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恐怖的是,现在蜀军只用几天打退曹休大军,各地叛民必定大受鼓舞,认为即使再有朝廷大军来,也必定会一败涂地。
他们肯定会认为,现在正是起事响应,向蜀汉邀功请赏的大好时机。
就现在,这冀城里,说不定就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而曹休留下来的这几千援军,又一个个吓破了胆,看起来,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守城,反倒会更助长城中叛民必胜之心!
唉,大势去矣,谁能来帮帮我?
还好,有人出来说话了。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青人站出来说话:“大人,敌人围二缺二,说明他们只是想快速进占冀城,而没有想和众军在这里决一死战的意思。”
张既忙道:“你仔细说来听听。”
年青人分析道:“从来就没有围二缺二的攻城方法。两面城门大开,如果城里的守军想要撤离,兵分两路,敌人也难以知道哪边是大军,哪边是佯兵,从而难保实行准确截击,那就无法有效歼敌了。因此,我断定,敌人纯粹只是想占领冀城自守,并不想和我们在这里决一死战。”
有人反对:“你怎么就肯定他们只是想赶走城中守军,而不是诱我们出城再加以截击?留着两面不围,一旦我们撤离,他们完全可以派出骑兵追赶。我们现在可几乎全都是步卒了。”
年青人摇头道:“我只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敌人让开的两座城门,一面是西门,一面是北门。大家知道,敌人从南面来,而东面的上邽现在也被他们占了,如果我们往那边跑,就正是往他们的刀口上扑。”
立即又有人应和道:“对对对,西面是南安、陇西等郡,还都是我们的地方,而北面,更是可以经广魏郡的略阳县,直接回到关中去!”
这话一出,众人立即议论纷纷,大堂里嗡嗡嗡响成一片。
虽然说的很有道理,但张既可被众人吓坏了,这算怎么回事,一开始议事,就在讨论可以往哪个方向逃跑了?我要的是坚守,不是逃跑!
“你,你,你能说说应敌之策吗?”张既希望年青人说点鼓舞士气的话。
年青人微微一笑:“他们只围城两面,希望我们会弃城逃走,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的兵力并不是很充裕。按照此前得到的消息,这次敌人来犯陇右,总共约三万人马,如今他们还要占领上邽,必定要有很多兵力驻守,以防关中援兵,而祁山、西县他们也要派人防守,所以,我估计,来到冀城的,不过两万人马而已。”
张既满意地点点头,对众将打气道:“我觉得这年青人说的很有道理,敌人不过两万之众而已,我们城中守军就有一万,又凭着坚固城墙自守,完全不用担心。”
又问那年轻人:“你说得太好了,你叫什么名字?”
天水太守立即出来答话:“大人,这是我们天水郡新任命的参军,姓姜名维,字伯约,他的父亲当年也是郡功曹,在平定羌、胡叛乱中捐躯,如今他子承父志,报效朝廷。”
“哦?”张既眼前一亮,高兴地站起来,拉住姜维的手,“很好,很好,你能再跟大家说说吗?”
姜维信心满满:“兵书上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如今敌人不过是我们的一倍而已,又是远道而来,我们只需要军民一心,不要被敌人花言巧语所骗,据城紧守,不出一月,敌人自然粮草耗尽,退兵而去。”
“好,说得好,说得太好了!”张既现在就需要这样坚定信心的人,又替他补充道,“一月之内,朝廷也肯定会派出大军前来相救,到那时,敌人自然也就只能逃走了。”
那些从祁山逃来的将领们却是一脸不屑,说的比唱的好听,什么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在祁山,我们五万人对人家一万五,再到对人家三万,几天之内变成现在一万对人家两万,哪一天是按兵书上说的那样打仗了?
兵书兵书,我们都会背!
兵法兵法,也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啊!
援兵援兵,我们就是援兵!
姜维可不像他们这么悲观,还要主动请战:“大人,我愿率三千军士,出西门外选高处扎营,和城中互为犄角之势,将来敌人攻城时,我还可以率军袭击他们的后方,减轻城中守军压力。”
对于这一点,张既都不能认同了。
先别说现在敌人已经兵临城下,你姜维出城能不能有机会立营不说,光那三千人,你让我到哪给你找去?
城中本就只有一千多郡兵,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你还要三千兵,难道还想从原曹休带来的人马里挑选?
你镇得住他们吗?我都没信心。
再说敌人连曹休五万人马都打败了,此时正巴不得城中分兵,你还要出去,岂不是正中敌人下怀?
军士进来报告,递上几封书信:“马超在城外叫阵,并且将好几封书信射到城里来了。”
“他叫他的阵,我们不必理睬。”张既是打定主意不出战的,说着便打开信。
那信上,马超先是斥责他们这些官员以前都是汉室官员,饱受汉禄,却跟随曹丕篡逆,实在是罪大恶极,应该趁早悬崖勒马,出城投降汉皇刘备,也好将功赎罪,为汉皇效力,图取功名。
紧接着,便是明言指出,愿给他们一个机会,就算是担心兵败被擒治罪,也可以从西门或者北门弃城而出,要不然,两天之后,便会封锁北门,再两天之后,又会封锁西门,到那时,想逃,只怕都没有机会了。
呵呵,这马超有长进了啊,写封信竟然还举出上中下三条可选之路,上策献城投降保富贵,中策弃城保性命,下策顽抗什么都没了。
这样的信要是传开去,除了死心跟随曹魏政权的人外,别说那些心存汉室的人,就是犹豫不定的摇摆人士,只怕都会先行出城躲在一旁,静=看两军胜负行事了。
这样的信,绝不能让城中大众知道了,必须封锁起来。
(本章完)
第290章 抛土封门()
众将领都抢着问信上到底都说些什么。
张既轻描淡写:“没什么,马超小儿在骂我呢。”
又有军士进来报告:“敌人在东门外,推来一个大家伙,好像是什么攻城器械。”
哦,什么东西?张既赶紧招呼众官员,一起爬到城楼上去观察。
城外,蜀军几十人,共同推着一台刚组装好的机器,在城门七十码之外停了下来。
而在这机器旁边,正已经有好多军士正挑担运土,分成好几处,开始堆筑土山了。
堆土山助军士攻城,张既听得多了,也看过了,但对那个有着一根老长老长的大圆木的东西,从来没见过,赶紧问身边众人:“那是个什么东西?”
大部分都没见过,只有两个年岁较大的武官皱着眉头,揣摸道:“这个东西,跟传说中当年武皇帝在官渡战袁绍的时候,用过的那种投石车,好像有些相似。”
啊?投石车?张既他们都听说过,知道那种东西可以打得高打得远,威力还是相当惊人的,可是,魏武帝曹操此后好像都再没使用过,没想到敌人倒捡起来使用了。
“啊,好像就是投石车!不过,当年那个东西,是需要两百多名军士拉着绳子,步调一致,同时往后跑动,把那根大杆快速拉起来,然后就可以把石头抛出去。他们的这个车,好像前面只是吊着一个筐,不知道是怎么抛出来的。”一名当年参加过官渡之战的武将,想起了当年。
城外,葛良看到一大批官员涌上城头,抿嘴一笑,让军士拿起铁皮喇叭筒,冲着城上高声喊话:“城上的人听着,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立即开城投降,弃暗投明,为汉室朝廷效力,共同剿灭篡位叛贼曹丕,建功立业,以求富贵!”
这不就是马超刚才信上说的那一套吗?张既眼看瞒不住,想扰乱敌人的喊话,立即大声冲城下喊道:“魏受汉禅,天下归心,你们这些才是叛贼,趁早放下武器投降!”
葛良不和他争辩,让军士继续喊:“第二条,两天之内,立即从西门或北门弃城逃命,各回各家去,我们也不追究。第三条,那就是据城顽抗,必将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城上官员一听人家说得明明白白,还真是只求据城,不求伤命,顿时立即又议论起来。
“议论什么?不要被敌人花言巧语所惑,乱了自家军心!”张既赶紧呵止,“你们都是朝廷官员,现在,正是你们效忠朝廷,以身报国的时候!”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对张既的慷慨激昂不以为然,暂时也没人愿意出头说什么弃城投降,最后都推说道:“我们是在说,参军姜维真是聪明过人,早就一眼看出敌人的意图了。他说的没错,敌人就是兵力不足,虚张声势,虚张声势。”
葛良再让军士喊话:“现在我们就即刻攻城,限你们两天之内作出决定,两天之后,我们就会封锁北门,如果你们还不及早醒悟,再过两天之后,就将四面围攻,到时后悔莫及啊。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会难得,千万不要错过,误了卿卿性命啊!”
一听对方要即刻攻城,众人立即紧张起来,赶紧靠着城墙,把身子躲在城垛后面,只露出双眼观察敌情。
众军士也是赶紧持枪搭箭,全神贯注。
张既却仍想保住自家军士士气,站在城楼上,指着底下葛良破口大骂。
葛良站到高处,看到军士已经把许多大小石块装进了投石机前方的重物筐里,并且在长杆后方的小筐里也装满了泥土,其他一切也准备就续,便挥动手中旗帜,下令:“预备──放!”
机括打开,在前方重物筐的重力作用下,长杆被迅速压得翘起来,在巨大的甩力下,后方小筐里的泥土“呼!”地一下,被高高抛起,直奔城楼而去。
城上众人看到一大团黑影飞过来,赶紧都把头缩回去。
那一大团黑影高高飞起,劈哩啪啦一阵响,全粘在了城门楼上。
众人正庆幸没有人被砸中,随即又一个个捂住鼻子,满脸厌恶之色。
“哇,好臭啊!”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臭啊。”
有人强忍着上前查看,原来被抛掷上来的,是掺和了许多污秽之物以及河底淤泥的大泥团,被抛到城楼上后,四溅开来,臭味迅速在整个城楼上散开了。
上好的农家肥,只是用错了地方。
这帮畜牲,实在是太恶心下!张既还想破口大骂,只觉臭不可当,实在不敢再大口呼吸,只叫军士赶紧前来清理。
众将领全都臭懵了,难道那东西,就是敌人的种田机?
就连城下蜀军自己人都受不了,一个个也争着捂住鼻子。
好在那臭弹在抛出去前是被包着的,现在又已经落在了敌楼上,臭味很快就散去了,剩下的,全都是敌人的事了。
葛良冲着城上张既啐一口:“我就知道你们会有人充英雄,我让你装!”
随即又吩咐发射投石机的军士们:“大高了,赶紧把前面重物筐里的东西拿出来一些。”
投掷筐里,这次装的,就全是黄土包了,随着葛良一声令下,又是一筐泥团飞了出去。
城上众人赶紧习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