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私心上说,孙元起还是很赞同各省自治的,但这却与之前二十年所接受的大一统教育大相违背,让他一时间难以决断。于是他按着杨度嘱咐的“不轻许人,不轻拒人”原则,含糊答道:“宓僧所言甚是有理,想来中央政府也会认真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权衡考虑,给予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不妨耐心等待,静观其变。”

    见孙元起没有给出明确答复,饶汉祥明显有些失望:“如今南北势若仇敌,各自都想吞并对方,哪有闲工夫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黎元洪蹙着眉头:“南北统一固然是当前大事,难道国家政体就不是么?百熙贤弟此次东下北上,遇到中山先生和袁项城不妨和他们说说,你是内阁大臣、教育总长,为海内外所景仰,说的话他们必定会认真听从的!”

    “黎兄谬赞了,小弟实在愧不敢当!说实话,小弟就是个教书先生,其余什么本事都不会,对于政治政体更是一窍不通。黎兄你就不同了,本身就是副总统兼领鄂督,肩挑中央、地方两职。如果由你向中山先生和袁项城进言,必定事半功倍,远胜小弟多多!”孙元起不软不硬地回答道,其实心里却忿恨不已:孙子,你们以为爷的智商是个位数?想让爷给你们当枪,门儿都没有!有本事,你自己堵枪眼去!

    黎元洪看孙元起不上当,眼睛一转:“贤弟,听说您在入川之后曾编成一协新军,短短数十天内就将省内乱党悉数荡平,还巴蜀民众一个朗朗乾坤,战力真是不容小视。只是听闻近日四川又打算招募辩论一协新军,不知意欲何为?”

    孙元起心道:你个从床底下扯出来的湖北都督凭什么过问我四川军务?难道你真以为你戴上了副总统的高帽,就能对我四川指手画脚?当下只是斜觑了他一眼,并不回答。

    黎元洪急忙解释道:“贤弟不要误会,愚兄只是有些好奇罢了。你也知道,川鄂两省历来是辅车相依,如果贵省有什么动静,难免会影响波及湖北,所以想向你验证一下。”

    孙元起道:“黎兄不用担心,我四川编练新军并非针对四周各省军政府,(孙元起心中暗暗想道:西藏不是军政府,自然不包括在内。)只是省内山林广袤,黎庶众多,难免有歹人作奸犯科,原先一协兵力根本不够用,只好再新编一协。事先没向中央说明,引起兄弟省份猜疑,倒是我的疏忽!”

    黎元洪接口道:“贤弟编练新兵、整理军备也是极好的!我湖北自武昌首义以来,各府道州县乱兵蜂起,借**之名扰乱地方,还时时向省府伸手,要求支付军队粮饷,愚兄真是不胜其扰。前些日子,宓僧对全省支取粮饷的部队加以统计,竟然达到8个镇又2个协,计有11万人!

    “我湖北士农工商总共才有两千四百万,现在长江以北大半还在袁项城所部控制之下,各府道州县的钱粮又多被地方截留,府库藩银如何能够支持这11万人的吃穿用度?所以愚兄也想抽空对省内军队加以裁撤整编,到时候还请贤弟大力支持。”

    什么裁撤整编部队?不过就是排除异己的手段!

    孙元起叫苦道:“四川保路运动闹得比武昌首义更早,时间也更长,范围波及全省各地,造成土地荒芜,商铺关门,城市破败,民众流离,府库空虚,三五年间都无法恢复元气,哪有力气支持湖北?小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黎元洪道:“黎某对四川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自然不敢烦劳巴蜀士民,愚兄只是想请贤弟帮忙而已。”

    请我帮忙?孙元起有些吃惊:“我一个教书先生,能帮上黎兄什么忙?”

    “第一件事是想请贤弟出面,向华熙银行借款100万元作为部队编练和遣散费用。”说着黎元洪从身上掏出一块华熙银行发行的孙大头摆在桌上,“愚兄知道,贤弟与华熙银行关系莫逆,只要你出面,必定可以马到成功。当然,我们也不会让你承担风险,湖北省府愿以汉阳铁厂部分厂房、矿山作为担保!”

    听说借钱,孙元起本来是准备一口回绝的:这年头,借钱时候是孙子,还钱时候成大爷。但听说湖北愿以汉阳铁厂作担保,孙元起却有些犹豫了。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比日本第一家近代钢铁联合企业八幡制铁所早七年,它的规模在当时的亚洲首屈一指,单前期投入就达到了五百万两白银!虽然现在由于各种原因,铁厂经营不善,钢铁质量不佳,但要经过整顿,相信还是大有可为的。

    孙元起踌躇片刻说道:“借钱的事,等我到上海和华熙银行的董事们见面之后,才能给你一个准信。”

    黎元洪点点头,又说道:“至于第二件事,是想请贤弟出面,向北平铁厂购买一批枪械弹药。”

    有钱赚,何乐而不为?何况现在孙元起手头正缺钱,对于这桩送上门的生意自然更不会拒绝:“好,我到京师之后,一定让北平铁厂给你们一个优惠价!对了,你们打算买多少?”

    饶汉祥替黎元洪答道:“我们湖北预计购买各种口径迫击炮两百门,中工式步枪五千支,炮弹一万枚,手榴弹十万颗,子弹一百万粒。”

    孙元起倒吸一口凉气:这手笔也忒大了吧?迫击炮、中工式步枪什么的不说,仅一百万粒子弹,就至少价值4万两白银!但他马上就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黎兄,你们湖北能拿得出那么多钱款吗?”。该不会左手从我华熙银行里借钱,右手从我北平铁厂里买枪,然后再持枪赖账不还吧?

    黎元洪期期艾艾地说道:“如果贤弟能帮我们从华熙银行里多借些,自然可以全额付款。万一湖北库银不够,我们可以拿汉阳铁厂部分厂房、矿山作为抵押,然后分期付款。”

    我去!又是汉阳铁厂。

    孙元起情不自禁地反问道:“黎兄,你们汉阳铁厂到底值多少钱?”

二八六、便下襄阳向洛阳(下)() 
二八六、便下襄阳向洛阳(下)

    黎元洪答道:“汉阳铁厂自然价值不菲。光绪三十四年08),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拟招新股1500万元,连同老股500万元,共2000万元。到宣统三年年),实收股本1300多万元。用它来做担保、抵押,绝对是最有保障,贤弟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孙元起敏感地从黎元洪的话中捕捉到一个关键词“股本”,马上追问:“那现在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是官办,是官督商办,还是完全商办?”

    “……”黎元洪一时语塞。

    饶汉祥急忙救场道:“虽说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现在是完全商办,但毕竟是在湖北地界上,我们省府自然有权处置。至于这一点,还请孙总长放心!”

    孙元起顿时有些无语:你这麻子不叫麻叫坑人啊!

    好比隔壁邻居来找你借一大笔钱,要他拿出担保时,他拍着胸脯说道:“你借钱给我尽管放心,我们家有个上亿的大企业,这点钱根本不在话下!”你难免会疑惑:你家那么有钱,还来找我借钱干嘛?再一追问,原来那家企业是他分家另过的哥哥的,早已跟他没有一毛钱关系,他凭什么拿来抵押?

    孙元起感觉被他们有戏耍自己的味道,当即冷下脸来回答道:“黎兄,我小弟见到华熙银行和北平铁厂的经理,会认真向他们转达湖北省府的意愿和诚意。至于他们最终做出什么样的回答,小弟就不好说了!”

    湖北省府的诚意?湖北省府的诚意就是没有诚意。谁不知道华熙银行和北平铁厂的幕后老板就是你孙元起,你还用向那些前台虚设的经理转达湖北省府的意愿和诚意,然后再等他们的回答?如此说来,摆满就是要拒绝嘛!

    饶汉祥干笑几声:“如果孙总长能够帮我们达成这两件事,我们湖北省府上下必然感激万分,一定会尽全力确保长江水道畅通!”言下之意,如果孙元起不帮他们借款、买枪,他们就会截断长江水运。

    众所周知,清末民初四川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长江水道。而湖北正好位于四川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之间,可谓扼住四川的咽喉。如果他们加以阻遏,必定会使得外面的设备运不进来川的产品运不出去。

    听到饶汉祥杀气森森的威胁,孙元起不禁瞳孔一缩:“照宓僧这么说,难道长江水道还有什么盗贼劫掠不成?这可大堪忧虑!希望黎兄能整肃部队,痛加剿灭。如果湖北省府力有未逮,小弟在川、陕、甘等地还有六协兵力,愿主动请缨东下,帮黎兄根除此患,还荆楚两千四百万父老一个安宁祥和的长江!”

    屋里一时间有些冷场,只有自鸣钟的钟摆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半天,黎元洪才强笑道:“川鄂两省乃是敦亲睦邻,理应互助合作,携手并进。”

    孙元起实在懒得和他们虚与委蛇,便放下茶碗说道:“黎兄、宓僧,孙某舟车劳顿有些困乏,想回去休息一会,就失陪了!”说罢站起身来,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孙元起在湖北教育厅长吴同甲、卫队长冯基善等陪同下,来到城外郭郑湖畔的官山、洪山、珞珈山一带,视察前几年成立的各类学堂。

    这近二十所学堂是孙元起担任省级教育行政长官之后的一次尝试,基于现代学科门类构建较为完善的地方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大批量的熟练工人和初级工程师。然而时势弄人,学堂刚成立不到一年,孙元起便升任学部左侍郎,将后续事宜交给了身边的这位教育厅长吴同甲。

    虽然孙元起历任学部左侍郎、尚书,学部大臣,教育总长,一直是吴同甲的顶头上司,无奈中央和地方终究隔了一层,即便有所垂询,他们也只会报喜不报忧,很难接触到事实的真相。所以长久以来都颇为挂念,很想再回武昌看看学堂近况。如今机缘凑巧路过湖北,自己又是教育总长,加上湖北地方邀请,孙元起自然不会错过此次良机。

    武昌毕竟是在长江以南,虽然已经进入腊月,桂花、樟树依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经过四年风雨洗礼,当初栽种的树木已经有碗口粗细,树荫下长满各色花草。屋舍围墙也褪去了那层轻浮的匠气,丝毫看不出新建的痕迹,偶尔脱落的斑驳反而衬出岁月的积淀。

    在孙元起的要求下,此次到访并没有惊动各个学堂的师生,只有校长等少数几人在一旁作陪。吴同甲主动充当起解说员:“当年郭郑湖外人烟稀少,野草丛生,一片荒芜。孙总长在此划地兴建一十七所院校之后,才渐渐繁华起来。随着老师学生不断在附近居住留宿,各种店铺应运而生,书店、笔墨店尤其密集,如今这里已被武昌府民众称为学府镇,是两湖学子心目中的求学圣地。

    “这一十七所院校中,最大的当属湖北高等工业学堂,在校师生超过八百人,是华中地区当仁不让的第一理工名校!至于其他学堂,多则二三百人,少则八九十人。这片区域所有学生总数超过三千,占整个学府镇人口的三分之二,是名符其实的‘学府镇’。”

    孙元起明显更关心另外一个问题:“这些院校四年前开始招生,学生一般是三年学成毕业,如此说来,已经有一到两届学生毕业步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