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马蹄铁最早出现据说是在古代的西汉时期,大量普及是在元朝蒙古人全面入侵中原之后,此前在元朝以前有过一些使用,但却并没有普及和公开,常郢也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在一本古籍上看到过,觉得十分有意思,便将其熟记了下来,不曾想,今日却是果然派上了用场。
而古代,正是由于马蹄铁和马蹬的出现,才使骑兵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使骑兵从战场的辅助兵种逐渐演变成主力兵种。马蹄铁和马蹬的出现,不但促成了重装骑兵的出现,而且还使骑兵的远距离连续奔袭成为可能。
三国时期的西凉骑兵虽然厉害,却只能在局部战场发挥威力,也缺乏连续突刺的能力,远不能跟后世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相提并论!
铁匠头儿把冷却后的四块u形铁疙瘩呈送马跃面前,恭敬地说道:“大人,您要的马蹄铁打好了。”
常郢把手一挥,沉声不容置疑道:“好,钉马掌!”
铁匠铺外早已经竖起四根柱子,一名流寇牵来一匹战马,早有四名虎贲士卒上前将马匹的四肢牢牢地绑在柱子上,一名腆着大肚皮的壮汉抢上前来,呸地往手里吐了口唾沫,将战马的一只前掌弯转过来,手中锋利的匕首运用如飞,顷刻间已将马掌脚底的角质削得又平又滑。
铁匠递过马掌和打造好的铁钉,壮汉将马掌贴在马蹄下,将铁钉一一钉上。
……
约莫过了两个时辰之后,
漳州城,木匠铺。
一名满头大汗的木匠将一具马鞍交给常郢,敬畏地说道:“大人,按照你画的图样,小的已经做好一具样品,您先看看有哪里不妥?”
常郢道:“来人,牵马!”
早有唐军士卒将一匹雄壮的骏马牵到常郢面前。常郢亲自从木匠手里接过改良后的马鞍覆于马背?之上,以麻布织成的布带穿过锁扣紧紧锁死,然后回头森然喝道:“石大海!”
石大海神情一凛,森然道:“在!”
“上马!”
“遵命。”
石大海答应一声,上前两步伸手扶住马鞍翻身上马,一屁股刚刚坐下就惊咦了一声道:“咦,怎么这边多了一个马蹬?哈哈,不过更舒服了。”
石大海话音方落,不远处马蹄声响起,只见铁塔般的黑大汉管亥已经高踞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出现了,典虎手执狼牙大棒,眸子里杀机凛然,整个人就像一头发?现猎物的猎豹,已经牢牢地将石大海锁定。
“比武开始!”
常郢浑浊的老眼微眯,森然一笑,眸子里掠过一丝冷焰。
在五代十国时候,这些东西并未普及,有的甚至配置跟本便不完整,这个时代的马蹬还只有单边一个,目的只是为了方便骑士上下马,并非为了提高马上骑士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的人还不知道马蹬对于骑兵战斗力的影响是多么重大。
“喝!”
“哈!”
石大海断喝一声,眸子里燃起灼热的杀意,策马迎向典虎,典虎亦大喝一声,策马相迎,两骑对进,霎时相交,石大海和典虎同时一棒挥出,毫无花巧地斩击在一起,那一声清越的金铁交鸣声顿时响彻云霄、久久始竭。
两人胯下的战马同时昂首发出一声悲嘶,交错而过。
典虎雄壮的身躯剧烈地颤抖了一下,如遭天雷噬体,眉目狰狞的脸庞霎时一片血红,石大海几乎是咬碎了钢牙才将涌到喉咙口的那口热血给咽了回去。
不过,石大海虽然被典虎一棒打到吐血,却仍然牢牢地骑在马背上。
反观典虎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巨大的反震之力传来,典虎险些从马背上一头栽落,幸好这厮力大无比又反应迅速,危急时?刻双腿猛然发力使劲夹紧了马腹才没有从马背上摔下来,然而,他的好运也止于此了,可怜的战马本已不堪重负,这会又遭典虎如此摧残,再坚持不住,咴律律悲嘶一声,力竭倒地。
典虎庞大的身躯旋即被扔出老远,砸在地上发出轰然一声巨响。
旁边围观的唐军士卒们都被这一幕惊的呆了,他们并不知道石大海已经吐血受伤,却只看到典虎居然被石大海一刀扫落马下,这岂不就是输了?
石大海终于缓过气来,仰天长笑道:“哈哈哈,老虎,你也有今天,痛快,痛快!”
典虎一骨碌从地上翻身爬起,黑着脸吼道:“不算、不算,重新比过!”
典虎心中无比郁闷,在他看来,这次该是因为马力不济故而才输给了石大海。
“大丈夫当拿的起放得下,输便是输,如何不敢承认?”
“非我不济,实乃坐骑不堪重负,待我换过坐骑再比如何?”
“哈哈,不用比了!”
常郢摆了摆一声,打断了两人的争执,心下却是凛然,书上所言非虚,这一个小小的马蹬果然可以发挥难以想象的作用!
如果没有马蹬相助,石大海根本不可能安然坐于马背之上,只怕早就被典虎扫飞几丈远了。
谁说小石头就不能砸碎大瓦缸?
一个小小的马蹬,一片小小的马蹄铁,就足以帮助常郢为皇帝李煜建立一支前所未有的强大铁骑!到了那时候,万里江山、千里河川,还不是任由唐军铁骑来去自如?纵骑劫掠如游猎,有谁能奈我大唐何?
……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马蹄铁()
第八十四章马蹄铁
马蹄铁是罗马人的发明,公元900年左右已在欧洲普及,到元朝时期传入中国。
马鞍和马镫是全套马具中继马嚼和缰绳之后最重要的发明。
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
因此这一时期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所以在骑兵到达目的地后,往往下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骑兵就是如此。
第一个革新(这只是一般性的看法,但其实际的发明顺序不一定是这样)是高桥马鞍的出现,马鞍两端从平坦转为高翘,限制了骑手身体的前后滑动趋势,提供了纵向的稳定性。第二个则是马镫的使用,它通过固定双脚提供横向稳定性,同时在马鞍的协助下将人和马结为一个整体,使骑兵利用马匹的速度进行正面冲击成为可能。
西方学者这样评论进入欧洲的匈奴人携带的新装备:“马鞍是人与马完全结合在一起的关键。匈奴人独特的马鞍引起了罗马人的惊奇。他们的马鞍不像罗马人的那样由裹住马肚子的皮革制成,匈奴人的马鞍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有一个两头高的木制托架。
这样不论马怎么跑,骑士们都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
……相反,罗马人笨拙的骑术使不少骑手经常在战斗中失去平衡,而从马上掉下来,这通常很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除了马鞍,匈奴人还从亚洲带来了一项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欧洲人从未见过的马镫。
为了防止腿在长距离的骑马后会疲劳,人们在马鞍上系上了绷带、皮带或者用一种亚麻织成的腿带。
这样,脚就有了可踏的地方。
……尽管当时这种马镫还不完善,但它给骑手们一种安全感,同时也能让他们在马上站起来向各个方向转身。由于有了木马鞍和马镫,匈奴骑手们能在骑马的过程中朝每个方向射箭。”3?鞍镫的引进,在欧洲来讲是一件大事,正是它使骑兵取代步兵成为中世纪战争的主力,“一旦马镫成为8世纪的法兰克人通用之物,马匹不仅能用于迅速集中力量,并且也能用来作战了。速度可以转化为突击。”4“马镫使中世纪穿戴沉重的铠甲的封建骑士得以产生。”5?由此可见其重要的程度。
既然马鞍和马镫是以骑兵为主力的作战方式产生的前提,从中国古代骑兵运用的情况中就大致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了。可以认为,在中国至迟到秦代,马鞍和马镫仍未产生。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由于始皇陵兵马俑中具有表现细致的马具,却惟独没有高桥马鞍与马镫,而且还因为在兵马俑战阵的布局上,骑兵数量相对很少,且被布置在远离主阵的侧面角落里,这说明在秦代以前,骑兵的作用只是侦察、侧翼包抄、骚扰遮断、偷袭和追击,并不能成为作战主力,更不用提独立承担整个战役了。
能够为此提供佐证的是孙膑对骑兵作战的叙述:“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背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迎敌击后;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蓄,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之利也。”6?可见这一时期骑兵担任的只是辅助任务,拥有鞍镫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历史记载中汉朝骑兵的作战情况又是如何呢?
文帝时,“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昂。
上乃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威侯赤为内使,栾布为将军,击匈奴。匈奴遁走。”7?可以看出,此时汉军的骑兵在单场战役中的参战规模和所占兵力比例明显增大,已经不再仅仅担任辅助作用了。
武帝以后,骑兵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高阙。”8“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饮酒醉。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围右贤王。”9“其明年春汉复遣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乃再出定襄数百里击匈奴。”
10“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余里,击匈奴,过屠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
11“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出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12“秋,蝗。遣浚稽赵破奴二万骑出朔方击匈奴,不还。”13“夏五月,贰师将军三万骑出酒泉,与右贤王战与天山,斩首虏万余级。”14“四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因杼将军公孙敖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游击将军韩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强弩都尉路博德步兵万余人与贰师会。”
15“冬,辽东乌桓反,以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将北边七郡,郡二千骑击之。”16?在这些战例中,可以看到两个趋势。一是骑兵在总兵力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大,随着车兵的逐渐退出战场,骑步两兵种在数量上的比率关系从十万比数十万,上升到七万比十四万,骑兵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