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中兴-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安阳、汤阴两地与也先帖木儿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大会战,义军死八万,伤十万,元兵亦有六万人的伤亡,尸体布满了城郊。最终,元军在增援部队的反复补充下,团团围住了这两座州城的守军,将白莲教的重要头领王显忠、罗文素困在里面,无法脱身,然后尾追向东追击,又将白莲教的主力部队压缩在了濮阳、范县和东平三地,足有三十万人的黑巾军无法突出重围,去支援河北、山西境内的其他分支部队。

    由于缺乏全国各地的响应,韩、刘二人渐渐孤掌难鸣,白莲教被分割包围成三个部队,一部横跨山东河南,由韩山童、刘福通和杜遵道带领;另一部在河南安阳,便是罗文素和王显忠部,另外,韩山童的宝贝儿子韩林儿亦困在里面没能逃出来;另一部分在山西翼宁之地,是盛文郁的部队,苟延残喘,勉力支撑,跟元军展开迫不得已的消耗战。

    韩山童为了营救韩林儿,愁得头发都快白光了,这可是他未来的皇太子啊,子继父业,儿子若没了,打下这江山也便失去了一层最重要的意义。

    他派出去了不少高手进行营救,可惜都武艺不精,还未潜进安阳城,便死在城郊,哪能见上小明王的面。

    “明王,我昨日夜观天象,得到了一些上天的启示,是不是我们军队的名字起得不太吉利呢?黑巾军,这个‘黑’字有点晦气。”军内一名长期研究弥勒佛的“专家”级部下向韩山童建议道。

    韩山童一想,有道理,很有道理!奶奶的,怪不得从起兵之日,直到现在,老子都没打过几场胜仗,原来根源就在这里。妈妈的,老子以前还在民间做一名传教士的时候,就取好了“红巾军”的名号,谁知淮南一带冒出来一个姓胡的,占了我的军名,这可如何是好?

    “哎,非我不想取个最吉利的名儿,无奈早被人捷足先登,我能奈何?”

    “明王,据属下所知,那支红巾军已经全军覆没,胡思福也死于非命,我们何不恢复旧日旗号呢,此举也有‘重现生机’之意啊!”那部下趁机进言。

    “好!就依你的想法!”韩山童一声令下,黑巾军重新变回了红巾军,然后他就走了狗屎运,马上打了一场大胜仗。

    原来过了没几日,围城的元军到濮阳城下叫阵,发现城头的义军都换成了红颜色的头巾,大感奇怪,以为有重要的义军将领在进行婚事之类的大活动,赶紧报给了也先帖木儿。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立功心切的也先帖木儿命令不分昼夜,马上攻城,五万兵马分成两部分,南北两个城门同时进攻,很自然的中了红巾军的埋伏。

    这仗打了一天一夜,等到城外尸体堆成了山的时候,也先帖木儿总算搞清楚了红头巾的意思,但为时已晚,伤亡已经不可避免。他只好把罪责都嫁祸到了那名前来报信的参将身上,一刀砍了脑袋,挂在军营大门口示众:谁再假传消息,妖言惑众,这就是他妈下场!

    两军就这样对上了点,互相惧怕,一时间倒也风平浪静。只是,这更像是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双方都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朱云天带人乘坐三辆大马车来到汴梁之际,也先帖木儿正指挥部队,准备对濮阳实施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一举拿下贼首,好去向皇帝报功。也先帖木儿受了哥哥的嘱托,正要借此军功奠定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正气旺盛,恨不得一口咬死韩山童。

    元军在华东地区集结了中书、河南江北两个行省的所有精锐部队,近四十万人把濮阳围得像一块牛屎一般,里面的人不敢出来,外面的人忌惮义军的战斗力,也不敢冒然冲进去,这就这暂时的僵持着,双方都在等待一个最好的机会。

    此时,脱脱给江浙境内的共和军下去了不知多少军令,急命他们出兵助剿。这些军令都由也先帖木儿代笔,以军情急报的方式发往徐州唐胜宗的部队。

    唐胜宗每次都把通告当成屁股纸扔进茅厕,再以神威大将军朱云天正在赶赴大都的路上、消息传递不便为由予以拒绝。然后他就和周伯言对饮两杯,哈哈大笑。

    也先帖木儿气得破口大骂:“汉将无耻!一群小人!小人也!”

    骂完了,坐在太师椅上细想之,却也无可奈何。

第102章() 
汴梁因为是北宋时期的都城,旧时有东京之称,以表其在中原地区繁荣无比的中心地位。与后来的临安并称宋代最繁华的两座国际大都会。马可·波罗在元代来到中国,进了一个以前尚不起眼的大都就惊呼来到了天堂,兴奋得像喝了猫尿,给欧洲本土贵族们写信的手都颤抖个不停,由此更可证明汴梁城在当时世界上的繁荣程度了。

    蒙古灭宋之后,官方对这座旧时都城的保卫一直都格外严密,设为军事重镇,派大员镇守。

    此时,汴梁尚在元军的控制之中,并无战争的危险,城内百姓仍是一片安居乐业、逆来顺受的详和气氛,但是每一个看似安静的角落里,似乎都隐藏着风雨欲来狂风骤雨将至的气象,每个人心里都亮得跟明镜似的。

    远在城郊的一段高坡之上,望到了汴梁高大的城楼,仿佛云雾之中一座灵霄宫突兀而起,很是威风神圣。这里曾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城市,主导了中国文化最昌盛的变革时代。

    在朱云天看来,这就像一座沉睡在历史迷雾中的都城,今日他终于得见,心情不由兴奋难平,心跳加速,想到了高俅、蔡京,更想到了李师师、宋徽宗,还有白话小说中的宋江闯东京的故事。

    他从马车上跳下来,牵了小魏的手轻步缓走,只见这汴梁城便像一座厚重的丰碑,仿佛高速地扑面而来,要把他罩进这团迷雾之中,把他包容,把他融化,这种感觉让他几乎室息。

    小魏感觉到了他的异样,轻轻问:“云天,怎么了?”

    朱云天没说话,握紧了她的手,快走几步,出神地看着城头那灰黑色的旗帜。城头变幻大王旗,两百年前,这里曾是世界的文化中心,但现在,一切都已烟消云散,儒家文明只剩了一棵雨中的微弱之火,像缈缈太空中遥远的一颗寒星那样忽闪忽灭。

    文明的火种还没灭,还在每一个汉人的心中,但却已经没有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把它发扬光大了。

    小魏似乎感受到了他有点悲凉的心声,心情也跟着黯然下来。

    冯国胜这一路来受尽了磨难,在定远城内亦是一直没有什么说话的机会,扮成了仆人混杂在侍卫中间,没有共通话题,难受得紧,这时也趁机跳下,跟老大并肩而行,要研习一下老大的思想精髓,瞅准了机会问道:“大哥,您在想什么呢?”

    朱云天出神地望着青灰色的城墙、顶楼和那一面面飘扬的旗帜,悠悠地道:“它见证了我们的祖先最辉煌的时代,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结束碍…”

    冯国胜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细一咀嚼便琢磨出,这是老大睹物动情,有感而发!而且很敏感的想到,老大这是在追忆前朝往事,忙接上道:“是啊,大哥,若非徽宗皇帝过于溺爱书画曲艺,不理国事,又有奸臣当道……哪怕提升一分警觉之心,哪有北金的南侵啊,以当时的我国的军力之强、将才之广,若大家同心协力,平了北金,拿下漠北,一战定天下,也就没有蒙古人后来的铁骑入关了。”

    “宋人重文轻武,诗词之术盛行于街头巷尾,上至帝王,下至孩童,人人以此为乐,以此为荣,导致尚武之人日益缺乏,军队变成了养闲之所,毫无战斗力……这是一个血的教训啊!”朱云天说。

    “不过,这亦是无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国家太强盛,生活太富足,难免会因饱暖而思淫欲,对外敌丧失警惕。”

    以前他读书之时就常听老爸慨叹宋亡的原因,并非国力削弱,而恰恰是国家的发展过快,国力太强,生活富足文化昌盛之余,宋人起了自满之心。加上外敌入侵的意外原因,让大宋朝走上了灭亡的难逆之路。

    当时他曾大感迷惑,明清两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实力下降、皇帝对国家失去控制而导致的,为什么宋朝却是因为国家发展过快来引来的亡国之祸?

    历史教授老爸对他讲了一番独到的道理,当然,首先声称是一己之见,力求不误导儿子。他提到了在北金入侵之前的几个年份,据现存在的资料记载,宋朝的国库收入已经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做为对比,后世的明清两朝也仅有在最发达的时候,屈指可数的几个年份勉强达到了宋时的这个指示。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宋朝经济最发达的年代,商业税竟然超出农业税,占据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结构再向一个近代商业社会的稚形转变,是一个国家发展极为关键的阶段。

    宋代人富到什么程度,有史书上讲,当时即使很普通的一户人家,每个人都能备有好几套换用的衣服,对于当时的世界而言,这是很了不起的生活水平。而且宋代的军队招兵数量很大,但并非为了备战打仗,而是为了使得年轻男子有一份工作,不至于变成无业游民,生事惹乱。所以宋代实行的是募兵制,当兵是有丰厚的薪水可以拿的。在当时,这更是一个奇迹。

    也就是说,北金入侵之前,宋朝处在一个资本主义萌芽即将产生的社会阶段,因为手工作坊大量的出现,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到城中去务工。同时,失业的人也增多了,政府便用募兵的方式,给予这些人一定的收入,以稳定社会的民心。显然这种社会结构大大超出了当时的欧洲中世纪,更非蒙古游牧民族可以比拟。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切,他没能完成让中国社会成功转型乃至奠定一个近代社会完整结构的重任,这是由他本人的忠君思维中皇权至上的局限性决定的。紧接着,不到几十年的时间,游牧民族对中原富裕文明的全面战争就开始了,加上宋朝准备不足,一向有重文轻武的观念,军队腐败严重,战斗力缺失,内有奸臣横行,君与臣之间无法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由此,宋朝的灭亡不仅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文明的悲剧了。

    许多专家对此表达过深深的遗憾,一直有人在通过各种渠道强调:如果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再晚上五十年,宋朝一定可以再涌现出另一个王安石似的人物,顺利地完成社会的转型,形成一种稳固的新型国家的统治结构,即便皇权依然坚固,仍可改变许多腐败的现状,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到那时,北金甚或后来的蒙古骑兵将难以对抗中华文明。

    显然,这只是后世之人的自我安慰罢了。朱云天心里非常明白,假若历史可以重来,宋人也几乎完不成这个重任,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也是有着非常强的局限的,皇权虽然被大大削弱,但仍然强大,不可能任由这种新兴的思想发展下去。

    事实上,就连明朝建国、汉人重掌天下之后,也没能再恢复北宋时期那种开明的社会发展思想,朱元璋甚至吸取了宋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种倒行逆施的国家发展策略,把本已衰落的皇权再度集中提升,收回相权,由皇帝全面控制一切权利,削弱臣僚的权力,而且设置锦衣卫这种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