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揍了他们又能怎么样?那些人都是那个德行,揍了他们还觉得挺光荣,而且很快会名声大躁,恐怕有了一回得争先恐后的争着让皇帝打他们呢!”赵廉叹口气说道。
“那还是过去好,咱们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怕过他们哪个,连王黼都被陛下打得抱头鼠窜,若是现在打了李纲,恐怕那些士人们上的奏章能把大庆殿堆满!”李泉好像十分怀念地说道。
“是啊,过去在襄邑的时候,咱们和陛下每天训练、读书,做买卖,日子多么快活,谁敢惹咱们王府的人,现在想见陛下一面都难啊!”江威半是怀念半是抱怨地说道。
“唉,我何尝不想啊,可现在是身不由己了,早知道就不当这个皇帝了,你们好歹还能随便四处走走,可知我出次宫有多难,三年了每日闷在宫中有多难熬,还得每天听那帮朝臣们唠叨,烦也烦死了!”赵柽也苦着脸说道。
“陛下,那这次打燕京就当大家陪您散散心了!”柳彪十分同情的看着官家说道。
“好是好啊,可打完了不是还得回去吗?”赵柽叹口气道。
“行了,时间紧迫,大家也吃饱了,赶紧说正事!”赵廉见越说越‘离谱’,官家要是不干了,他们岂不成了天大的罪人了。
一阵聊天打屁之后,大家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找到了久违的感觉,这也正是赵柽所希望的,战争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游戏,是需要各个部门和军队之间的配合。而此次承担敌后登陆任务的部队都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些主官们都曾在一起生活、训练、战斗多年,了解彼此的作战风格,甚至生活习惯,达到了某种潜在的默契。
“我们此次营州敌后登陆作战有两个任务。”长桌上已经铺上了地图,赵柽指着说道,“第一,隔断幽燕各州与辽东的联系,断敌退路,阻击金国援军入关;第二,夺取山后九州,歼灭金军东路军。具体部署由赵廉讲一下!”
“此次作战目的陛下已经讲明,下面说说作战计划!”赵廉站起身说道,“早在年初,陛下便着手筹划此次战役,枢密院和兵部及各衙首官参与制定,在五月进入第一阶段。陛下出京南巡及与女真人的谈判是故布疑云,麻痹敌人掩护我军完成战役部署;九月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在西部利用边境冲突扩大战争,出其不意的夺取了儒州和石门关天险,逼近居庸关,迫使燕京金军增援。其后又以谈判破裂为由,陈兵燕京府界河,摆出进攻之势,使金军不得不从平州调军增援燕京,在外围的易州、涿州、顺州、檀州布置防线,要御敌于燕京城外!”
“哦,这打法也就咱们爷才能想的出来,经过这么一折腾,金军全部被从平州调离,我们从营州登陆后迅速抢占他的老窝,再三路合围攻下燕京城!”章朴眼前一亮说道,心中不住暗赞皇帝的诡计就是多。
“哼,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赵廉拍了章朴一巴掌说道,“在西部和北部两军的佯攻下,金军兵力南移,后方空虚,我们从营州登陆便是出其不意的在女真人后背插上一刀,而这一刀要插向这里!”
“燕京城?!”众人顺着赵廉的手指向地图上看去惊呼道,利用水军从敌后登陆作战已经是够大胆的了,现在还要承担夺占燕京的任务,怎么能不让大家吃惊。
“不错,大家有什么说的?”赵柽看着众人笑着问道。
“陛下,我们自营州登陆后,要控制榆关截断敌军退路和辽东敌援,还要夺取平州、再分兵攻取燕京,兵力是否够用?”章朴沉吟片刻出言问道,其实他这个问题也是大家想问的。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赵信凑了过来说道,“榆关地处北部高山背牛顶与南部渤海之间,南至海、北至山,东至大海关,西北抵青龙都山,形胜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是中原通向辽东的咽喉要道,古来即有两京锁钥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隋唐时期,榆关作为防御辽东高句丽入侵的重要的军事重地,曾设关扎营,屯集大批兵马,辽初因此地为契丹陷没,只设榆关驿,既是马驿,又负责稽查行旅,征收过境货税,关隘已无军事价值,女真人占据后依旧如此,所以此处只驻有百人的驿卒和税吏,日前有情报显示并无增兵迹象。”
“榆关如王妃所言,兵力空虚只需一部便可唾手而得,但是其后要外御援军,内阻溃败之地,两线作战,兵力也所需不少啊!”柳彪说道。
“呵呵,难道大家忘了我们水军吗?”程僖绶这时言道,“我们水军完成输送任务之后,将转向前往辽东湾,攻击骚扰敌沿海州府,摆出要攻取辽阳,进攻会宁的架势,女真人早被官家虚虚实实的战法搞得晕头转向,我打赌他们不敢派大军入关增援!”
“这个我不会跟你赌!”章朴想了想这战术肯定是处于皇帝之手,打赌的胜率太低了,“即便我们只需在榆关留下少量军队驻守,那平州却是京东重镇,北控外漠旷野,东钳辽东千里,为襟喉锁钥之地,自古以来是军事要塞,女真人占据后改为南京,作为其陪都,即便几番抽调,防守的兵力也不会太少,要想连续攻取两座坚城恐怕不易啊!”
“这个问题官家早想到了,兀术也以为官家南巡,又在雄州和议,便断定不会有大战发生,便让他们的军队放假回家秋收去了,如今情急之下哪里能点集起那么多的军队,平州城内现在守军不会超过三千!”赵信言道,众将释然,官家连大家都瞒着呢,兀术怎么会想到有人算计他呢(。。)
。。。
第一百八十章 间离()
兀术尽起平州之军星夜赶到燕京,此刻宋军定州路府军二万人马已经突破金军的易水防线,攻至易州城下;宋军高阳路府军二万自雄州过白沟河界河,破归义城,至新城县,昼夜攻打,形势也十分危急。兀术立刻引四万大军至范阳,先攻新城宋军,张所见金军势大立刻退回瓦桥关,拆毁浮桥,沿界河设寨防守。而定州路岳飞军得知金军大举来援,东路军撤退后,担心被金军迂回包抄,也迅速退至广信军筑垒防守。
宋军来得快退得也快,让兀术不禁疑窦丛生,这时有探子回报言宋帝赵二听闻两国冲突再起,自杭州北返。这个煞星回来了,那这次宋军的攻击只是为在谈判中捞点好处,给自己点颜sè看看。还是为下一步发起进攻而做的试探xing攻击摸清自己的虚实呢?兀术心中更加没底儿了,查清当前宋帝的意图便成了当务之急
“秦参议,赵二是否真得自南北返,他不会是故布疑兵,自己早就到了雄州?”金使高庆裔受兀术之命,以重启和谈为名约见宋使,两人也得到个私下接触的机会。
“高大人,怎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江南到雄州千里迢迢,行舟起码得月余才能返京。昨ri我才见其亲笔自苏州批复的奏章,昼夜间便可到雄州岂不是真成了神仙!”秦桧轻笑着摇摇头说道。
“他确实还在苏州?”高庆裔从一个翻译一步步熬到现在的地步也不容易,办事自然小心。再次确认道。
“如何会错,奏章是苏州递铺转来的,有其押封,这是做不了假的!”秦桧说道。心中暗骂高庆裔,说起来两人都是汉人,区别不过一个是辽jiān,一个是汉jiān,都是一路货sè,看女真人的脸sè的,跟自己装什么大头蒜啊!
“那他在南边待得好好的,为何又匆匆北返,是不是与当前战事有关呢?”高庆裔又问道。
“诏书上确是如此所言,因为金国入寇。所以北返以防大变。但以我之见也不尽然!”秦桧卖了个关子说道。
“哦。其中还有内情?如果没有圣旨,想那些边将守臣也不敢如此动作,侵入金境啊!”高庆裔皱了下眉说道。但是忍着没有发作,秦桧是宗翰的红人,也是兀术的座上宾,在金国一度混的很好,大有超越前人之势,现在还跟自己拿腔拿调的怎不让人气闷。
“呵呵,据我所知,皇后和贵妃都以怀胎八月,下月便要待产,其匆匆返回不过是放心不下妻儿!”秦桧有些得意地说道。这种消息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其重兵压境,以我之见不过是虚张声势,想他在与党项人谈判时便用过的,只是想在谈判中多捞些好处罢了!”
“四太子正为此事心焦,何以见得是虚张声势呢?”高庆裔急切地问道。
“很简单,宋军出战的都是府军和州军,禁军却按兵不动,若是真打,赵二岂会只动用这些弱旅,而且四太子一到便迅速回军,没有动用禁军支援呢,所以说他不是要真打!”
“燕京府方面也许是佯攻,可西军却陈兵居庸关下,两军几次大战,禁军都出动了,不像是假的!”高庆裔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
“如今朝中李纲、宗泽之流皆是好战之徒,趁皇帝南巡授予他们机断之权的机会,擅起边衅,试图扩大事态,然后倒逼皇帝不得不应战!”秦桧悠悠地说道,“战事一起,我便急奏皇帝,讲明情况并请息战,皇帝准奏,还严旨令他们撤兵,否则河北两路人马岂会这么快退军,西北遥远,圣旨恐怕还在路上,待两ri便知结果!”
“哦,宋军退兵还有秦参议之功喽!”高清影院略带惊讶地说道。
“不敢,卑职只是牢记国相嘱托,为大金尽力,以报知遇之恩!”秦桧有模有样地向东北施礼,好像是恭谨之极。
“若是能息兵火,秦参议当居首功,只是在下不解,你是如何这么快获得赵二的想法的!”高庆裔心里冒火,这秦桧真是给他个梯子就上房,若不是四太子领兵前来,宋军哪里会这么快退兵呢!
“高大人有所不知,李纲刚愎自用,宗泽老迈执拗,两人自诩乃是两朝功臣,常常直谏胁迫圣上早ri出兵北伐迎回废帝,可他们也不想想废帝在我们手中,一旦将他救回,那让赵二如何自处,难道将皇位让出吗?只此一事便可断定赵二不会真心对大金用兵,但是他们二人权倾朝野,赵二在朝中根基不深,还有借助二人之力的地方,不得不给他们面子。”秦桧呲笑着说道。
“嗯,有些道理!”高庆裔咂摸咂摸也是,一山不容二虎,再把废帝弄回国南朝便有三个皇帝,赵二怎么会做这种傻事情呢!
“是也,高大人回去告知四太子和国相,不必和赵二纠缠于废帝之事,其现在是个麻烦,宋国即可以此为借口随时北伐,也可让李纲、宗泽等人占据朝堂。而肯用废帝交换大太子,那么宋廷便没了用兵的理由,也让李纲等人失去了立足的根基,那时赵二孤掌难鸣,又陷皇位之争,哪里还有心思打仗,若是废帝能上位,大金想要什么还怕他不肯还不双手奉上吗?”秦桧得意洋洋地言道,仿佛事态全在其掌握之中。
“秦参议不愧是干臣,足智多谋,为国相和四太子器重,这确是一石二鸟之计!”听了秦桧一番高论,高庆裔被忽悠住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不敢,此事能否成功还需四太子的配合,同意交换废帝,赵二即使归京也不会受李纲等人的煽动出兵北伐,而我便可联络朝中同僚和士林大豪共同上书,与金息兵,迎回废帝,赵二的皇位本就是太上皇传位,不符礼仪,那时只要国相再予以支持,使废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