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不再询问,说道:“启驾!新降顺的内臣们,有职掌的随在后边,无职掌的都回家去,听候发落!”
传宣宫接着高声传呼:“启驾!”
倘若为着赶快进入紫禁城,最近的道路是走地安门进入皇城,再经玄武门进人紫禁城。但是新皇帝一不能走后门,二不能走偏门,必须走皇城的向正南的大门,即当时的大明门,今ri的中华门。从德胜门到大明门经过的路线,是牛。宋和一群文臣议定了的。沿途“jing跸”,每隔不远的距离就有兵丁布岗,气氛肃穆,只欠来不及用黄沙铺路。
李自成由文武百官和御营亲军前后扈从,进德胜门后一直向南走,然后从西单牌楼向东,转上西长安街。所经之处,异常肃静;沿街两旁,家家闭门,在门外摆一香案,案上有黄纸牌位,上写“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门头上贴有黄纸或红纸,上写“顺民”二字。
李自成骑在高大的乌龙驹上,神态庄严,时时在心中提醒自己是大顺皇帝身份,非同往ri。他左手轻提杏黄丝缰,右手下垂,坐直身子,眼睛炯炯前视,不肯随便乱看。然而在这种冷静的外表遮掩下,他的心中十分激动,不停地胡思乱想,竟忽然想起来童年时替本村艾家地主放羊和挨打的情形,也回忆起起义后许多艰难的往事,不由得在心中感叹说:
“果然有了今ri!”
就在李自成感慨良多之时,外面有传令兵惊呼道:
“皇上,皇上,护龙军打到通州了,打到通州啦!”
通州是bei jing门户,护龙军兵锋已经杀到了他李自成脖颈处!
义和团大师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五章 势不可挡()
A ,最快更新葬清最新章节!
护龙军的攻势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因为眼中只有bei jing城,只有那座龙椅的李自成根本就没有料到护龙军会在这时候忽然大举南下,要知道护龙军已经止戈息兵了数年,关内诸多势力都在猜想护龙军是不是已经疲于应付来自满洲和蒙古的压力呢?大家都是野心家,如同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在他们脑中,只有不停造反、攻城、裹挟流民,最后打bei jing,自己做皇帝!
护龙军拥有这么大的威名,却没有顺势南下争夺江山,这就已经超脱了他们的“人生观”,甚至大部分文人士子以及很多清谈之辈都对护龙军数年的毫无动静很是惊愕,这根本不符合常识啊!
不说他们,就是护龙军上层将领们也对辽王硬是压着护龙军南下很是不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眼光的局限xing,当某件事物已经超脱他们的常理认知后,他们会尽自己所能来寻找原因,寻找动机,甚至不惜编造,然后就出现了很多的yin谋论。
(千万别小看我国人民自古至今的强大想象力,在我国这样的文化范围内,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往往会被各种好事者编造出各种各样的yin谋出来,弄得极其复杂,极其虚幻。…………小龙喧)
其中就有好多个版本来说明护龙军不得南下,最受关内诸方势力接受的版本就是护龙军已经陷入对蒙古和满洲的战争,并且已经陷入朝鲜本土的农民反叛不可自拔,甚至连勉强维持一个框架都很困难,自然无法顾及南下了。甚至很多人认为护龙军这几年正在不断地被削弱中,已经成了一头纸老虎。
然而,眼下蒙古诸部基本成了护龙军的小弟,辽王龙辰更是亲率三万铁骑踏破了女真鞑子的盛京,收复了沈阳,囚禁了大金汗王福临以及太后布木布泰。
而此刻,李自成以流寇的作风席卷了大半个大明北方,摧毁了大明京畿,逼死了大明皇帝朱由检,直接宣告了大明正统的完结,护龙军等待许久的时机终于到来!
逐鹿中原,就在此时!龙腾九州,惊动风云的时刻已经来临!
李岩先前曾劝李自成在通州附近驻扎了两万兵马,以防不测,他想要防备还是那个雄踞关外的护龙军,李自成也同意了。但是令人发笑的是,这两万驻守通州的闯军其统领之将居然大部分就是护龙军在商洛山中安插下来的兵士,在护龙军到来的刹那,他们迅速发动,控制住了忠于闯军的将领,并且带着自己麾下一万多人马宣布归附护龙军。
正是因为这样,护龙军几乎毫不费力地就突破了通州,京城,就在眼前!
李自成正在享受着进京的快感,然而这一丝丝快感都被护龙军的突然逼近给击打得烟消云散。
不过李自成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主儿,毕竟自己已经差不多算是皇帝了,虽然听说护龙军战力强悍,但是自认为自己的大顺军也是天命所归之军,定能将护龙军全部杀回去!
李自成连忙命令刘宗敏点齐八万大军,准备御敌于京畿之外。
刘宗敏也当即拍下了胸脯保证道,即使他护龙军是天兵天将,也别想进这京畿!
事实证明,护龙军的确不是天兵天将,但是虐他农民军确实不需要怎么费力气。
在几乎没有统帅的情形下,护龙军诸部都放开了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怎么冲就怎么冲,只要最终目标是京城就行。
冉义部上万刚刚从蒙古草原征战下来的骑兵直接一头扎进了刘宗敏的八万大军之中,相传,这一战,长枪染血无数,冉义身上的甲胄都被血水浸染了一遍又一遍,护龙军兵士高呼死战,愣是以一万兵马生生用鏖战的方式击溃了刘宗敏的八万大军!
交战之中,冉义部更是杀得游刃有余,直接拒绝了友军的支援,首战之功就这样被冉义夺下!
刘宗敏率着残部灰溜溜地退回bei jing,而在其余方面,大仁部两万人马气势汹汹,一举击溃了李双喜部的阻拦,直逼京师。赵一名部两万人马击溃了高一功部,向京城进发!朴正恩部、尚可喜、耿jing忠、李九成和孔有德部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将军旗插入了京畿大地。
吴三桂大军紧随其后,不是他吴三桂不想争功,而是这些个护龙军将领都太生猛了,吴三桂从来没见过这种毫无顾忌的战法,甚至连来自上头的军令都没有,就由着各路大将恣意撒欢。
护龙军生猛的作战方式也是惊愕住了大顺朝廷上层,他们以前就是陪着腐朽的明军打打闹闹,就认为自己已经是jing锐之师了,这两ri一连串的战败消息无情地扇了他们无数个耳光,用事实告诉他们在真正的jing锐之师面前,他们的军队是多么的不堪。
无奈之下,李自成急急忙忙的在武英殿登基称帝,随后仪式还没举行完,龙椅还没坐热,就率领着他的大顺残军逃出了京城。
两ri后,第一支护龙军部队开到了bei jing城下,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京城城门洞开,一批前明官员穿戴整齐,跪在道路两旁来欢迎“王师”进驻。
之后一批又一批的护龙军要么开入京师,要么在京畿驻扎。
前明皇宫被兵士封锁起来,有人建议龙轩先代父坐上龙椅,替辽王来宣布京城所属,只不过龙轩一直不肯。他的这一举措,到也是替他挽回了一些将领的好感。
同时,在满洲方面,莽古尔泰领正蓝旗正式向护龙军投降,龙辰亲自接见了他,赐他郡王爵位,世袭罔替,正蓝旗其余诸固山额真也都有爵位赏赐。
正蓝旗的成功投降也吸引了正黄旗,数ri后,正黄旗正式向义州的祖大寿投降,龙辰去信向他们保证爵位封赏等同正蓝旗。
如今的满洲,成建制的并且还在抵抗的也就正白旗一部了,正白旗是多尔衮的亲领旗,因为多尔衮身死,这支旗上下充满着怨气,硬是不肯受降。
至于如何料理正白旗,龙辰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祖大寿,并且同时将祖宽和自己的数万直属军留在了满洲供祖大寿调遣,这么多的jing锐在手,一个正白旗也只有被碾压至死的结局。
龙辰自己则是领着一路护卫,带着龙傲从沈阳回到了朝鲜义州,在这里,李凝和龙馨已经等候多ri了。当然,以方仲为首的护龙军朝廷班子全都在此恭候,之后这支庞大的队伍入了关,直接向bei jing城而去。
这一次迁徙,象征着护龙军的政治中心正式从朝鲜转移到了bei jing,标志着一场新的统一战争即将来临。
半个月后,这支队伍终于来到了bei jing城,全城上下护龙军列阵欢迎自家王爷。
同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辽王将要在近期称帝!
第六章 统一战争(一)()
A ,最快更新葬清最新章节!
辽王将要称帝的消息一时传得沸沸扬扬,而就在此时,南明的弘光政权终于被建立起来,那帮南明大臣们终于知道了朱由检身死消息,眼见着辽王将要称帝的消息传来,自然不甘落后,自己也建立起了南明王朝。
就在这时,戏剧xing地一幕发生了,辽王居然没称帝,而是在bei jing给朱由检进行国丧!
而此刻正是在弘光帝继位之时!
老皇帝正在发丧,你新皇帝就登基了,而且你打的还是明朝正统的牌子,这也太不像话了吧。
护龙军此举,着实是让南明君臣就像吃了无数只苍蝇那般恶心,而且不是一般的恶心,弘光帝被奉为大明正统,他登基后自然要追封朱由检为先皇,而先皇正在发丧。
一时间,弘光政权在最开始就饱受江南士族的诟病,而护龙军因为替朱由检发丧之举倒是收拢了很多民心。
弘光帝的登基大典刚刚进行完,bei jing的护龙军就推出了太子朱慈琅,并且向天下宣布弘光朝廷是彻彻底底的谋逆,在根基上动摇弘光朝廷的统治基础。
南边也派了几名见过朱慈琅的大臣来确认太子真假,最终还是确认了的确是朱慈琅本人无疑。
辽王发布文诰要求弘光帝退位,还位朱由检的太子。
这拉出来的屎你还能吃回去么?同理,弘光帝既然已经登基了,又怎么可能自己再退下去,就算是他这个傀儡皇帝肯,那帮扶持他上位的权臣们也不会肯。
一段时间后,南明方面发布了诏书:要求护龙军将太子朱慈琅送过来。
辽王不予理睬。
而在这段时间内南明还发生了一件小插曲,位高权重的史可法居然亲笔写信数封给投降护龙军的吴三桂,信中赞扬吴三桂忠勇可嘉,并且要求他继续做明朝的忠臣良将。同时,史可法抛出了“联合护龙军荡平农民军”的策略,简直和他在原本历史上的“连掳平寇”之策没什么两样。
一番你来我往后,护龙军各部终于调派完毕,原本就在朝鲜建立起来的朝廷班子开始运作起来,首先对京畿区域开展行之有效地统治。
同时,辽王命太子朱慈琅监国,借着朱慈琅的名义封他自己为大明摄政王,独揽“大明”军政大权。护龙军居然扛起了大明忠臣的大旗,开始了所谓的平叛之旅。而朱慈琅,在走完过场后就被完全的幽禁起来,上百护龙卫专司负责对其的看押。与此同时,护龙军诸部的战斗布局和战事准备都已经完成,属于龙辰的统一大业也开始进行!
兵出京畿,四方征伐!
……
大明摄政王元年年五月,李自成率大顺农民军撤离bei jing,经山西退守西安,于潼关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