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6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要想让这些已经习惯了文高武低的士人们改变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也要走下去!”赵柽想想道,自己的三把火刚烧了一把,就在改革兵制的事情就遇到了困难,可绝不能就此放弃(。。)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精兵简政() 
这日早朝后,李纲、宗泽、许景衡及赵仁等人到崇政殿议事,几个人分别汇报了明年改元和秋税入库等情况。“陛下,现在中书和门下就三司、各监、各寺官员未定,缺额严重,导致政令不通,如何安排还请陛下示下!”李纲递上一份奏章说道。

    “中书和门下暂时没有适当人选,尚书省就辛苦一些!”赵柽赐座让众人坐下道,“三司所辖之事可暂入工部和户部;太常寺可并入礼部和内侍省,司农寺并入户部,将作监并入工部,军器监并入兵部;国子监、大理寺的人选,你们并吏部商议后上奏,宗正寺人选待我与上皇商议后再做定夺!”

    “臣等尊谕!”李纲施礼道,心中窃喜。

    三省独留尚书省,不但省去了文书辗转批复审核的繁琐,还可提高效率。三司之权仅次于中书和枢密院,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副使,三司使号称为“计相”,总理财政及工务的机构,侵夺原户部、工部职权分管全国的商税、户税、盐、铁和百官俸禄,以及各种修造和建筑等。

    现在九寺五监在元丰年间省并之后其实只剩下了五寺三监,如今官家虽未言裁撤,但是留而不设消其权并入各部,实则是变成了一监两寺,充实了六部之权,那么自己就是真正手握大权的宰相了。

    “各位臣工,如今是中兴之初,国事千头万绪,当以何事为先?”缓了一缓。赵柽问道。

    “陛下,三冗困扰本朝多年。当先改制!”李纲言道,殿中几人也点头称是。

    “嗯。三冗积弊是百年之事,一朝改之,当如何下手?”赵柽又问道,他看出这个事情上下已成共识。

    “陛下,治国先治吏,应先改革官制,以利政令通行,上下齐心!”李纲当先答道。

    “陛下以为清理三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现在外有女真人虎视眈眈。内有盗寇作乱,而三军凌乱,号令难行,当务之急是理清军制,重建禁军!”宗泽急急言道。

    “宗大人所言不差,现在京西、淮南流寇多达二十余股,少则数百人,多则数万,他们打家劫舍。攻州掠府,而地方却无力镇压,以致税赋被劫,漕粮无法北运。各地多有奏报,请朝廷出兵清剿!”赵仁也言道。

    “两位大人所言不虚,现在重兵云集京师。各军虽经整训仍有百万之众,鱼龙混杂。时有扰民之事发生,与地方官府也都有冲突。另外粮饷耗费巨大,府库空虚难以长久维持,切应早作打算,也可借机解决冗兵之弊!”李纲补充道。

    “军队乃是国之柱石,现在金军虽已暂退,但是亡我大宋之心不死,其必会卷土重来,禁军已然崩溃,厢军也已糜烂,不堪使用,乡兵缺乏训练,器械短缺,新军未整军完毕,全靠中兴军支撑,疲于奔命之下也不是长久之计!”许景衡也叹口气说道。

    “国经大难,如同再创,此也是清除积弊重整朝纲之良机,各位臣工皆是一时俊才,如能有所建树,必能青史留名,中兴大宋的大任就落在诸位身上了!”赵柽见话题逐渐转入正题,起身给他们施了个礼,先给了他们颗蜜枣吃了。

    “陛下,臣等不敢,愿尽全力!”皇帝给自己施礼,几位立刻惊了,诚惶诚恐地起身施礼答道,想当年赵匡胤登基后,诸位兄弟在他面前都是比较随便,宋太祖一次便趁宰相范质站立奏事时,密令撤座。等范质奏毕,才发现没有了位子,也不好意思讨回,于是成为定例。官家赐座已是恩宠,再给个礼哪里敢受,不过心中却也十分受用。

    “如今国中政局凌乱,政令不通,皆因令出多门,效率低下,已到了不变即要亡国的地步!”赵柽压压手,让众人坐下道,“我也知此事重大,阻力很大,但是我们肩负中兴大宋,造福百姓之责,即使前边是刀山火海也顾不得了!”

    “陛下有如此雄心,臣愿随陛下,即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赵仁起身施礼道,他作为官家的潜邸之臣,又是当年众兄弟之中官职最高的人,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挺陛下的,虽然这话说了不知道几次了,却都是出自真心的。

    “臣等愿随陛下共赴国难,虽死不惜!”李纲等人不知是被官家的情绪所感,还是形势所迫,齐齐答道,表了决心。

    “好,有诸位爱卿相助,定可实现富国强兵,迎候先帝,威震四夷,重振汉唐雄风的宏远!”赵柽十分满意他们的态度,现在是改革的关键时刻,这几个关键人物必须统一思想,否则他也不惜临阵换将。

    “请陛下示下!”众人再次施礼道,赵柽看着有些好笑,自己当了皇上真不一样了,自己说一句他们施回礼,跟他妈的小日本差不多了。

    “精兵简政,富国强军!”赵柽的指示很简单八个字便概括了,他知道自己要是攥着拳头让大家猜,不知道要猜到什么时候,还是让他们依旨办事吧!

    接下来,赵柽对自己的施政纲领对众人进行了解说。简政就是简化办事程序,消减不必要的部门、州县,减少官员,权职相符,逐步消除冗官;精兵就是改革军制,重建禁军,保留精兵,清除老弱,已达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赵柽对大宋的官职体系,办事程序虽有了解,但是谈不上精通,而且繁琐,这些事情便交由尚书省拟定条陈,再做定议。而他对军队却是十分了解,所以说得比较多。

    首先是明确枢密院和兵部的职责,对现有的部门和权责进行划分。兵部仍然归宰相领导,但职权有所加强,负责国防事宜及各种武装组织的建设和行政事务。包括各军的编制,兵员的招募和遣散、武学的建设、军卒的赏罚和升迁、军械的制造管理、后勤保障等事务。主官尚书由文官担任,侍郎则由武人担当。

    枢密院仍为军队的指挥机关,与尚书省互不统属,直接归皇帝领导,贯彻执行皇帝的命令和指示,主管部队的训练和指挥,军官的选用,拟定和组织实施战略战役计划和动员计划,指挥并部署协调各军种,镇抚司的作战行动。改三衙为步军司、马军司、水军司、军情司和辎重司,主官由武人担任。

    军队划分为禁兵、厢兵和乡兵。禁军仍为国家主要的国防力量,负责征战和守卫京都,归枢密院调遣。厢兵为地方部队,为当地州府的常备军,调归本府首官指挥,负责守护地方,维持治安,清剿反叛,守卫边防。乡兵为预备部队,由兵部负责召集管理,战时听从枢密院指挥调遣。

    而赵柽有对禁军和厢军的屯驻进行了说明,他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事区,依据轻重屯驻禁军,担负抵御侵略,守卫地方的职责,但是他们不归当地的行政长官领导,而是依然归枢密院领导和领导,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命令跨区作战,但是后勤又当地负责保障。

    厢军原则上只在本区屯驻,不能跨区行动,负责处置本区的治安、守护边防,跨境必须由皇帝下旨方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遇到外敌入侵之时,不至于陷入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避免像女真人入侵时长驱直入,各州县纷纷陷落的惨况重演,起到迟滞敌军进攻,为禁军调动赢得时间。

    另一个改革就是不再实施终生兵役制,而是根据军阶划分服役年限,以减少军中剩员,淘汰老弱,保持部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一并需要改动的就是士兵和军官的薪饷的改变。这些都需要详细的测算和计划,赵柽这个当皇帝的就不用亲力亲为了。

    官家的指示大家还需要时间消化领会,但是对皇帝的‘八字方针’还是同意的,其中细节就需要他们完善和详议。另外就是依照现在的情况加强、加快军队的整编和建设形成了统一,他们都是靖康之难的亲历者,当然明白一支强大军队存在的意义,不能仅仅因为金军暂退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宗泽和李纲对枢密院用武人为主官和提高军人的地位颇有微词,可官家的设计又没有违反家法,兵部分权、分设镇守司,地方文官调动厢军等措施,完全符合当初赵普所言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精神。更不违背太祖‘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的初衷。

    这让几个人又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分辨,而现在又正是内忧外患用兵之时,提高武人地位也有利于让他们尽职尽守,甘心为国而战,两人也便不再多言。他们不知道的是千年之后的社会政治制度经过无数次的选择,多数国家已经接受了这种‘军政分开,相互制约’的制度,而赵柽的改革正是后人总结出的精髓。(。。)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步步艰难() 
窝心感谢诸位又一年的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赵柽想的简单,说得明白,但是精兵简政两项工作却并不顺利,进展很慢,他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他之所以用李纲为相,一是他为人正直,敢作敢当;二是做事有魄力,敢开历史先河,建立一个有力的领导集体。但是事情并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朝中依然有股暗流阻挡着变革,他们借减员减官之际,煽动一些被触及利益者找出各样的借口与新政对抗。

    如今在江淮、山东和两河一带盘踞着大量游寇,他们打家劫舍,攻州掠府,抢劫纲船已经影响到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权的稳定,但是朝臣们在是剿是抚争论不休,甚至有些人对赵柽隐瞒真相,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赵柽手下还有一支隐藏在暗处的高效运转的情报系统,又有什么能瞒过他的耳目。

    赵柽的案上就摆着一份关于游寇们的详细资料,赵柽仔细看过,动乱之后流寇主要有几类公民组成:

    民间抗金武装,这些人下海前都曾经是当地乡兵的骨干力量,有着开封府勤王的骄人履历,在城破后组团落草,成了啸聚山林的江湖草寇。还有在与金兵作战中被击溃的正规军,多达数万人来了个集体跳槽,脱下军装就变成了土匪。

    在金军入侵后,大批人口南迁,形成了庞大的流民群体,因为失去了土地,变成了脱离正常生活轨迹的另类居民——盲流。作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高危人群,这些人为了生存铤而走险。轻者打着法不责众的擦边球,简单的‘解决’下温饱问题。重者成了快意恩仇,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流寇。

    再有就是受盗寇们胁迫的普通百姓,游寇们每攻陷一地,往往采用抓壮丁的方式,胁迫当地青壮从军,以此壮大声势,虽有滥竽充数之嫌,但也是经常能够起到一哄而起的短期效应。他们所到之处,劫掠百姓,老弱杀之,强壮者充军,竟然是师从女真人,临敌则驱民兵在前,名曰‘敢死军’。

    虽然宋金两国交战及国势渐微是造成兵匪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但是早期的安抚不当,措置有误无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有些人是抱着成为国家干部的梦想。加入各处民团组织,并在保卫东京的战斗中出过力的人。

    因为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