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宋袆之言,李越顿时激动了,上前一步抱住宋袆娇躯,忍不住许下了立后诺言。
宋袆止住了李越想要作怪的手,正色道:“将军切不可大意,眼下李班已抢先一步与夔安接触,万一在李班蛊惑下夔安投到其麾下,李班实力必将得到飞速扩张,到时将军必悔之晚矣!”
“请美人放心,待明日天色放明,我将亲自去招揽那个夔安。我不相信夔安放着实力强大的本将军不投靠,会选择根基薄弱的李班?!”
可惜李越根本就看不懂真正的智者所为,夔安的的确确选中了李班,将李越伸出的橄榄枝视而不见,还大义凛然的对外表示不介入成汉内部夺嫡之争。(。)
第608章 大案要案()
随着监察署对裴灌一案展开深入调查,围绕着仓库物资被倒卖的贪腐案渐渐浮出水面,其涉及金额之大,让内阁上下闻之而震撼。
经初步统计,在短短三年内,被裴灌等人挥霍掉的资金高达百十万贯,有超过近三成的物资被他倒霉给不法商贩。
涉案人员更是多达十几名,众人以裴灌为核心,结成一个密不透风的贪腐大网。
太宁元年,六月,负责案件的调查的御史正式向巡检总署申请抓捕涉案人员。
至此,这起震惊天下的贪腐大案开始曝光于世人面前。
原本有不少官员上书内阁,要求此案不对外公布,以免引起‘民心动荡’,然而燕王卫朔却不好不犹豫给予拒绝,指示各地报馆必须对案件进行全方位报道,尤其要对涉案人员家世来历公之于众。
卫朔此举旨在警告后来人,官员因贪腐被抓,不但有可能丢官罢职、受牢狱之灾,还将让家族蒙羞。在这个重视名声的年代,一旦家族名声臭了,很有可能让家族一蹶不振。
果然在报馆刚刚揭露出涉案人员的家世,几个家族长辈立即站出来对外宣布将一干案犯逐出家门。他们不表态不行啊,在各地报馆铺天盖般宣传下,全族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少痛恨贪官污吏的百姓甚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往犯案家族门口泼粪。
燕国各级官吏看到裴灌等人如此凄凉下场,感到脑后凉风乍起,不由再三暗自警醒。
裴灌一案一经报馆曝光,便引来巨大关注。除了这是卫朔起兵辽东以来涉及金额最大的一个贪腐大案外,其中涉案人员出身当今燕国第一豪门——河东裴氏,亦是外界密切关注的重要原因。
部分心怀恶意的人难免会将裴灌与裴颖儿、裴嶷两个裴氏领军人物联系在一起,尤其对江东世家而言,这是个难得抹黑裴颖儿甚至卫朔的机会。
不得不说裴家为了保住裴颖儿声誉下了很大本钱,就算闹到裴嶷辞去首辅之位,也不可能让裴颖儿为此案背黑锅。
在裴家诸位长辈看来,十个裴嶷加起来也不如一个王妃地位重要。
很快这股试图抹黑裴颖儿的阴风,在刚刚露头之后就被裴家联合卫朔以无可匹敌的姿态给镇压了。
当然了,卫朔深知堵不如疏的道理,为了洗清王妃裴颖儿身上的嫌疑,他指示报馆将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全都公之于众。虽说这样还不能完全堵住悠悠众口,但却能最大程度减少纷争。
六月中旬,监察总署已掌握裴灌等人贪腐的全部证据,并查清其犯罪过程,很快就将裴灌等案犯移交大理寺审判。
由于证据确凿,案犯裴灌、武艺等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大理寺只用了不到五日时间便宣布了审判结果。
六月十七,大理寺就裴灌贪腐一案判决如下:裴灌、武艺等一干主犯,数罪归一,判大辟,斩首弃市,其余从犯数十人一律发配阴山长城服劳役十年。
最后,更有上百官吏被判连坐渎职,受刑不一。
最终判决结果一经公布,各地百姓自是叫好声响成一片,大部分正值官员亦是对判决持赞扬态度。但仍有少部分官员对判决颇有微词,打着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名号,纷纷表示量刑过重。
这日,裴嶷、高瞻、温峤、莫含、邵续、王琰等内阁大学士们,聚集在政事堂内商议军政要事,首辅裴嶷却先站起身来就裴灌一案向燕王卫朔做出检讨。
卫朔摆摆手语气平和道:“文冀不用过于自责,这事与你毫不相干,真要说起来与裴家也没多大关系,只是凑巧裴灌出身裴家,又假借了裴家之名罢了。”
“再者贪官恶吏哪朝哪代没有?出了问题大家勇于面对就是,燕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就是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我早说过,吏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说实话燕国出现贪官污吏,我并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则是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
“就拿裴灌一案来说,裴灌贪污达三年之久,中间不知躲过了多少次巡查御史、奏事掾属调查,可见我们在官员监督上还存在有极大漏洞。”
“案件不是审判过罪犯就没事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
“内阁要好好议议,争取拿出一个条陈来,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力度。”
听到这里内阁大学士们纷纷若有所思,自卫朔称藩建国之后,推行了一套与魏晋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在新的体制中,让各级官吏印象最深者,非是严密的监察制度不可。
曾经有不少官员下属到裴嶷等人面前诉苦,说满天下只有燕王的官不好当。
像一部分只懂混世熬资历者,根本在燕国混不下去。因为燕国每三年都会有一次‘京察’,只要是政绩没有显著进步者,必将被列为下等。
而凡被列为下等者,不但升职无望,还有可能被勒令退休,因为在辽东没有终身制。
除了严格的官员大考——京察外,还有自成一系的监察署御史对各级官吏虎视眈眈。
稍有过错就有可能被御史盯上,一经查实,丢官去职都是小事,闹大了估计连命都得搭进去。
很多人都说给燕王殿下当官,就好想后背有人拿刀逼着一样,你不奋力前行都不行。
原本众人以为官员头上的‘紧箍咒’够多啦,却没想到眼下卫朔仍要加大对官员的监察力度,看来一众官员的苦日子怕是远未到头。
“诺!臣等回去后将好好商议,等有了结果再向大王禀报。”
“嗯,具体如何去弥补漏洞,这是你们内阁该考虑的事,我不会去干涉。”
自从内阁成立后,日常军政要务基本上全由内阁处理,而卫朔很少干涉内阁运转。
卫朔希望通过此举提升内阁的威望,至少让内阁能够独立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在内阁会议结束前,卫朔又杀气腾腾地表示:“我知道外界有不少人在指责燕国审案过程中杀戮过重,但是我却要用这些贪官污吏的血警告各地官员,我们绝不会姑息任何贪官恶吏,有多少就杀多少!”
“我们给各级官吏提供了优厚待遇,让他们享受了人前荣耀,就必须按照燕国的规矩来做事,只要有人敢伸手,我必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
过了一会儿,卫朔又用略微和缓的语气道:“我知道诸位都是守正严明之人,因此我并不担心尔等会因私而废公。而天下官吏大多为贪财好权之辈,根本不会像诸位先生一样遵纪守法,所以我才会设立了严格的监察制度。”
……
从政事堂出来后,卫朔便回到了王府后院看望裴颖儿。原来受裴灌一案影响,最近裴颖儿心情有些低落。
当卫朔来到裴颖儿房间时,正好看到临海长公主司马嫣陪着她闲聊,而两女看到卫朔进来忙起身相迎。
“两位夫人不用多礼,颖儿心情好些了吗?”卫朔关心地看着裴颖儿。
“妾身没事了,有劳夫君关怀。”
“诶,夫人客气了,嫣儿你没事多来陪陪王妃,实在不行你们还可以出去游玩,省得一个人没事瞎琢磨。”
“夫君这建议不错,眼下正值鸟语花香,最适合带着孩子们外出游玩。”司马嫣兴奋道。
“这不好吧?毕竟案件刚刚审结……”
“有什么不好的?就这么定了,我这就让管家去安排。”(。)
第609章 伐蜀之议()
“秦灭六国,先定巴蜀;楚汉争鼎,兵出陈仓;东吴抗曹,西连刘备。”
“若燕国欲统一天下,必先复益梁,灭成汉。”
政事堂内,卫朔正与内阁大学士们商议伐蜀之役。高瞻、裴嶷等内阁大学士纷纷看着宋袆打探而来的消息,坐在那儿细细参详,寻找灭成汉良机。
成汉并非一般割据势力,上有明君在位,下有险峻关隘可凭,即便强如燕国也须斟酌再三才行,不然难保不会大败。
燕国上下深知,作为地方割据势力,成汉已成为阻挠燕国统一天下的绊脚石,不论有多困难,燕国都要灭掉对方。
“大王,成汉狼子野心,勾结王敦负隅顽抗,不兴义师伐之,不足以惩其不轨。”
“正好眼下中原将爆发旱灾、蝗灾的消息传遍天下,成汉必以为燕国不会大动干戈,却不知我燕国国力雄厚,小小天灾又何足道哉?!大军正好可借天灾为掩护,秘密向雍秦调动。又有密谍潜伏成汉,此时兴师伐蜀,正当其时。”
“成汉不服王化久矣,建兴六年辽东军西进秦州平定仇池之时,成汉蠢蠢欲动,其国主李雄遣李寿统大军欲帮杨难敌抗我天兵。若非当时北宫将军用计擒住了李晗,让成汉、仇池反目成仇,燕国绝不能轻易收复仇池。”
南下取蜀地是去年就定下的策略,原本早该展开,只因考虑到成汉国势稳定,其又握有蜀中地理之利,才让枢密院、内阁不得不慎之又慎。
咳!卫朔轻咳一声道:“为了对成汉用兵,枢密院这半年来一直在雍秦两州内储备甲械粮草,蓄积至今,足可供十几万大军一年征战所需。如若不出意外,最迟夏末枢密院就将下达征讨成汉的作战指令。”
与会的内阁大学士们对兴兵伐蜀均无异议,能进入政事堂议事者皆非庸人,每个人都清楚灭掉成汉的重要意义。
很快政事堂内阁会议最终决定,伐蜀之战将以消灭成汉割据势力,彻底收复蜀地为最终战略目的。
为了完成这一战略目标,参谋部秉承枢密院命令早已制定了严密的作战计划。
“鲁尚书,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征蜀方略。”卫朔指着参谋部尚书鲁昌道。
“诺,众所周知,蜀地沃野千里,乃有名的天府之国,其又有天险可持,自汉高祖凭此而得天下,蜀地便是有名的王霸之所。一旦天下形势有变,就会有豪杰据此而谋大业。前有公孙述、刘焉父子,后有昭烈帝刘备,今又有成国李雄。”
“每次中原王朝为了消灭蜀地割据势力无不花费偌大心血,昭烈帝更是凭此而三分天下。为何蜀地屡屡以弱小而抗强敌?盖因蜀地闭塞,有绵延不绝的秦岭为其屏障,其中栈道狭窄崎岖,仅容一人一马通过,险要之处还有雄关镇守。”
“我燕国想要平定蜀地,务必要小心了又小心,万万不可莽撞行事。”
在场众内阁大学士闻言皆面色凝重,显然众人深知蜀道之难。假若没有天险阻路,成汉根本就不足为虑。恰恰因为蜀中地理艰险,才让燕国上下对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