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这些断壁残垣,感触这曾经的一繁华伟岸之王城,触摸着历史的痕迹,王玄策也是百感交集:“唉,真是世事难料呀,曾经这么雄伟的都城,如今竟是这般景象,实在是让人伤心呀”

    “历史不仅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更是在现代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中,推动这他往前发展;当某件事物,在这个地方不适应的情况下,也只能够荒芜下来,留给我们的就是一片断壁残垣。”鸠摩利罗答道。

    “是呀,大哥和大师你们说的都对,既如此,咱们也甭看了,往前走吧,根据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记载,这维摩诘居士的故居离这王城应该没多远。”周曾随口就又秃噜出来这样一句。

    “那就往前走吧,周将军说的对,这也没什么看的了,这维摩诘居士的故居,正在这城西北五六里的地方,也就一炷香的时间,咱们就可以赶到”鸠摩利罗随口就说到。

    没多大一会,他们就来到这维摩诘居士的故居。只见这故居,静静的矗立在一处禅林之中,这禅林也不是太大,但是却曲径通幽。尽管这禅林之中颇为清幽,但是仅仅只有一座佛塔,一座精舍而已。随着这鸠摩利罗的指引,他们就来到了这佛塔跟前,只听这鸠摩利罗这样对他们说道:“这座佛塔就是当年维摩诘居士,为信众讲经说法的地方”

    望着这高耸的佛塔,也是颇有年代的质感,但听这周曾随即就向鸠摩利罗问到:“我虽然也知道这维摩诘居士,乃是佛教的大善人,但是对他的具体事迹则不甚了解,希望大师可以帮忙答疑解惑”

    于是,这鸠摩利罗就对他们说道:“据小僧所知,这维摩诘居士是和文殊菩萨同时期的人物,都是佛陀的老师。并且还是这吠舍厘国的一个富翁,拥有万贯家财。虽说如此,但是他还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所以,终得正果。维摩诘为诸大菩萨之代表。直心正念真如,亲证平等实相;见得一切众生心源,具足恒沙烦恼,无量功德。故起方便教化,使一切众生,除心源上之烦恼,显心源上之功德。然其为模范与标准者,须依已除已显之佛。起广大心,证如实相,则能依佛功德为功德也。

    还记得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见到维摩诘居士之后。二人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居士倍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自此便有了这佛教界第一大善人的尊称。”

    的确,正如他的所述,这维摩诘居士不仅是佛教界的第一大善人,并且记录他言行的书籍则称作《维摩诘经》。这本经书不仅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而且也是玄奘法师从五印度带回来的大正藏经书中的一册。

    这《维摩诘经》的主旨思想就是宣传在世俗生活之中,通过修炼也可以成佛。当然他的这种理论,影响了我们初唐时期的一代诗人王维。他的字摩诘正是如此。这《维摩诘经》,同时宣传大乘般若空观,批评小乘的片面性,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月溪禅师谓“此经是直接表示真如佛性,故与禅宗祖师所发挥者最为吻合。六祖《坛经》所示道理,与此经共通之处甚多,历代祖师亦多引述此经言句以接后学。

    (本章完)

第392章 第五十三:众人齐游吠舍厘 方丈一词自此来(下)() 
    同时这,《维摩诘经》运用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消解一切矛盾,影响了禅宗思想、禅悟思维、公案机锋。禅宗将《维摩诘经》作为宗经之一,将不二法门作为处世接机的态度与方法,泯灭一切对立,从而获得了生命自由的无限超越。在《维摩诘经》众多的不二法门中,语默不二、小大不二是对禅宗影响最大的两种。维摩不二禅机,对禅宗影响最大的,除了斩断葛藤的方法论,便是存在而超越的境界论。这主要表现在心净佛土净、在欲而行禅、处染而不染、无住而生心等方面。

    所以,这本经书对后人的影响颇为深远,而这也是王玄策等人此次观瞻这维摩诘故居的缘由。随着众人对着维摩诘居士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但见这王玄策接过陈茂材递过来的三炷清香,细心的点燃之后,诚心的做了一番礼敬。

    随着对佛塔的礼敬完毕,这鸠摩利罗就将他们引向了,这这佛塔旁边的精舍。这处精舍并不是很大,仅仅只有一间房子,并且还是用石头堆起而成。只见这陈茂材随口就问到:“这房子可是当年维摩诘居士所住的吗?”

    “的确,虽说当年维摩诘居士富甲一方,但是生活依旧很是简朴,这留下来到房舍,正是他当年的卧室?”鸠摩利罗答复到。

    “这个房子大概有多大呀,看起来的确挺小的”陈茂材观瞻这这个不大的房舍,就随口说道。

    王玄策听此一说,也很是好奇,深深明了,这著名贤者均有着过人之处,并且已经将所有的事情看得很是透彻,方才有这样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就已经足矣。于是微笑着说道:“既如此,那我就用这笏板来测量一番。”

    但见他随即就拿出了这上朝所用的笏板,细细的从这房舍的东头量到了西头,算下来一数共计十笏;再接着又从南量到北,亦是十笏。因为方方正正,且在大唐十笏为一丈,故而随口就答道:“果真是一个方丈室呀!”

    听闻这方丈室的称呼,这鸠摩利罗眼珠子这么一转,就对他们说道:“这维摩诘居士当年的卧室,至今日我们依旧是这般称呼,并不曾有一个雅致的名号,不曾想王长史随口就说到这乃方丈室,不仅大小合适,名字也颇为文雅,我看不如以后就唤做这方丈室,你们看如何?”

    听得他的这番提议,王玄策也是颇为开心,看着众人也都点头同意与连连夸赞,于是这方丈室在唐代开始仅代称的就是这维摩诘居士的卧室。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有趣,随着时间的发展,事情的推移,再加上这维摩诘居士又是如此的品行高雅之士,且这方丈之中,有包罗万象,包容万物。于是这不少寺院之中寺主的居室就也唤做方丈室,再后来,随着名字的推广开来,就将一寺庙的寺主也称呼为方丈。所以,这方丈二字,则是因王玄策而起,因王玄策而生。自此以后我华夏大地之上才出现了这方丈二字……

    随着这维摩诘居士的故居观瞻完毕,这鸠摩利罗又引着他们观瞻了这舍利子正果处。这舍利子正果处是当年吠舍厘国国王分得舍利之后,就在此处恭恭敬敬的供奉了起来,据以前的史料记载,当时这里有舍利一斛,在无忧王时期,曾经开塔取出了九斗,只留下了一斗。后来还有国王想开塔取出舍利,可是在即将动工的时候,引得天怒人怨,发生了地震,于是此事就此作罢。

    随着这舍利子正果处的观瞻完毕,他们就来到了其附近不远处的一座佛塔。这座佛塔是当年如来即将前往拘尸那揭罗国涅槃之时。人与非人都跟着他,在这里驻足观望的地方。并且在这座佛塔对应的地方,还有一座佛塔,那是当年佛陀在离开这吠舍厘城回头遥望的地方。

    随着这两处遗迹的观瞻完毕,鸠摩利罗就引着他么来到这不远处的另一处佛塔跟前。但见这佛塔,要比其他的佛大都更加的高大,更加的庄严。但听这周曾随口就像鸠摩利罗问到:“不知法师,这座佛塔有何故事呢?”

    “这座佛塔,讲述的则是知恩报恩的故事,唤做千佛本生塔。”鸠摩利罗随即就向他们回到。

    “我素闻这玄奘法师讲起,这佛教只有这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不知怎么有千佛本生的故事呢?”陈茂材略带疑惑的向他问到。

    “玄奘法师说的没错,不过说的则过于笼统。根据这佛教之教义以及主旨思想,在这三世劫中,均有一千佛出世。而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则是这现在佛,即佛陀的阶段。在这次的一千佛之中,前八次劫难则是佛的出世。于第九次劫难之时,才有佛,名唤拘留孙佛,是为千佛第一,次为拘那含牟尼佛,次为迦叶佛,当今的佛陀为释迦牟尼佛,再随后则是弥勒出世,以及九百九十四佛的降临,合计一千佛……”

    听他如此之说。但见这周曾则是双手合十,面带笑意的对鸠摩利罗说道:“万万没有想到,大师甚为这婆罗门教之宗长,竟然对佛教的历史,研究的如此透彻,在我看来,你对佛法的理解丝毫不属于我们见过的各位高僧大德。”

    “周将军过奖啦,小僧作为一婆罗门教的信徒,自有守护这婆罗门教的责任,所以,只有多了解到一些东西,多知晓一些问题的所在,方能够有的放矢”话语之间,但见这鸠摩利罗也是双手合十的回了一礼。

    “大师,既如此,那就有您帮我讲解一番关于这佛塔的故事,以及这千佛本生的故事如何?”王玄策也是带着一份欣喜的心情,向鸠摩利罗说道……

    看着众人都支起了耳朵,准备静静的倾听自己讲述之时,于是,这鸠摩利罗就顿了顿神对他们说道,了关于这座佛塔的故事……

    (本章完)

第393章 第五十四:鸠师细讲佛传说 唐使细心做诀别(上)() 
    看着众人支起了耳朵准备洗洗静听,只听这鸠摩利罗这样对他们说道:“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雌鹿,隐居在山岩深谷之中,趁着仲春二月,在清澈的河水之中沐浴之后,她随后就饮用了下游的河水。不久以后便因感应而生下一位女子。尽管这女子甚是美貌,但是可惜的则是脚却是鹿脚,说直白一点就是人像鹿身。

    再后来,有一位仙人就收留了这个女子,并将她养大成人。在有一天,因为刚下过雨,雨水就将他们以前保留的火种给熄灭了,于是这位仙人就让她出去借火。这女子因此就来到了另外的一位仙人的草庐前。说也奇怪,在这女子这一路走来之时,她的脚印上,均有莲花出现。观此一幕,被借火种的仙人深感奇怪,于是就对她说道:“请你绕着我的草庐走上一圈,这样我方可以把火种给你”

    于是,这位鹿女就按照这仙人的意思做了,随即就取得了火种。在回去的路上,这鹿女依旧如此,步步生莲花。这时候,梵豫王正好也在这个地方打猎游乐,看见了地上的莲花,因此就顺着这些足迹,找到了鹿女。在后来,梵豫王就喜欢上了她的奇特长相。再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在挣得仙人的同意之后,便同车将鹿女带了回去。

    当回到王宫以后,梵豫王就找了一个相师,来给鹿女相面。这相师一看到她的容貌,都大吃了一惊,经过一番细细的琢磨之后,就对梵豫王说,她以后将会生下一千个儿子。

    结果这鹿女没多久果真就怀孕了,当听闻如此之事的时候,后宫的不少妃嫔,也都设法陷害她,可惜的则是他们的阴谋一个也没有得逞。在她怀孕期一满之后,不曾想却生下一朵莲花。而这朵莲花则有一千个花瓣,每个花瓣之上都坐着一个儿子。此时,这些妃嫔们的嫉妒心又起,于是就诋毁诽谤鹿女,她们都说这是不吉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