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江左趁机高举北伐大旗一举荡平宇内。
得知江左有意和解,石勒十分愉快地接受了江左好意,他留夔安镇守淮南,然后亲率主力北返襄国。
至此,淮南争夺战告一段落,天下人关注的焦点再次回到辽东身上。
到了八月份,祖逖遗骸终于被顺利运抵蓟城,大司马卫朔、刘琨、裴嶷等辽东上下出城二十里亲迎祖逖遗骸。
卫朔趁机当众宣布将在蓟城为祖逖举行国葬,并将其列为民族英雄,受百姓四时祭奠。(。)
第475章 国葬()
在蓟城北十里外有
在密林深处,有无数英灵在那里安然栖息。
在整个陵园内一片空地中央已挖好一个墓坑,四周皆用青石、水泥砌成固定,旁边还立着一块巨大的墓碑。墓碑正面由卫朔亲书的永垂不朽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背面则是祖逖生前好友刘琨誊写的祖逖生平记。
这里便是安葬祖逖之地,太兴二年八月十二,卫朔、刘琨、张统、高瞻、裴嶷等辽东高层亲自护送棺柩前往墓地。
由八名武备学堂学员抬着祖逖棺木缓缓走向旁边那辆去了车厢的四轮马车,棺桲上覆盖着一面崭新的辽东军军旗。
很快载着祖逖棺桲的马车沿着通往陵园的水泥马路缓缓而行,辽东自卫朔而下,包括各级官员、将领、普通百姓,无不徒步跟在灵车身后前往墓地。
整个陵园早被修葺一新,无数隐隐绰绰的墓碑在阳光中闪耀着圣洁的光芒,仿佛也在欢迎英雄的到来。
在通往陵园的直道两侧站满了全副武装的辽东军士兵,自蓟城外一直延伸至墓地,所有人屏息凝视着缓缓移动的灵车,而右手持环刀立于身体右侧,一动不动。
庄严隆重的灵车载着祖逖的棺木,从这些站的笔直的军列中间驶过,缓缓驶向陵园墓地。
当灵车来到陵园入口处才停下,灵车上负责抬棺木的薛涛、贾坚、姚兰、姚益生等学员纷纷肃立,小心翼翼抬着棺木下了灵车。
这时在两侧列队欢迎祖逖棺柩的士兵已换成了陌刀手,一个个盔甲玄亮的陌刀手手持一把把寒光四射的陌刀,自陵园门口一直延伸到墓地终点。
陌刀队是辽东最为精锐的兵种,在辽东军中象征着胜利、荣耀、武勇,再没有比陌刀手更合适来迎接祖逖到来。
“敬礼!向故镇西大将军祖逖致敬!”
随着陈安一声令下,所有陌刀手排成整齐的队列,分列到道路两侧,将手里的陌刀郑重的放到左侧,然后十分干练的横起右臂,抬头挺胸,陌刀微微前斜。
与此同时,四名侍卫走到棺木前,抽出腰间环刀,列于身体右侧,踏步向前,负责引导棺木前往墓地。
身后负责抬棺的学堂学员们紧随其后,迈着缓慢的步伐,平稳的如同滑动一般,踩着整齐的步伐,一步一步穿过陌刀阵列,缓缓来到了早已挖好的墓地处。
几乎在同时,激昂的号角、战鼓声骤然响起,一股肃杀的气势充塞天地间。
而这时天空也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似乎上天也在为英雄去世而动容。
随着祖逖棺木葬入墓穴,卫朔木然上前,含泪大声说道:“今天,我们在此沉痛悼念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壮烈的人生序曲。他无愧于炎黄子孙,为抵抗胡虏而死,其死重于泰山。”
“故镇西大将军祖公讳逖,字士稚,范阳人,终年五十有三。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太康十年,公被郡府举为孝廉。”
“公少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成年后公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尔有赞世之才,常怀报国之心。”
“公刚直豪爽,沉毅知兵,为将善战。永嘉年间护百姓南下,公亲历徐州保卫战,战功显著。朝廷嘉之,进位徐州刺史,拜镇西将军。”
“建兴初,公既至淮阴,简料战士,信赏必罚,兵势遂振。始招徕降寇,得兵数万人,又缮葺城池,安抚百姓,使淮阴面貌一新。后公举兵北伐徐州,西征豫州,与胡虏角逐十数战,力挫敌锋,收复城池无数。”
“太兴二年,胡虏自西而东,集于彭城。公闻之欣跃,赍金银、兵械,纤悉毕具。然终因年迈体弱,力不从心,不幸以身殉国,令中外悲叹。”
“呜呼!如公之忠义,败且不惧,沮而不屈,毅然有古忠臣烈士之风。”
“诗曰:洪河滔滔,撼野摧山。砥柱中立,力当狂澜。知无不为,独殿中原。方事北讨,将以身先。赤羽若日,朱旗绛天。将帅大才,英勇抗胡。赤子之心,后人敬仰。”
“豪杰西去,永垂不朽。嗟夫祖逖,伏惟尚飨!”
现场辽东文武高层,各级将领、士子、学员、百姓代表纷纷上前吊唁,前来祭奠者,络绎不绝。而与祖逖感情最深的刘琨,长跪在地嚎啕大哭不能自已,整个人似呆傻一般。
里里外外,满悬一幅幅挽联。香烛、冥钱,装满一筐又一筐,硬是摆满整个墓地,已经有二十几排。
卫朔面容肃穆,倾听着四周一片窸窸簌簌的饮泣声,不禁想起当初检验祖逖遗骸时现的伤情,他身上共有几十处创伤,致命的创伤有七处,全部都在身体正面。可见即便战至最后一刻,祖逖都昂向前。
祖将军,你生前恐怕不会想到,会死的这般屈辱,而又这般壮烈,你无愧于炎黄子孙,是民族的骄傲、朝廷的栋梁。
胡虏蛮夷狰狞的面目,因你的顽强而失色;胡虏血染的双手,因你的无畏而颤抖;昏君佞臣熏黑的心灵,也因你的正气而黯然。
祖将军,即便你早已身死,但正气仍犹在。你是个值得人人敬重的真英雄、大豪杰。
祖将军,你虽死犹生,大晋百姓为你而骄傲,为你而自豪。
祖将军,你安息吧!
随着尘土渐渐填满墓穴,墓碑被赫然立起,国葬仪式渐渐进入尾声。
卫朔站在众人面前,拔剑指天,高声喝道:“为祖将军送行!”
现场三千名士兵顿时挥舞起长刀,嘴中出‘嚯嚯’的巨响,节奏铿锵有力。
对着祖逖墓碑深深鞠了一个躬,卫朔最后大声道:“请允许我以一个普通晋人的身份谢谢大家,感谢诸位来送别我们民族的英雄。”
“没错,在我看来祖逖就是当代民族英雄!何为民族英雄?指的是华夏民族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如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李牧、秦开,秦时蒙恬,汉时卫青、霍去病、李广、窦宪等等。”
“这些民族英雄都曾为保护华夏不受胡虏入侵而奋战不已,他们英魂长存天地间。从今天起,我们要为他们立英烈祠,让所有华夏英烈们享受世世代代百姓的供奉与祭拜。”
“众所周知,魏晋以来各民族间矛盾骤然加剧,各地胡族竞相入寇华夏,导致华夏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在保家卫国抵抗胡虏入侵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前有胡奋、胡烈、马隆奋战西北边疆,后有祖逖、邵续、李矩、张轨与胡虏并争于世。”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都要像祖将军一样,为民族不受外族欺辱去征战沙场,保护华夏百姓幸福生活下去,华夏民族才有希望。”
“为华夏崛起征战沙场,在所不惜!”
“哪怕有一天你们战死在抵抗胡虏入侵的沙场上,你们也不用沮丧,因为你们是为抵抗外族侵略而牺牲。多年后,百姓们会传颂你们的英雄事迹,你们的后代,会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先辈而自豪,你们的名字将会像这巍巍群山,永不磨灭,流芳百世!”
“万胜万胜!”(。)
第476章 汉奸录()
“死后能得此褒赞与礼遇,祖镇西殊荣也!”
“祖镇西,大丈夫也!乃天以资华夏之兴复也,然天不假年,惜哉!”
“镇西大将军,民族英雄也!”
祖逖国葬规格之高,仪式之隆重,远众人想象。即便过去了数日之久,外界仍然对此议论纷纷,辽东各地报馆对当其中细节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种种议论不绝于耳,并且渐渐从辽东一地扩散至全天下,产生意想不到之影响。
而卫朔在国葬仪式上提出的民族英雄概念更是引起不少人共鸣,像李矩、邵续等与祖逖并列者,均感到与有荣焉。对各地抗胡之军心、民心产生巨大振奋作用,有志驱除胡虏之豪杰无不以祖逖为榜样,誓死杀敌报国。
而司州牧李矩在外甥郭诵劝说下,原本有意亲近辽东,而今获封民族英雄称号后,其立即上书大司马卫朔,奉上司州典籍、户口、账簿,要求辽东尽快派人接收。
李矩举河南三郡而投辽东,惹恼了之前依附司州而存的豪强郭默。
李矩视功名为粪土,但郭默做不到。作为寒门出身,郭默是趁着永嘉之乱时,劫掠东归行旅,积累致巨富,凭此建立坞堡,招收流民,才渐渐有了今日之地位,舍不得手中的财富与权力,就与其弟郭芝筹谋南逃。
雍州都督毛宝领军过潼关进入河南三郡,就在此时李矩听说了郭默南逃一事,气愤之余他正要派兵追赶,却毛宝阻止。
将河南三郡交给毛宝处理,李矩则带着家人与外甥郭诵前往蓟城拜见大司马。
……
太兴二年,八月下旬李矩一行顺利抵达蓟城。在距离蓟城十里处,李矩、郭诵就看到远处站满了人,为者正是名满天下的大司马卫朔,在他身后紧紧跟着一个四十多岁、风骨峻逍的男子,正是大名鼎鼎的高瞻。
看到卫朔亲迎,李矩不敢怠慢,赶紧下马弯腰行礼道:“卑职李矩,拜见大司马!”
卫朔连忙走上前去一把扶住了李矩,上下大良了一下李矩道:“世回此举高风亮节,于国于民均有大功,日后收复河山,少不了你的功劳。”
听着卫朔赞叹之语,李矩忙谦虚道:“卑职能力有限,这些年镇守河南战战兢兢,多亏有诵儿与辽东相助,不然恐早为胡虏所图。而今将司州百姓托付给大司马,某这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哈哈哈!”
卫朔不由大笑起来,李矩这个书法世家出身的大族子弟还真有点意思,这时他又瞧见了立于李矩身后的年轻人郭诵。
“原来是述之啊,果然还是一表人才,这次跟随世回入我辽东,不知有什么打算?”
“回大司马,臣愿进入大学堂进修一段时间。”郭诵恭敬地拱手道。
“嗯,看来述之有大抱负,如此某就拭目以待了。”
与李矩寒暄之后,卫朔就一手拉着其胳膊,在众人前呼后拥中回到城内。
由于这是次有地方豪杰主动进献地盘,因此辽东上下给予李矩很高的礼遇。
卫朔在政事堂内正式接见李矩,接过对方进献的奉表,算是完成了最后仪式。
“世回或许觉得自己不过进献了三郡之地,没什么大不了,岂不知尔所作所为不在于进献土地大小或人口多寡,其本身蕴含的意义怎么褒奖都不为过。你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日后史书上必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司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