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奉乎?文忠公有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现今,吾等先生之薪水已然丰厚,毋须再添。学子远道赴京,或不免饥馑,增之可也!”

    谦让了一回,孙元起接着说:“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也是当务之急,希望在座诸位先生积极举荐熟识学者,束脩自然是从优的。并且自本年起,入学考试的考场要增加,除了旧有的京城、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还要增加成都、西安、济南、开封等地。录取数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酌量增加,并允许部分天赋超群、勤奋刻苦的学子申请就读预科、高等学堂、中学乃至小学。预科、高等学堂、中学允许通过考试,接收全国的学子。

    “另外,为了促进学校生源质量的提高,从今年起,我想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建立经世大学附属高等学堂、中学乃至小学,争取在江、浙、皖、赣等优秀的生源地设校。到时候由学校单独成立一个部门,分管附属学校的建设和考核,具体办法到时候再议。

    “经世大学要培育出大师,一些条件是必须要具备的,比如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这是今年的重要财政支出方向。并且本年度可能会有英国的一些学者、留学生过来,住宿、饮食、学习场所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一些建筑待天气回暖就要动工了。”

    张元济皱皱眉头:“如果洋人来得很多,会不会和其他人冲突?”

    孙元起倒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摩挲着微有胡茬的下巴:“要不把这些建筑单独建在校园一角,离其他人稍微远些,一起上课,但平时接触较少,或许可以解决部分问题。”

    “这样也好。”张元济认可了这个方案。

    “孙校长,你带回来的那些西文书是不是也要单独放?”作为图书馆馆长的王国维乘机『插』一句话。

    现在的图书馆包括佟文楼,专门存放老佟收集的图书,因为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底本等犯忌讳的物件,很少开放;成蹊馆的图书室,存放一些学生用的图书资料,都是些常见的《十三经注疏》、石印本《二十四史》、《子史精华》、《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等;还有就是在建的“甲天下”博物馆,专门收藏甲骨文文献。说起来,学生能用的只有成蹊馆图书室。除去佟文楼、甲天下,一所大学图书馆只有这么点,是有点儿寒酸。不过学校老师都有自己的藏书,甚至有些人藏书还非常丰富,比如杨守敬,根本不需要去图书馆找书。

    沉『吟』片刻,孙元起说:“把佟文楼一层、二层收拾出来,单独存放这些西文书籍吧,面向全校开放。今年大图书馆建成后,再把这些书移过去。对了,王先生,我想从今年起,每年有一笔十万两左右款项,专门收集购买各种图书、古籍。争取在未来几年内,把图书馆建成国内首屈一指的藏书地。至于如何买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我就不献丑啦!”

    会议室内一片轻笑。

    十万两白银,或许有人认为没多少。这么说吧,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浙江陆树藩把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皕宋楼以及守先阁15万卷图书,卖给日本岩崎氏财团的静嘉堂文库,售价10万日元!要知道,仅皕宋楼里,就藏有宋本200馀种,元本400馀种。至于其他的,就可以想知了。

    “十万两?那尽够了!实在是太好了……”王国维兴奋得直搓手:“前些日子,在琉璃厂见了一卷唐写本的《老子化胡经》,据说是在敦煌发现的,实在是好极了,可惜要120两银子,太咬手!如今终于有办法啦!”

    “你刚才说什么?”孙元起听见王国维的话,猛然一怔。

    倒不是孙元起怀疑王国维利用学校公款,购买图书中饱私囊,清末士子的『操』守还是值得信赖的,更何况这种国学大师!只是他听到一个令后人叹惋不止的名字:

    敦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九十三、春在溪头荠菜花() 
见孙元起发问,王国维也有些吃惊,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小心地措辞道:“我说,前不久我在琉璃厂看到唐写本《老子化胡经》,非常精妙,只是要价120两银子。因为此书并非学校所急需,所以我没有买。怎么啦?”

    见王国维和诸人都望着自己,孙元起才发觉自己有些失态了,连忙掩饰道:“呵呵,不好意思!刚才听到静安说‘老子化胡经’这个名字,觉得好生奇怪,所以有些惊讶。”

    王国维不以为有它,当下还热心地解释道:“百熙校长不知道这本书,也在情理之中。早在西晋惠帝时,天师道祭酒王浮为了和沙门帛远争论高下,于是就伪造了一卷本的《老子化胡经》,讲述老子当年骑青牛出函谷关后,度流沙,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胡人为佛教之事。后来陆续增广改编为十卷,成为道教徒攻击佛教的主要依据,想借此提高道教地位,好超越于佛教之上。

    “因为此书引起了道、佛两教之间的激烈冲突,在唐代,高宗、中宗两位皇帝都曾下令禁毁此经书。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又下令焚毁《道藏》中伪造经书,其中第一种就是这《老子化胡经》。从此以后,这本经书便亡佚了,连明代编纂的《正统道藏》里也没有收。

    “别说百熙校长你,就是一般的读书人都不知道还有此书。那琉璃厂的书贾,个个都是目录学的行家里手,自然知道此唐写本属于硕果仅存,所以漫天要价。”

    孙元起貌似在听讲,其实心里却在思忖:也不知眼下敦煌遗书到底散逸了多少,既然连北京都有了,想来已非完璧。这样的话,打歪主意的人就不止一个两个,其中恐怕少不了有巧取豪夺的洋人和为虎作伥的二鬼子。看来,自己不能再等下去,哪怕今年推迟去美国,也要去敦煌走一遭,会会那扫地的王道士!

    只是如何去偏僻荒凉的西北,却需好好思量一番。毕竟这不同于那甲骨,几文钱一斤,地下挖挖就有,人家不以为意,找几个淳朴的老农就可以搞定。现在不少人都知道这敦煌遗书的好,如果自己明目张胆去,那些上官眼一红,雁过拨『毛』还是轻的,少不得连皮带肉都吞下去!

    这边孙元起在胡思『乱』想,那边张元济却轻轻一拍桌子:“说到买书,我倒有一桩头绪!”

    听到击案声,孙元起回过神,道:“菊生先生请讲!”

    张元济接着说道:“去年秋冬间,蔡鹤琴先生来信,说绍兴徐氏的镕经铸史斋藏书要出售,问我们学校有无意向购买。因为那批藏书有50多橱,当时学校经费也不宽裕,所以我就婉言拒绝了。这才过去数月,那批书又价值不菲,想来还没有出售。如果我们要买书,不如就向蔡鹤琴问问,看能否谈拢?毕竟一家的藏书会比较系统些。”

    一旁的罗振玉此时『插』话道:“光绪二十四年的时候,我和绍兴徐氏兄弟等在上海创办务农会、《农学报》,并在昆山购地垦荒,辟种植试验场,期间曾有过一段交往,对他们甚是了解。徐氏兄弟家富资财,嗜书好学,藏书在浙东冠绝一时。

    “尤其是兄长徐树兰,思想非常开明。所有古籍不像别人一般珍藏深扃、秘而不宣,而是允许他人借阅。鹤琴就曾在徐家校刊图书多年,所以学问精进,一日千里,终以得题名金榜。

    “前几年,他独自捐银三万余两,在绍兴府城古贡院,创办了古越藏书楼,供家乡读书人免费阅览。真是功德无量!可惜此举也耗尽了他们家底,加上前年徐树兰病逝,导致家贫如洗,如今只能靠出卖图书补贴家用了!”

    说到此处,罗振玉一脸感伤。

    孙元起也有些触动,便对张元济、王国维说道:“你们商议一下,如果合适,哪怕价格稍贵些,就把他们买下来吧!”

    想了想,又补上一句:“自从咸丰以来,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发、捻、回等祸『乱』,很多珍藏已久的书籍都焚毁散佚。如果现在不注意保存,将来会追悔莫及。如果以后再有什么好的藏书出售,我们就是动用学校的保证金,也要买下,毕竟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啊!”

    严复却说道:“要认真说来,内『乱』损毁的图书却比洋人抢走的更多,毕竟洋人抢走了他们还知道保存,没抢走的我们还知道珍惜;自己人糟践自己的东西,都没人心疼。不说别的,就拿乾隆间的四库七阁来讲: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大肆焚掠圆明园,文源阁本《四库全书》化为灰烬。发匪祸『乱』江浙时,文宗阁、文汇阁及其所贮《四库全书》被付之一炬;文澜阁《四库全书》大量散逸,丁申丁丙兄弟收集残余,仅得原书四分之一。这损失的三套半中,自己人占了两套半!”

    散会之后,张元济就马上给蔡元培拍去电报,询问徐氏藏书有无出售。很快得到了值得庆幸的回音:没有。

    因为这一大批藏书,涉及范围既广且杂,其中除了传统的国学书籍,甚至包括译学、算学、化学等西方译著,所以那些喜爱宋元珍本的藏书家不愿意收购,那些想买来作为学校藏书的买家又出不起高价,以致迁延至今。

    孙元起闻听大喜,连忙派张元济、王国维前往浙江商谈购书事宜。如果说张元济是去侃价,那么作为图书馆长,王国维的任务就是仔细检查图书的质量问题,别到最后闹出白菜卖猪肉价的笑话。而且这两人都是浙江人,也可以顺道回家看看。

    临行前,孙元起找到张元济,与他商议另一件事:建立经世大学附属学校。

    这件事在几年前就想付诸实践,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才搁置至今。现在手头稍显宽裕,所以准备立即启动试点工作。

    在孙元起的构思中,附属学校应该是义务教育和希望工程的结合体:经世大学提供课本、资金和师资,在全国各主要区域建立部分中、小学堂,让学生免费入读,还有免费校服和免费午餐,以改善地区办学条件;中学毕业后,通过录取考试,成绩优异者进入经世大学读书。这样,既可以提高经世大学的生源素质,也可以让更多儿童走进学校,获得基础教育。

    而孙元起比较中意的地方,便是张元济即将前往的江浙一带。要知道,自宋元以来,这里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新中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是院士,在这1800名两院院士中,江浙籍贯的就大约占一半!由此可见一斑。

    听了孙元起的描述,张元济思考了片刻,微微摇头:“我认为,此方案有值得商榷之处!”

    “哦?”孙元起猜到是因自己不了解清末的社会状况,导致方案水土不服了,便虚心求教道,“请菊生先生指正!”

    “正如之前你所说,知识改变命运。想让贫穷的孩子能读上书,这个出发点无疑是极好的。”张元济先赞了一句,然后才说道,“但我们必须考虑到两个情况:首先,我们的经费非常有限,不可能让全国近千万的儿童都有学上,这就注定我们必须选择其中部分天资聪颖的学生优先教育;其次,就实际情况来讲,一般书香门第或者家境较好人家的孩子会比较聪明,可是这些人家能够支付得起学费,毋庸学校来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