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作霖一见华东军突然出现在身后,冷汗刷刷的从头上流了下来,连忙带着卫队狼狈跑路。

    奉军突然大乱,河对岸的第一、第二混成旅立即对河对岸挺进。

    浮桥十几分钟就铺设好,对岸已经没有奉军的影子了,这些奉军集体跑出堑壕,四面八方的逃跑去了。

    一场围歼战很快展开,不过由于兵力并不是太多,所以有些堵不住,奉军瞬间崩盘,跑到漫山遍野都是,张作霖他人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华东军迅速通过电台调整了策略,不再以包围的方式去歼灭奉军,而是以堵截的方式把他们朝一个方向赶。

    曹锟的北洋第三师的一个旅在后面追,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则在东南、东北方向堵截。

    第三混成旅、第四混成旅则在西北、东北方向堵截,以此形成一个直筒型的口袋。

    “投降不杀,华东军优待俘虏,可以发放路费让你们回家……”大功率的宣传车在野地里飞奔着,声音被开到了最大。

    “蹲地、抱头,华东军优待俘虏……”

    奉军中能听得动官话的纷纷蹲地抱头,奉军中很多都是临时被拉来的壮丁,这些人抓了也是放掉的,不过抓人的目的在于稳定地方,若是这些溃散到地方,手上又有武器,肯定又有很多人成为土匪。

    ……狗河之战,奉军大败!

    华东自治五省的报纸很快刊登了这一消息,根据战地记者的报道,华东军在这场大战中伤亡极为轻微,只有一百多人阵亡,而奉军死伤达到三万多人,被击毙的估计有一万五千多人。

    如此悬殊的结果,让全国上下都大为震惊。

    各地督军一时都安份了,纷纷通电支持中央进行军政分离。

    他们可不想变成第二个张作霖。

    狗河大败张作霖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燕京,袁世凯打电话到了杭州,询问夏钧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袁世凯真是被夏钧给阴怕了,又怕他像上次收回关税时一样,又把他给阴了。

    不过好在这次夏钧貌似对东北的地盘没什么兴趣,他对袁世凯说道:“只要东北对我华东开放投资就可以,其他的,我们华东军会把那四个混成旅留在东北进行剿匪,同时也兼备防御曰本。中央可以派驻省长,不过我想督军就没必要了,我们华东军在东北就无问题了。”

    把华东军留在东北,还是把袁世凯给阴了。

    这算什么?

    一旦打起来,华东军南北夹击,燕京腹背受敌。

    不过袁世凯也不敢反对,通过这一仗,他算是彻底认识到了双方在军事上的差距,不驻军就不驻军吧!

    起码这样双方关系不会受到损害,今后就算到了那一步,双方也有一个充分的余地可以保留。

    袁世凯一开始就感觉夏钧派遣四个混成旅,这么多的兵力对付一个张作霖有些太夸张,此时算是明白过来了。

    不过中央获得的利益更大,因为张作霖一败,其他督军都你通电拥护中央进行军政分离,中央的权力马上增大了许多。

    袁世凯很快投入到了整顿地方的行动中去。

    ……东北的战况依旧在持续,吴佩孚于狗河之战当天疾行上百里来到奉天城下,沈阳城此时已经极为空虚,吴佩孚的第六旅简直是一攻即下。

    第六旅进了奉天城,抢劫的事情很快还是发生了。

    吴佩孚丝毫不手软,当中将抢劫的士兵枪毙,很快便将北洋军抢劫的趋势压制了下去。

    北洋军上下也知道,华东军不让抢劫,他们若是敢抢劫的话,不说吴佩孚不放过他们,华东军的宪兵队也不会放过他们。

    奉天城一下,让袁世凯极为高兴,不过夏钧打了电话过去,对袁世凯说道:“奉天此名乃是满人所定,我汉人所定之名为沈阳,袁公当下令恢复明代称呼。”

    “自当如此。”对于这个屁大的事情,袁世凯答应得十分爽快,第二天就下令将奉天城更名为沈阳。

    沈阳的叫法是明代的,奉天城则是满清的叫法。

    满清曾经把沈阳做为都城,所以把沈阳改成了奉天。

    东北的局势随着沈阳被攻克,迅速的稳定了下来。至于张作霖,从情报上看,应该是跑到旅顺去了。

    旅顺此时在曰本的控制之下,曰本在旅顺驻扎了上万名曰军。

    夏钧则下令第一混成旅前往大连驻扎,以将旅顺曰军卡在辽东半岛上不能出动,同时派第二混成旅、第三混成旅驻扎丹东,以扼守曰本可能从朝鲜发起的进攻。

    第四混成旅则负责东北三省境内的剿匪,不过这么一点兵力显然不够用,所以夏钧再次派遣了四个生产兵团进入东北。

    这四个生产兵团一个驻扎辽东半岛,两个驻扎丹东一带,另外一个则分散在三省境内进行剿匪。

    为了保护大连驻军的安全,夏钧派遣了十艘潜艇前往大连,毕竟大连极有可能在爆发战争时被曰本海军炮击。

    这样一来就极为不利了。

    所以必须在渤海内取得制海权,不过现在海军的力量还薄弱了一些,所以夏钧把死神号派遣到了大连。

    周秀龙必须留在杭州指挥潜艇部队,所以死神号的船长由石耀云担任,石耀云为此兴奋了许久。

    死神号是海军最神秘的潜艇,也是最强大的潜艇。

    东北局势稳定下来,夏钧的那些农垦公司便将目光放到了东北,东北可是一个没有怎么开发的农业区域,那里有大片无主土地。

    向东北移民是张作霖掌控东北的时期,现在张作霖被夏钧给弄垮台了,东北的移民还没有展开。

    不过东北也有近一千万到两千万人口。

    东北适合种植玉米、大豆、水稻这些作物,东北的水稻是单季稻,所以质量更好。不过东北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个问题,夏钧将不会去开发北大荒,那里是大片的湿地,里面生存着非常多的野生动物。

    有这片北大荒,以后中国可以拍自己的动物世界。

    至于耕地,完全无压力,所以把北大荒开发出来没有任何益处。

    ……中国的局势进一步的稳定了下来,由于各省督军的配合,袁世凯的北洋政斧很快掌控了各省行政权。

    同时在华东自治政斧的警告之下,各省督军都不再敢去涉及行政问题。

    此时联合监察院和联合宪兵大队,以及中国缉毒警察相继成立,开始向各省派遣人员,这些人员的工作如何进行,则在于夏钧向各省派遣的剿匪部队。

    夏钧又组建了九个读力团,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内蒙十二个省,都将有一个读力团进入剿匪,加上之前的五个读力团,则是十四个读力团,还有两个读力团将派遣到山西、广东去。

    不过这些读力团还没有编练好,估计得到十一月才行。

    等这些读力团派遣到各省后,夏钧便可以进行缉毒、剿匪,监督地方行政,以及地方驻军的军纪。

    夏钧此时可谓是大权在握,他愿意的话,随便揪住袁世凯的一个小辫子,就能对袁世凯进行声讨。

    就在中国局势稳定的同时,西方媒体对夏钧的那次讲话也做出了评价。

    《泰晤士报》的记者报道称:“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此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进程。特别是他们民族面貌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中国的华东自治政斧管辖范围内已经看不到辫子的存在了,他们恢复了他们古代的服饰,看起来十分漂亮。更让人赶到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华东自治政斧已经完全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他们对政斧的支持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他们那位年轻的元首更是能使人民变得狂热,也许中国离崛起已经不远了,因为那位年轻的元首与他们的中央政斧达成了一致,结束了内斗的局面。”

    美国纽约时报则报道称:“中国华东自治政斧上任后取得了奇迹般的政绩,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在发展教育与发展工业、医疗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目前他们正在努力调和与中央政斧的关系,致力于稳定中国内部的稳定,虽然他们在武力上已经能够完全取代他们的中央政斧,但他们没有那么做,让人困惑。

    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央政斧永远都将活在这个地方政斧的阴影之下,这个地方政斧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都占据了上风,而且在教育上超出了中国中央政斧非常多,相比之下,教育更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

    的确如同这些西方媒体报道的那样,中央政斧此时已经完全处于华东自治政斧的阴影之中。

    就连国际上各国找中国也是先找华东自治政斧,一些国家甚至把华东自治政斧看成是中国的中央。

    对于这样的情况,袁世凯又能如何说去?

    不过对于袁世凯来说还好,毕竟双方合作了几次,也发生了几次争端,但交情算是有了一些。

    今后不管如何,政治余地都是留有的。

    反而是那些地方督军感觉黑云压顶,一个个都在暗地里咒骂华东自治政斧多管闲事,袁世凯也乐得如此,越是如此,他就越能掌控权力。

    而从夏收之后,华东自治政斧也加大了对各省的援助。

    首先是免费精盐的援助,考虑到四川等地不太好运盐,所以华东化工集团开始到四川去开采井盐。

    每个省每年可以拿到一批数目不小的免费精盐,这让市面上的盐价暴跌不止,马上减轻了各省人民在吃盐上的困难,那些内陆省份的百姓也不再去吃硝盐了,对于这些要吃硝盐的省份,华东自治政斧再次加大精盐援助。

    另外还有粮食援助,华东自治政斧的粮食援助一半是发放,一半是用来开设粥棚用,由于有五百万吨的粮食援助,各省都拿到不少,贫苦百姓也有了一些接济。

    同时华东自治政斧开始在各省收养孤儿和孤寡老人,这些孤儿都将送到华东自治各省的孤儿院,孤寡老人则送入在各省开办的养老院。

    在做这些慈善事业的时候,经费还算充足。华东自治政斧的财政此时比较宽裕,因为有华东集团的输血。

    教育部又划走了一亿元,同时中央又要印票子了,陶成章听说这次印的票子可能比较多,不由两眼放光。

    江苏、安徽、山西、广东四省的并入,意味着教育经费将大大增长。

    (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产值暴增() 
十月的华东自治各省,又进入了新一年的秋收。

    这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华东自治政斧在经济作物上的种植面积大大超出了去年,就大豆种植面积便达到了三千万亩。甘蔗种植面积达到三千万亩。棉花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四千万亩。

    棉花和甘蔗的种植面积暴涨,自然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去年一整年银行的资金被农垦公司吸收了进三分之一。

    不过秋收一到,也就意味着胜利的到来。

    四千万亩棉花分布在各省,其中河南、山东、江苏三省最多,江西境内也有一些,不过江西的棉花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因为江西不太适合大片种植棉花。

    蔗糖产量预计可以达到4500万吨,糖价因此大跌,一路下跌到了每吨二十五元,然而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