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正是卫大人!或许将军对其有怀疑,然若是在下告诉将军拓跋部落的内乱正是其一手挑拨的,不知将军有何感想?”
“什么!?”
卫雄一脸骇然,他没想到拓跋内乱竟跟幽州有牵连,谁能想到之前还信誓旦旦要与拓跋部落建立友好关系的幽州,却在背地里算计着拓跋部落。
“这……这是为什么?”卫雄、姬澹二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幽州干嘛往死里坑拓跋部落。
“哼!还能为什么?!自然为了早日驱除胡虏收复河山!卫大人早想打通幽并之间的通道,好支援并州与刘聪周旋下去,然代郡却一直被拓跋鲜卑霸占,拓跋部落不内乱,卫大人如何有机会收复代郡?”
知晓了卫朔的秘密计划,卫雄、姬澹二人彻底被震撼了。他们没想到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幽州,竟然是一头噬人的猛虎。如今再回过头想想当初韩寿在盛乐的表现,往日里一些看不明白的举动,如今一下子豁然开朗。(。)
第235章 出兵代郡()
“没想到啊,没想到,拓跋猗卢苦心经营数年才让拓跋部落有了复起迹象,不成想半路杀出个幽州,在卫大人的精心算计下毁于一旦,拓跋部落经此一乱,怕是再也不会有崛起的机会。”
卫雄喃喃自语,脸色苍白,且带着几分庆幸之色。假如他还留在盛乐,未来不是死于拓跋内乱,就是被卫朔反攻倒算。只是他却有些看不懂眼前的莫含了,本以为莫含要劝他南投刘琨,谁知人家对刘琨根本不感冒。
“莫从事费尽心机对在下说了这么多,绝对不是劝在下南下阳曲?却不知阁下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面对卫雄的疑问,莫含轻笑道:“卫将军聪明,在下确实没有劝将军南下阳曲之意。刘并州其人做朋友可矣,然做主公却不称职。我不否认刘越石为并州做出了很多贡献,然又有多少次因刘刺史之故,导致大好局面功亏一篑。”
“刘刺史为人优柔寡断,爱感情用事,关键时刻又缺乏决断力。将军若南下投之,刚开始,其定待将军如待子侄,信任有加。然时间一长刘并州热情一过,纵然不至冷落将军,却不再会对您言听计从。”
“再说并州一向靠拓跋部落支持,才有实力与匈奴人周旋。今拓跋内乱,必将无暇顾及并州,一旦刘聪倾力来犯,就算有将军相助,并州也不是匈奴人的对手。若是阳曲陷落,到时将军又该如何选择?”
莫含这话说到了卫雄的心窝上,他一开始就有此顾虑,只是在并州除了拓跋部落外,已没有比刘琨更好的选择了。
“莫从事你不是并州官员吗?为何一直不看好并州呢?”
“实不相瞒,不久前。含已接受了卫大人邀请,准备前往幽州定居。我莫含虽说出身商家,却也不甘就此碌碌一生,刘并州既不愿重用于我,在下只好另谋他路。正好应了那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此去幽州千里迢迢。在下觉得路上有些孤单,就想招呼卫、姬二位将军一同前往。与刘并州相比,那个卫大人可要英明多了。行事颇有魏武之风,用人不拘一格,并且善纳良言,从不以言罪人。”
在莫含的劝说下,卫雄、姬澹二人动心了,如果有其他选择,他们自然不想去投靠已是危在旦夕的刘琨。只是还有些担心路上有风险。参合陉距代县约两百公里,中间要横穿整个汉时雁门郡。
“先生,此去幽州一路皆要穿过拓跋部落辖区,且在岱海北边还有拓跋普根驻守,万一被拓跋人察知,怕是不会轻易放我等过去的。”
“哈哈哈,将军多虑了!眼下左贤王拓跋普根正忙着与拓跋六修争夺大单于之位,想是不会在意我们的去向。就算他派人来打探我等行踪。将军不妨以不愿搀和鲜卑内乱,打算东返家乡代县为借口敷衍一二。”
“此言大善!好。就依先生之意,东去幽州,投靠卫大人!”
……
在莫含忙着游说卫雄、姬澹与他同去幽州时,拓跋六修弑父自立的消息传到了蓟城。
卫朔立即召集部下商议收复代郡一事。这是拓跋部落自当年中了兰陵郡公卫瓘的离间计后,再次爆发内乱。
“诸位,刚刚接到急报。拓跋部落爆发了内乱,拓跋六修趁夜突袭了盛乐,一举干掉了大单于拓跋猗卢!眼下拓跋部落已乱成了一锅粥,不过,这也恰恰给了幽州收复代郡、陉北两地的机会。”
“代郡、陉北皆是我华夏故地。而今却被胡虏霸占。此次出兵,旨在收复故土!考虑到实际情况,只需将鲜卑势力逐出内长城一线即可!另外,请诸位记住:打仗倒在其次,关键是要重新在北方建起长城防线,绝不允许胡人在北地来去自由。”
“万胜!万胜!”
其实卫朔明白,别看拓跋部落发生了内乱,却还不是眼下幽州所能抗衡的。但是卫朔也知道,无论是拓跋六修还是拓跋普根两人绝不敢轻易与幽州开战。
“下面由鲁大人为诸位介绍一下代郡的情况!”
鲁昌站起来朝四周一拱手,指着一副巨大的代郡地图介绍道:“主公,我朝代郡与前汉相比,疆域变小很多,外长城一线领土已全面丢弃,而今只下辖代县、当城、平舒、广昌四县而已。”
“在此四县内共有鲜卑驻军约两万人,其中代县驻有鲜卑骑兵一万,剩余一万骑兵则分散在其他三个县中。因此,只要我军迅速消灭代县城内的鲜卑人,就等于消灭了鲜卑人在代郡的主力。”
“难道其他地方的鲜卑人不会出兵相助吗?”
“不会!”鲁昌看着刘遐十分肯定的说道:“随着大单于拓跋猗卢被杀,拓跋部落左、右贤王正忙着争夺大单于之位,哪有时间管代郡的破事?!而且为了不过度刺激拓跋部落,此次我辽东并不打算出兵外长城一带。”
这时卫朔站起来补充道:“在代郡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分别是飞狐口和野狐岭。其中飞狐口是关内通往关外的重要孔道,守住飞狐口就等于扼守住了自冀州北上代地的咽喉;同样,野狐岭是代县最北边的军事要塞,守住野狐岭就能挡住鲜卑人自草原南下代地。”
“所以飞狐口、野狐岭是此次代郡之战中我辽东军必须夺取的军事要地!”
“下面由高长史宣布出征将领以及行军计划!”
“经过与主公商议,在参军司的协助下,制定了此次西征代郡的计划。为了收复代郡、陉北,校尉府打算调步、骑共四万余人出征,其中厢军一万五千,剩余皆是幽州府兵。考虑到敌人皆是骑兵,因此出征部队大部为骑兵。”
“四万大军出征大军共分两路:一路由军司马孙纬率步骑九千做偏师奔袭飞狐口,拿下飞狐口后,留下步兵坚守要塞,而骑兵穿过飞狐陉直奔代县,与主力汇合。孙司马要记住,你部主要任务是抢占飞狐口,并扼守该地,以防止石勒趁机北上。”
高瞻怕孙纬立功心切忘记本职工作,才出言叮嘱一番。让孙纬领偏师自范阳国奔袭飞狐口就没指望他参与到进攻代县,只要守住飞狐口将石勒牢牢挡在太行山、恒山、燕山以南,他就是大功一件。
“诺!请主公、长史放心,纬心中有数,绝不敢坏了主公大计!”
虽说这是孙纬头一次参加辽东军事会议,可他得表现却一点儿都不怯场,面对高长史的警告,他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因私废公。
高瞻点点头示意孙纬坐下,他接着道:“其余人马皆有主公亲自统帅,以刘遐、能臣二人为将,自广宁郡而出,渡过桑干河南下代县,并相机拿下平舒、当城等诸县,收复长城以内的所有领土。”
“另外,主力大军所需的粮草早就以榷场交易所需商品的名义运抵逐鹿县城,各路兵力业已往逐鹿集结!”
当高瞻布置完军务后,卫朔又站起来道:“我离开蓟城后,将由景前与武子二位先生坐镇蓟城,代我处理幽州一切军政要务,而韩、鲁二位先生随我出征代郡。另外,邵指挥使将坐镇涿县负责幽州南边防线安全。”
“诺!”众人起立躬身领命。
大军出征代郡,卫朔不怎么担心昌黎慕容廆,独独担心石勒会派兵北上,故将邵玉娘放在涿县代替孙纬驻守范阳。(。)
第236章 血战飞狐口()
“主公,前面就是代城!代县东面就是陉北,原是属于前汉雁门郡北部地区!”
鲁昌站在卫朔身边介绍着大军最新军情,晋军从涿鹿出发,渡桑干河(永定河上游叫桑干河)向西南,一路急行军,不过几日就到了恒山北麓的代县(今蔚县)县城。
自刘琨将百姓迁居到句注陉以南之后,拓跋鲜卑就霸占了陉北,其与晋朝的军事分界线就由长城南迁至雁门山一线,好在刘琨知晓雁门关的重要性,牢牢将整座关隘控制在自己手中。
按照之前参军司制定的行动计划,辽东军主力收复代郡后会立即出兵雁门关北面的陉北,而为了不与并州发生冲突,辽东军暂时不会南下雁门关。
在过去的大半年里,卫朔一直在幽州整顿兵马,从幽州近九十万人中,共得厢军四万两千人,府兵六万人。
唯一可惜的是,却只有一半士兵完成了换装与训练,基本上全都被他派来出征代郡,以此让新兵历经实战。
“可有飞狐口方向的军报?”
“没有,那边暂时还没有任何动静。”
鲁昌见卫朔脸上露出担忧之色,忙安慰道:“主公无须担心,孙司马足智多谋,再加上以有心算无心,偷袭一关隘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呼!”卫朔深吸一口气,望着南边巍峨的恒山山脉,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道:“飞狐口……飞狐口是兵家必争之地,乃幽燕入晋之捷径,鲜卑人一定会重兵布防!孙纬麾下总共才九千兵马,终究还是少了些,万一偷袭不成怕是要陷入苦战啊,也不知刚刚刚完成整编的幽州兵能否经受住考验。”
……
“前头就是飞狐口。可有鲜卑人在此布防?”
孙纬指着前面起伏险峻的山势,小声询问身边的斥候道。
前面就是将河东山区和河北平原分割开来的太行山,在巍巍太行的群山之间,有那么几条山谷孔道,横贯太行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这个飞狐口。更位于太行山、燕山、恒山的交接点,其军事价值更加重要。而且飞狐口地形十分险峻,最宽处只有七、八十米到一百米,最窄处,只有二米到三米,仅可错过一辆牛车骡驮!
易守难攻,可见一斑!
“回禀军司马,关上共有八百鲜卑人驻守。”
“八百人?”
孙纬闻言眉头一皱,感觉有些不妙。八百守军再加上雄关险隘,仅凭他手中的六千刀盾兵,正面强攻真不一定就能拿下飞狐口。可到了眼下地步,也由不得辽东军退缩,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必须得拿下飞狐口。
不到一会儿功夫,刚刚还寂静无声的飞狐口,眨眼功夫便喊杀声震天。六千刀盾兵冒着鲜卑人的箭雨,在三千骑兵充当弓弩手的掩护下。前仆后继地涌上关墙。
一时间关上关下箭矢如雨,擂石纷飞。在鲜卑人的顽强抵抗下,攻城的晋军损失惨重,飞狐口仍是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