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85章 玄策拜见戒日王 精舍之中诉衷肠(下)()
这一路走来,看着一个个异域番邦的宫殿,均是呈现出一国应有之特色,从吐蕃的雪域风情,泥婆罗的精致典雅,桑及多国的朴素简单;到毗罗删那国的富丽堂皇,劫比他国的质朴端庄,以及目前这戒日王的金碧辉煌,大气奢华。无不体现着君主的意识与爱好,细细揣摩起来,还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和情趣。
只见一个个精雕细刻的佛像,点缀在雕梁画栋之间;威猛的狮子,张牙舞爪的罗汉,伴随着各色神兽,让着金碧辉煌的宫殿显得别有一番特色。
伴随着矫健的步伐,众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就到了这曷利沙国王宫的正殿枢密殿。只见这王玄策稍微打量了这个地方:正中间端坐的应该就是戒日王,而这旁边的这位颇具东方面孔的僧人,顿时让他有了些许迷惑。不过转念一想,也已猜的有个八九不离十:随着这无遮大会的即将开始,这位应该就是此次大会的论主玄奘法师。
王玄策引着周陈二人以及顿珠贡布,走到这大殿正中之后,立刻恭恭敬敬的向戒日王施了一礼。随后,王玄策开口说道:“大唐国使节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特奉大唐皇帝陛下敕令,出使曷利沙国,愿两国修好、通使、通商,并代皇帝陛下问大王安康!”话语之后,王玄策接着又按照正常的程序,端端正正的递上了李世民亲至戒日王的国书。
这戒日王虽说已经统一了五天竺,并且又时常接见各国使节;但毕竟都是被自己征服的天竺小国,丝毫也没有太多的成就之感。故而当得知王玄策出使天竺的消息,不仅令他深感意外,同时又大喜过望。所以就有了这诏令各国,多加保护的旨意。
再加上今日又亲眼观瞻了这份大国气象,所以就颇为欣喜的说道:“使节不必多礼,也待我向贵国皇帝陛下问候安康”。话语之后,随即示意侍从接过王玄策呈上来的国书,些微查看一番之后,已经感受到了大唐皇帝陛下甚多的生意。于是更加的满心欢喜。
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戒日王按照应有的外交礼仪,召见完王玄策之后。就按照平时的国宴程序,准备宴请了这大唐使团一行十五人。当然,这玄奘法师自是要作陪。
其实当王玄策出现在大殿之中的时候,玄奘法师已经细细的打量了他一番。发现这个仪表堂堂的大唐使节也就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之时,瞬间就想起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也是不问艰难困苦,一心一意往前冲。不过对大唐来说,自己就是一个民间交流的使者,而王玄策则是被朝廷任命的政治使者。
虽说身份不同,使命不同;但王玄策此次前来也是带着满满的和平诚意而来,归根到底他们两人之间的宿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大唐与五天竺各部的文化交流罢了。
看着国宴正在准备,趁着间隙,这戒日王就亲执玄奘法师之手,走向了王玄策等人。面带笑意的向他们介绍了身边的这位僧人:“王长史,这位可是来自你们东土大唐的玄奘法师,在我天竺已经深修十年有余,通晓大经藏、大律藏、大论藏,因此称作三藏法师。”
但见这玄奘法师,双手合十,亲施一礼,口吐“阿弥陀佛”
看着近在咫尺的玄奘法师,王玄策又一次细细的打量了他一番,除了一副东方面孔之外,衣着打扮和这些天见到的天竺僧人不曾有任何差别。正是因为听多人多次提及,早闻其大名,虽说带着甚多的神秘色彩,但是今天见到真人之后,瞬间有了一种亲切之感。再定睛这么一瞧,这么熟悉的容貌,这么熟悉的声音,这不正是救助自己的玄奘法师吗。
一种感激之情,顿时涌在心头,只是此时不便说明罢了。王玄策随即双手合十,躬身回了一礼。趁着这个间隙,简单的攀谈了一番。
但见玄奘法师不仅举止优雅,步履轻盈,更是字字珠玑,谈吐不凡。至此时,王玄策才深深的感觉到,这个僧人的确不简单,即使在大唐,也绝对罕见。此刻他不知道玄奘法师的真实想法,只是感觉到他的确正如先前所述的那样,是一得道高僧。
还记得,在一次朝会之中,李世民面对佛陀之事,这样对他们说道:我大唐自开国以来,虽经历过高祖皇帝剪除佛教痹症之策略;可时至今日,依旧出不了通晓佛法的高僧大德,甚是可惜呀。
至此以后,在每次论及佛事之时,李世民每每颇具惋惜之情。想至此,王玄策顿时感觉到:这不正是陛下辛苦寻觅的高僧大德吗?
就这样,在王玄策的内心深处,此刻已经深深的埋下了,一颗礼请玄奘法师回国的种子。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随着国宴的准备停当,众人也都悉数入席,开始了这一场奢华且宏大的宴会。面对着在五天竺境内,最大的一次宴会,大唐使团的所有成员,自是颇为欣喜。
总之这次国宴是在祥和的氛围中开始,在优美的氛围中结束。在了解大唐的谈论中开始,在明了天竺的过程中结束。在谈论李世民治国理政的方略中开始,在讲解天竺宗教的过程中结束。
国家与国家之间,不仅仅只讲究政治,政治之外不外乎情谊;将情谊赋予政治,政治就多了一些生命。在宴会当中,戒日王也盛情的邀请王玄策等人,参加这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王玄策等人自然也是愉快的答应了下来。
当看着王玄策等人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行,玄奘法师也多了一些应有的欣慰与亲切之感。毕竟这是自己母国的使节。
虽说宴会已经结束了,但是他们两人之间的对话才刚刚开始。毕竟他们之间还有甚多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语,他想了解他,他也更想通过他的口中了解这些年变化的大唐。
这是一个阳光还算明媚的下午,微风轻轻吹拂这已经耷拉下来叶子的芭蕉树;虽说此时的五天竺各地甚是炎热,但是这份炎热丝毫影响不了两颗更想深交的心。
但见这王玄策带着周陈二人,来到了玄奘法师的精舍前。今日的三人,均是一身常服的打扮,为的就是显得更加的轻松自然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更可以交心。
听闻侍从来报,说是大唐使节王玄策已经在精舍门外等候之时,玄奘法师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赶忙起身亲自出门相迎。
四人相见,别样的亲切,经过一番简单的寒暄之后,他们随即就被玄奘法师请入了精舍之中。
这精舍坐北朝南,看起来也很是简陋,在北山墙正中的位置安放一佛陀塑像,以及礼敬用的香案。在精舍正中的位置,摆放一四方桌外加四个蒲团,在四方桌上则放置了一个果篮,里面放有几个看起来很是不错的芒果。除此以外,别无一物。
于是玄奘法师北向座,王玄策左向座,陈茂材右向座,而周曾则是南向座。
虽然都提前都准备好了话语,可是真到相见之时,似乎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但见四人相识一笑之后,王玄策率先开了口:“法师可曾记得十六年前,洛阳外围村庄中的那个孤儿?”
听此一问,玄奘法师才细细端详起来这个年轻人。思绪渐渐的回到了十六年前,不停地比对,不停的印证,突然间感觉到竟是这么的熟悉,于是带着惊讶之情道:“你就是当年被东野先生,带走的那个孩子?”
王玄策面带笑意的点着头说道:“当年多谢法师救命之恩”。话语之后,随即起身离席,对着玄奘法师深施一礼。
玄奘法师,也赶紧伸手扶起了王玄策:“不必多礼,快快请坐,快快请坐。”
一句话,瞬间就拉近了两人之间的感情。玄奘法师不曾想到,曾经无心挽救下的一个孩子,竟能代表大唐出使异域。而王玄策也万万没有想到,曾经救助自己的那个僧人,竟然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法师自从当年离开中土之后,一直在天竺各地游历至今吗?”
“是呀,算下来,如今在天竺已有十四年了”。
“按惯例,法师当时前来天竺之时,应该是大唐关禁之时,不知道法师是如何到达”。
“实不相瞒,所有出关通道,均是秉承一颗至诚之恒心”。
“愿听法师之恒心”
“为了大唐之佛法安宁,为了扫除佛教的痹症,这事我不做,还能谁能做呢?即使再艰难困苦,也得贡献自己应有的能力,正如佛家语:我不如地域,谁入地狱”。
“既如此,法师可想过归唐否?”王玄策闻此宏愿,随即问出了这一最深沉的问题。
玄奘法师听此一问,也是满心欢喜的答道:“甚焉。”但见他顿了一下神之后,接着又说道:“其实,这么多年来我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求得佛法的真意,回归大唐。这些年在天竺,已经深明佛教宗旨。虽说早已动了归唐之心,可是不知道如今咱大唐对佛教的看待如何?”
当三人听得玄奘法师如此的肯定答复,随即一齐起身,对着玄奘法师深深一揖。这一揖不仅代表的是大唐万千大众,更是对玄奘法师这种对国家深意的爱戴与尊敬。
在玄奘法师的再次谦让下,三人又一次安坐于蒲团之上。
落座之后的周陈二人,满心欢喜的望着玄奘法师。只见王玄策实心实意,饱含至诚的的答复道:“这些年,陛下一直想寻一得道高僧,可是始终不曾寻获,每每说及此事,都甚是惋惜。自从陛下登基以后,佛教在咱们大唐已经没有什么阻隔。待我归唐之后,定会向陛下亲说法师之意,以求以至诚之心迎接法师回家”。
王玄策的这一番话语,不由自主的让玄奘法师深深感动,这些年,也只有这样的话语最是贴心。但见他紧紧的握着王玄策的手,泪水已经不经意间打湿了眼眶!
每个远离祖国游子,都是怀揣着对故国的思念;何况又是一个瓢泼了十五六年的弃子。这一日,四个人聊了很多很多,从李世民治国理政聊到了大唐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从西域形势聊到了边关情怀。听闻每一个细节之时,玄奘法师无不流露出深深的爱……
小知识,一个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一个政府亲派的使节。这就是沉浸在历史之中的憾事,虽说历史没有记载,但是凭借玄奘法师在五天竺的威名,且王玄策也在这个时间出使了五印度,到达了曲女城。我想他们中间必定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必定有这应有的交际。况且在玄奘法师归唐的时候,李世民如此之礼遇,更说明了他早已了解了玄奘法师的一切,而他了解之途径,极大可能就是出使五印度的王玄策。
(本章完)
第86章 细说无遮大会史 再论异域新年风(上)()
人这一生,所有的财富,所有的智慧,所有的学识,都是积累下来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可以秉承善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还记得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这时候已经没有善恶之分,只有了存在与否。当修行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已经了却了恶的念头,拥有的只是善的本心。
要弄清楚,为何要举办这无遮大会,这事还得从三十年前说起。当时的戒日王秉承菩萨之教义,统一整个五天竺之后。才发现这天竺各地,婆罗门教远胜于佛教。虽然这婆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