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臣-第1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太师靠在椅子上,沉吟许久,才轻叹道:“韩漠如今又如何?”

    “他已经将五关总兵俱都调换。”萧万长轻声道:“本来朱子澄和杜威要生事,但是后来纪风年突然出现,事情就那般被韩漠做成了。孔非见形势不由人,他独木难支,不敢硬抗,只能顺从。而且韩漠如今已经直接提拔纪风年为临阳关总兵”

    “纪风年?”萧太师眯起眼睛,“就是当年上谷城之战的那位?”

    “是”萧万长点头道:“如今唤作铁奎。”

    “铁奎?”萧太师淡淡一笑:“韩漠这小子倒真是神通广大,他怎会找到这人?”抚须道:“老夫倒是记得,当年这铁奎被判了斩立决,后来怀玉为他说情,老夫在内阁中为他争取,最后改判罚为庶人。”

    萧万长眼睛亮起来,轻声道:“如此说来,我们萧家对他有恩?”

    萧太师摇头道:“老夫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千万不要有任何动作。韩漠能找到他并且提拔于他,显然是对他十分信任,士为知己者死,这纪风年如今对韩漠定然是死心塌地效命了。我们绝不可惊动那边,若是此时插手西北事,被韩漠知觉,事情反而不妙。如老夫所说,让韩家去跳,我们看戏就是。”他拿过拐杖,拄着拐杖起身来,道:“万长,与韩家的亲事,你帮衬着怀金操持,多费心思。”

    萧万长皱眉道:“太师,韩家那头没有消息了,这亲事……灵芷如今也没了踪迹,这事儿可不好办。”

    萧太师淡淡笑道:“好办得很。你耐心等着,这事儿韩家不急,咱们就更不必急。”

    “是”萧万长点头道,随即问道:“太师,你当真要这么快就回元津城?”

    元津城乃是萧家的主城,座落于宜春郡南边,与上京城有两百多里地。

    萧太师点头道:“老夫既然辞去官职,留在京中无益,而且老夫留在京中,韩家人也放不开手脚。”他冷冷一笑,道:“没了老夫这根刺,韩玄道会轻松许多。”

    萧万长沉吟片刻,终于点头道:“那我去安排。这一路有两百多里,你老人家要注意安全。回头将十三剑手都调在你身边,有他们在,一路上的安全当无问题”

    萧太师沉吟片刻,淡淡道:“你觉得会有人对老夫动手?”

    萧万长肃然道:“太师,无论你在不在朝中,都是我萧家的擎天之柱,万万不容有失。防人之心不可无,调集十三剑手,太师必然能够平安无事”

    萧太师淡然一笑,道:“既如此,你就这样安排吧。”

    ……

    大燕新降皇子,皇帝当即便昭告天下,更是下旨,大赦天下,举国欢庆。

    龙子诞生三日之后,皇帝临朝,百官朝贺,皇帝的脸色比之从前似乎要好看不少,有着难以掩饰的喜庆之色。

    “封后仪式是否筹备妥当?”皇帝看着朝下的韩玄昌,声音温和:“日子定下来,快过年了,我大燕需要一位皇后来主持今年的宫灯会。”

    众官一听,都是互相看了看。

    宫灯会本是燕国的一项传统,燕国历代皇帝,都会在过年之时,下旨宫中举办灯会,各宫的妃嫔娘娘们争奇斗艳,合着手底下的宫女太监们,制作着各样造型美观的花灯,最后由皇帝和皇后欣赏平定,进入前三甲的花灯,都能得到重重的赏赐。

    但是当今圣上崇仁帝登基之前,太子妃就离世,登基之后,更是下旨十年不立后,所以近十年来,宫中却从没有举行过宫灯会,这让皇宫之中的过年气氛十分地冷清。

    从前,宫灯会不但是后宫嫔妃们争奇斗艳的机会,也是太监宫女们放松心情的时机。

    十年没有宫灯会,众人都以为这样的节目在燕国已经消失,但是万万想不到,十年之后,宫灯会又重新开始。

    莫非皇子的诞生,让皇帝试图去营造一个新的气象?

    又或者是因为这两年来,燕国发生了太多流血的事情,整个燕国朝堂阴云密布,甚至波及到后宫,而皇帝想以这样的宫灯会来冲洗一下燕京城上空的血腥气息?

    不管如何,这是一个让大家感觉到颇有些舒心的事情。

    韩玄昌出列恭敬道:“启奏圣上,封后仪式一切就绪,臣已经查询过,本月二十八,便是大好吉日”

    “哦?”皇帝面色平和,掐指算了算,道:“尚有八日,距大年二月初八有十八日,唔……便这样吧,本月二十八举行册封仪式”

    “圣上英明”朝中众臣齐声道。

    如今中原四国具有两套历法,一套是本国的国历,另一套则是从前朝传承下来的古历,平日里记载日历,都冠以燕历平光某年某月某日,若以按照燕历来算,今日便是燕历平光十年二月二十,可是按照古历来算,距离大年三十却还有十八日,除了风国情况特殊,魏庆燕三国的节庆都是以古历来算。

    “传朕旨意,大年前后十日,燕京城各处可举办灯笼会。”皇帝笑道:“宫里热闹,这京城百姓也得热闹热闹。”

    “圣上英明”

    “开春京试,也要抓紧时间。”皇帝正色道:“韩爱卿,你们礼部估算,今年进京考试的,大概有多少人?”

    韩玄昌恭敬道:“回禀圣上,入京试子,皆都是我大燕各郡杰出人才,初步估算,人数应该在两千人左右”

    “两千人?”皇帝抚须道:“这都是我大燕优秀人才,中间总会藏着几颗明珠,日后也将是我大燕栋梁之才。韩爱卿,开春之后,学子们自然是要络绎上京,你安排下去,到时候腾出清净的地方安顿这些学子,务必保证他们在京试之前衣食无忧。”转视文臣首列的韩玄道,笑道:“户部拨出一批银子交给礼部,务必保证京试顺利进行,韩爱卿,户部这点银子该有吧?”

    韩玄道立刻躬身道:“臣遵旨。”又道:“为国取材,善待学子,此乃圣上英明仁心,臣便是砸锅卖铁,这银子是不会少一文的。”

    皇帝笑着点头,道:“到年底了,户部拟个折子上来,朕想看看今年我大燕国库收支账目情况。”

    “臣立刻去办。”韩玄道恭敬道。

    皇帝抚须笑道:“前些年你户部总是捉襟见肘,今年的日子应该好过一些吧?抄没贺家和苏家的财产,足够抵得上我大燕一年的国库收入了。”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间不明白皇帝为何陡然有此言。

    :

第八八二章 军国大事() 
韩玄道却极其镇定道:“回禀圣上,今年的国库收入,因为抄没两族家产,确实颇为充盈,不过今年拨出去的款项,也确实不少。 各部各司衙门的开支,都是有案可查……特别是工部,今年宜春大休江堤,而且要安置受灾百姓,拨出了大批的银两……”

    皇帝却已经笑着打住道:“韩爱卿,朕可不是查账,你办事,朕很放心。户部乃国之财政根本,关系天下民生,这些年若不是你撑着,真也没有这般轻松,可辛苦你了。”

    朝官们神情各异,皇帝和颜悦色当朝安抚韩玄道,中间似乎透着某种诡异的信息,只是到底是什么味儿,朝臣们一时也难以出来。

    一些臣子心中却在暗想:“如今韩家如日中天,萧太师离去,苏观崖已死,论起资历和实力,韩玄道已是内阁首辅,圣上如此亲切,只怕也是害怕韩家的权势吧。”

    “这都是臣分内之事。”韩玄道平静道,在朝上,谦恭有礼:“只是国库虽然充盈,臣却也要以备急需之用”

    “急需之用?”皇帝微笑道:“韩爱卿所说的急需,是指哪里?”

    韩玄道立刻道:“回禀圣上,臣近日听闻边疆的情况越加的恶化,就在最近一阵子,魏军又数次对庆军发起攻击,更令人吃惊的是,据西北军报,在临阳关内,竟然出现过魏人的细作……”

    朝上顿时一片哗然。

    皇帝已经皱起眉头,目光闪烁,视线投向了兵部尚范云傲。

    范云傲已经出列躬身道:“启奏圣上,确有此事。”

    “魏人往我临阳关派遣细作,他们想做什么?”立时有官员出列道:“圣上,魏人狼子野心,我们以和为贵,他们却肆意挑事,我们不得不防”

    皇帝神色凝重看着范云傲,正色道:“朕并不知此事,究竟是何情况?”

    范云傲回道:“此事也是两日前得知,韩将军从西北飞鸽送来军报,就在不久前,守关将士在关内发现几名形迹可疑之人,随即便抓了起来,从他们手中竟然搜出了我军部署的地图,上面对我军的兵力部署描绘得极为详细,韩将军觉得事关重大,所以报了上来。”顿了顿,见皇帝神色有些难看,继续道:“只因淑妃娘娘诞下皇子,举国欢庆,不敢以此事打扰圣上心情,臣是准备今日朝上再向圣上禀明”

    “魏人派细作调查我西北军兵力部署?”皇帝神色冷下来。

    范云傲点头道:“正是。”

    “难道魏人还敢对我大燕起不轨之心?”燕帝握起拳头,冷笑道:“他们连庆人的土地都没有占下,就敢染指我大燕疆域?”

    范云傲肃然道:“除此之外,臣也得知另一条极重要的消息。”

    “什么消息?”

    “庆国新皇登基之后没几日,庆人就派出了一队使团前往东北前线,与北蛮人谈判。”范云傲缓缓道:“我们的人经过多方打探,终于确定,庆人将中山、高阳外加阳平五县中的三县之地割让给了北蛮人,而且从今年开始,每年向北蛮人以惠赠之名交出一百万两白银,十万匹丝绸,换取北蛮人不可进攻庆国”

    此言一出,晴天霹雳,朝堂上一时间炸开了锅。

    “无耻,无耻至极,我堂堂中华人物,怎能向蛮夷割地求和?”

    “庆人这是疯了。北蛮人几万骑兵,就能逼得他们做些如此丧权辱国之事?”

    “当年自称是雄狮,如今却向一头狼乞和,庆人怎能懦弱到如此地步?此我中华不幸,我中原上邦之脸面,都让庆人丢尽了……”

    朝堂上一阵阵喝骂,有些人痛心疾首,有些人则是握拳挥舞。

    齐国灭亡百年,四国分离,风国由于族群原因,与其他三国倒也不同,而魏燕庆却都是正统的中原文化,三国实际上在内心中对于文化归属还是有着极强的认同感,都觉得三国本就是同一根源,同文同种,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暂时分裂而已,各自的心中,却无时不想着重归一统。

    齐朝时期,时受北蛮人骚扰,北部地区的百姓,更是遭受到北蛮人无休止的祸害,中原人对于北方蛮夷充满了怨恨心理,后来齐朝勇帝倾尽全力,才一举击溃北蛮部落,将他们直赶到了极北之地,北蛮人因为那一次的重搓,上百年都不曾恢复元气,只是老老实实呆着极北之地,不敢再靠近中原地区。

    但是一百多年后,当初那群荒漠野狼卷土重来,攻入中原,而庆国人却是懦弱地割地求和,这让朝臣们怎能不恨。

    在燕国人的心中,北蛮人不仅仅是庆国人的敌人,更是整个中原人的世仇。

    皇帝脸上阴晴不定,本来今日他的心情十分不错,但是这两桩子事情报上来,却让他如同在吃丰盛的佳肴时吃到了苍蝇,说不出的恼怒反感。

    魏国人派细作入关,这事儿颇有些诡异,皇帝并不是十分的相信,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