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起赶紧摆摆手:“那还是算了!我做学部尚,都已经黔驴技穷了。邮传部尽是些狗屁倒灶的事儿,就不是人呆的地方,我看还是继续麻烦盛杏荪!”

    杨度却道:“放心,即便你去邮传部,那群老家伙也不敢对你太过分的。乡间有句俗语,‘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何况百熙你还是黑头公呢?如今部院大臣中,除了海军部大臣洵贝勒(载洵),就数你最年轻。不出意外的话,你还可以在官场历练三十年。三十年是什么概念?完全可以等到那群老棺材瓤子全部驾鹤西去。然后再一百八十个样地折腾他们儿孙。你说他们该不该敬你三分?”

    三十年?真实历史中,三十年后小日本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全国应该“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了,谁有闲心折腾自己人玩?

    孙元起写完谢恩折子,刚准备搬回城中寓所,就遭遇到一大批不速之客的围堵。

    这批不速之客足足有数百人,全是学生模样,浩浩荡荡地杀进了经世大学。一进校园。就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纸旗、布幌,上面写着:

    “誓死请愿,立宪救国!”

    “早颁宪法,速开国会!”

    “爱国有理。请愿无罪!”

    “天津学界同志会泣血叩请释放温世霖君!”

    ……

    本来这些人打算绕经世大学一圈,鼓动师生共同参与游行请愿,谁知道因为情况不明,差点闹了大笑话:

    第一,经世大学远比同时代的学校要大!而且山路崎岖。形状也不是圆形,真要绕一圈,至少得三四个小时。那群热血青年等到了后山的东、西校区分叉口,看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建筑。才发现自己有多失策,犹豫半天。只好半路折返。

    第二,经世大学师生在孙元起的熏陶下。都变成了典型的温和派,讲究学术爱国、教育兴国、实业救国,对于游行、请愿向来不热衷。更何况前不久刚玩过一次呢?于是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亲爱的同学,来!跟我们一起,为推动祖国早颁宪法、速开国会而努力!”某人拉住了一位行色匆匆的经世大学学生。

    “呃,你看,我正赶着去丽泽楼上特斯拉教授的课,去晚了就没座啦!”

    “同学们,我们敬爱的温世霖会长,为了早颁宪法、速开国会,怀着满腔热血,组织我们向直隶总督请愿。谁知陈庸庵不仅不接受我们的请愿,还秘密逮捕温君,以扰乱地方罪遣戍新疆。难道我们爱国有罪吗?难道我们请愿是扰乱地方吗?”某人慷慨激昂地演讲道。

    “……”

    “同学,你倒是说句话呀!”某人有些愤怒。

    “嗯,你们确信没找错地方?我们这里是经世大学,京城离这儿还有四十里呢!”

    第三、经历了孙元起遇刺事件之后,经世大学的安保明显加强。这些学生刚开始喊口号,就被近百名保安持枪监视,气势立马矮了一截。

    这群人看应者寥寥,只好改变策略,直奔孙元起在半山居的寓所。保安们一看他们向孙元起住所冲去,顿时紧张起来,开始围追堵截。期间难免发生冲撞拉扯,一时吵闹之声喧天。

    孙元起正在看各地提学使递上来的折子,不觉皱眉道:“发生了什么事?”

    老赵出门看了看,回来禀报道:“老爷,好像是外地学生来学校闹事。”

    “闹事?”如今身为学部尚,有关学生的都属于份内之事。孙元起放下折子,“推我出去看看。”

    “老爷,外面乱得很。你看?”老赵对刺杀事件有阴影,这种闹哄哄的场面自然不愿孙元起出去。

    孙元起有些不耐,自己转着轮椅就往外走。老赵只好赶紧过来推着。到了外面,果然是乱成一团,有旁观的、有喊口号的、有指着鼻子叫骂的、还有扭打在一块儿的……

    孙元起受伤之后,中气有些不足,便吩咐老赵道:“去,让他们别闹了,有什么事好好说!”

    老赵出面,保安们识趣地住了手,赶紧过来围住孙元起。学生见此场景,猜也猜到是正主儿出场了,片刻安静之后,口号声像平地惊雷般的响起来,其中甚至能听见“打倒满清鹰犬”的声音。

    孙元起皱了皱眉,推开了前面阻挡的保安,伸手示意这群因为激愤而面红耳赤的学生安静。结果学生们不仅不听,喊口号声音反而一浪高过一浪。他只好叫过老赵:“你过去跟他们说,我有伤在身,不能大声说话。如果他们想请愿,那就安静下来,找两个代表过来好好谈。”未完待续。。

    /a》

二四八、风起于青萍之末() 
总也过了十多分钟,那群学生才渐次安静下来。又过了良久,终于推选出两个代表,过来与孙元起面谈。

    两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依礼拜见:“学生王世杰、徐谟拜见孙大人!”。

    这就是清末的规矩。学生闹腾得再欢、再不成体统,见到师长还是会规规矩矩行礼。不像后世闹革命,老师要被游街、批斗、戴高帽、剃阴阳头。华夏被称为礼仪之邦,正是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孙元起和声问道:“这里是学校,不是官衙,我在这里就是个教匠,你们不必叫我‘大人’,称‘孙先生’便好。你们是到院子里坐下来慢慢说?还是站在这儿说?”

    “不敢劳烦先生,我们就在这里站着说!”王世杰连忙答道。

    孙元起点点头:“也好。只是我身上有伤,就不陪你们一起站着了。”

    王世杰、徐谟连忙说道:“是我等打扰先生养病,还乞海涵。”

    “说说看,你们为什么请愿?请愿的内容又是什么?”孙元起问道。

    两人对望了一眼,由王世杰陈述道:“如今君主立宪,乃是世界潮流,不可阻遏。但我大清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颁布预备立宪上谕以来,一直百计迁延,虽经四次大规模请愿,依旧怙恶不悛,使得全国士农工商不胜失望。然而大清近三百年恩泽未衰,国民尽管失望。却只有输诚再请,至于三、至于四。

    “顾亭林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东林院的对联也说。‘风声雨声读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等读学子不敢忘记前贤教诲,在温世霖先生带领下,成立‘国会请愿学界同志会’,前往直隶总督衙门游行请愿。并决定以请愿同志会的名义,通电各省咨议局转教育会、商会,希望各界再次组团进京请愿。

    “谁知直隶总督陈庸庵闻讯大怒。不仅派军警前往镇压,还勒令解散同志会。为了杀一儆百,又下令秘密逮捕温世霖先生,并以扰乱地方罪遣戍新疆。津门学子获悉后。无不愤懑欲死,欲再次请愿。但陈庸庵部堂闭门不纳,而且朝廷有旨,‘倘有罢课请开过会者,立即从严惩办。并将办学之人一并重处,以儆其余’。我等悲愤可以想知!

    “近闻先生出任学部尚,津门学子不胜欢忭。我等自小便读先生编写的课本,直到现在。素来景仰先生风范,知道先生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道德文章举世无双,熟知各国政体。见识迥出时人之上。所以昧死前来请愿!”

    孙元起笑道:“你别给我戴高帽子,再夸我该羞愧而死了。我有几斤几两,自己还不知道?说,你们请愿内容是什么?”

    心里却暗道:这陈夔龙真不省心,在湖北时就给我添堵,如今到了直隶,依然让我给他擦屁股!

    徐谟道:“我们有三个请求。第一条,恳请朝廷无罪开释温世霖先生!”

    “温世霖是学堂老师?”孙元起问道。

    “不是。”

    “那,温世霖是在校学生?”孙元起又问。

    “也不是。”

    孙元起有些生气:“温世霖既不是老师又不是学生,干嘛找我请愿?我是学部尚,不是法部尚!如果你们觉得他有冤屈,尽可以去找法部、都察院,与学部何干?好,继续说第二条。”

    徐谟被噎得直翻白眼,半天才说道:“第二条,恳请朝廷速开国会!”

    孙元起肃声道:“请这位徐同学记住,学部是分管全国教育的机构。速开国会与教育有一毛钱关系?如果接下来都是这种越俎代庖、问裁缝买菜刀的要求,你可以直接转身回去了!”

    徐谟有些抓狂:“第三条,恳请朝廷尽早颁布宪法。朝廷圣旨命你纂拟宪法,你该不会认为这个也与你无关?”

    孙元起反问道:“你们知道纂拟宪法大臣都是谁么?”

    此时王世杰插话道:“知道,是度支部尚泽贝子(载泽)、农工商部尚伦贝子(溥伦)以及先生您。”

    “既然知道,那我就给你们说个故事!”孙元起突然话锋一转,“从前有个屠夫,每天都要杀好多猪。周围的人都劝他:‘你每天杀猪是不对的,应该悔改。’屠夫回到家,便一改常态,亲切地对猪说:‘我杀了一辈子猪,心里也很过意不去,你们虽然是猪,也应该有猪主、有猪权。现在我尊重你的意见和选择,你想怎么个死法?不要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畅所欲言嘛!’猪犹豫片刻,答道:‘其实,我并不想死。’屠夫拍着大腿:‘你看你看,说跑题了?’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明白了么?”

    王世杰躬身答道:“学生明白了!”

    “既然明白了,那你还不走?”孙元起说完,王世杰真的转身走了。

    孙元起又问徐谟道:“你明白了么?”

    “我不明白!”徐谟直着嗓子嚷道。

    孙元起大怒:“连这个都不明白,还来请愿?来人,把他叉出去!”

    看着孙元起在众人簇拥下回到寓所,王世杰赶紧扶起被摔了一个大马趴的徐谟:“叔谟,我们也回去!”

    徐谟还有些恼火,一膀子甩开王世杰:“他孙百熙到底什么意思?三条要求,一个都没答应,就给我俩讲个故事,这样就想把我们糊弄走?”

    王世杰道:“孙先生不是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么?前两个要求是不归他管,后一个要求则是他想管,人家不让他管。”

    “对了,雪艇,他讲的那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徐谟问道。

    “你把故事中的‘死’换成‘宪法’,把‘屠夫’当成摄政王或者泽贝子、伦贝子,把‘猪’当成孙先生,就该明白了!”王世杰旋即摇摇头,“其实,把‘屠夫’当成满清政府,把‘猪’当成全国四万万国民,也未尝不可。”

    听王世杰这么一剖析,徐谟总是明白过来,只好垂头丧气回去了。

    1911年是多事之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发生了很多载入史册的大事,比如4月27日爆发的广州起义,“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虽然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因为孙元起这只蝴蝶,再加上迫击炮的作用,起义足足支撑了二十多天,最后在两广、福建清军围剿下,残部才退回香港。

    当然,还有一些事情,最开始看上去是微不足道,最终结果却惊天动地,比如5月5日的一封奏折。

    奏折是都察院给事中石长信写的,题为《铁路亟宜明定干路枝路办法折》。在折子里,石长信把铁路分为“干路”与“枝路”两种类型,主张贯通全国的主要线路(即“干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