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唐朝当皇帝-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下大功了。

    李享随后心中就是一阵的惊愕,他还是主观的意识趋势,即使没有他搀和进来的私盐,李享也不敢相信杨成竟然干一下子查处淮南道一般的官员。

    此时已经不止是扬州府的三百多官吏了,还有淮南道其它州府的官员也被杨成全部抄没了一遍。

    高力士也看出了李享眼神的犹豫和不解,然后说道:“如果是换了任何一个人,到了淮南道都不敢像杨成这样作为,之前到过淮南道的采访使想必殿下也是知道的,那些人抓的都是一些盐贩子和小吏。”

    李享赞同高力士的话,杨成的作为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果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像杨成这般坚决心狠,直接将淮南道抄没了一边,也是将长安城的权贵全部得罪了一遍。

    高力士随后接着说道:“杨成这么做,在旁人看来绝对是九死无生,甚至这些人认定杨成根本就回不到长安城就会被陛下刺死。”

    高力士刚刚得知杨成在淮南道的事情之后,也是为杨成捏了一把汗,但是随后他就收到了杨成快马秘密送来的书信,还有给李隆基的奏折。

    看了杨成送来书信和奏折之后,高力士悬着的心也就落地了,他知道杨成这次非但死不了,而且还是立下了大功了。

    “殿下,你可知道,杨成可是给陛下秘密上了一道奏折,是通过咱家给陛下的,这道奏折就是杨成保命的护身符,陛下也是看了杨成的奏折之后,这才没有杀他的。”

    高力士随后朝着李享神秘地说道,此时的高力士更像是一个老头,而不是一个心机深邃内宫宦官。

    这也是高力士的本性,他不喜欢阴谋,他的心思其实很简单,不然也不会对杨成那么青睐了,同时也就不会在这里帮助太子李享了。

    在高力士看来,李享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庆王也是如此,所以他对这两人都非常好,庆王有事相求,高力士也会去帮,见到太子又要犯错,高力士也会出来劝道。

    李享得知杨成向李隆基上了一道秘密的奏折,顿时就想到自己贩运私盐的事情是不是暴漏了,然后被杨成告知了父皇李隆基。

    而且李享也不得不佩服杨成的手法,一般的奏折都是通过门下省送上来的,这样自然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后皇帝很有可能看不到这本奏折。

    但是送到高力士那里就不同了,高力士天天在李隆基身边,想让李隆基看到这份奏折,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杨成这道奏折其实更可以看作是给李隆基的密信而已,而且是通过高力士,更是没有人会知道。

    即使外人知道了,也绝对不会有人能够制止李隆基看到这道奏折,除非高力士不想让李隆基看到。

    随后,太子李享朝着高力士有些肉痛地问道:“不知杨成给陛下上了一道什么奏折?”

    李享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上了,他知道杨成上的奏折绝对和私盐有关,这样就难免不会牵连到他。

    毕竟杜有邻被杨成抓捕了起来,此时的杜有邻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杨成想要从他口中得到什么罪行都可以了。

    高力士随后说道:“杨成给陛下的奏折上将他在淮南道的收获写在了上面。”

    李享有些不解,然后疑惑地问道:“什么收获?”

    高力士随后也是有些激动地说道:“杨成说他在淮南道查处了贪官污吏五百七十三人,围剿了七千六百多祸乱东南沿海的倭人,同时,也是最要的是,杨成查缴了钱一千六百万贯,还有数不尽的金银珠财宝,价值也在上千万贯之多,还有上百万石的粮食,五万多石私盐,抄没田地十万余亩,奴仆上万,马匹牛羊不下十万头。”

    李享听完高力士的话之后,顿时惊呆了,他彻底明白父皇李隆基为什么不杀杨成了。

第166章 李享的心思() 
李享听到高力士的话之后,沉底被震撼到了,也可以说李享被杨成这个奏章彻底吓到了。

    随后,李享就知道父皇李隆基为什么不杀杨成了,之前到过淮南道的采访使都是自己肥了,去了一趟淮南道,不收个数十万贯钱回来那是绝对不会罢手的。

    此时,李享听到杨成在淮南道的斩获,尤其是一千六百万贯的钱,还有价值上千万贯的金银珠宝,这两样就可以傲视所有的采访使了。

    但是,李享知道,杨成是绝对不会独吞的,况且这些钱他也独吞不了的。

    此时,李隆基已经得知了此事,那么李享知道,杨成的心思已经非常明显了,那就是这些钱是准备运回长安城的,那么最后归了谁?最后不就是父皇李隆基的了。

    随后,李享就有些明悟了,他对之前那些采访使的作为感到有些愚蠢了,到了淮南道,自己一个人肥了,回来时两手空空地,什么都没有带回来,就带回来了几个小吏和盐贩子,然后还一脸忠心地向皇帝李隆基表功。

    此时,看到杨成的手笔,李享侧地明白了,即使杨成犯下再大的罪,此时的父皇李隆基都不会将杨成杀了。

    因为李享最清楚自己的这个父皇了,父皇李隆基对金钱几乎带着疯狂的迷恋。

    当年上位的时候,李隆基乘机除掉太平公主,在外人看来是因为太平公主要图谋篡位,威胁李隆基的帝位。

    但是这只是说给外人听的,太平公主是女人,那时的她已经是权利和地位都达到了顶峰,如果想要篡位,早在武则天时期就可以要求被立为皇太女了。

    所以太平公主根本就没有篡位的心思,因为即使篡位成功,太平公主的富贵也不能增加了。

    李享是知道父皇李隆基为什么要对付太平公主的,就是因为太平公主府上有数不尽的财宝。

    李隆基于是就惦记上了,最后将太平公主逼死,然后抄没了太平公主的府邸,果然查抄了数不尽的金银,足足用上数年之久。

    此时,杨成查抄了三千万贯的金银珠宝,这可是大唐国库一年的赋税了,此时爱财的李隆基如何能够不心动,况且此时大唐国库空虚,李隆基奢靡之心膨胀,自然是不会放弃这些财宝的。

    所以,李隆基绝对不会治罪杨成的,要是将杨成治罪了,这些钱财就不是他的了。

    况且李隆基如何不清楚,在淮南道的官员中查抄了这么多的钱财,大唐的俸禄才多少,可见这些官员绝对不干净,所以清楚一切的李隆基绝对不会治罪杨成的。

    李享想明白之后,心中也是一阵的寒意,他知道之前是自己太过义气用事了,他担心杨成抓捕了杜有邻,然后借机对他发难。

    并且杨成也是一下子断了他的财路,两个仇恨加一起,所以李享才会一心想着除掉杨成的。

    但是此时明白事情的原委之后,李享心中也是一阵的后怕,他知道父皇李隆基应该是一直都在看着他们的举动,想到父皇对自己已经有了不满的心思,然后自己又做出了这样事情来,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李享想到这里,心中一阵的悲怆,然后看着一脸慈爱笑容的高力士,突然间哭了出来,然后跪倒地上开始哀号起来。

    “高翁,李林甫暗中网罗罪名陷害某,某也是不得已啊,哪里想到竟然触怒了陛下,如今还请高翁相救。”

    李享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一般,然后跪在地上朝着高力士诉着苦。

    高力士立刻将李享搀扶了起来,然后看了看身边的御花园之后,看到没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就看到一脸哀求痛苦的李享,随后心中就一软。

    李享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之前的举动已经向父皇李隆基说明自己是在拉帮结派,父皇如何能够不生气,而且还一下子将他在朝中拉拢过来的人全部都暴漏了。

    之前,李享心中一直想着要将杨成置之死地,而且也认定杨成一定是必死无疑了,随后就将他这些年在朝中拉拢的官员全部叫上,然后开始上书请求治罪杨成。

    但是,谁知道皇帝李隆基根本就没有杀杨成的心思,这下子可是将李享所有的心血全部都赔进去了,李享知道父皇李隆基一定是在注视着他的举动,同时也将他的势力全部都看去了。

    此时,想明白一切的李享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自从杨成的事情之后,李隆基就没有开过一次大朝会,也是为了避免在朝堂上遇上李适之他们的滔滔言论。

    李享知道,如果他再不自救,那说不定下一次百官的大朝会就要讨论废太子的事情了,于是此时看到高力士,李享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一般,拼命地哀求了起来。

    高力士看着李享也是可怜的很,然后将李享拉到了一个没人注意的角落中,随后朝着李享和蔼地说道:“殿下,咱家也是看着你长大的,知道殿下对陛下的忠心,绝对没有二心。”

    高力士的话一出,顿时让李享一脸的感动,然后就朝着高力士连连点头,一脸的泪水。

    高力士接着说道:“殿下,你要记住,无论任何人对你发难,只要陛下信任你,那么殿下的太子之位就不会动摇。”

    李享有些惊愕地看着高力士,他有些明白了,知道父皇李隆基如果对他信任,那么任何人都动摇不了他的位置,但是此时李享知道,父皇李隆基已经对他开始不满了。

    “想必高翁已经看出来了,陛下已经对某开始不满了,那李林甫也是抓住了这一点,这才敢栽赃陷害某,还请高温教某如何做,才能让父皇重新信任某。”

    李享一脸的悲怆,然后哀求地说道。

    高力士随后也是叹了一口气,当年他是建议李隆基立长子庆王李琮为太子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皇子之间的相互残杀和争斗。

    但是,最后李隆基立了三子李享。而且李隆基是一个睿智神武的君王,将自己儿子看管的非常好,没有出现皇子之间争夺帝位的事情来。

    虽然庆王和太子之间也是有些仇恨,但是他们之间对帝位的争夺还没有牵连到朝堂之上,更没有牵连到江山社稷的安危。

    高力士认为这是李隆基神武的地方,但是此时又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高力士发现李隆基对于皇位的迷恋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只要是威胁到李隆基皇位的事情,无论是什么人,李隆基从来都不会手软。

    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一天杀了三个儿子,其中就有前太子李瑛。当时高力士也是极力劝阻李隆基,但是那是李隆基唯一一次对他的话置若罔闻,然后一纸诏令赐死了三个儿子。

    此后,高力士又建议李隆基立长子为太子,当时朝中也是赞成立长子庆王李琮为太子,但是李隆基戏耍了整个朝堂,最后立有些怯懦的三子李享为太子。至于为什么立三子李享为太子,高力士自然是清楚的很,那就是李享性格怯懦,不会威胁到李隆基的皇位。

    从那之后,高力士也是得知了李隆基的逆鳞,于是在皇位的事情上就很少建言了,同时也是感觉到李隆基对皇位已经是异常的迷恋了狂热了。

    此时李隆基已经是六旬之年的人了,依然没有对继承人有任何的培养,此时更是对李享结党建立势力有些不满了。

    高力士也是叹了一口气,他不想搀和到这些皇位的事情上来,但是他又不希望看到十年前的事情再次重演,太子被赐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