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曰本入侵福建,没有重火力支持的话,步兵打起来会很被动,士气也会遭到较大影响。

    夏钧打算先建一个炮兵团,一个营配备75mm法国速射炮,两个营配备德国105mm榴弹炮。

    因此需要兑换12门75mm法国速射炮,以及32门德国105mm榴弹炮,支出为一百六十多万点积分。

    炮弹价格相比火炮价格就便宜多了,当然也是因为夏钧兑换的德国105榴弹炮是二战的,价格翻了好多倍。

    一枚105mm口径的炮弹价格为50点积分,夏钧购买了5万发150mm口径的榴弹,就花费了250万点,接着又兑换了5万发75mm口径炮弹,就是100万点积分。

    加上牵引车辆等装备,夏钧建设这个炮兵团花费了500余万点积分,虽然说现在积分多了,兑换这些装备并非吃不消,但就长远考虑,夏钧还是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兑换装备可以让他打赢任何局部战争,但碰上全面战争的时候,那就亏大了,到时候把积分都花出去,拿什么来投资那些大项目。

    所谓不积硅步难以至千里,这些看似不需要多少积分的花费多了也吃不消,积分应该留着兑换精品,什么子弹、炮弹应尽早自己生产。

    ————

    第二更到!感谢¨●天若有情、飞亚、*韦小宝西门庆、三位同学的打赏,鞠躬!

    推迟到下周上强推,呵呵!这周就保持一天两更吧!

第九十五章 农业调控政策() 
悲剧呼!昨天想从头到尾把书修一遍,提高一下阅读流畅度,结果后台直接被锁了,章节传不上来,编辑又十一放假了。

    刚刚打通主编的电话,才搞定了。

    迟来的第一更!

    ————

    在建设炮团的同时,夏钧让参谋部在地图上划定曰本登陆福建作战时可能的登陆地点,并对这些地区的地形进行勘察,地图得画仔细了。

    一旦曰本入侵福建,首先对决的就是火炮,虽然夏钧的炮团成立仓促,但只要训练一段时间,加上先进的战场通讯系统以及福建的地形和优势射速,完全有与曰本炮兵对抗的能力。

    这就是他的最大优势,只要步兵有火炮支援,那么再仔细挖工事,把小曰本赶下海不是问题。

    福建第一师的训练也被夏钧转成了工事的挖掘方面,在这个大炮姓能不断增强的时代,步兵没有工事的保护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工事随便挖还不行,必须仔仔细细的修筑,否则根本抵挡不住炮弹的倾泻。

    第一师很快投入到了工事修筑训练之中,这方面的训练并不多,以前只是随便练练,因为以前夏钧觉得近阶段要面对的敌人只是满清和地方军阀,与小曰本发生冲突的可能姓不大,因此对这方面的需求并不大,等以后训练也不迟。

    不过现在情况有变,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一师对防御工事有着迫切的需求,否则一旦和曰本陆军打起来,那会吃大亏的。

    第一师上下开始拿着工兵铲,在军官的指挥下修筑防御工事,修筑防御工事的水泥是夏钧从兑换平台上兑换的特种水泥,专门用来抵挡炮弹的,防御强度是普通水泥的五倍。

    防御工事修筑演习便开始了,这次演习第一师将要在三天时间将防御工事修起来,接着撤离阵地。

    随后开始检查各营修筑的防御工事,检查的方式包括用速射炮、榴弹炮直接射击,所有不合格的修过,修到合格为止。

    随后会有第二次演习,第二次演习的防御工事修筑时间将降低到两天,第三次修筑演习将把时间降低到一天。

    现在还有时间练,到了战场上可就没时间练了,一旦修不好就会换来血的代价。

    夏钧忙着备战的时候,福建的夏收也进入了尾声阶段,随着夏收的过后,民心值不断往上涨。

    今年福建的夏收可谓是大丰收,田里的农作物跟疯长似的,在这个炎炎的夏季,老百姓的心也如同这天气一般火热无比,无论是地主和是佃农,在这个夏季都是乐呵呵的。

    不过相比之下,地主们心里还有份失落,那就是自治政斧突然在一个月前出台的《暂行农业生产条例》。

    条例中规定,地主的佃租每亩不得超出50斤稻谷,这样的地租和以前差不多,这是自治政斧为了防止种植了高产作物后地主提高地租而出台的暂行政令。

    这个年代地主和佃农的矛盾较大,生产资料大多掌握在地主手中,自耕农并不是太多,大多数农民都是租地的佃农。

    夏钧自然不可能来个均分田亩的政策,一旦田亩均分,必然造成一个个贫民,夏钧在农业上首先追求的是个人产值,只有个人产值上去了,农民才会真正富裕起来。

    个人产值的提高首先受限于土地面积,因此土地必须一定程度上的兼并,而那些失去土地的人口,可以转为工业人口,工业人口同样要追求个人产值和福利,这样工人才会富裕。

    不过这些暂时还都是浮云,饭得一口一口的吃。

    对待这些地主,夏钧不能容忍的是他们寄生在佃农身上,因此才出台了《暂行农业生产条例》来约束地主。

    之所以把地租最高值定在50斤稻谷,还是考虑到目前辛亥革命还没开始,一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利于稳定人心。

    夏钧已经打算好了,一旦辛亥革命爆发,随即出台新的农业生产条例,将地主的地租限制在10斤稻谷以内。

    这样一来,地主无法通过租地的方式来盈利,也就不存在寄生于佃户身上的问题了。

    在这种情况下,地主虽然还掌握着生产资料,却无法压榨他人,唯一的致富手段就是请长工,也就是相当于请工人来进行生产,相当于是自己经营,而不是什么都不管,丢给佃户去种,然后翘着脚等着收粮。

    在这个阶段,还要出台最低工资规定,长工的工钱必须比得上工人,同时夏钧也就可以对这些地主进行征税了,税收完全可以定得高一些。

    长工工资有规定,并且会随着工业上的工资往上提,生产成本就提高了,如此一来农场主就必须投入先进的生产机械进行生产,否则无法在较高的税收下生存下去。而那些跟不上时代脚步的地主,除了出售土地外,只能被收税收到破产。

    如此之下,整个国家的土地调控就完成了,完成调控之后的农业将比较高程度的兼并,形成一个个农场,这些农场将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个人产值将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这个调控过程中,大部分地主都将被淘汰掉,因为这个年代并不是所有地主都能跟得上发展脚步。

    取而代之的极有可能是掌握先进生产技术,以公司方式出现的专业生产团队,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的专业管理,夏钧也倾向于用经营农业的公司来取代原有的地主。

    后世的中国之所以无法如此发展,那是因为人太多,土地根本不够用,只能牺牲个人产值,用精耕细作的方式进行生产。

    不过这个年代的中国人口只有四亿,夏钧手上又掌握着比后世还要强悍的农业生产力,完全可以对个人产值进行追求。

    农业调控方面任重道远,起码不是两三年能够完成的,必须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慢慢的进行调控,也许十几年才能完成这样的调控。

    这种调控还要考虑到工业发展的水平,若是工业发展跟不上,胡乱调控导致农民无法转为工业人口就会导致农民失业。

    所以这种调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服务业上对劳动力的需求。

    后世的中国的城市化比较畸形,后世的中国一向是忽视农村建设,将建设投入到城市之中。

    这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留不住人,而城市又不需要那么多的人,造成一种虚假、畸形的城市化。

    正真的城市化应该是把农村、城市摆到同等水平去建设,让农村也能留得住人,不让农村人口一窝蜂涌到城市。

    而城市因为工业的发展又需要劳动力,不得不提高工人待遇,以此将农业人口吸引到工业人口上去。

    若是农村留不住人,人都一窝蜂涌入到城市,那么工厂为什么要提高工人待遇呢?反正你不干别人还干呢!

    工厂提高了待遇,人口自然也就到城市去了,如果说工厂的利润不足以支撑他们提高待遇,那么进一步的城市化也就停止了。

    但若是工厂能生存下去,那么城市化进度必然提高,这种城市化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当然,后世的中国没有科技优势,工业要发展只能靠压榨工人价值才能生存,而一旦离开了人口红利,工厂完全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工厂竞争。

    此时夏钧面临的情况与后世的中国有些差别,此时西方各国的科技虽然先进中国很多,但并非无法追赶。

    就算是夏钧不用手上这个兑换平台去发展工业,离后世还有一个世纪的时间,这么长时间还怕赶不上?

    而夏钧的打算是十年内超越欧美国家!

    ——————

    感谢*韦小宝西门庆、谰月、职业酱油人三位同学的打赏,以及韦小宝同学的评价票!鞠躬,拜谢!

    满地打滚求推荐票!!!

第九十六章 毫无诚意() 
这次夏收,福建的水稻产量达到850万吨左右,大约也就是560万吨大米,福建人口只有一千多万,完全还能出口一小半,出口个200万吨大米不成问题。

    至于那200万亩玉米,有100万亩被青贮了,这些饲料将用于供给猪、牛、羊,另外100万亩则留着收玉米棒,玉米粒产量达到100万吨,玉米秸秆一部分送到了造纸厂去造纸,一部分送到了沼气池。

    之所以不把所有玉米都青贮,那是因为牲畜不够啊!青贮那么多饲料牲畜也吃不完,再说这养鸡也要饲料啊!养鸡自然是用玉米来养了,这100万吨玉米粒正好用来养鸡。

    夏收之后就有足够的饲料了,夏钧立即扩充养牛规模。

    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在各地建设十几个养牛场,这些养牛场全都都没有建在沿海平原地区,福建是台风频发地区,哪天刮个风就把养牛场给掀飞了呢!

    建在山区地带有个好处就是台风吹不进来,基本上不用为台风而烦恼。

    之前他只有兑换了3000头母牛,那是因为饲料不够,要是等这3000头母牛慢慢繁殖,母牛数量以2。5年翻一倍来计算,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把肉牛和奶牛推广开来,而饲用玉米的种植面积又没什么限制,牛的数量根本跟不上。

    这次夏钧打算从兑换平台上直接兑换了10万头母牛,数百头种牛。

    不是夏钧不想进一步扩大规模,而是这么直接兑换母牛太贵了,一头母牛需要100点积分,一头种牛的价格就更贵了。买这些牛就要花掉夏钧一千多万点积分。有这十万多头母牛,推广速度就会变快许多了。

    夏收过后,养殖业即将蓬勃发展,这次光是饲料就收了650万吨,要是全部玉米都青贮掉,那就是1300万吨。

    当然,这次夏收自治政斧的收入也很不错,征收上来的稻谷就达到170万吨,也就是大约115万吨大米,一吨大米是十公担,一公担就算卖3块银元(粮价暴跌的情况下),这些大米也能卖个3450万块银元。

    事实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