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尔罕,我们真的要去赛里斯吗?辽东人有实力帮助我夺回萨珊王国皇位吗?”
在拜占庭城一座华丽庭院内,一位身着白袍年轻人正与一个明显不是罗马人的中年人交谈着什么。也不知中年人说了什么,那个年轻人满脸犹豫之色。
“三王子,眼下东罗马正全力与西罗马争锋,根本无力支持我们回归萨珊王国,在拜占庭继续等下去毫无意义。再说罗马与萨珊王国有世仇,即便日后李锡尼有机会支持殿下重返波斯,我们也不得不防着点儿罗马人。”
阿尔罕的话让年轻人神色一片黯然,自八年前逃至东罗马,东帝李锡尼虽然待他很好,但却从未表态支持他返回波斯。这是因为李锡尼面临着君士坦丁的威胁,对于支持霍尔米兹德三世复位是有心无力。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六年前,东帝李锡尼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前往东方,寻找传说中的丝绸之国。原本不少人对远航都不抱有期望,可谁也没想到此次远航竟真的找到了东方丝绸之国,东罗马随与之建立起贸易关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那位赛里斯北方总督卫朔成为东罗马的风云人物。在口口相传中,卫朔被描述成一位集开明、睿智、帅气、骁勇于一身的上位者。他的英雄事迹在东罗马广为流传,连霍尔米兹德三世都听说了不少。
据传言卫朔崛起于赛里斯一个贫瘠的海边城市,依靠自己努力,渐渐成为赛里斯国内权势最大的地方总督。他不但控制着赛里斯最为庞大的海上舰队,手下更是有数十万骁勇无敌的骑兵队伍。
“三王子,听说辽东辖地正好与西域相邻,越过西域再往西就是萨珊波斯,若是能取得辽东支持,复国将不再是奢望。”
“而且历史上辽东与我波斯无有冲突,与之合作不用担心对方心怀阴谋。更重要的是,辽东地处6上丝绸之路最东端,而波斯恰恰位于丝绸之路中段,若能顺利与辽东达成合作,波斯将因此而变得富裕起来。”
“未来即便罗马靠着海上丝绸之路强盛起来,波斯据有6上丝绸之路未必就比罗马弱上多少,而这也是属下极力劝说殿下前往辽东的真正原因。”
霍尔米兹德三世微微颔,对于阿尔罕提出的利用丝绸之路兴盛波斯的建议十分认同。
在最近几年里,他可是亲眼见证了赛里斯人出产的丝绸、瓷器、玻璃是如何横扫整个罗马帝国,据说连西帝君士坦丁都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被迫接受赛里斯人的条件。
“可是我听说赛里斯同罗马一样陷入了内乱之中,他们有余力支持我复国吗?不会又像罗马人一样光说不练?白白让我等虚耗时光?”
霍尔米兹德三世被罗马人伤透了心,实在是不想去了辽东之后,再遭同样待遇。
阿尔罕闻言沉默了下来,沉吟片刻道:“殿下,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得去争取一下,不然随着时间推移,一旦沙普尔二世长大,您将再也没有机会返回萨珊王国。”
阿尔罕说的没错,沙普尔二世可不简单,他是历史上萨珊王朝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建立者。萨珊波斯正是在沙普尔二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大军开始了东征西讨,势力一直扩张到葱岭以西,成为中亚、西亚名副其实的霸主。
在心腹的劝说下,最终霍尔米兹德三世于公元322年从罗马乘船前往东方。(。)
第583章 四州发展蓝图()
永昌元年,九月中旬,卫朔正式对外宣布从襄国城移镇洛阳。≥
如今洛阳重建已渐入尾声,估计再有一年时间,整体建设将完工,届时一座崭新的洛阳城将矗立在中原大地上。
“臣等恭迎大王!”以刺史薛兴为的司州文武出洛阳城二十里迎接卫朔到来。
“哈哈哈,诸位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卫朔上前疾步一把搀起薛兴,薛兴上任以来兢兢业业,顺利完成了牧府交予刺史府建设新洛阳的重任。
“臣恭贺主公获封燕王爵位。”
“哈哈哈,说实话这王爵并非我一人之荣耀,是辽东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主公太谦虚了,如果不是您力挽狂澜,说不定眼下我等还是亡国之臣。”
就在卫朔抵达洛阳不久之后,以裴嶷、高瞻为的辽东文武高层以及冀兖豫徐四州刺史也纷纷赶到洛阳。
收复冀兖豫徐四州淮河以北大片领土,为辽东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当其冲便是多了近七百万民众,但这也给辽东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由于中原、河北一带连年大战,使得当地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不堪。
即便石勒在张宾协助下曾大力展民生,但不要说百姓生活水平远远比不上辽东,就算与太康年间相比也差了不少。
为了尽快恢复华夏最核心地带的经济水平,卫朔不但主动将战事止步于淮河一线,他还召集辽东高层以及四州刺史齐聚洛阳城,商讨经济展大计。
按理说经过多次规划经济展计划,这事对辽东上下而言不是什么难事,没必要再大张旗鼓。其实不然,每次规划经济展对辽东而言都是是重中之重,因为作为现代人卫朔十分清楚,经济展不能有一丝错误,不然付出的代价很有可能是辽东承受不起的。
规划四州经济展头绪纷杂,卫朔与裴嶷、莫含等决定先从农业布局入手,这是众人最擅长以及最熟悉的领域。原本以为不难,但将一些信息汇总后,卫朔才意识到问题远非想得那么简单。
四州历来皆为产粮大户,大部分人都相信,随着局势稳定,未来四州必将成为辽东最大的粮食产区。原本辽东粮价受高产作物影响就不高,日后中原农业一旦复苏,辽东粮食价格肯定还会大幅度下降,必会因此而影响到农民收入。
对于大家的担忧,却见裴嶷忽然从走到旁边,在案几上写写画画。
卫朔好奇心顿起,凑到裴嶷身边,细细望去,只见纸上横向写着种植业、养殖业,在这之下,裴嶷始列出各种物种。
“小麦、水稻、玉米、红薯、谷子、大豆、高粱……”卫朔不由低声念道。
在列完清单,裴嶷想了想,又提笔在在各物种名称下,标上各物种的亩产量。
大概忙活了一刻钟,裴嶷方才停下毛笔,抬头看向卫朔道:“主公,臣以为可在四州划分不同的物种种植区,以避开因大量种植同一物种导致某粮价大跌。”
“文冀可知个体农户是不受官府控制的,平常他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要怎样做才能实现种植物种划分呢?”
“不用分的那么细致,只要各州主次上有差别就行,甚至都不用去管普通农户,只要管理好官府名下的大农场以及各大世家手中的农场即可。”
“除此之外,臣以为还可以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起来。”
听到这儿,卫朔方才眼前一亮,望着裴嶷颇为赞许道:“不错,这建议不错。”
“主公,由于中原一带水力资源丰富,当地官府完全可鼓励农户种植水稻,目前辽东治下所需水稻大多从南洋、江东购买所得,若在中原大规模推广水稻,必将减少对南洋水稻的依赖。这也是一种调整和选择,毕竟水稻的产量要高于小麦等粮食。”
“而且限于小麦抗天灾能力较弱,我们应该减少小麦的种植面积,加大玉米、红薯等抗旱耐旱的物种的种植面积。”
卫朔一边听一边思索,听到这儿忙出言补充道:“小麦的产量还是要保证的,玉米、红薯固然产量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强,但味道无法与小麦、稻米相提并论。从长远来看,保证小麦、稻米的产量,仍然是日后辽东农业政策的重点。”
听了卫朔的话,裴嶷站起来,指着地图道:“水稻就不说了,那得需要找合适地方,至于小麦这几个州郡基本上都可以种植。既然主公强调小麦很重要,牧府可以将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三千万亩。”
“剩余其他一半土地用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谷类、大豆等粮食。其中鉴于北方没有种植水稻的历史,前期需要投入资源进行试种。如果能找到一种可在北方种植的稻种,必将大大促进水稻在北方的推广。”
直到裴嶷代表牧府讲完,卫朔才接着说道:“牧府的建议很好,我只补充一点,在官府推动粮食种植时,也不要忘了鼓励民众搞果树、蔬菜种植,让农户多一些选择。”
“目前只是设想了农业上的布局,刚刚文冀提到的事情很重要,需要有人好好执行。另外,辽东做事一向讲究未雨绸缪,大家不要想着把东西种出来就行了,还要考虑种出来以后的怎么办。”
“希望牧府能做个调查,看看辽东有哪些作坊、商号是收购各种农产品的,一旦中原农业生产恢复,各大作坊、商号能否满足需求?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粮食生产与加工行业才是关系民生和存亡的大事,我不希望辽东出现粮食生产出来却不能有效转化成相关产品的情况出现。如今辽东存在的粮食加工技术太低级,牧府必须加大在粮食加工产业上的投资,争取早日取得技术上突破。”
农业规划初步敲定,工商业相对而言变得简单一些,毕竟冀兖豫徐四州是农业大州,自然将农业展放在位。经过商议,牧府初步增加邺城、洛阳、许昌、信都、彭城五大新的区域商业中心。
而要保证商业中心建成并不难,只要保证各地道路畅通,增加各地物流联系,以五大城市的底蕴,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中原、河北一带的商业中心。
谁也没想到四州经济规划中竟是道路规划最为简单,只需将关中、幽州的道路延伸至中原即可。比如西起洛阳,向东一直延伸至青州青岛港的6上丝绸之路;北起幽州范阳,向南贯穿冀州、兖州,直至豫州汝阴城南北交通直道。
为了制定四州经济展蓝图,卫朔与诸位幕僚足足商讨了大半月才完成。辽东先在冀州按照蓝图进行调整,为了避免意外,卫朔亲自行文各地官府,要求众人务必按照规定进行经济展。
在这份四州展蓝图上,辽东计划播种玉米七百万亩、红薯一千万亩、小麦三千万亩、杂粮百万亩。另外,还有水稻实验田大概有十几万亩,这些试验田几乎遍布中原各地,以便找到合适水稻种植的区域。
“诸位,冀兖豫徐四州固然是传统农业地区,但该地区是几乎全位于黄河中下游,是大晋内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区域。尤其在黄河两岸,几乎年年都会生洪灾。”
“因此,辽东需在四州境内大力整修水利设施,尤其要做好黄河两岸的防洪问题。”
水利一直都是辽东极为重视的项目,包括卫朔在内的辽东人都很清楚,水利设施是否完善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顺利完成,尤其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古代,水利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第584章 南北运河()
随着四州经济发展定下蓝图,各刺史府已将重心转移到发展民生上,而发展民生自然少不了资金。
经过连续十年的和平稳定发展,牧府的财政收入已高达一千八百万贯,而这仅仅是钱财税收,还不包括收上来的粮食,仅从财政收入上看辽东已远远超过了所谓的‘太康盛世’。
其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