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师-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知陛下体恤子民,不愿劳师动众,伤了民力根据,然为了以儆效尤,说不得要敲山震虎,免得让这吐蕃开了先例,使得诸多小国野人都以为我大唐安生惧战!臣不肖,愿请为先锋,驱逐吐蕃野人,以振国威!”

    李道宗奏完,微微抬起头来,双目之中尽是热切的希冀和战意!

    李世民为这吐蕃之事,心中正懊悔不已,这几日也没个贴心的臣子提及,还以为诸多武将都偏安一隅,不愿征伐,今闻皇叔上表请战,心头顿时激奋,然表面上却不置可否,丢给了诸多文武。

    “众位卿家以为皇叔之言如何?”

    长孙无忌等一帮老臣早已沟通完善,此番一个个深埋着头,并不表态,却是暗中掇使几个不甚要紧的小官小吏,谏言圣上以立储和辽东大事为重,年前才平荡了吐谷浑,余威尚存云云。

    圣人见如此热血之时,一干武将竟无一人应答,心中不禁愤慨,正欲发作,却见一人长身而出,朗声道:“徐真附议,愿为李将军马前之卒,驱逐吐蕃,以振天国上邦之声威!”

    诸多老谋臣子听闻徐真之言,一个个咬牙切齿,心中暗骂道:“竖子恁地如此多事!”

    这些人经历风雨太多,深知大唐如今之繁盛得之不易,而国君乃根本所在,若立储之事久久无定论,其他事情再如何筹谋,也是无法心安。

    然他们却没有徐真这般的眼力,所谓立储,所立者无论是魏王还是晋王,皆为李家亲血,圣人虽左右摇摆,但心中或许早有底气,只不过尚需时日来缓和罢了,诸多臣子却为了自家权益而日夜相逼,又如何能得圣人欢心?

    李世民见徐真出列力挺,眼角顿时浮现笑意,拍于龙座之上赞了一句:“我道朝中已无英豪,徐将军果真让朕欣慰!”

    其时徐真虽平叛齐州有功,然出师之际已经封了上府折冲都尉,这年前年后不足四个月,却也不便于再次封赏,然而诸多弟兄和熟人,文武百官的面上,也都玩笑调侃,称呼一声将军。

    但今次却不同,今次却是圣人亲口称徐真为将军,这是要真个儿封他徐真一个将军不成?!!!

    长孙无忌本欲谏言阻拦,然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却发现自己错会了圣人之意,原来圣人也并非那么担忧立储之事,反倒对吐蕃耿耿于怀,却是早已动了战意矣!

    到了这等时机,长孙无忌却迟疑了起来,这徐真已经帮了魏王一次,虽然而后不再所有动作,但此子诡思异想实在太多,若真留在长安,怕是经不住魏王的拉拢,不如将他推到吐蕃战场上,远离了长安,这边才好排挤魏王!

    况且那吐蕃大军也并非浪得虚名,前方战报送将回来,说那吐蕃发兵横扫吐谷浑、党项和白兰羌,到了如今,号称二十余万进军松洲(今四川松潘,治嘉城)西境,遣使进贡金帛,强称迎娶公主,那都督韩威匆忙率军出战,却是大败而归,羌族首领、唐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相继降了吐蕃。

    这徐真虽有些伎俩,但胤宗和高贺术、薛大义、谢安廷等一众死忠护卫,如今都到幽州与营州,追随营州都督张俭,警戒高句丽方面的军情,身边除了周沧等一十四红甲卫士,再无他人保得他周全!

    若将徐真推到吐蕃去,给他个先锋军的职务,少不得亲冒刀矢,若再安插一两个得力的能人在军中,说不得这徐真就永远回不来长安了!

    短短眨眼之间,长孙无忌已经将诸多因素都考虑周到,待得出班之后,开口却转了个口风,不再阻扰李道宗,也不压制徐真,反而力排众议,支持道。

    “承范(李道宗表字)所言甚是,今日纵容吐蕃,必成他日之大患,我大唐当挥师荡寇,以壮国威!臣以为徐真都尉年少有为,前番征讨吐谷浑又有奇功,对周遭地势异常熟悉,今次足可独当一面!”

    长孙无忌此言一出,诸多文武却是不明所以,皆不知这老狐狸在耍些什么诡计,前番分明视徐真为肉中钉眼中刺,如今却又吹之捧之,莫不成学了那侯君集,打算捧杀这徐真?

    若果真是如此,长孙无忌也太过狭隘,需知侯君集当初也想着捧杀徐真,却让徐真在吐谷浑战场之上杀出一条血路来,屡建奇功,深得李靖和圣人赏识,却是平白为他做了垫脚石罢耳!

    然而他们也是转念来想,这徐真如今孤家寡人,也就剩下十四近卫在身,只要长孙无忌与契苾何力沟通一番,使周沧等人无法随徐真出征,又有谁人能保护其左右?

    念及此处,这些人一个个又开始活络起来,纷纷支持长孙无忌的言论,李世民顿时大喜,即命李道宗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注)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徐真为松洲诸府统军,加忠武将军,随军抗击吐蕃大军!

    前者李道宗亲自请战,得了大总管也无可厚非,执失思力等人都是能战的猛将,又有声名,同样是当之无愧。

    徐真已是正四品上的上府折冲都尉,可领兵一千二,统领一府军兵也是理所当然,可圣人加了个忠武将军给徐真,虽然只是一个武散官的号,但徐真却已然成为了实至名归的将军矣!

    事到如今,还有谁敢怀疑当今圣人对徐真的重视和恩宠?!!!

    李道宗并不知晓女儿李无双私下找过徐真,他只道徐真忠勇于国,这才力挺他出战,未免心怀感激,想起当初在鄯善与徐真相识,心中也是唏嘘不已。

    当初的徐真只不过是个亲兵队正,拼死了守护晋阳公主,如今终究是羽翼丰满,成为了统军一方的人物了!

    徐真也没想到自己真的得了忠武将军的衔,与李道宗等人慌忙谢恩,当场表态,必将吐蕃扫荡踏平!

    圣人好生抚慰激励一番,大喜退朝,李无双收到消息之后,见徐真言出必信,心头感激,又与李明达说了徐真这份情谊,对徐真大大改观,然而李明达却担忧徐真上战场,心头难免抑郁。

    长孙无忌紧锣密鼓,派了要紧的心腹人去契苾何力那里沟通,妄图将周沧等人留在长安之中,然契苾何力与徐真是何等交情,他是个死忠于李世民的人,史料记载,李世民去世之后,这契苾何力还要自愿求着殉葬,长孙无忌又岂能说得动他!

    (注:唐朝大将,《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中尤俊达的历史人物原型,就是这个牛进达啦~)

第107章 拜会诸友准备出征() 
自古明君效舜尧,若非国情所迫,谁不想子民安居乐业,却去做那穷兵黩武的勾当?眼下大唐虽开国短短十数载,却造就了贞观之繁盛,此等功绩,足以千古传诵,又何必再争些许战功?

    夫君子生于乱世,事必有所不为而又有所必为,盖因时势造英豪耳,如今世道安稳,圣人却仍旧四处出兵,确实有些说道不过,但每战每胜之下,反倒凝聚了民心,同心同德,协劳协力,将这国计民生都运转得生机勃**来,久而久之,唐人也变得尚武好战,不容这些异族宵小来闹腾。

    虽对外和亲乃宽容国策,体现天国上邦之浩荡恩泽,囊括四海,然我朝圣人不赐,却由不得尔等来强夺,如吐蕃这般兵临边境,强要恩泽,如何让人不愤慨?

    民众早知如此,多有喧嚣,今日得问唐军即将出征吐蕃,自有那热血男儿投军从戎,军部衙门一时间热闹非凡。

    徐真出征在即,也有许多事情需要安顿,先拜见了退居养老的李靖,后者年事虽高,但修炼了那《赠演易经洗髓内功》,吐纳有方,养生有道,精神矍铄,身子硬朗,与徐真畅谈沙场,这段日子来,将毕生谋略精髓,一并传与徐真。

    且说李靖长子李德骞,沉迷工巧之时,自有一番前途,次子李德奖却满身英豪气,爱结交草莽任侠,慢慢退出了官场,又有另一番际遇(注),大唐军神李靖的韬略阳谋,也没个传承,早已将徐真当成了知心弟子。

    谈及两个儿子,李靖难免有些叹息,取过一只木盒来,交到了徐真的手上,苦笑着说道:“这是犬子让老夫转交于你之物,德骞为人怯懦,虽不是东宫案子的主谋主力,但也多有受累,没了脸面来见你,临行之前,将了这盒子,托我赠还于你,他日若有相见,再当面谢罪。”

    徐真轻轻打开木盒,见得一袭软金甲叠得规规整整,正是当初在那天策神秘墓葬之中所得的金丝软甲,抚摸着金甲,一股难明的滋味涌上心头,徐真动情地朝李靖说道。

    “德骞本性不坏,也疏懒于朝廷官职,只是个性使然,受了连累,若有时机,徐真必定向圣人求个情,让他回来伺候李公左右…”

    李靖双目包含感激的温情,他这辈子似乎从未以权谋私,向来公正,以致于儿子无辜受了牵连,也不敢动用人情,他与徐真也未有正式的师徒名分,然徐真时时感恩,事事牵挂,处处贴心,没有远离,必来告安,又如何不让李靖感到欣慰?

    念及此处,李靖将干枯却有力的手掌按在徐真的肩头之上,最后教训道:“战场上本来就没有常胜神将,谁能活得长久,谁就是神将,所谓韬略,无不围绕于此,切记,切记!”

    徐真凝重了眉目,深深点头,这才收了金丝软甲,临行到门口之时,却又突然停住了脚步,转身跪拜于门下,行了那拜师的叩礼,终究厚着脸皮,认了李靖这位师父!

    李靖心头一震,满满的欣慰从心底涌出来,这位一生少有流泪的老将,双眸湿润,隔空抬起手来,却是受了徐真这一拜。

    待得徐真离开,李靖却是痴痴地望着门外,口中喃喃自语着些什么,心头却是不甘地想着:“生儿当如此也,若人定胜天,可敢再赐寿三十年,待某长城之外再扬鞭?”

    惜惜辞别了李靖,徐真回到府邸之中,还未来得及安顿,李勣已经命人前来相邀,徐真又连忙赶到李勣这边来。

    英国公也不忘面授机宜,相较于李靖,这李勣却是沉浸官场多一些,谋略大于武力,故而与徐真所教,都是一些权谋人心之术,在战场之上,既要小心敌人,同样也要小心后方,自古以来,也不知多少万人无敌的神将,死于自家后方手上云云。

    徐真不敢轻慢,自是谨记于心,大恩不以言谢,仅有用累累战功,来彪炳导师之恩情矣!

    从英国公府邸回来,已经掌了灯,又跟摩崖好生叙说了一番,这才回到自家住处,这摩崖年岁渐老,手脚多有不便,自不能随军而行,留着看管爵府,颐养天年,研究从魏王处得来的祆教圣经,也是老有所养,时不时还能为徐真出谋划策,钻研一些幻术把戏,自有所用不提。

    这一天逛下来,徐真收获满满,却觉得亏待了凯萨,这姐儿自从托身于徐真之后,越发地善解人意,虽天性冰凉不改,却时时有着温情所在,年长成熟,早已成为徐真避风栖息的港湾。

    想着不日即将出征,二人情意缱倦,少不得一夜狂风骤雨,待得天色微亮,徐真又早早起了身,凯萨见得徐真身上遍布的伤痕,心中疼惜,不忍离去,又拉入红被之中温存欢愉不提。

    风停雨歇,徐真嗅闻着凯萨的体香,凝视着趴于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