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浮生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古怪了?”郑轼微微一愣。

    人死了就是死了,哪有什么古怪之说。

    袁善叹了口气,道:“大人,这个我也说不清楚,我已经让衙役看护好现场,大人可以前去查看。”

    事情到了这里,原本吴贤的寿辰算是草草了之,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吴老,恕下官失礼。”郑轼站起身来,对吴贤施了一礼。

    “去吧去吧,公务要紧。”吴贤倒是极为开明,笑着对郑轼挥了挥手。

    郑轼转身带着袁善就要离开,却被陆良叫住。

    “贤侄,方才是我考虑不周,冤枉你了。”郑轼看着陆良,尴尬地笑了笑。

    他以为陆良叫他是为了讨个说法。

    陆良呵呵大笑,道:“郑大人明察秋毫,良心中只有敬佩哪有怨言。这案子虽然和我无关,但毕竟画在我手里,所以我想和大人同去,弄个明白。”

    “你不怕那死人?”郑轼看着陆良,不由得点了点头。

    “怕。不过如果能帮上郑大人的一点忙,良也顾不得这些了。”陆良笑了笑。

    “好!君则实乃吴中丈夫呀!可跟我同去!”郑轼拍着陆良的肩膀,哈哈大笑。

    “爹,我也去吧。”郑光怯生生地走到郑轼跟前,陪笑道。

    “你去做甚?”郑轼白了郑光一眼。

    “爹,大哥都能去,我为何不能去!人多了,主意就多,或许我们还能替你出出主意。”郑光挤巴了一下眼睛。

    “郑叔,二哥说得没错,我也去,说不定能帮上什么忙。”一旁的袁方也站了出来。

    袁善看着这帮小子,呵呵大笑,对郑轼道:“大人,他们愿意去,就让他们去吧,有道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他们还是苏州城里大名鼎鼎的‘吴中四恶’。”

    袁善看来对陆良等四个人的这个名号还是知道的,不但没有像郑轼那么面带不悦,反而有些自豪。

    袁善书读得不多,性格暴烈刚直,不喜欢苏州文人的那套在他看来酸掉牙的东西,倒是喜欢看自己的儿子整天打打杀杀。

    袁善这么一说,郑轼也没有什么意见,便点头应允。

    陆良拜别吴贤、沈周等人,跟着郑轼走出了明伦堂的大门,刚没走多远,就见碧儿从后面追了过来。

    “给!”碧儿红着脸,将一样东西塞到了陆良的手里。

    看着碧儿羞涩的样子,陆良咧嘴笑了起来。

    低头看时,却是一柄小剑。长也就在二十厘米左右,黄铜剑鞘,抽出来寒光闪闪,倒是把好剑。

    “碧儿,你一个女孩子,带剑干吗?”陆良低声笑道。

    离得碧儿近了,她身上的那股香味倒是越发诱人,陆良不由得心猿意马起来。

    碧儿白了陆良一眼,撇嘴道:“人家带剑干嘛!这剑乃是方才有人送给我爹的寿礼,是我爹让我送来的。他说那案件说不定有什么危险,让你带上也好防身。”

    “是你爹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陆良一边摆弄着手里的剑,一边嘿嘿地坏笑了起来,两只眼睛死死地盯住碧儿,如同看上了羔羊的饿狼一般。

    碧儿臊得满脸通红。

    这家伙怎么如此聪明!?自己这事做得滴水不漏,他为何知道是自己缠着爹爹把剑送给他的?而且还说出如此直白的话,确是坏死了!不过偏偏他这样说话,自己的不由得噗通通跳得喘不过起来。

    “你这坏蛋,简直可恶至极!”碧儿把剑塞到陆良手里,低头跑了开去。

    嘿嘿嘿嘿嘿,看着碧儿背影,陆良坏笑不已。

    “大哥,碧儿小姐送什么定情信物给你了?”等碧儿走了,郑光和袁方一左一右拥了上来。

    “我听说定情信物有人送玉佩有人送荷包的,这送剑倒还是第一次看到!”袁方切着牙,一脸的忍俊不禁。

    “碧儿小姐果然和一般的女人不一样!大哥,有戏!兄弟我支持你!要是能把这苏州第一碧玉娶为嫂嫂,也不冤枉了大哥吴中第一浪荡子的威名!”郑光咂吧了两下嘴,乐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了。

    “哪这么多废话!还不快走!”陆良抡起巴掌一人给了他们一巴掌,然后将把小剑揣在怀里,走出了县学之外。

    来到了外面,郑轼和袁善正在清点人员,准备前往长洲那贾长头的家。

    王开和石头正在外面的一个小面摊上吃面,见陆良出来,也不吃了,放下碗筷抹了抹嘴就跑了过来。

    “少爷,拜完寿了?”石头看着陆良,问道。

    “拜个屁,差点摆出了乱子来!”郑光直摇头。

    “少爷,可是有人为难你,若是有,俺去把他脑袋给拧下来!”王开晃了晃他那水桶一般粗细的胳膊,圆睁两眼厉声喝道。

    “拧个球!已经有人死了!走走走,跟着我去查案去!”陆良对王开和石头摆了摆手。

    石头虽然年纪小,但是鬼主意点,肚子里的坏水一点不比陆良差,王开虽然脑子简单点,但是一身的力气能打死老虎,有他在,安全上有保证。

    准备妥当,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直奔长洲县而去。

    苏州城是个大方格子,中间南北的一条卧龙大街将整个城市一分为二,西边的部分,是吴县,东边的部分是长洲县。所以,虽然是两个县,其实就是在一个城里,并不是很远。

    那贾长头的家,并不在苏州城内,而是在苏州城东门娄门之外。

    娄门是苏州的几大城门之一,在繁华程度上仅次于西门阊门。

    一行人出了娄门,过了永定桥,一眼望过去,便是林立的酒肆和商铺。

    “那贾长头的家,在何处?”郑轼转身问袁善道。

    “就在桥东三里阳城寺旁。”袁善指了指远处道。

    “去阳城寺!”郑轼点了点头。

    陆良跟在大队人马后面,往东而行,却不知这一趟,却闹出了一件大事。

    ##############

    刚和朋友聚会回来。赶紧传然后开始码字。

    这几天手头活很多,忙死了。

    大大们用你们的票票鼓励一下!

第34章 离奇尸臭() 
阳城寺,在苏州城东五里。

    寺是古寺,建于宋朝年间,当时占地面积极大,后来蒙古靼子占据攻占苏州时,寺里和尚纷纷拿起武器加入了抗争的队伍中,成为让蒙古人头疼的一支劲敌。再后来,蒙古人依靠他们的金戈铁马平了苏州,便一把火把这寺烧成了平地。

    明初洪武年间开始重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到了成化年间就成为苏州城东香火鼎盛的一间大寺了。

    不过阳城寺之所以出名,和这段光荣历史倒没有多说关系。再怎么着,这寺也是在一片废墟上盖的,和原先的那个阳城寺虽然名字一样,但是寺已经不是那个寺,和尚也不是那些和尚了。

    阳城寺在苏州府小有名气,是因为散居在它周围的一片片的小商铺。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文化圣地,文化人多了,摆弄的东西就多,死了之后,入土的东西也就多了,自然,专门干着掘土取物的事情的人,也就多了。

    阳城寺距离苏州城不远不近,周围又多是墓葬群,这对于那些掘土的人,可就是个落身的老地方。

    近了,容易被衙役们捉到,远了吧,辛辛苦苦弄来的东西不便于出手,阳城寺正合适。

    永乐年间,这地方就发展得小有规模。开始只是苏州府内的掘土人暗地里云集在这里相互倒卖手里的东西,后来连旁边的几个府的人都裹了进来。时间长了,阳城寺名气越来越大,人自然也就越聚越多。不但有了专门的“鬼市”,而去业务也搞得很开,不仅仅是从土里掘出来的东西可以拿到这里出手,连很多文物贩子都云集此地,很多人更是干脆在这里开了店铺,坐起了正经的文物生意,所以有“苏州骨董十只有六在阳城”的说法。

    所以陆良听到郑光这么一介绍,对那个贾长头倒是有些了解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家伙肯定十有八九是个掘土的人。

    一行人出了娄门,过了永定桥,往东行了三里,便进入了阳城寺的地界。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到了那里,远远望去,街道两旁一片一片的都是古董店铺,街上人头攒动,南来的北往的,操着各种口音的,什么人都有。这些人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身上带有一种独特的气味,那种气味,只有那些经常和古物斯磨在一起的人才有的。

    陆良等人走在街上,前面有袁善带着一帮衙役们开道,中间有郑轼亲自坐镇,后面又有让整个苏州城的人闻名丧胆的吴郡四恶,所以原本车水马龙的大街,一时间鸡飞狗跳。

    街上的人,本来大部分就是见不得光的人,见到官差,哪有不跑的道理,即便是做正经生意的人,见到这样的气势,也是躲到一边不想惹麻烦。

    不过这倒是给陆良他们一帮人带来了不少便利,时间不大就穿过了阳城寺最繁华的地带,来到了寺的正门之前。

    “好一座大寺!”看着面前的阳城寺,陆良不由得赞叹了一声。

    占地面积至少有个好几十亩地,里面香火缭绕,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那贾长头难道住在这寺里不成?”郑轼皱着眉头问袁善道。

    袁善摇了摇头,指着寺后道:“非也,这寺后有几十户人家,大都租种寺里的土地,贾长头就住在那里。”

    郑轼听了,点了点头,带领众人转到了寺后。

    阳城寺的后面,是一片上好的田地,归寺里所有,倒也有几十户人家,盖着一片草房。

    来到村前,早有里长迎了上来。

    贾长头的家,并没有和其他人家住在一起,而是住在村外的一个土坡上,和他家挨着的,只有两户人家。

    据里长介绍,这贾长头,原本就是土生土长的长洲人,自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长大,后来成年了之后,叔父就让他自立门户,先是给了他点钱做点小生意,哪知道这贾长头根本干不了正经营生,半年不到就把叔父给的钱挥霍一空,后来叔父也就索性不管他了。

    没有人接济,贾长头就和那帮浪荡子混在了一起,今天偷鸡明天摸狗,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成为了阳城寺周围响当当的一号浪荡子,深让周围的人头疼。

    平日里,村里就没有多少人和他交往,和他住在一起的两户人家也不搭理他。上段时间,村里人觉得老长时间没有看到贾长头,就觉得奇怪,要知道,这贾长头属于闲不住的人,平日里没事就到村里溜到这家串到这家,他在的时候人们觉得烦,可是时间长了看不到他,村里的人就觉得有点寂寞了。

    于是他的邻居黄老二就去敲打他的门,见他房门反锁,敲了半天却不开门,黄老二就觉得蹊跷,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撞开了贾长头家的门,哪里想到一进门发现那贾长头死在了床上,连尸体都腐烂了。

    “那贾长头平日里干过些掘土盗墓的事情吗?”郑轼听罢里长的介绍,皱紧了眉头,一边走向贾长头的家一边问道。

    “掘土盗墓!?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没听说过,不过村里头有人偶尔会在半夜里碰见他回来,穿着一身紧身衣,背上背个布包,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装的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