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71章 第四十二:王玄策大义放乞丐 婆罗林老僧拒袈裟(下)() 
    王玄策也随着他的话语,望向了这个香炉道:“虽说如此,可惜这环境,实在是让人颇为感慨呀”。话语之间,转身就从陈茂材手中接过了三炷清香,小心的点燃之后,诚心实意的做了一番礼敬后,就将这三炷清香也插在了这香炉之中。

    待众人礼敬完毕,他们才顾得上细细的揣摩这佛陀塑像,虽说精舍不大,引起这塑像不大,但是这佛陀塑像以卧姿的形式展现,也是慈眉善目,让人心生欢喜。尽管这精舍仅仅就是一个三面有围墙的小房子,但是这佛陀塑像却是一尘不染,不由得,让人再次回味起周曾刚才的那句话语。这里应该还经常有信众前来擦拭……

    按照惯例,在这如此之圣地,是应该敬献袈裟和七宝戒刀的。于是,王玄策和周陈二人小声的一番嘀咕之后,这二人就转身取来了这两件至宝。

    待王玄策正准备将这两件至宝,敬献在这涅槃像跟前之时,只见伴随着一声“阿弥陀佛”。一五十来岁的僧人,就从这精舍附近的婆娑林中走了出来,款步来到了他们跟前。

    王玄策观此一幕,现实一愣,接着又款款有礼的对着僧人,双手合十施了一礼,微笑着问到:“不知大师从何处而来,是否经常守护这一片婆娑林?”

    “阿弥陀佛,的确如此,老僧在此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了,不知各位是?”这老僧也是颇为有礼的回问到。

    “实不相瞒,我等是来自东土大唐国的使节,这次前往这婆娑林正是为了礼敬佛陀,感念佛陀遗迹,观瞻当年遗留的功绩”王玄策就随着老僧的话语,说出了这番话语……

    “哦,还记得二十来年前,有一位东土的僧人,法号玄奘,也曾来到这婆罗林礼敬了一番”

    “玄奘法师,正是我大唐国的高僧,如今在大唐一切安好,不知大师可是玄奘法师的故友”王玄策面带笑意的向着慈祥的老僧问到。

    “谈不上故友,因为老僧一直驻守这婆娑林,基本上未曾离开此地,所以当年也仅仅只是一面之缘,但是他的修为,却让老僧印象深刻呀。”

    “原来如此,不知大师法号如何?”王玄策又一次开问到。

    “法号,仅仅只是一个名字罢了,既代表不了什么,也展示不了甚。若要问起法号,当年师父也没有法号,所以也未曾给我起一个法号,因此你们就称呼我为老僧吧。”这老僧依旧是谦谦有礼的说道。

    听闻这老僧如此之答复,王玄策细细一番揣摩,也是感觉这老僧颇为有意思,于是就面带笑意的说道:“既然大师一直驻守这婆娑林,按照我大唐国皇帝陛下的旨意,我等来到这里之后,是要赠予紫衣袈裟和七宝戒刀,恳请大师有劳,代为收下”说着,就示意这周陈二人,呈上了这紫衣袈裟和七宝戒刀。

    刚开始,这老僧以为是一件普通的东西,随即就面带欣喜之色。当发现这紫衣袈裟乃用上等丝绸以及金线缝制而成,而这七宝戒刀乃是用精钢锻造,且镶嵌有宝石之时。顿时微微一愣,接着就听他这样说道:“老僧感谢这上国使节,以及贵国的陛下能有这番的厚意,尽管这婆娑林乃是佛陀涅槃的圣地,但是如此珍贵的宝物,老僧不仅不能代为手下,也不希望将这贵重物品敬献在这佛陀涅槃塑像跟前”

    听得这番话语,王玄策等人顿时愣住了。要明白,这两件至宝可是大唐皇帝亲赐,并且在这五印度,面对如此之殊荣,断然没有一个高僧大德亲自拒绝的,不由得就萌生了诧异之色,于是与周陈二人相识一看之后,就问到:“这的确是我陛下与皇后娘娘的一片至诚旨意,还恳请大师手下,以表达我大唐皇室对佛陀的敬意与尊重”

    这老僧听得王玄策如此恭敬的说道,赶忙双手合十施了一礼之后说道:“这佛陀塑像,也是当年老僧看着破败,就四处化缘而建造的,自从建成之后,就一直在这里守候,也别无诉求。我五印度向来并不太平,如此贵重的宝物,放在我这简陋的婆娑林中,如若遭遇盗匪或者强盗而遗失,不仅对不起贵国之皇帝陛下,更对比不起佛陀;既然不能够妥善保存,还不如有请上国使节,将其赠送于妥善之地,既然你们有这片意,就足矣说明这对佛陀的诚心,这已足矣。”

    听得老僧的这番话语,王玄策等人不仅释然了,更为老僧的这深谋远虑的思想所深深的感动,不经意的就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因此,也让周陈二人收起了这两件至宝。

    看着王玄策等人不在为难自己强行收下这赠送的两件至宝,老僧不由得欣喜了不少。于是就面带喜色的对他们说道:“既然你们不远万里,前来我五天竺诚信礼佛,足矣看出你们的一片志诚之心,既如此,那不妨就有老僧带着你们观瞻一番这婆娑林可好?”

    听得老僧如此实心实意的言语,王玄策等人也是满心欢喜,随即又是双手合十施了一下礼到:“如此甚好,多谢大师的一番美意”。

    “使节过奖了,这也是老僧的职责所在,使节请?”老僧说着就摆出了一个邀请的动作。

    “这你们也看到了,以前正是一座佛塔,后来老僧就在此处建了这所精舍,虽说佛塔已经毁掉,但是这的一根石柱却是未曾被毁。而这石柱记载的正是当年这佛陀涅槃之事”话语之间,老僧就将他们引向了这精舍附近的石柱跟前。

    只见这石柱,高约经半丈,乃是六面的结构,每一面上均有不少字迹。虽说文字甚多,但是经过这千百年的风吹日晒,已经风化了不少,上面的字迹也已模糊不清。

    通过这依稀可辨的梵文字迹,陈茂材这样读到:“佛陀背疾复发,自知将要谢世,便来到拘尸那揭罗国,阿恃多伐底河河边,在这婆娑林中,待弟子阿难系好这绳床之后,佛陀头朝北,面朝西,侧卧与绳床之上,他的右手支着头,左手放在身旁,双足并拢,进入“涅槃”……”

    这段文字,又能说明什么呢?请看下回……

    (本章完)

第372章 玄策考证佛涅日 老僧故事诉人生(下)() 
    正是因为这佛陀即将涅槃,这阿难尊者也不希望别人随意的打扰他,所以,就拒绝了这善贤法师的恳求。可是这善贤法师,有这一颗虔诚的心,因此就又一次向阿难尊者说道:我听闻世人很难遇到佛陀的出生,也很难听到真正的佛法,我的很多疑问,担心此后没有地方请教呀。

    于是,这阿难尊者经不住善贤法师的再三恳求,就让他进了去。这善贤法师到佛陀面前,深施一礼之后,就向他问到:“有很多别派的教众,自称为师,并且各自有着不同的道法,教诲引导这众生向善,可是该如何选择,以及能不能全部知晓这些善法呢?我很疑惑”于是佛陀就回复了他四个字:“吾悉深究”

    随后,就开始对他讲法论道……进而就解开了他的心结,顿时也让他心如明镜一般,不仅没了疑虑,更佛理全明,接着就请求佛陀,希望受具足戒,进入佛门。当然佛陀自然是答应了,后来他就成了这佛陀最后一位弟子。”

    听得陈茂材的这番解说,众人均是大惊。不曾想,这小子,竟然知道这么多。这周曾不由得,就给了他一锤,乐呵的说道:“知道的不少呀,这又是从玄奘法师处听来的吧”

    王玄策随着老僧,也是不由得为之一笑。只听陈茂材接着说道,的确如此,谁让你们平时跟着玄奘法师不好好学习呢。并且我还知道这,善贤法师,则是佛教中顿悟派的开始……”

    “这位使节,所言甚善,正是如此”老僧也是微笑着回复到。只听这老僧顿了一神之后,对他们说道:“当年这善贤法师,不仅是佛弟子之中入门时间最晚,也是顿悟成圣的第一人。佛陀对他的教诲也仅仅只有半天的时间,但是他取得的成就,可是别人很多年所不能企及的。”

    “哦,愿听法师细说”王玄策随着老僧的话语,就向他问到。

    “当年这善贤法师,想入佛门之时,佛陀就告诉他,信奉婆罗门教之人,要想成为他的弟子,都需要考察四年,这四年内不仅要观察他的行为,还要观察他的品性,如若举止清静,言辞实诚,才可以成为他的弟子,不过因为看着善贤法师的一脸善像,佛陀就洞穿了他的一切,随即又说道,一切事在人为,这又有什么困难呢?”

    善贤法师听他这么一说,就回复到:世尊慈悲为怀,宽容普渡,没有偏私,我将经受四年考察修行,身业,口业,意业才会合乎佛理。”

    这时候,佛陀又微笑这说道: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事在人为呀。于是,善贤法师随即明了,当即剃度出家,受具足戒。他听过一番大彻大悟之后,不仅勇猛精进,更是对佛法没有任何之疑问,也就小半日光景,就在这座塔的地方,证得罗汉果位。因为他的一切烦恼已经扫除,清静的修行已经具备,再加上他不忍看到陀佛涅槃,于是就在所有人的面前入火光定,在佛陀涅槃之前,率先圆寂,后来佛陀才告知所有人,这是他当年救助过的一只坡脚兔子的化身……众人方才顿悟。

    至此,众人也已明了这佛陀圆寂之处,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其实有一句说的很好,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万事万物都得看自己如何来想,如若心向阳光,那么处处就是阳光。如若心中阴霾遍布,我想阳光也不会穿透这层雾霾。

    善贤法师,虽说是这佛陀的最后一位弟子,但是却是感悟最深的,得道最快的一位弟子。而这自然与其修为是密不可分的……

    于是,众人依旧在这这座佛塔跟前如先前一样,诚心的拈起三炷清香,细心的礼敬了一番。随着这些年佛教的凋零,前来这里观瞻的僧众并不是很多,当看到这大唐国的使节,能够如此的虔诚,一一礼敬之时,老僧也不由得心生了甚多的暖意。

    因此,就情不自禁的问到:“敢问使节,不知贵国,现在有多少僧众,寺院多少,百姓信奉这佛陀的教诲又是怎样?”

    听得这老僧这样想他们问起,这王玄策也是微微一愣,于是就开诚布公的对他讲到:“我大唐至如今立国整整四十年,在这四十年的时间内,佛教在我大唐也走了不少弯路,在立国之处,因为鱼龙混杂,逃避赋税,故而当时的高祖皇帝,特意搬下旨意,减少这佛教人数以及寺院数量。后来我们的太宗皇帝继位。”

    话说到这里,老僧随即就打断了他的话语:“这太宗可是当年玄奘法师口中的秦王吗?”

    “正是”

    “此人可是一雄才大略的英主呀,当年领着你们东土百姓,如狂风席卷一般,将你们大唐国从狼烟四起,支离破碎,带到了和平一统”老僧不无夸赞的说道。

    “正是如此,这可是当年玄奘法师给您提起的”

    “的确”

    于是这王玄策也是微微一笑,接着又说道:“自从太宗继位之后,佛教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平静时期,佛法,僧众也已沉淀了不少,恰好在玄奘法师归唐之时,又带回了大量的佛教典籍,再一次,将我大唐的佛教带回到了正统的道路之上,于是,这些年佛教也渐渐的兴盛了起来。随着太宗皇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