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10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天浩和宋思军暗暗有着着急,若是这件事情,仅仅是官吏参与,恐怕是难以维持的。

    亥时,皇上在乾清宫笑了,嘱托众人不必着急。

    其实苏天成早就派出了诸多的皇宫护卫,化装成为寻常的百姓,在银行外面以及京城的各个角落,到处去打探情报。

    反馈回来的情况是非常好的,其实老百姓的认识是非常淳朴的,皇后娘娘和朝廷里面官员都去银行存放金银珠宝了,那银行肯定是能够保证的,信誉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士绅富户的认识相对保守一些,但议论之中,一方面体现出来了对银行正面的认识,另外一方面也隐隐有些担心,正所谓越是有钱人,想的越是多一些,至于说商贾,基本是赞成的,他们长期经商,更加容易弄明白银行的作用。

    还有一种值得庆贺的情况,那就是民间的议论,已经将拥有银行的存折纸片作为一种尊贵的象征了,想想皇后娘娘拥有这样的纸片,寻常百姓只要到银行去存金银珠宝,一样能够拿到这样的纸片,若是在以前的大明朝,怎么可能有这等的事情出现。

    第一天的时间,之所以没有其他人进入到银行里面,这也是因为民间的习惯,大家都认为,不能够和官吏来争的,这样的习惯保持了千年。这也就预示着,一旦官吏在银行存储金银珠宝的势头下去了,大量的士绅富户、商贾和百姓,就会开始进入银行了。

    苏天成没有到银行去,避免出现安全保卫过于严密的情况,其实银行本来就是面向大众的,若是守卫的过于的严密了,反而会影响到存储业务的。

    苏天成没有亲自说,渠清泽将所有探听到的情况,给众多的文武大臣做出来了说明。

    这一下乾清宫里面沸腾了,朱审烜等人没有想到,银行在百姓之中的反应会那么好,这预示着接下来的日子,银行要开始忙碌了,毕竟京城里面的官吏不是很多,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主要还是士绅富户、商贾和百姓。

    其实皇上已经解释过了,银行主要是能够吸纳民间的金银珠宝,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壮大起来的,否则仅仅依靠官吏来支撑,肯定无法维持下去的。

    宋思军和苏天浩两人是最为激动的。

    这么长时间的筹备,他们当然想着能够做到最好,可是这样新出现的事物,老百姓是不是能够接受,是不是能够在最初开办银行的时候,大量的人去存储金银珠宝,让银行做到最好,他们是没有把握的,现在情况很清楚了,看来银行在京城肯定是能够火起来了,两人也有些愧疚,想不到观察民意这等重要的事情,都没有想到去安排,还是皇上专门安排了人员,到老百姓中间去打探情况。

    当然,真正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皇上说了,京城肯定会成为商贾非常集中的地方,甚至诸多藩属国以及西域各国,也会到这里来交易的,故而京城里面很多大的商贾,都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到了那个时候,就是银行真正开始发挥巨大作用的时候。

    故而宋思军和苏天浩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金银珠宝总是存在银行里面是不行的。

    有一件绝密的事情,知道的人是极少的,那就是银行一旦存储了大量的金银珠宝,朝廷肯定会从中借用的,包括今后的征伐等等,都是需要从银行来挪用钱财的,这种挪用,不一定是直接挪用金银珠宝了,挪用的是统一发行的纸币,但纸币的数量的多少,也必须用银行里面的金银珠宝数量作为参考,无限制的发行纸币肯定是不行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银行开始吸纳民间的金银珠宝,仅仅是开始了第一步,后面的任务更加的艰巨,只有让银行正常的运转了,开始盈利了,能够真正起到稳定时局的作用了,那个时候才有可能真正的松一口气。

    作为大晋银行首任的行长,宋思军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过白头发,但这段时间,竟然出现了很多的白头发。(未完待续。。)

    。。。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预料之中(2)() 
苏天成预料的情况果然出现了。

    从六月初六开始,拥有一张银行存单的纸片,成为了京城里面荣耀的象征,大量的金银珠宝开始进入了银行,这种荣耀慢慢开始朝着京城的外围渗透,士绅富户和商贾是不用说的,就连寻常的百姓,也都想方设法进入到银行里面,存上几两银子,拿到一张银行的存单纸片,好在银行大小不拒,不管存多少,都会开出来存单。

    这些存单被小心的保管起来了,银行的官员可是说了,这个存单就等于是银子,若是有什么需要,到银行来取金银珠宝的时候,必须要依旧存单的,若是不小心掉了,被别人拿到了,拿到银行来取金银珠宝,那就有可能造成损失了。

    尽管说拥有了存单成为了一种荣耀的象征,但没有谁拿出来炫耀,除非是那些不懂事的年轻人,有时候拿出来存单炫耀,但这样的事情传出去之后,年轻人都会遭遇到家中长辈的教训,所谓财不外露,若是在外人面前炫耀,岂不是自己找死。

    苏天浩和宋思军总算是放心了。

    山东传来的消息是最好的,主要是大晋朝廷最大的海运码头,就在莱州,故而这里的金银珠宝的流动量是非常大的,有银行就方便很多了,将诸多的金银珠宝存进银行里面,交易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到银行去。

    南京的情况也很不错,存储金银珠宝的人很多,也是源于官吏的带头,士绅富户和商贾争着到银行里面存储。

    其余地方,虽说情况比不上京城、山东等地那样的火爆,但很多人都知道有银行了。将自家的金银珠宝存进银行里面去,是最为放心的,不担心被偷走,也不用整天愁着将金银珠宝藏到什么地方去,况且银行还为个人保密,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你存储了多少的金银珠宝。

    统一纸币的事情。没有银行开业那样的顺利。

    大晋朝廷所有的官吏,六月的俸禄,悉数都是发的纸币,这些纸币有固定的面值,最大的纸币相当于一两白银,最小的纸币相当于一个铜板,面额分为了十类,面值分别是一个铜板、两个铜板、五个铜板、十个铜板、二十个铜板、五十个铜板、一百个铜板、两百个铜板,五百个铜板。一千个铜板,其中一千个铜板的纸币面额,相当于一两白银。

    官吏拿到了这些纸币,尽管说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内心还是有些嘀咕的,稍微熟悉历史的人都是知道的,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等同于纸币。可最终交子以暗淡的结局收场,原因就是因为朝廷没有能够控制交子的发行量。朝廷需要用银子的时候,利用手中的权力,滥发交子,导致了通货膨胀,交子失去了本身的价值,沦为了废纸。最终也令朝廷失去了公信力。

    大晋朝廷是不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要说熟悉交子发行规矩的人还是有的,大晋朝廷发行纸币,至少需要有保证金,这样才能够稳定物价,而且纸币的发行量必须要严格控制。否则物价就会飞涨,毕竟纸币这等东西,是朝廷印制出来的,成本不是很高,可以大量的印制。

    不过尽管内心嘀咕,但纸币已经发下来了,上至丞相,下至寻常的吏员,领到的都是纸币,没有谁能够有特殊。

    不过明白银行与纸币之间联系的人是很少的,朝廷的保证金,就是银行存储的数量庞大的金银珠宝,有了这些保证金,纸币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当然,有关纸币发行量大小的问题,必须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控制,否则肯定会出现大问题的,若是纸币失去了本身标注的价值,朝廷的公信力也将损失殆尽。

    从这一点出发,朝廷肯定是非常谨慎的。

    与银行开业有着很大的不同,纸币在无声无息之间开始流传开来了,官吏拿到了纸币,肯定是需要使用的,这些纸币都是朝廷统一发行的,采取了严格的印制措施,看上去非常的精美,想要仿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再说了,朝廷有着非常严厉的措施,若是有谁敢于假造纸币,面临的刑罚是非同一般的。

    与到银行去存储金银珠宝不一样,使用纸币的,首先是那些最底层的吏员,他们主要依靠俸禄过日子,俸禄虽然比以前高很多了,而且朝廷也明确了吏员的俸禄,和大明朝廷的时候不一样,大明朝廷的很多吏员,是没有俸禄的,但这些吏员绝非是有钱人,每月的俸禄都是要使用的,也不可能存下多少金银珠宝。

    促使纸币开始大范围的流通,还是银行。

    一些商家在拿到了纸币之后,很是担心,不知道这种精美的纸片,会不会突然没有作用了,或者说价值一两银子的纸币,大幅度的贬值,最终价值只有几个铜板了,故而拿到纸币之后,开始跑到银行去存储,他们认为银行的存单更加的保险,况且存进银行里面的纸币,还可以略微增值,银行会给付一定的利息的。

    银行在这个时候,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管是多少的纸币,一律都允许存贮,哪怕是几十个铜板的纸币,也一样可以存储。

    同时,各级的官府公开要求了,纸币与铜板之间的价值,完全一样,决不允许私自哄抬价格,若是出现这等的情况,官府将严厉打击,同时市场上面,铜板要逐步的退出市场,这个期限是半年,半年之后,市场上不允许出现铜板了,原则上也不出现金银了。至于说老百姓手里所拥有的铜板、黄金白银,悉数都可以到银行进行兑换,兑换为纸币。

    也就是说,半年之后,铜板将不再是钱币。

    这一手是非常关键的,而且是各级官府一再强调的。

    老百姓肯定是听官府的,加之纸币在市面上流通,购买商品不存在任何的问题,故而最底层的老百姓开始接受纸币。

    恰恰是那些士绅富户,刚开始对纸币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因为他们的知识丰富一些,很是清楚纸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面是朝廷直接控制的,若是朝廷滥发纸币,他们就要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在作坊里面做事情的农民,是最先拿到纸币的,商贾将金银珠宝存进银行里面去,不过商贾需要金银来流通,到银行去取钱的时候,绝大部分都是支取的纸币,将纸币直接发给做事情的员工,这样省去了很多的麻烦。

    官府里面的官吏,商贾和作坊里面的员工开始使用纸币,这就令纸币以最快的速度在市场上开始流通了,加之官府说了,大晋三年将全面禁止铜板进入市场交易,故而很多的老百姓开始到银行去兑换纸币了。

    这种速度是非常快的,仅仅一个月的时间,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上面的主要货币,取代了金银珠宝和铜板。

    这本来是非常可喜的局面,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宣传,但纸币很快就开始流通了,在很多地方替代了金银珠宝和铜板,特别是在山东,商贸交易的税赋,一律都以纸币的形式收取,市舶司基本不收取金银珠宝了,商贸赋税也主要变成了纸币。

    就在这个时候,苏天成专门召集了丞相、都察院都御使、六部尚书和侍郎,再次做出来了强调,他告诫众人,不要以为纸币开始流通是小事情,一旦纸币开始在市面上全面的流通,就意味着朝廷的压力增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