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朝原来是这样-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规模空前的大海战,李宝在水师力量居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果断出击,凭借着自己的勇气与才能,赢得伟大的胜利,确保了南宋海疆的安全。

    然而,在陆路上,南宋的长江防线已危在旦夕。

    高宗皇帝得悉完颜亮即将率大军渡江的消息后,面如土『色』,他的第一个念头,还是逃跑。皇帝急着召开群臣会议,商议避难于海上的事宜。时任左相的陈康伯认为在此危机关头,圣驾绝不可逃避,否则大势去矣,并力劝高宗亲征,以鼓舞士气。过惯幸福日子的高宗也实在不想在年老时还颠簸于风浪中,遂下诏由叶义问巡视江淮兵马,虞允文为参谋军事。

    虞允文乃是进士出身,一介书生,不想此去后,竟然不可思议地为南宋帝国立下卓著的战功,令所有人跌破眼镜。

    当时完颜亮已准备从采石(安徽当涂西北)南渡长江。倘若金人渡江成功,后果不堪设想。驻守采石的南宋将领王权在之前的一系统战斗中,屡战屡败,被朝廷解除兵权。朝廷打算以李显忠接管王权的部队,在李显忠抵达之前,先由虞允文前往采石犒师。

    当虞允文到了采石时,发现情况大大不妙。金人在对岸已集结四十万大军,随时可能渡江。而此时采石的南宋守军群龙无首,前任长官王权被调走,续任长官李显忠还未到。更可怕的是,此时的守军全无斗志,毫无军纪章法,如同一盘散沙,三三五五一群,解鞍束甲于路旁。这样的军队岂能阻挡敌人渡江呢?

    事不宜迟,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虞允文把所有将士召集起来,总共还有一万八千人,马数百匹。虞允文在诸将士面前慷慨陈词,勉以忠义,并指着所带来的犒军物品道:“金帛、诰命皆在此,以待有功。”这些将士多是爱国志士,只是因为前任统领王权无能,遂导致军心涣散,如今见这位参谋军事挑起重担,纷纷表示道:“今既有主,请死战。”

    这时有人对虞允文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倘有人背后说公的坏话,公难辞其咎。”这是告诫他,您别越权了,指挥作战不是您的事。虞允文听罢大怒,斥责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正是有像虞允文这样的忠义之士,南宋虽有宋高宗这个投降皇帝,还能坚持下来。

    虞允文亲自到江滨督战,见江北已筑起一座高台,上面坐着一人,正是金帝完颜亮。此时宋军谍报人员带来准确的情报:金兵将于第二天渡江,先渡江者赏黄金一两。虞允文马上布阵,他令骑兵、步兵列阵于江岸,把水师分为五队,一队驻守中流,两队分驻左、右两侧,另两队船则埋伏于小港内,作为机动部队。

    不久后,只见对岸高台之上,金帝完颜亮挥动小红旗,金兵的渡江开始了。数百艘船浩浩『荡』『荡』驶过来,尽管宋军水师在江面阻击,但江面宽阔,仍有七十余艘敌船冲过江登陆。在敌人的猛攻下,宋军防线稍稍后退。虞允文见势不妙,驰入阵中,勉励宋军统制时俊说:“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耳。”时俊听罢,当即挥舞双刀,身先士卒,奋勇前驱,遏制住金兵的攻势。

    与此同时,江中激战正酣。宋军水师在船只『性』能上要优越于敌军,所用的船称为海鳅船,采取冲撞战术,犁沉敌船无数。采石矶水战一直打到天黑,此时金船损失过半,仍然不肯退却。在战斗关键时刻,正好有一支从江州溃败的宋军逃到采石,虞允文乘机将其招来,授予旗鼓,命他们从后山出,摇旗擂鼓。金人大恐,还当是宋军援兵已到,遂无心恋战,掉转船头逃去。虞允文又命水师以强弓劲弩尾追『射』击,大败金兵。

    这就是宋金战争的转折一战:采石大捷。

    金帝完颜亮在采石大败后,知道在这里无法渡江,遂移师瓜洲。不久后,李显忠赴任,虞允文判断金兵将从瓜洲强渡长江,而与瓜洲相望的京口守备薄弱,他自告奋勇前往京口(镇江),并向李显忠借兵一万六千人,加强京口守备。到了镇江后,虞允文去看望正在休病中的老将刘锜。刘锜对这位胆识俱优的书生大加赞赏,称赞道:“疾何必问!朝廷养兵三十年,大功乃出书生手。”

    恰好在这个时候,金帝完颜亮接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在完颜亮以六十万众对南宋发动雷霆万钧的攻势时,突然后院起火。自完颜亮政变夺权后,在国内倒行逆施,残害宗室,进行高压统治,金国内部反对完颜亮的势力早已是暗流涌动。金帝南征,正好给了反对派发动政变的机会。时为金国东京(辽宁辽阳)留守的完颜褒是金太祖完颜阿古打的孙子,他与完颜亮不同,『性』情仁孝,沉静达理,深为众人所拥戴。由于完颜亮大肆屠杀宗亲,完颜褒有大难临头之惧,遂乘国内空虚之机,发动政变,杀死东京副留守,自立为金国皇帝(金世宗),并宣布完颜亮的数十条罪状。

    得悉东京政变后,完颜亮大惊失『色』道:“本欲平来江南,不想发生此变,事之不成,岂非天乎!”

    完颜亮的第一反应,便是回师镇压叛『乱』者。其部下李通认为,皇帝亲征却无功而返,军队士气就会涣散,到时南宋军队乘机追击,那就大势不妙了。不如先渡江,得胜之后再北返,宋军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完颜亮接受这一建议,并要求部下三天之内渡江,后渡者斩。可是完颜亮哪里想得到,这一命令,竟然使他死于非命。

    原来完颜亮生『性』残暴,在采石之战失利后,他竟然下令将生还者全部敲杀,到了瓜洲后,又血腥杀戮逃兵,致使金兵上下,人人自危。如今要求三日渡江,而对岸宋军已做好防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这时,金兵浙西路都统耶律元宜等将领密谋道:“今进退皆死,新天子已立于辽阳,不若共行大事,然后举兵北还。”次日黎明时分,耶律元宜发动兵变,率众军士杀入金帝完颜亮所在御营。完颜亮听得一片喊杀声,还以为宋军前来偷袭,正要取弓时,突的一箭飞来,他仆倒在地。此时『乱』兵杀了进来,冲着他又捅了几刀,然后将其缢杀。可怜这位一心想征服世界的金国皇帝,就这样死于非命矣。

    金兵撤退后,南宋军队纷纷收复失地。

    这场战争,表面上看南宋最终获得胜利,实际上暴『露』出南宋国防的弱点,胜利的赢得实有运气的成分。在绍兴议和后整整二十年时间里,南宋『政府』荒于兵事,以致于大战来临时,在战场上一溃千里,备战严重不足。两场关键的战役,即李宝指挥的唐岛海战与虞允文指挥的采石之战,只是险中求胜,更多的是依赖两位英雄的沉勇与智慧,而并非南宋军队的强大。倘若不是金国突然政变,而完颜亮又意外死于兵变,那么战争之结局难以预料。

第43章 孝宗北伐:心有余而力不足() 
完颜亮败亡后,南宋内部主战呼声四起。

    此时的形势对南宋是很有利的。

    首先,金国政局不稳。金世宗政变夺权与完颜亮之死,震动金国政坛。契丹人耶律窝罕乘机起事,拥众五万,自立为帝,与金世宗分庭抗礼。金人花了一年的时间,付出重大伤亡才把耶律窝罕的叛『乱』镇压下去。其次,在完颜亮南侵后,中原爆发大规模的汉人起义,有力地支援江淮一带的抗战。在这些起义队伍中,规模最大的当属耿京起义。在李宝所取得的唐岛大捷一战中,若没有义军强有力的支持,则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战果。

    此时不进军中原,更待何时呢?

    在采石之战中立下奇功的虞允文被任命为川陕宣谕使,他趁机向高宗皇帝进言:“金亮既诛,新主初立,彼国方『乱』,天相我恢复也。和则海内气沮,战则海内气伸。”宋高宗居然对虞允文所说的表示赞同。抵达川陕后,虞允文便与吴璘联手,共谋恢复。

    在金国方面,金世宗急于收拾国内残局,无意推行完颜亮的南侵政策,也派使者前往南宋议和,重申二十年前的条约。但此时南宋国内对当年条约中的不平等内容已是无法接受,特别是其规定宋必须对金称臣。宰相陈康伯是主战派人物,他坚持宋与金两国对等的原则。宋高宗派洪迈出使金国,在国书中采取敌国之礼。所谓“敌国之礼”,就是对等国家的礼节。

    洪迈到了金国后,金人见宋朝国书用的是“敌国礼”,勒令他改为臣子礼,在朝见金世宗时,也须用旧礼。洪迈坚决不从,被金人反锁在使馆里,不提供水与食物,饿了三天三夜。然而洪迈表现出毫不屈服的民族气节,最后金人没有办法,只好把他给放回国了。

    对于南宋朝廷,在和战之间真正的转折点,乃是宋高宗的退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当了三十六年皇帝的宋高宗出人意料地宣布退位,由太子赵眘继位,史称宋孝宗。

    宋高宗为什么会突然退位呢?

    恐怕跟完颜亮南侵有很大关系。

    自从登基以来,宋高宗在对外政策上始终一贯软弱,一味求和。为了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他甚至不惜杀了名将岳飞以迎合金人,换取所谓的二十年“和平”。然而,这种“和平”是建立在屈辱的基础上,而且把和战的主动权拱手让给金人。完颜亮撕毁和约,悍然入侵,无异于给宋高宗一记响亮的巴掌。我们从心理学分析,此时的宋高宗应是内心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内心仍然想屈尊求和;另一方面他对金人能否信守和约又开始怀疑,同时主战派收复中原的呼声高涨,他面临两难选择。与其如此,不如退位,把朝政交给新皇帝去解决吧,他不想再为此劳思费神了。

    宋孝宗上台后,便做了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为岳飞平反昭雪。他登基后不到一个月,便下诏追复岳飞原官职,隆重改葬,并寻觅岳飞后人,加以录用。

    但是孝宗上任伊始,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主战倾向,仍然谋求与金国的和局。此时担任参知政事的史浩(他也是孝宗的老师)极力认为应该放弃陕西,避免对金人的挑衅。宋孝宗于是下诏,放弃宋军在西北收复的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此议一出,虞允文大惊失『色』,上书皇帝:“恢复莫先于陕西……一旦弃之,则窥蜀之路愈多,利害至重,不可不虑。”朝廷非但不听,反而把虞允文贬为夔州知州。

    不得已之下,吴璘被迫与当年的岳飞一样,奉诏班师。

    当时有僚臣抗议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奈何退师?”吴璘无奈地答道:“璘握重兵在远,有诏,璘安敢违。”宋孝宗一面为岳飞平反昭雪,另一面又做出与当年宋高宗同样的事,可谓矛盾矣。于是乎吴璘在西北收复的三路十三州之地,一夜之间全部放弃,这可是所有将士拿命拼来了,这种结局谁也没法接受,整个兵营都充斥着悲伤的哭泣声。

    后来宋孝宗召虞允文进京入对,并问及弃地之事。虞允文慷慨陈词,由于没有纸笔,他索『性』用手中的笏板为笔,在地板上画起地图来,向皇帝说明放弃土地的危害。宋孝宗这时才顿足道:“史浩误朕!”只是为时晚矣,吴璘所放弃的十三州之地,早已落入金人之手了。

    随着老将张浚入主枢密院,主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