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气终于发出来了,朱由检的脸色依旧没有变化,他盯着低头的众人。
“朕要你们都抬起头来,朕需要听到你们说出来办法。”
众人的目光,不自觉的集中到了周延儒的身上,这个时候,作为内阁首辅的周延儒,是无法回避问题的。
周延儒早就失去了以前的自信,他绝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千辛万苦,再次成为了内阁首辅,本来以为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之下,可如今的形势,竟然比崇祯初年的形势还要不如,那个时候流寇作乱,毕竟还不成气候,力量也不是很强大,后金鞑子入关劫掠,却不能够奈何关宁锦防线,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苏天成的势力大得惊人,完全有能力推翻朝廷。
刘泽清率领的十万大军被江宁营剿灭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引发的不仅仅是哗然了,甚至出现了可怕的沉默,这是大祸临头的感觉,杨嗣昌和鹿善继相继为苏天成做事情,浙江巡抚李觉斯、福建巡抚宋一鹤相继也表示了臣服,这样的消息,在朝廷里面疯传,众人议论之间,出现的不仅仅是谴责了,这更是一种可怕的倾向了。
京城里面的情况,没有丝毫的改变,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无限扩大,朝中文武大臣遭受到了限制,皇上根本不相信诸多的大臣了,认为身边的太监和锦衣卫才是真正的忠心,以至于不少的文武大臣,干脆不说话,免得被锦衣卫和东厂注意了,被直接抓到大牢里面去了。代表东林书院的力量也开始冒头了,不同的是,东林书院的力量,不仅仅是谴责谩骂苏天成,也对锦衣卫和东厂不客气,要知道凭着嘴巴说是没有用的,于是锦衣卫和东厂开始将目光对准了东林书院,好在钱谦益还是内阁大学士,不会向锦衣卫和东厂低头。
内阁早就商议好几次了,面对这样的局面,应该如何的应对,无奈意见得不到统一,其实是拿不出来好的办法,最终商议的意见,是继续征调兵力进入浙江和福建剿灭苏天成,还有就是钱谦益提出来的,必须要抑制锦衣卫和东厂的力量。
这样的建议,皇上当然没有兴趣了,就是傻子都能够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应该要调动大军剿灭苏天成了。
潜在的危险是非常明确的,苏天成占领了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地,南直隶已经被包围在中间了,不出预料,下一步苏天成的矛头,就直接针对南直隶了,南直隶是大明王朝的陪都,要是被苏天成占领了,这也就预示着大明王朝的根基动摇了。
这种情况,慢慢在变成现实,这是一股谁也无法阻止的洪流。
周延儒很艰难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至此关键时刻,还是要调动大军,剿灭苏天成。。。”
“朕知道要剿灭苏天成,朕看内阁是议不出来什么好的办法了,那朕就来直接安排了,即刻拟旨,敕封驻守武昌的左良玉兵部尚书衔,令其率领大军,进驻南直隶,围剿苏天成,敕封驻扎在江西的黄得功右都御使衔,带领大军,进入南直隶,围剿苏天成,南京兵部尚书孙泰,率领南京京营大军,围剿苏天成。。。”
朱由检的安排,令众人大为吃惊,这一下调动的就是三十万大军了,需要的粮草暂且不说,关键是三十万大军谁来指挥,驻扎在南直隶什么地方,如何的对苏天成展开进攻等等,一系列的具体问题,需要有人来协调,可惜这个协调任务,或者是总指挥的人选,是没有人会主动争取的,众人都很清楚,这恐怕是一场打不赢的战斗,想想江宁营的骁勇,想想江宁营这些年以来的赫赫战功,想想刘泽清率领的十万大军,不过几天的时间,就被全部剿灭了,其余的军队,结果会好到哪里去。
朱由检带着愤怒的情绪,一气之下做出来了安排,他没有想到那么多的具体问题,这也足以说明了,不管是朝廷,还是他本人,都乱作一团了。(未完待续。。)
。。。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自我毁灭的举措()
(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长期的支持了。)
拿下了嘉兴府之后,苏天成便专门派人送范景文和闫子章等人到山东去,走水路是很方便的,也不会遭遇到什么麻烦,范景文同意到山东去看看,但闫子章拒绝了,要求直接回到京城去。闫子章的举措,令范景文感觉到很是为难,按说这次到浙江来,范景文是为主的,如今反而是在京城遭遇囚禁的闫子章要求回去,不管是从读书人的脸面,还是从对朝廷的忠臣来说,范景文都感觉到了羞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专程赶到浙江来的杨嗣昌,与范景文进行了一次长谈,令范景文下定了决心,到山东去看看。
苏天成没有为难闫子章,相反还派人将闫子章送出了浙江,想到以前的交往,苏天成准备给予闫子章一百两黄金,免得闫子章随身携带的银两不够,想不到闫子章拒绝了。
离开浙江之后,闫子章取道南直隶,绕道湖广、河南,进入了北直隶。
回到京城之后,闫子章将早已经写好的奏折,陈奏给朝廷了,他满怀希望的等着皇上的召见,虽说这次到浙江去,没有能够完成任务,但是他还是回来了,比起留在浙江的吴伟业和到山东去的范景文,这更加体现了他对朝廷的忠心,要知道范景文还是内阁大学士。
闫子章万万想不到,他的回来,在朝廷里面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朱由检看了闫子章的奏折之后,近乎要发狂了。
范景文是内阁大学士,是朱由检比较信任的朝中大臣,想不到去了浙江。见到了苏天成,竟然也想着背叛朝廷了,肯定是苏天成给了范景文最大的好处了,堂堂的二不尚书,都能够被苏天成收买了,朝廷里面还有谁值得信任啊。
单单是范景文投靠苏天成。朱由检还不会那般的生气,可前任内阁首辅杨嗣昌和兵部尚书鹿善继也投靠苏天成了,而且锦衣卫和东厂侦查到的消息,好像现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也曾经和苏天成有些联系的。
这些事情,令朱由检感觉到心寒,他几乎失去了理智,满朝的文武大臣,在他眼里看来。都是有可能背叛的,关键时刻都是要投靠苏天成的。
偏偏这个闫子章,写出来的奏折,令人生气,闫子章在奏折里面,说到了朝廷存在的诸多弊端,说到了锦衣卫和东厂的问题,说到了以民为本的重要等等。总之就是说朝廷如今的很多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必须要花大力气进行整治。
更加过分的是,闫子章在奏折里面还举例子了,说是意图谋反的苏天成,就在处处收买人心,整天叫嚷着要以老老百姓的利益为重,这岂不是变相的赞誉苏天成。变相的说明大明王朝必要灭亡吗。
长久以来,朱由检本来就看不惯朝廷里面的有些给事中和御史,为了所谓的正义,拼命的弹劾,甚至连皇帝也不放过。总以为这样做了就是忠心,这个闫子章,专门赶回来,为的不就是扬名立万吗。
朱由检甚至没有和内阁商议,直接要求锦衣卫,将闫子章再次投进大牢里面去了。
闫子章被投进大牢的消息传开之后,朝廷里面马上就沸腾了,没有人想到是这样的结果,要知道去浙江的范景文和吴伟业都留下来了,闫子章坚持回到了京城,皇上本来应该要赞誉这种行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至少能够鼓励更多的文武大臣忠于朝廷,可这样的做法,未免让人感觉到心寒,何况闫子章到浙江去之前,本来就是被关押在大牢里面的。
很快开始有给事中和御史上奏折,认为闫子章应该受到赞誉,不应该被关进大牢里面,就算是闫子章到浙江去之前,身负罪孽,这个时候也应该洗清了。
或许是感觉到自身的做法有些不对,朱由检没有驳斥众多的奏折,但他一直都没有表态,故而闫子章还是被关押在大牢里面。
关在牢里的滋味是不好受的,而且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死于非命的,不少的文武大臣看见皇上不表态,就开始找到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内阁次辅陈新甲了,要求他们出面,劝诫皇上,一定要将闫子章放出来,还要册封官职。
诸多的大臣之所以找到内阁,也是因为朝廷里面的气氛不对了,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太厉害了,这可不是以前的局面了,那些所谓硬气的给事中和御史,也不敢强来了,弄得不好被锦衣卫和东厂抓去了,可能命都没有了,前面有这等的例子了,没有谁会继续做拿鸡蛋碰石头的事情了。
周延儒和陈新甲也想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会这样做,而且这么大的事情,皇上根本就没有和内阁商议,直接就下旨了。
闫子章肯定是拒绝了苏天成的邀请,一定要回到京城的,满朝谁不知道,闫子章与苏天成之间的关系很好,好的还不一般,这样的情况下,闫子章坚持回来了,皇上若是能够赏赐闫子章,恰恰能够体现出来最大的凝聚力。
这段时间以来,周延儒和陈新甲也难以见到皇上了,以前周延儒还能够时常见到,可最近也不行了,着急的周延儒,通过秦三德了解情况,得知锦衣卫和东厂竟然打探到了他与苏天成之间的丝丝联系,顿时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回到府邸之后,一再叮嘱周康,什么都不要说,也绝不要继续和苏天成联系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闫子章回来了。
朝廷里面的气氛有些不对了,沉默的文武大臣越来越多,周延儒和陈新甲等人,感觉到情况不好了,要是继续这样下去,肯定有问题了,皇上下达的围剿苏天成的圣旨,已经发下去了,谁也不会想到,指挥这次进攻的,是兵部尚书朱由菘,监军是太监秦三德。从这个圣旨就可以看出来,真正指挥战斗的,是掌印太监秦三德。
皇上越来越信任太监和锦衣卫,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离开朝廷的文武大臣会越来越多的,毕竟山东也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周延儒和陈新甲等内各大学士商议之后,最终决定以内阁的名义,给皇上上折子,恳请皇上赦免闫子章。
养心殿,朱由检阴沉着脸,看着一帮的内阁大臣。
周延儒已经代表内阁说清楚了要求,可朱由检迟迟没有表态,也没有开口说话,而是用阴冷的眼神看着众人,似乎站在养心殿里面的内阁大学士,悉数都是要投靠苏天成的叛贼。
有关周延儒的事情,朱由检是非常重视的,要求锦衣卫和东厂严查,虽说最终没有查出来什么,没有证据表明周延儒和苏天成之间有联系,但朱由检想到了前些日子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山东官吏的调整,如今看来,这明显是对苏天成有利的,本来是想着稳住苏天成,可苏天成还是造反了。
足足一刻钟之后,朱由检终于开口了。
“内阁的意见,朕知道了,朕想着问问,这里面是不是也有范景文的意思啊,内阁是不是想办法到浙江去,找到范景文问问啊。”
朱由检的语气没有丝毫的感**彩。
“朕给予了满朝文武大臣极大的信任,可换来的是什么,是背叛,杨嗣昌背叛了,鹿善继背叛了,徐尔一背叛了,还有那个晋王朱审烜,如今轮到了范景文和吴伟业了,好啊,都走吧,都到山东去吧,朕不怕,大不了朕和你们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