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绲一看儿子当众和自己唱反调,气的吹胡子瞪眼,提高音量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岂可因噎废食?绍遇因运,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当此之时,视霸王易于覆手,天下谁能匹敌?”
荀彧不吭声了,并不是他被辩驳的哑口无言,而是他感觉父亲的怒气快压不住了,他不愿意在族人面前争吵起来让父亲难堪,所以主动避让……
荀绲脸色这才缓和几分,他还真怕儿子今天让他下不来台。送了口气转头看向荀攸说:
“公达啊!这件事我们也只是提建议而已,具体怎么抉择,那还是你自己判断。不管你怎么选,我们都尊重你的选择。那说说吧,你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
荀攸沉吟片刻后说:“我想见张帆一面再做决定……”
其实荀攸从小到大一直比较重视叔叔荀彧的意见,而且大多数时候两人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
本来以前他还没觉得袁绍有多差,不过自从传出袁绍建议何进召四方诸侯入京的消息后,他就觉得袁绍确实目光短浅,根本不值得效忠。
荀绲的笑容僵在脸上,恼怒的说:
“哼!如今你们一个个翅膀硬了,反正也不把我们这些老家伙的话当回事了,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希望你们将来可别后悔……”
……
很快司马微收到了荀氏的回信,解释了一下荀彧已被朝廷征辟,而且在此之前就已经答应出仕了,出尔反尔乃是欺君罔上之罪。因此只得谢绝张帆的招募。
不过荀彧之侄荀攸倒是愿意来水镜山庄和张帆见一面,就看张帆能不能打动他了。
时机未到,错失荀彧固然有些遗憾,不过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机会,据典籍记载,此次荀彧进雒阳只做了几个月的守宫令
由于董卓进京以后重重倒行逆施的举动让他无法忍受,没过几天就主动辞官回乡了。想必这一世也差不多,到那个时候再招募也还有机会。
荀攸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
一身月牙色的衣服,衣服上用青丝绣着华丽的图案,衣服质地上佳,长袖飘飘。临立风中,衣袂翻飞,丰姿如玉。
大概三十岁左右,下颌方正,目光清朗,剑眉斜飞,整张脸看上去十分俊朗,但整个人却给人感觉器宇轩昂。
一番仪容,足以称得上是姿容甚美。
荀氏的基因的确强大,要不然也不会有“荀氏八龙”的说法了,荀彧荀攸都是智貌并重的奇男子。
看着荀攸那出尘的风姿,张帆不禁有些心潮澎湃。这就是三国啊!那个猛将如云,名士如雨的黄金时代。
其实虽然荀攸是荀彧的亲侄子,但是荀攸出生于157年,今年33岁,荀彧出生于163年,今年27岁,侄子比叔叔还要大六岁,也是蛮有趣的……
“颖阴荀攸,拜见冠军侯。”
张帆赶紧拦住他下拜的势头,温言道:
“公达不必多礼,今日只叙私谊,不计身份。”
就在张帆观察荀攸的时候,荀攸也在打量张帆。
见他俊美绝伦,目光坦荡,眉间自有一股浩然正气,暗暗一赞;再见其言语恭谦,无有张狂,心中好感顿增,再观其一举手,一投足,俱有几分上位者气度。
身材挺秀高颀,站在那里,说不出飘逸出尘,黑色的上等丝绸,绣着雅致竹叶花纹的金丝滚边,和他头上的羊脂玉发簪交相辉映。
一袭黑衣也掩不住他卓尔不群英姿。天生一副君临天下王者气势。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平时张帆喜欢穿白色,不过黑色显得庄严肃穆一些,使他显得成熟稳重一些,这对于提升对方的观感是有积极作用,就实际效果来看,也的确起到了效果。
荀攸一直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但是在这次的气势比拼上,一交手他就落于下风。不论是容貌,仪态,气度,总感觉各个方面都被张帆彻底压制住了。
这时张帆发现荀攸身侧还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身形欣长消瘦,皮肤蜡黄黯淡,眼眶微陷,但目光锐利如刀。微垂的眼睫下有淡淡的黑影,颧骨也有些高耸突兀,衬得整张面庞更加瘦骨嶙峋。
即使静静地站在那里,也是丰姿奇秀,神韵独超,颇有几分淡雅气度。
荀彧主动介绍:“这位是在下同乡友人,久闻公之大名,特随我来拜见君侯。”
中年人从容不迫的开口道:“在下戏志才,拜见冠军侯。”(未完待续。)
第206章 颍川挖墙脚(下)()
荀攸之所以在气势上被张帆压制,并不是因为他不够自信或优秀,而是两人不同的经历造成的,尽管荀攸满腹经纶,胸有沟壑,然而他还没得到机会一展所长。
反观张帆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每一次战役的胜利和成功背后,都是一种自信的培养。把这种自信发展到最高境界,就是一种人格魅力,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无形中也能折服他人。
也就是俗称的“王八之气。”
张帆对这次会面也是非常重视,一身剪裁合身的黑色正服,撑起了张帆修长挺拔的身姿。无论头发,鬓角,眉毛,指甲……都经过了精心打理。鞋子上哪怕一粒灰尘都找不到,浑身上下完美无暇。
年少貌伟,文武双全,居上位,名满天下。
随着张帆一步步走近,一股不怒自威的上位者气势缓缓的散发了出来。与张帆身上的儒雅气质糅合,折射出了异样的魅力。
荀攸和戏志才对他的评价再上一个台阶,气场太足了!
不愧是有大气运加身的天选之人,无论处于什么地方都是鹤立鸡群,令人印象深刻。
三人落座,仆人送上茶水糕点,寒暄几句后开始天南地北的聊天,这也是我国国情,没有谁是一上来就直奔主题,那样有失身份。
张帆需要通过交流检验荀攸、戏志才是否有真才实学,他们两人也希望通过交谈判断张帆是否名副其实,值不值得效忠。
交谈在友好的氛围下进行,戏、荀两人很快就发现,张帆真的是一个非常棒的交谈人选。
首先他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声音清越而有磁性,听他说话对耳朵无疑是一种享受,让人不知觉的情况下放下戒备,敞开心扉。
其次是他的态度,当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专注的神态,以及时时刻刻随别人话中语境变化的小表情,让人顿时有一种找到知己,他把你每句话都放在心里的奇妙认同感。
最后就是他那堪称恐怖的信息量,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无论是山川河海,风土民情,士农工商,阴阳八卦,诗词歌赋……
甭管你聊得有多生僻,你随便抛出一个话题,张帆总能第一时间接下去侃侃而谈,一针见血的针砭时弊,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仿佛无所不知的圣人。
毕竟直播间那头还有上亿人给他补充归纳,各个领域的专家各显神通,怎么可能压不住两个古人?
然而荀攸和戏志才不知道啊!两人不禁纳闷,以他这么小的年纪,哪来的时间看这么多书?难道真是生而知之?
虽然张帆像一本活着的百科全书,但是他不会打断或者纠正让别人难堪,以此来出风头
而是通过天生的幽默感,犀利而专业的深度剖析,润物细无声的将注意力牢牢把控在自己身上,水到渠成的主导了话题的走向……
有了张帆这个节奏大师调控,长达数个时辰的交流氛围融洽,三人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味道。
眼见日渐西山,张帆觉得预热差不多了,开始把话题引上正轨:
“听闻公达有一族亲在袁绍麾下为谋主,可有此事?”
荀攸精神一振,不自觉的坐直了身体,神色如常答道:
“正是,那是我六叔荀谌……”
“那他有没有和你聊过袁绍此人如何?”
荀攸淡然道:“六叔说,袁氏奕世公鼎,高风义轨,冠冕海内。绍资望夙着,姿仪弘雅、举止威严,少年入朝,深孚众望。有英雄之姿。他还建议我等随他一起投效袁使君……”
张帆毫不遮掩的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绍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荀攸不可置否,戏志才若有所思,张帆继续说:
“倘若帆与袁绍相争,彼兵力数倍于我,熟胜?”
荀攸沉吟片刻说:“三倍以内或许五五之数,高于三倍君侯恐寡不敌众……”
张帆自信的说:“非也!纵使彼胜我五倍十倍,帆亦能逆转乾坤!”
荀攸眉头微皱,觉得这话未免太狂妄了,随口接道:“愿闻其详……”
“你们或许觉得这是痴人呓语……帆窃料之,绍有十败,帆有十胜,虽兵强,无
能为也。且听我一一道来。”
两人顿时来了兴趣,端正坐姿洗耳恭听。只见张帆一字一顿的说: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帆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一也。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帆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二也。”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三也。”
“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帆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
治胜四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帆外易简而内机明,用
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帆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帆於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绍谋臣争权,谗言惑乱;帆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帆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帆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张帆十胜十败论一气呵成,气势层层递进,最后慷慨激昂的总结道:
“帆有十胜,绍有十败,彼之强其何能为?”
这一刻煊赫无双,万众失声,似乎可见一道惊天神元之气贯破九天,直冲云霄。(未完待续。)
第207章 知我者,奉孝也()
连日的大雨让河水都涨的满满的,村里人家黑色的瓦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雾,偶尔会有一串狼藉不堪的泥脚印从田野深处一直延伸到门口的竹篱笆外,篱笆里开着几株猩红的夹竹桃,几只麻雀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