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医点点头,看来自己的诊断还是蛮准确的。
侍从谢天谢地,看来自己免了一死。唉,要是少主子早明白了老主子的心意,刚才也不用把我吓个半死了。
“那现在怎么办啊!”魏平却更着急了,这队伍都集结好了,就要出发了,主帅却突然中风。
真是中了邪了!听说曹真被敌人投掷的砖头砸得左半边身子无法动弹,这里又来个中风瘫了左半边身子的。
“呃、呃、呃……”司马懿在继续对儿子说话。
司马师代为转达:“父亲说,前去长安救援征西将军,是皇上的旨意,不能耽搁,虽然他不能动弹,但只要没死,哪怕是抬着去,也必须去把几万将士接回来。”
“大人!”侍从赶紧接话以减轻自己罪过,“大人,您都病成这样了,还要坚持亲身前去,实在是太令人感动了。”
军医却有自己的感悟:“唉,都说父子连心,能把尚书仆射大人的意思传达得这么清晰,也只有他自己的骨肉了。”
传达清楚又有什么用,还抬着去,这不是给大家添累赘吗?魏平觉得这可不行,赶紧道:“大人,您就不要亲自去了。我魏平愿意率军前去,迎出征西将军和其他将士们。”
要的就是你去!司马懿稍稍放心,却依然“呃、呃”不止。
司马师转述道:“父亲说了,这可不行。皇上点名让父亲去接出征西将军,他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必须前去,要不就是抗旨不遵。”
军医忙劝道:“大人,您还是别去了,得在这里好好养病。”
“问题是,大人并不是存心抗旨啊,实在是病得不能动弹了嘛。要是皇上怪罪,我们可以为大人作证。”魏平很是着急,这几路大军统一行动,可容不得差错迟疑。
如今的司马懿话都说不出了,还怎么带兵出征?抬着去,什么事都要来向他请示,他却说不出来,到时还怎么指挥?
司马懿眼角流泪了。
司马师继续转达:“唉!不是我不想去,不是我想抗旨,实在是天降大祸,身不由己啊。如此就有劳魏将军了。对了,我因病不能去,我的儿子却不能不去。只可惜,他从未经过军阵,还希望将军多多照顾。”
“父亲,您说什么呢?我既然奉旨而来,自当舍生忘死,救出征西将军和众将士,怎么能连累魏将军呢。”司马师这话是替他自己说的。
“他……他就留下来照顾您好了!”魏平并不想带司马师去,这是去救人突围,带个身份地位在军中不确定的人,也是麻烦。
“呃、呃、呃……”司马懿还有话要说。
司马师继续转达:“不,我不能去了,他必须去。实在不行,就让他领军送将军一段,也是好的。另外,我不能去了,但必须去见一见众将士,希望他们能够奋勇杀敌,救出长安守军,然后大家一起安全回家。”
这个当然,魏平也早就想回家了。
司马懿被抬着出来了,在大军阵前缓缓走过,歪着的嘴里仍在“呃呃呃”不停。
魏平急着出发,也不用司马师来翻译,自己替司马懿把话说了:“众将士们,尚书仆射大人昨夜突感风寒,一病不起,身子无法动弹,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却依然坚持要去救援长安守军。你们说,我们能让大人去吗?能忍心让大人带病犯险吗?”
“不能。”“不。”众军回应,谁愿带个这样的累赘去打仗啊。
“唉—!”也有人长叹不已,还是当官好啊,可以说病就病。
魏平并不需要军士太多感慨,紧接着就宣布:“现在,就由我率领大家出发,希望大家为大人舍生忘死之心所鼓舞,奋勇杀敌,救出长安守军,然后一起安全回家。”
说完,大手一挥,“出发!”
司马懿心满意足地闭上眼,被抬回帐中休息。
这下好了,不但有军医和魏平等人作证,众军士都可以作证。等病个十天半月的,再慢慢恢复正常就是了。
现在惟一担心的,就是儿子护送魏平他们一段路后,得赶紧安全回来,别被附近的敌人给阻住了。
当然,更希望魏平能平安接出曹真来,这样,大家都可以平安无事,自己是不是装病,皇帝也没空来怀疑。
(本章完)
第367章 曹真真走了()
长安城里,曹真也已经集结好人马,随时准备出发。
如今的长安城外,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了,各色汉、胡人士络绎不绝往这里赶,把长安城的南面、西面和北面围得几乎水泄不通了。
敌人实在太嚣张,在城外大摇大摆晃来晃去,嘻笑打闹,根本不把守军放在眼里。
夏侯霸三番两次吵着要率军出去冲杀一阵,说敌人如此轻视我们,那些人在城外看上去又杂乱无序,完全可以冲出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也好杀杀他们的骄气。
夏侯儒劝他不要,说敌人狡猾得很,你不要真的相信那些百姓打扮的人真就是普通百姓,说不定就是敌军假扮的。你一出去,中了他们的计,只怕就回不来了。
再说,就算你真的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打个小胜仗,对于当前大势来说,也根本就无济于事。
曹真也死心了,他甚至看到,敌人已经开始在南门外架好了两台投石车,不禁又摸了摸自己的左肩。
走吧,既然城外看来杂乱无章,那我们走时,敌人追击起来也肯定不麻利。
现在,三面被堵,只剩东面没有敌人大军驻扎了。
那些从各地赶来的乱民,本来还有许多在东门外驻扎的,却都被蜀军给劝走了,换到北门和南门外去了。
敌人是真心放我们离开长安城吗?
曹真当然不相信。夏侯儒却试着派使者去向敌人问过。
马超已经换到北门了,他的回答是:“你们走,我们不拦着,但我有好多马,我会追。”
南门的徐庶回答的是:“只要你们跑得快,我们追不上。我的部下都是步卒,还有好多是推着车的。”
而西门的黄权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警告一声:“你们要走就赶紧走,干干净净地走,可不能放火烧了长安城,要不然,我们真的不会放过你们。”
使者没有见到他想见的人,再问一句:“你们的大司马呢?”
黄权半是回答半是反问:“大司马在潼关。你们是想去潼关还是去蒲坂渡口?”
曹真没有打算烧长安城。他镇守西线,手下好多军士都是本地人,其中还有不少人家眷都在长安呢,这次突围,根本没法带他们走。要是烧了长安城,那些人就不会答应。
既然那些人是要留在城中准备投降的,曹真把城中财物分一些给他们,最后请求他们一件事。
既然你们要投降,那就有组织地去投降吧,就在今天,你们分别出门去向敌人投降。这样一来,也许还能拖住敌人的人马一阵子,最后为掩护大军撤退作一点贡献。
傍晚时分,近两千魏军士卒涌上长安北面几处城门,高声呼叫:“投降了!我们投降了!”
又有近千军士涌上南面几处城门,也高声呼叫:“投降了,我们投降了!”
至于北门,曹真没有让人去,反正他们想要绕过来追,自己都已经跑出老远了。
回洛阳往东!东面几处城门同时被打开了,曹真和夏侯儒、郭淮等人催促大军:“快撤,快撤!”
马超已经在城外呆了半个多月了,早就等得不耐烦了,眼看着一天又要过去了,真不知道大司马到底怎么想的,敌人真的就会主动放弃长安?
忽然闻报有好多魏军在城上高喊投降,赶紧驱马前来。看着那些人只管在城上叫唤,他犹自不信,高呼道:“你们既然投降,那就赶紧打开城门出来啊,在那上面乱叫唤什么呢?”
“将军,我们要投降了。您,您可要保证不杀我们!”城上魏军高声回应。
马超忙道:“我们还正嫌人少了呢,怎么会杀你们?”
真是的,要是人马足够多,我们早就攻城了。
“你们既然投降了,那以后就是我们的人了,我们怎么会杀自己人呢?”马超让他们放心。
城上众人乱嚷了一阵子,磨蹭了一阵子,眼看着天就要黑了,终于打开城门,迎接马超大军入城。
南城门外,徐庶看到降敌开城门有些磨蹭,明白是怎么回事,对身边刘敏笑了笑:“看来曹真已经跑路了。”
“嗯。”刘敏表示明白,“既然这些人闹了这么久,也不见曹真来镇压阻止,想来他已经从东边逃走了。”
徐庶笑道:“他可真会选时机,趁着天黑跑路。”
刘敏问道:“那我们赶紧去追吗?”
徐庶摇摇头:“现在城中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还不知道,等下我们进城,首先要做的就是守好各处,维护城中秩序,可不能让别有用心的人趁夜趁乱搞破坏。”
刘敏不以为然:“曹真逃跑。我们大军进了城,还有谁敢捣乱?那不是螳臂挡车,自寻死路吗?”
徐庶提醒他:“等下进城的,除了我们大军,还有城外许多各地赶来的百姓或者豪强的人马呢。要是他们趁机泄愤,引起骚乱,你要怎么处置才好?还是趁早预防要紧,以免伤了民心。”
“这么说来,他们赶过来,没帮着攻城,倒给我们添了些麻烦?”刘敏苦笑一下。
徐庶摇头:“倒不能这么说,当初谁也不能肯定曹真真的就这么安静地跑了。这些援军在城外,最起码还是给了敌人不少压力嘛。再说,让他们参与到夺取长安的战斗中来,也可以增强他们对我们的认同感,对以后本地区的民心凝聚力可有不小作用。”
刘敏一经提醒,觉得也是,只是可惜这样安静地放跑了曹真,还是不甘心。
徐庶释然:“没什么不甘心的,现在天黑,曹真他们对周边地形也熟,我们现在去紧追,不见得有利。再说,要追,也是让马超去追嘛。他熟悉地形,又有那么多骑兵。”
说完,他便指挥大军,有序进入长安城内。
马超也很快就知道曹真已经跑了。他也没有急着去追。
反正手下骑兵多,从长安到潼关或者蒲坂渡口路途又远,又不是一天就能到达的。而且,大司马吩咐过,曹真肯定会精心准备,今天晚上的众曹军肯定也是警惕得很,犯不着黑灯瞎火的连夜去追。黑夜交战,根本发挥不出骑兵优势来,不如等明天再追,到时敌人一天没有遭到阻击,又归心似箭,戒备之心肯定松懈了不少,要打溃他们就容易多了。
更何况,曹真这一去,前面又不是没有自家军队阻截。
(本章完)
第368章 渭河水哗啦啦()
曹真一行连夜加速撤退,直到后半夜渡过渭水,都没有发现有敌军追击,才稍稍安下心来,却依然不能休憩,继续往东北向紧急撤离。
唉,以前想凭借长安坚城与敌相拒,现在要撤退了,才发现长安还真不是个坚守的好地方,四面受敌,这要退到蒲坂渡口去,步卒急行军也得走个三四天。这一路上,还不知道会遭到多少敌人的阻击,而长安的敌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追上来。
也就是说,他曹真真是一错再错,进攻汉中是错,收复陇右是错,坚守长安也是错,不管怎么都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