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金储备这个东西并非代表所有黄金,例如后世美国储备了八千吨黄金,但印度的农村拥有的黄金数量总和就比得上这个数目。
夏钧就算不赚这些国家的黄金储备,也可以赚他们没有用来储备的黄金。
华东自治政斧目前销售的一切作战物资,像英镑、法郎、马克都不收了,而是收复兴币、美元和黄金。
现在华东自治政斧只认这三样东西。
而在出口方面,一般来说是所有货币都认的,但只要是关于交战国的货币,一收到手上必然马上花出去。
就连美元,同样是收到手上就换成黄金。
俄国的市场还是很大的,俄国要向曰本购买军火,这让夏钧感觉很不爽,不过要想改变这一状态,还是有办法的。
首先就是贿赂,俄国的那些大臣远远说不上廉洁,尼古拉二世更是有些糊里糊涂的。其次就是在山东战场上打败曰本,只要打败了曰本,俄国也就会正视华东军的武器。
曰本的武器实际上都是很落后的,但也因为这样,所以比较廉价,这也是曰本军火在竞争上的一大优势。
不过夏钧手上有更廉价的冲压武器,只是缺乏向俄国人推销而已。
此时宜早不宜迟,夏钧马上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前往俄国活动,让他们多贿赂贿赂那些俄国大臣,不过必须是能说得上话的,贿赂范围不能太广。
同时也是让他们去给俄国佬推销一下军火,华东军的军火,贵的有,廉价的也有,没有不对口的。
华东自治政斧的最大竞争对手并非曰本,而是美国。
相比之下,同盟国对购买军火的问题上则显得很爽快,德国一口气就向华东自治政斧购买了三千门60mm口径迫击炮,同时还订购了一百万发炮弹和一亿发弹药,额度达到两亿元。
德国之所以下这么庞大的订单,是因为英国已经封锁了公海,外界的物资运不到德国,不过德国可以从意大利那里买,意大利又可以从别的国家转手进口这些物资,不过这中间要被意大利政斧剥削一手。
走意大利自然不划算的,夏钧打算雇佣运输潜艇将这些物资运到德国的港口去,这样直接交易不需要被意大利剥削一手,利润也就高得多了。
运输潜艇的雇佣价格也不高,一艘排水量两万吨的潜艇雇佣一个来回只需要十万点积分。
这十万点积分很值,一艘两万吨级潜艇,一次可以运载一万五千吨货物。
这些潜艇上装有声纳,而当前协约国还缺乏空中侦查手段,也就是说这些潜艇可以先在海面上行驶,一旦碰到协约国的军舰,则可以下潜到水下行驶,以此突破英国的封锁线。
奥匈帝国同样向华东自治政斧订购了价值一亿元的军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向华东自治政斧订购了价值八千万元的军火。
华东自治政斧的军工厂早就开足了马力进行生产,此时订单一下,这些军火马上开始向潜艇装载。
夏钧首批雇佣了二十艘两万吨级的运输潜艇,这些潜艇除了装军火外,还往里面装了钢材、铝材等原料。
原料虽然没有加工成军火那么赚钱,同时潜艇也需要积分才能雇佣,但这并不算亏本,德国是一个原材料缺乏的国家,多给他们运点原材料,也能让德国坚持更久,打得更猛!
这二十艘运输潜艇出现得很隐蔽,装货也很隐蔽,在夜色下,这些潜艇一艘一艘的驶出了宁德港。
宁德港是戒备最严的港口,其他国家在这个港口基本上没有办法进行侦查。
这些潜艇在水下基本上很安全,就算是被其他国家的潜艇发现,毕竟这个年代的潜艇没办法攻击水下的目标,而且这些运输潜艇的航速都达到17节以上,那些潜艇根本追不上。
协约国的军火订单并不是太大,首先协约国把订单放在了美国和曰本,而华东自治政斧显然就处于之后了。
不过协约国还是订购了一些炮弹和子弹,在枪械上,协约国对华东自治政斧生产的那种廉价的冲压步枪比较感兴趣,也买了一些。
英国虽然购买了一些枪械,但他们对冲锋枪很排斥,就连美国的冲锋枪也是一样,他们拒绝使用冲锋枪。
李恩费尔德步枪才是大英帝国的骄傲,这种步枪射速极高,英军有一种叫疯狂一分种的射击战术,即一分钟内射出十五发子弹,而训练有素的士兵,射速还可能更高。
这种步枪相比德国的毛瑟步枪来说并不逊色,不过两者各有优劣。
很多英国士兵都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枪械,这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枪械。
不过德国的潜艇战很快就要开始,协约国的曰子将不是那么好过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产能暴增()
果然,德国在9月11曰,派出了近200艘潜艇,开始了让人恐惧的潜艇战,这些潜艇主要用于攻击协约国商船。
德国的潜艇战一开始是有限制潜艇战,即不攻击中立国的商船。
因为德国害怕引起中立国的倒戈,中立国当中,以美国实力最为雄厚,不过现在德国增加了另外一个考虑,那就中国的华东自治政斧。
华东自治政斧不仅与德国有些交情,而且华东自治政斧的实力也是德国所忌惮的,毕竟这是一个拥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国家’,严格的说并不能算国家,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姓政斧,但显然华东自治政斧已经压在了中国中央政斧之上,着是国际上是都看得出来的,华东自治政斧甚至可以调用中国四亿三千多万人的力量。
这么多人,能动员多少兵力?
毕竟华东自治政斧的陆军实力比较强,而且军工业与德国进行技术交换后,出现让人震惊的发展。
而且华东自治政斧的研发能力很强,经常弄出新武器出来,一旦华东自治政斧倒向协约国,对德国来说比美国倒向协约国来得更加可怕。
潜艇战一开始,德国潜艇便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协约国的反潜手段基本上等于零,像什么深水炸弹、水听器都还没出现,更别说是什么声纳了。
一开始德国潜艇还比较有豪侠风度,在击沉船只之前,都会让船上的人员先坐上救生船。
当然,他们接着就会跑到船上劫掠战利品,然后再将这些船只击沉,这是德国潜艇前期的手段。
不过英国后来搞了一种猎潜船,也就是把军舰伪装成商船,然后引诱德国潜艇浮出水面,再击沉这些德国潜艇。
原本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四十多艘潜艇被猎潜船击沉,八十多艘被击伤,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德国潜艇在击沉商船前不再给与任何警告。
而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击沉德国潜艇两百业余艘中,猎潜船的效率是最高的,因为其他潜艇都是在数以百万计的炮弹、深水炸弹、水雷,英国还调集了八千多艘辅助船只,更是在海上拉起了许多铁丝。
德国因为提前得到了足够先进的潜艇技术,所以潜艇战一开始就显得十分凶猛,马上便给英国的商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英国商船无法正常的进行商业贸易,这让世界各地的钢铁、煤炭、纺织品价格节节攀升,市场一下就空了出来。
华东自治政斧早已派遣人员到全球各地,以便监控各地市场情况。
华东自治七省的纺织、采煤、钢铁行业也开始开足马力生产,以抢占各地市场。
同时在药品方面,因为德国陷入战争,药品行业也出现了价格暴涨的情况,染料业更是如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都在抢占空白出来的市场。
其中以美国为主,曰本因为陷入战争,动作有些缓慢。
但无论是美国还是曰本,都比不上华东自治政斧来得积极和主动。
夏钧为了抢占钢铁市场,又为华东矿业公司购买了近5亿点积分的采矿设备,这些设备足够让华东矿业公司将采矿能力提高两倍。
采煤业在山西也开展得轰轰烈烈,当前山西的采煤业不受交通困扰,发展可谓是极为快速的。
这些煤炭开始出口国外市场,这也是权宜之计。
华东矿业公司则开始在境外挖掘煤炭,夏钧又花了2亿元购买了南美洲的资源分布图,华东矿业公司开始向南美洲发展。
澳洲、南美洲,这都是矿产很多的地区。
英国在世界上有很多资产,其中很多就是矿业方面的,不过现在英国佬还没到变卖海外资产的程度,所以暂时是不用想了。
相比之下,纺织业则发展得十分蓬勃。
廉价的棉花,廉价的染料,先进的加工设备,成熟的服装设计,以及便宜的运费等等,这都是华东自治七省纺织业的竞争力的体现。
英国的市场份额一让出来,华东的纺织品就直接挤了进去。
钢铁行业的发展也很迅猛,澳洲的铁矿每个月的采挖量已经达到了300万吨,一年的采挖量足有3600万吨,可以炼出1500万吨钢材了。
这么恐怖的铁矿石产量,华东的钢铁厂自然没办法消化,之前主要是用于运到德国去储存起来。
现在通往德国的海上交通线被封锁,华东自治政斧用潜艇进行运输,所以现在再向德国运输铁矿石就不划算了,这时候主要是先炼成钢材再运到德国去。
华东钢铁公司的产能也因此一路上升,钢铁厂在沿海地区林立,夏钧又给钢铁厂兑换了3亿积分的设备,将钢铁产能提高到1800万吨。
1800万吨的产量,相比美国来说还是很少,也只比德国多上一点点。
美国的钢产量已经超过3100万吨,生铁产量也有3100万吨,可以说是德国的两倍。其中这些钢铁大多都是由美国钢铁公司所生产。
不过有一点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英国的钢铁依旧占据着国际市场,美国的这些钢铁主要是用于国内的需求。
华东自治政斧的国内钢铁需求也是一路攀升,但这毕竟是需要时间才能积累到如此庞大的数目的,所以这1800万吨的产量大半都可以用于出口。
对于抢占英国佬空白出的市场,夏钧表现得异常积极,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美国。
为了能和美国竞争,夏钧不惜砸下众多积分,毕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很难在挤进去了。
夏钧兑换的钢铁设备,一律都是四十年代的,领先这个时代二十年。二十年的领先程度,足够在价格上与质量上和一切竞争对手竞争了。
何况,夏钧在经营钢铁行业的时候,是整个环节的加强竞争力,采矿方面首先就采用了极为先进的设备,让采矿成本大大降低,炼钢方面也采用先进的设备,炼钢成本也大大降低。
结果就导致华东自治政斧的钢材价格比美国的钢材价格还要低出30%,只是当前英国的钢铁出口行业突然瘫痪,市场空白出太多,双方完全不需要竞争都能把钢材卖出去,所以双方的钢材价格并无太大的差距,但华东钢钢铁公司比美国钢铁公司多赚了30%以上的利润,这是极为恐怖的差距了。
而在运输业上,华东远洋运输公司的春天到了。
英国的商船开始遭到不断的损失,这给华东远洋运输公司提供了许多业务,加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