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7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王殿下,本官今日的话语,说的有些直接,还请晋王殿下劝说皇上,如今还不是放松的时刻啊,谈判历时大半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之内,后金完全可以做出来一些姿态,表示谈判的诚意,可本官没有看见,相反,江宁营征伐草原的时候,皇太极派出了重兵,到草原去厮杀,本官不敢完全断定,可感觉到,后金是没有诚意的。”

    朱审烜非常的为难,感觉被夹在了中间,他不好直接反对皇上的建议,也的确感觉到,皇上的认识过于的乐观了,仅仅凭着谈判签署的协议,就能够要求停止兵戈,若是这样,后金鞑子的骚扰,岂不是早就被平息下来了。

    “大人,下官也是这样的认识啊,只不过这签署了协议,皇上是讲信义的,由此认为后金也一定会按照协议办事情的,皇上只不过是提出来了建议,如何的实施,大人与下官还是可以坐下来商讨的。”

    “晋王殿下,本官可不是这样看的,这样的风声,丝毫不能够表现出来,朝中有些大人,一直都认为,后金鞑子臣服了,皇太极俯首称臣了,从此我大明就安宁了,如今皇上亦有这等的认识了,岂不是会有很多人,上奏折,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对辽东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些话,本官不好说啊。”

    朱审烜看了看杨嗣昌,欲言又止,他何尝不明白,要是后金的皇太极通过这次的谈判,让大明放松了警惕,那就说明皇太极预测到了大明朝廷内部的矛盾,巧妙的利用了这样的矛盾,谈判是最为高明的计谋了,士气可鼓不可泄,一旦朝廷上下都放松了警惕,说不定就是大祸临头的时候了。

    看见朱审烜没有马上开口说话,杨嗣昌叹了一口气。

    “本官的意见是不会改变的,不管怎么说,就算是皇太极来到了京城,满八旗没有什么动作,不能够解散,本官还是不放心,满八旗的骁勇,晋王殿下是知晓的,本官对这次的谈判,根本就没有抱什么希望的。”

    朱审烜不好评论,很快转移了话题。

    “大人,还是去见见济尔哈朗吧,该说的话语需要说,济尔哈朗明日就要离开了,是否执行协议,具体的日期,朝廷还需要强调一下。”

    说到济尔哈朗,杨嗣昌更加的郁闷。

    “晋王殿下,本官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自去年以来的谈判,一直都是非常艰难的,济尔哈朗提出来这样那样的要求,原则问题上面,根本就不愿意让步,本官可以理解,后金的实力还在,没有遭遇到什么重大的打击,有谈判的本钱,可今年开年之后,不长的时间,济尔哈朗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急不可耐的要求签署协议了,对朝廷提出来的诸多条件,都是毫不犹豫的应承下来了,济尔哈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里面是不是存在蹊跷啊。”

    “大人,谈判都是一步步磨下来的,也不必过于的担忧了。”

    杨嗣昌的担心是正确的,朝廷里面很快就有了反应。

    一部分的御史和给事中,开始上奏折,认为朝廷每年用于征伐的开销巨大,直接影响到了民生方面,如今后金鞑子俯首称臣了,大明安定下来了,征伐方面的开销,应该要大幅度的削减了,更有人直接建议,让内阁大臣苏天成回到京城来,大明开国以来,内阁大臣,都没有出现过领军作战的先例。

    看见了这些奏折,杨嗣昌气的骂娘,朝廷里面的有些大人,想到的不是大明的未来,出于各方面的目的,揣摩和迎合皇上的思想,也不管这些事情是不是能够做。

    绝大部分的奏折,杨嗣昌都直接压下来了,可还是有奏折直接到了皇上的手里。

    皇上没有表态,也没有提出来讨论这样的事情,可朝廷里面的气氛,已经开始变得微妙了,似乎苏天成必须要回到京城,要交出来兵权,成为了绝大部分人的共识。

    见到朝廷里面出现这样的氛围,最先开始着急的,是朱审烜,在他看来,就算是后金鞑子俯首称臣了,大明没有威胁了,苏天成也不能够直接回到京城来的,自古以来,掌握军权的大臣,在外面反而安全很多,回到了京城,危险重重。(未完待续。。)

    。。。

第九百八十八章 当机立断() 
(今天是除夕,祝读者大大除夕快乐,阖家团聚,痛痛快快吃团年饭,感谢读者大大的支持,感谢海军钟、裁决*垃圾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苏天成刚刚回到登州,就看到了朱审烜的密函。

    他万万想不到,皇上是如此的着急,大局尚未定下来,就想着让自己回到京城去了,放弃了江宁营,失去了军队的支持,苏天成很清楚,自己的结局好不到哪里去,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如此的强势,可谓是从小就教育万历皇帝的,而且好像和太后之间的关系也是不一般的,但一命呜呼之后,结局也是很悲惨的,整个的家族都遭遇到牵连。

    大明王朝这类的事情太多了,还包括力挽狂澜的于谦,在土木堡之役,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获,也先想着挟持英宗,攻下大明的京城,结果于谦率领老弱病残,守住了京城,避免了大明王朝的覆灭,却因为英宗复辟,遭遇了清算。

    这些教训是非常实际的,也是历历在目的。

    苏天成非常的愤怒,他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皇太极比朱由检要英明太多,这也难怪历史上,大清国能够打败大明王朝,取代大明王朝,皇太极怎么可能真正的俯首称臣,派出济尔哈朗来谈判,不过是拖延时间,大半年的谈判,签署了一致协议,可任何的实际动作都没有,这算是哪门子的臣服,偏偏刚刚签署一致协议,朱由检就有些迫不及待了,想着稳固自身的统治。消除一切的隐患了。

    穿越十多年来,苏天成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他有着一种愚忠的思想,维护大明王朝的正统,因为前世是公务员,服从领导成为了骨子里的习惯。故而穿越之后,他从来没有想过当皇帝,从来没有想过夺过朱家的江山,可现实的发展,好像在推着他走上一条自立为王的道路,推上了一条必须要夺过江山的道路。

    继续的效忠皇上,最终的结局,现在就可以分析出来,一旦回到了京城。马上就会被削去军权,无法继续指挥江宁营,人在京城,就算是江宁营的将士拥护,也是没有多大的作用的,将帅和将士分离了,能够想到很多的办法肢解江宁营,做这种事情。朝廷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的高手。

    现在的情况下就直接造反,也是不成立的。且不说是不是会得到支持,至少符合皇太极的意愿,令皇太极达到了目的,大明王朝必然会衰弱下去,说不定自己辛辛苦苦的奋斗,几十年过去了。只不过让大明王朝苟延残喘了几十年的时间,最终还是被后金鞑子推翻。

    接下来就只有一条道理了,阳奉阴违,对于皇上的旨意和朝廷的敕令,有选择的执行。从现在开始,苏天成不会到京城去,将登州、莱州、青州以及复州、宣州等地,作为大本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打垮后金鞑子,彻底剿灭后金政权,让大明王朝彻底安宁下来,至于说自己和朱由检之间的矛盾,那是下一步处理的事情了。

    想到这样的结果,苏天成很不舒服,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到了如今这个格局,自己要是不能够想好应对的办法,到时候自己倒下了,吃亏的可不止一个人。

    渠清泽进入到厢房的时候,看见苏天成的脸色异常的严肃。

    苏天成直接将朱审烜的密函递给了渠清泽,渠清泽很快看完了,脸上没有出现吃惊的神情,从怀里掏出来了一叠信函。

    “大人,这是下官在京城收集到的情报,部分的给事中和御史,已经给皇上上奏了,要求大人回到京城,他们的理由是内阁大臣,不应该亲自领军,大人应该要回到京城去,后金鞑子已经俯首称臣了,朝廷还应该削减军饷的支出。”

    “没有什么奇怪的,要是朝廷里面那些大人都是睿智的,我大明王朝也不会遭遇到那么多的波折,我曾经考虑过,大明王朝这艘大船,千疮百孔,眼看着就要沉没了,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来指引正确的航向,需要有人及时的修补漏洞,哪怕是临时维持都好的,可惜朝廷里面的某些人,不仅仅没有修补,还在继续拆卸木板,因为这些木板很值钱啊,他们能够得到暂时的满足啊,船要沉了,没有关系,还有下一艘船可以乘坐,遗憾的是,皇上看不到这一点,反而在鼓励某些人做这样的事情。”

    “大人,下官以为,重新造一艘木船,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渠清泽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苏天成身体哆嗦了一下,看着渠清泽。

    渠清泽很严肃,但丝毫没有畏惧的神情。

    “下官跟随大人这么多年了,的确有了很多的感悟,以前在锦衣卫,也见过了太多的事情,朝廷里面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大人辛辛苦苦,一心一意为了朝廷,为了皇上,可换来的是什么,大人从没有居功自傲,下官是以前就知道,盘踞南方的诸多总兵,朝廷曾经无法调动,人人都是拥兵为重,伸手找朝廷要钱要粮食,至于说打战征伐的事宜,能躲就躲,根本就没有想到朝廷,想到大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朝廷里面的某些人不会反思,也无法反思,有些情况,就是他们造成的。”

    “江宁营的威名是不一般的,也正是因为江宁营的骁勇,服从朝廷的安排,大明各地卫所军队,各地的总兵,才不敢轻举妄动,让朝廷能够调遣,这一点,皇上应该是清楚的,从现在的情况看,皇上恐怕是想着,将大人调到京城去,不能够继续统帅江宁营,接下来肢解江宁营,派出诸多的人来分别统领江宁营。”

    “若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大明很快会陷入到风雨飘渺之中,到时候,真的有人造反了,恐怕大明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蛋。”

    “下官分析了那么多的情报,包括后金鞑子的诸多情况,已经感觉到了,皇太极是不会臣服我大明朝的,所谓的谈判,不过是拖延时间,期盼着我大明出现巨大的变故,如今看来,皇太极的目的达到了,后金鞑子依旧虎视眈眈,皇上却想着清理内部的事宜了,这等过河拆桥的做法,岂不是自毁江山。”

    渠清泽说的如此的激烈,有些出乎苏天成的预料。

    渠清泽说完之后,苏天成沉默了好一会,才慢慢开口说话。

    “老渠,你能够这样说,我很感谢你,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皇太极是不会臣服大明的,这一点你我都有着明确的判断,相信朝廷里面,也有人认识到了,只是这样的思想,不能够占据主动,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就要做好两手准备了,我考虑了,有两件事情,你迅速去安排,必须要做好。”

    “第一件事情,从现在开始,不管是皇上的圣旨,还是朝廷的敕书,都不一定完全去遵照执行,登州、莱州、青州,以及宣州、复州、福建的泉州,台湾等地,以督师府的敕令为准,不必完全遵从圣旨和朝廷的敕书。”

    “第二件事情,开始筹谋对后金鞑子的进攻,如今是四月了,秋收之后,江宁营开始对后金鞑子的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