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很多商人不愿意接受华夏会,他们拒绝加入就因为会规,他们很多并不赞同夏钧所提出的观点,还在坚持着明煮诉求。

    这些商人很快就被拖入了整治黑名单之中,这种整治不是政策上的,也不会是政斧行为,而将是以华东集团为首牵头的整治活动。

    当一个商人拥有了一定的实力,那么必然会被华夏会找上门,他们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接受华夏会的规章制度,否则就会遭到联合抵制,从而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华东集团要整治这些商人很简单,因为夏钧手上有技术,此时的中国商业法制已经比较完善了饿,开始走向技术为王的商业体制。不过市场营销等等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不过在失去了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那些被整治的商人终究站不稳脚跟,就算不被整倒,发展潜力也基本上没有了。

    而且真正要认真的去整倒某个商人,以华夏会的庞大的社会资源来说,那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不过很多商人并不知道他们已经被列入整治范围,这种整治并非是立即能爆发的,如果是政斧出面打击,直接下一道政策就能整死一大片,那才是即时姓的。

    对于这些商人的整治,也就只有华夏会内部核心会员知道列出了一个表格交给了最高会长夏钧,其他的也就不知道了。

    资本阶级的倒戈,很大程度上给了明煮共合派一记釜底抽薪,失去了资本家支持的明煮,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在这场国体的抉择十字路口,西南军区军长蔡锷也被卷入其中。

    多家媒体要求采访蔡锷,不过被蔡锷拒绝了,但要求采访的记者太多,蔡锷只得集中的接受了一次采访。

    “请问蔡军长对委员长提出的观点有什么看法?”一名记者急不可耐的问道。

    蔡锷点了点头,回答道:“委员长所提出的观点并没有错,我们中国是一个单民族国家,中国确实不适合走明煮共和道路。”

    “据我所知,蔡军长以前一直是共和派人士,为什么态度会突然转变呢?”

    “因为我们以前看问题太局限姓了,不仅忽略了我们真正的民族文化,也忽略了我们中国的国情,只是单一的从谁强大就学习谁的角度去出发。”蔡锷回答道,近来蔡锷在听了夏钧的演讲内容后,态度转变得很快。因为夏钧剖析出了本质问题,让人不再是从表面上去思考。

    “请问蔡军长,如果我们中国再次走上帝制道路,您的立场是什么样的?”很快记者就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蔡锷之所以会如此受关注,那就是他在袁世凯称帝时起兵‘造反’,最后还成功了。

    “我个人不支持帝制。”蔡锷首先申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继续说道:“但我个人支持专政,如果委员长一定要走帝制道路,那么我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为什么呢?”记者问道。蔡锷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蔡锷的这种态度转变在于,夏钧并非袁世凯,当前帝制也代表着大多数国民的态度,单是从武力上的制止上来说已经不可能,他若是反对,西南军区的全体官兵第一个就不支持他。

    再则,蔡锷不得不承认,夏钧如果当了中国皇帝,那么结果也不是坏的,最起码中国能如同夏钧在演讲时就'***'政体的分析那样,在初期高效率的发展。

    蔡锷身为梁启超的首席大弟子,他的意见转变,很快给了梁启超很大的打击,就连梁启超也开始怀疑,中国是否真的不适合明煮自由。

    研究发现,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民族主义上面。

    说民族主义是不好的,也说不上。

    这让梁启超升起一种挫败感,同样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如果是在清末民国初年,那么他的思想是很有市场的。

    然而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对外战争,大半个中国省份都已经被华东政斧彻底整合,民族主义复苏速度之快,已经让的思想没有了市场。

    现在把话挑明白了说,而且这些话是夏钧说的,以夏钧的威望,足以让大批知识分子瞬间接受,因此他的思想更加没有市场了。

    此时坚持什么明煮共和都已经是徒劳了。

    梁启超只能退而求次,继续前去游说夏钧,意图让夏钧不走帝制道路,但支持夏钧走'***'政体路线。

    梁启超的妥协,同样意味着中国国内的明煮共合派的衰弱。

    夏钧再次会见了梁启超之后,对是否走帝制道路又有了一些的考虑,虽然此时直接走上帝制道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此时的思想还是不够统一,一旦走上帝制道路,同样也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动荡危机。

    而走元首制度则没有这个顾虑。

    但不走帝制道路,则不利于民族复兴和国际霸权的塑造。

    天朝,天朝就是代表着绝对的权威,谁敢不服天朝,天朝当可随意惩戒。然而这天朝自然得有一个皇帝。

    “我提出两点要求,不知任公可否接受?若是任公接受,则我便施行元首制。”夏钧静静的停了一会梁启超的游说,突然对梁启超说道。

    “大将军请讲。”梁启超振奋精神说道。

    “第一个要求,走元首制的话,我要高度集权,但我只暂任十年,任公可否接受?”夏钧对梁启超问道。

    “十年?”梁启超惊异道。

    “第二点要求,就是关于帝制的。我就任元首,可以承诺做到以下几点,若是我能做到,十年后则就任中国皇帝,如若做不到则下野,如何?”

    “大将军且说承诺事项。”梁启超沉吟道。

    夏钧微笑道:“第一,我可以承诺让所有中国国民实现温饱,这是首要问题。”

    “然也。”

    “第二,让每个出生在中国的国民,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

    梁启超再次点了点头。

    “第三,专政体制下,我可以承诺约束官吏,杜绝'***'。第四,绝不做出损害民族利益的举动。”

    夏钧微笑道,“第五,我承诺让每个同胞都能活得有尊严,这也是我最后一个承诺,但也是最主要的承诺。”

    “如何具体理解第五项承诺?”梁启超不解的问。

    尊严,很多时候能指很多东西。

    “即民族尊严,及做为一个人应有的生存尊严。民族尊严即是对外战争中所建立的,生存尊严则是作为一个人,他应可享受的各向权利。”夏钧笑道:“任何公也可理解为,若是对外战争中失败,则可视为未完成此项承诺。”

    “任公以为然否?”

    “然也。”梁启超也没有什么犹豫了,接着他却说道:“不过十年太短,大将军您看是否可延长至十五年?”

    “任公若是觉得时间太短,就十二年吧!”夏钧用不容回绝的语气说道。

    “好,那就十二年。”梁启超答应了下来,夏钧跟他立下这个约定已经是很给他面子,梁启超知道自己是没有什么和夏钧讲条件的资本了,再得寸进尺那就是不知好歹。

    若是不答应,那么马上就可以进行帝制,梁启超也没有办法阻止。

    夏钧却是一点也不担心十几年后的事,他与梁启超达成约定的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的思想还不够统一。

    严格的说,是还有一批坚持明煮自由主义的资本商人存在,先把这些资本商人清理掉,那么一切也就翻不起任何波浪了,到时候民族思想高度统一,恢复帝制只是分分钟的事。

    暂时的退让并不代表着利益的流失,暂时的元首制和帝制实际上没什么不同。

    “不过此五项承诺,还是由我提出较好。”梁启超对夏钧建议道,夏钧点了点头,这样自然是更好的。

    夏钧要避嫌嘛!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谦让。

    总不能说对外界说,我好想当皇帝啊!

    由梁启超提出这五项要求,即可避嫌。

    梁启超也并非是要以打倒夏钧为目的,对于这个能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领袖,梁启超还是坚决拥护的。

    双方的分歧只是观念上的,而非是利益上的。

    因此梁启超还是愿意维护夏钧的形象,而且这五项要求夏钧真若是能做到,那么的确也有资格当中国皇帝了。

    梁启超在听完夏钧的五项承诺后,开始意识到有些人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中华帝国,帝国元首() 
在与梁启超形成五项约定之后,梁启超便活动了起来。

    梁启超的活动目的就是联合明煮共和人士,让他们接受这五项约定的内容,让这五项约定具备社会公认的有效姓。

    此时中国的明煮共和派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小了,除了那些顽固的明煮共和人士还在坚持外,很多人都动摇了阵营。

    在这个阵营的抉择上,只在于民族主义意识是否强于明煮自由意识,华东政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此时中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华东政斧培养出来的,而他们的民族主义意识却是非常强烈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明煮共和派的衰弱是符合正常规律的。

    梁启超则是明煮共合派的领袖,整个北洋解体都是他一手挑起的,他在明煮共和派人士之中的威望最高。

    此时就算是那些坚持明煮共合派的人士,很多也动摇了思想。

    当前中国的主流舆论认为,恢复帝制在于皇室出身问题,如果有人坚持恢复满清皇室,则是对汉族尊严的一种践踏。

    但如果是恢复汉室正统,则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但还要看人选是否有资格当中国皇帝。

    而夏钧的功绩谁都看得见,当前的中国,唯一有资格当中国皇帝的,也就只有夏钧一人。

    这种舆论声音占据了主流,帝制呼声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此时华东政斧依旧没有做出任何官方回应,那些民意代表也天天在华东广场上等着夏钧表态。

    但任凭国民如何呼吁,夏钧始终没有站出来表明态度。

    这让中国局势再次看起来十分不明朗,不过当前的主要争论,明煮共和派已经说不上话了,主要的争论转而成为是否帝制的方面。

    大部分国民要求帝制,但也有很一大一部分的国民要求在不帝制的前提下进行专政你。

    本来阎锡山是作为这一派系的扛旗的人物,结果争论焦点转移到这上面的时候,阎长官却是偃旗息鼓了。

    阎锡山自然是支持帝制派的,他只不过在此前明煮共和派虚假的声势中挑起一种比较容易让明煮共和派倒戈的阵营罢了。

    此时明煮共和派完完了,帝制派占主导地位,阎锡山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因此他不再在报纸上发表言论。

    梁启超的活动很成功,明煮共和派人士在绝对的弱势之下,自然愿意接受这样的约定,从明煮共和派演变而来的'***'派也支持这五项要求。

    很快各方派系的整合之下,梁启超以民意领袖之身份,向夏钧提交了这五项要求,如果夏钧能做到这五项要求,十二年后他们即接受帝制。

    这五项要求的民意书上签下了数千个名字,如果十二年后夏钧完成了这五项要求,这些人都只能闭嘴。

    具体是否完成了这五项要求,具体是谁来下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