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缓解民众吁求。地方官僚和立宪派也不是一条心,只想借机上位,所谓‘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只要摄政王和官僚看到胜利在望,保证会一脚把立宪派踢开!
“当然,摄政王他们也不可能笑到最后。他们以为天下万民还想以前一样,都是愚昧无知、可以随意哄骗的,便恣意用立宪来逗弄大家,惹得众人热血沸腾。到了最后,众人却发现是狗咬尿泡——空欢喜一场,你觉得他们能收场么?国乱民艰,主少臣疑,本来就是败亡之局。还敢朝令夕改、玩弄民意,这是取死之道!我可以断言,天下失望之日,便是大清覆灭之时。
“所以,我们不是两边下注,而是两边都没有下注,稳坐钓鱼台上,静观他们两败俱伤。皙子,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杨度难得听到孙元起对时局的分析,听罢沉思良久,才说道:“那依百熙看,最终得利的渔翁是谁?”
孙元起看左右无人,便低声说道:“在我看来,中国现在有三条假龙。”
“哦?”杨度胃口被吊了起来,连忙凑到近前,低声问道,“此话怎讲?”
孙元起屈指数道:“第一条是宫里头那位。现在时局如此,本来应该拥立一位年长的宗室做皇帝,好安稳人心收拾大局。结果慈禧太后为了避免新君翻案,隆裕太后也想尝尝垂帘听政的滋味,反而反其道行之,立了一个三四岁小孩。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么?
“虽然现在监国的是他父亲摄政王,但终归名不正言不顺。而且摄政王庸庸碌碌,毫无主张,也不是能有所作为的伊尹、霍光。还任人唯亲,排挤汉人大臣,如今朝中有谁可作底定危局的中流砥柱?所以别看宫里头那位现在是真龙天子,其实是垂死待毙,生死只系于立宪成败。”
杨度对溥仪也不看好,听罢微微颔首。
孙元起接着说道:“第二天是会河南养老的那位。据说李文忠公临终前曾举荐袁项城,以为‘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确实极有见地。而且他的麾下人才济济,举凡军、政要员,无一不是上上之选。所以说,袁世凯是一条蛰伏的虬龙,虽然现在赋闲在家,天天饮酒垂钓、栽花种树,其实他在韬光养晦,暗地里依然操纵部分政事,等待时机复出。一旦风云突起,他便要跳将起来,择人而噬。
“袁项城雄才伟略,自然野心也极大。立宪失败,天下汹汹,清廷命在旦夕,那时候自然会请他出山。在权势失而复得后,只怕他的权力欲更重,见满清风雨飘摇,一准儿会落井下石,自己取而代之。但立宪已经成为潮流,中国再也容不下一位新皇帝,恐怕袁项城最终只能黯然收场。”
这是孙元起根据已有的结果逆推原因,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处。杨度听完后,另行补充道:“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袁项城并非长寿之人。我听坊间传言,说袁项城从二十五六岁起就天天吃补品,常常一把一把地将人参、鹿茸放在嘴里嚼着吃;还雇用两个奶妈,每天吃这两个奶妈所挤出的奶。
“这些传言难辨真假,或许言过其实。但据袁府仆人透露,袁项城确实每天要进人参一杯,并服用海狗肾和自制的活络丹。这几样东西都是补血强肾、滋阴壮阳的,一年吃上数回,确实可以强身健体。但是天天这么吃,谁受得了?青壮年时觉察不出来,等过了五十岁,这些补品就是催命符!”
两人都判定袁世凯死刑后,孙元起继续说道:“第三条假龙,我认为是在海外建立会党闹革命的孙文。立宪失败后,国家究竟该往何处去?既然良药不愿意吃,那就只好下猛药。江南士绅支持革命,则革命成功指日可待,作为革命精神领袖,孙文也将乘势而起。
“但孙文这个人言胜于行,做做宣传鼓动还行,要做国家的元首,他确实不是那块料。再者,他手头没有兵权,在江南起事,必须依赖各省旧有官僚。以后即便革命胜利,也会出现尾大不掉的现象。所以他的境遇也会比较惨淡。”
在这三个人里面,杨度最看不起的就是孙文,也笑着应和道:“孙大炮嘛,不言过其实,怎么能称为大炮呢?话又说回来,虽然三条都是假龙,但在某一时段还是威风赫赫,可以号令天下的。百熙你准备烧哪一个冷灶,袁项城还是孙大炮?”
孙元起道:“正要向皙子问计。”
杨度斟酌半天才说道:“无论哪一朝、哪一代,在新建立时都对名师大儒保持十二分尊敬,以任用贤能、宠怀名士证明自己是开明合法的政权。百熙你现在研究物理享誉海内外,兴办教育、编写教材也功在千秋,已经在政坛立于不败之地。无论谁上台,开始都不会亏待你,关键是之后。
“你的根基,包括经世大学、北平铁厂、人际关系等,都在京城。而京城附近正是袁项城的势力范围,所以袁项城必须交好。好在他如今是落地凤凰不如鸡,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百熙你只要写几封交好的信,保准他对你刮目相看。
“烧孙大炮的冷灶和与袁项城交好,并非是必须两选一,完全可以两边下注。而且孙大炮现在也颇为落魄,‘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百熙可以捐赠他一笔不大不小的款项,再把北平铁厂的炮送上几门,难道他以后还会亏待你?”
能够交好这两位民初伟人,孙元起当然千般愿意,只是现在自己一身关乎无数亲朋故旧的安危,这种风险性颇高的举动,实在需要仔细权衡利弊。
见孙元起一直没有表态,杨度隐约猜到孙元起的顾忌,当下大包大揽道:“百熙不用担心,这种事由我来做就好。”
“你来做?”孙元起颇为惊讶。
“当然!”杨度“哗”一声打开纸扇,“难道你不知道?幕僚就是专门替东主做这种脏活累活的。”
既然有人愿意主动承揽这种疏通下水道的活,孙元起自然大喜过望,拨付他一笔经费,任由他折腾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各种事情层出不穷,局势也越来越混乱,幸好总体上没有超出孙元起的认识范围:
第一件大事,各省代表终于把**送到了都察院,都察院不敢耽搁,赶紧把这块烫手的山芋扔到军机处。没几天,军机处便转下上谕,大意是:“我国幅员辽阔,人民知识水平不高,立宪筹备工作也没有到位,如果着急开议会,会破坏当前和谐稳定的大局。”干净利落地予以拒绝。——这是不是和当今政府对待官员任前财产公示的态度一模一样?——至此,第一次国会请愿失败。
第二件大事,是大年初三广州新军发动起义,其中首次出现了迫击炮的身影,给清廷极大地打击。虽然最终战败,但余部在香港革命党的接应下,顺利逃出广州城。果然不出魏镇雄、刘庆恩等人所料,清廷丝毫没有意识到迫击炮是北平铁厂流出去的。当然,广州新军也采购了部分迫击炮,清廷不怀疑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件大事,则是1910年2月22日军机大臣戴鸿慈病逝。戴鸿慈原任法部尚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司法部长,于1909年10月6日接替过世的张之洞,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他也是清朝二三百年里广东省籍任职最高的官员,为此,广东籍翰林曾在北京广东会馆隆重祝贺戴鸿慈入阁。谁知道到才过四个多月,他便驾鹤西去。军机处再次用一条军机大臣的性命证明:军机处六人魔咒牢不可破!
/a》
229、沧桑朝市论新局()
《重生之大科学家》来源:
wwhotskhotskhotsk二二九、沧桑朝市论新局
“哦?说来听听!”孙元起连忙说道。sk
张元济道:“我有位好友叫傅增淯,既是同年,也是翰林院同事。他们傅家也算书香门第,祖父先后做过曾文正公(曾国藩)、左文襄公(左宗棠)、李文忠公(李鸿章)的幕僚,父亲做过知县,他们共有五兄弟,更是了不起,其中三人中了进士!
“我要举荐的是傅增淯的三弟,名叫傅增湘,十七岁便以监生中顺天乡试举人。后师从大儒吴汝纶,并中光绪戊戌科(1898)二甲第六名,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起,六年间在天津创办了三所女学——北洋女子公学、北洋高等女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以及八所女子小学。是津门一带赫赫有名的教育家。
“他不仅投身教育,而且精通版本目录之学,尤其爱好藏书。听闻我们图书馆藏有宋元刻本五百多种,更有敦煌遗书、安阳甲骨,早已心痒难耐,隔三差五到学校小住。因为他是袁项城的幕僚,如今正好赋闲,只要你肯折简相召,他必然万分乐意!”
严复也插话道:“老夫听碧城说起过这位傅叔和,很是不错的。”
傅增湘确实是个人物,在历史上,他多数以著名藏书家的身份出现,其实他还是教育家和政客,曾在北洋zhèngfu担任过一年半的教育总长,期间换了一任总统、三任总理,他这个教育总长却岿然不动!
孙元起没听过傅增淯,倒因为兴办女学的事,对傅增湘很不陌生。当下便点头答应了。
严复又道:“现在我们学校东西洋留学生占总数三分之一,洋教习也为数不少,百熙最好再挑个有留洋背景的副校长,以便沟通协调来往事宜。”
孙元起脑袋里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绝妙人选:卢瑟福。
众所周知,卢瑟福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除此而外,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鼓励学生有新见解、新发现。在他的学生中,单单诺贝尔奖得主就有十几位,包括波尔、查德威克、科克罗夫特、卡皮察等。如果他来担任分管科研的副校长,经世大学的科学发展岂不是如虎添翼?
当然,学校里面的年青人也要给他们一些锻炼机会,像卢弼、李复几等人,都可以挂上校长助理的职衔,帮忙处理部分事务。
又商谈片刻,三位大佬才心平气和下来。送别之际,孙元起单独对张元济说道:“菊生先生,此次东山再起,希望能一帆风顺、鹏程万里!”
张元济在戊戌变法时是一员健将,曾上书朝廷请求变革官制、革除跪拜。西太后政变成功后,便把他革职永不叙用。此次担任理科大学监督,重新进入大清体制内,确实算得上是“东山再起”。
张元济顿时停下脚步,回头望着孙元起:“百熙此言何意?”
孙元起似乎顾左右而言他:“刘潜楼过段时间该挪窝了。”
张元济出身名门望族,也在官场上打过滚,自然知道孙元起的意思:“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是实缺京堂吧?只怕我资历太浅,难登大雅之堂。”
孙元起笑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菊生先生是光绪壬辰科(1892)进士吧?学部右侍郎宝熙应该是您的同年。而且在散馆之后,您还先后担任刑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大学堂总办等职,怎么能说自己‘资历太浅’呢?”
清代官场所讲资历,首重哪一科登第、哪一年散馆,这不仅表明你的辈分先后,还能说明你手头有什么资源。“同年”可是比“同袍”、“同娼”、“同赃”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