乱的片段可无法全都列出。
正是如此,赵毅成对这种猜测十分有兴趣,恨不得立即便能见到那位神秘人物,向其请教相关内容。
这倒使苏翎猛然间有些懊悔,为何不将赵毅成推出来?虽说那位神秘人物要寻的,是符合其神秘标准的特殊人选,但只要袁应泰说清楚自己与赵毅成之间的关系,未必便不可能。
想到这有点迟了的主意,苏翎便笑着问道:“毅成,袁大人这门亲事,你应了如何?”
赵毅成一怔,随即笑着说道:“大哥,我可不去做什么上门女婿。”
“这有什么?”苏翎说道:“这家产什么的,咱们也不说了,此时咱们也不稀罕,只是这年岁什么的,可都合适。大不了,生两个儿子,一个跟你姓,另一个随了他的姓便是,左右都还是你赵家的人。”
赵毅成说道:“这倒没什么,反正我爹娘也死得早,就我一个,有个儿子就行了。”
“这么说你是愿意了?”苏翎笑道:“等找个机会跟袁大人提一下。到时候可不许反悔。”
这下,赵毅成可急了,忙说道:“大哥,我可没答应。我只是对那消息来源有兴趣,再说,人家在哪儿还不知道呢?哪儿有这样的事。”
这分明便是有那份心思了。
苏翎也不多说,笑道:“先说到这里,到时候跟袁大人说了才知道成不成,这说不定,你还能先去拜访一下,才最后定亲。”
两人一笑,此事便就作罢。再怎么说也是日后的事,还是袁大人那句话说得好,等等再看,也是好的。
这接下来,苏翎每日带着护卫骑兵们,出城往辽阳城外各营巡视,并查看各营的换装情况。这每日了解下来的情形,让苏翎略感满意,或许是军纪、饷银、粮食都是十分充足,这些兵们都还算令人满意,出操站队无一不是日益长进。
随后,金正翔、彭维晓两营,又派来骑兵禀报,说是沈阳城外已不太好找到伏击的机会,请示苏翎,想再向奉集堡一带移动。苏翎却不赞同,只令其仍然按原定的练兵计划进行,不得再向前深入。同时,苏翎又命顾南等营做好前去接替金正翔、彭维晓二营的准备,并先行派小队人马前去查看地形,为各自选好营地住址。
赵毅成则继续留在总兵府内,筹划那些条条款款,不过,苏翎最终还是令韩光欣再去寻到一名书办,协助赵毅成整理文书。当然,此时自是经过一番查验,且日后都要随着赵毅成行走,算是给赵毅成的哨探总部,增添了第一名外人书办。而此人的家眷,也就立即被一小队骑兵,护送至镇江堡,与那些军人家眷们住在一处。
过得几日,苏翎等着见胡秋青,却始终未至,却等来了自广宁一带行来的四万大军。
辽东经略袁应泰亲自出马,与苏翎站立在辽阳城外检阅这迟迟而至的四万明军。这些人马因在广宁停过一些日子,倒未见有多少疲惫的影子,不过,其随行带至的战马、器械、粮草,却又让辽东经略袁大人忙碌起来。
四万大军依旧没有被允许进驻辽阳城内,而是在辽阳城外那七座大营的外则,又再次扎下五座大营。好在这次的援辽兵马携带的军需、器械颇为充足,什么营帐、拒马、鹿角之类的一应俱全,这扎营倒也扎得分外结实、耐看,瞧着倒也算是能战的样子。
不过,苏翎在五座军营巡视的时候,见到那些兵们,却又有些失望。当然,这些兵的气色不错,大多也算是身强体壮,但就在列队迎接辽东总兵官苏翎的巡视时,那队站得却是歪歪斜斜,有些小队倒是集结的很快,但站到大队里时,却明显显示出这些兵马都是拼凑而至,各自以往并未合在一起训练过。
苏翎在这五座大营巡视时,并未见到各营的主官,因为,辽东经略袁应泰已经实现了他所说过的诺言,此次四万大军的千总以上的武官,俱都被集结在辽东经略行辕内,听候袁大人的训话,并就此留在辽阳城内居住,等候袁大人的另外派遣。
苏翎并不知道袁应泰给那些武官们讲了些什么,不过,他很快便收到袁应泰传来的一份名册,说是上述武官可以留营任用,只要苏翎从中选定便可。看来,袁大人也是粗选了一遍,这最终的决定,还要等苏翎来定。
苏翎粗略一看,却见到一长串的名字中,有一个眼熟的人:广宁练兵游击毛文龙。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03章 再选官兵()
四万明军以及随行的大队民夫驮队运抵辽阳的粮草、军需,在辽阳城外堆积如山,仅是调拨入库,便足足用了三日的功夫。辽阳城内原有的府库已经不足用,另外又划出数百座空屋作为临时府库,才算是暂时清理干净,不至于曝露野外。
辽东经略袁应泰嘱咐辽东巡抚王化贞为苏翎购买的那一万匹战马,为这四万明军的押运帮了不少忙,而又因此次督管极严,沿途倒是没有出现倒毙马匹的事情。苏翎只命留下二千匹单独派人养护,以作日后重建黑甲骑兵营之用,其余的,以每营千匹之数,分别派往各营再建骑兵。
此外,随军而至的,还有三百五十辆战车,每车配火炮两门。这原是京营所属,说起来还是辽东经略袁应泰上任之初调拨入辽的,但一直积压在广宁,迟迟不至。巡抚王化贞本想留在广宁组建战车营,却被袁应泰勒令不得截留,发往辽阳。不过,这如今倒是抵达辽阳,但苏翎巡视时,却得知战车倒是齐全,火药弹丸一概是照京营配置一项不缺,量也足够作战之用,但这原属战车营的士卒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