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李睿的话娜洁并没有显示出兴奋而是说道:“我不喜欢参谋,你让我做团长吧!”李睿没有想到自己的未婚妻,澳大利亚帝国的皇后如此的好战。不过李睿并没有打算迁就她而是说道:“既然如此,那么连参谋都免了你当我的军事秘书吧!”
听到李睿如此说娜洁很疑问因为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事秘书这一个词,不过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帮助李睿处理一些关于军事的文件之类的东西,怕连这个都没有了娜洁急忙答应了下来。
可是娜洁不知道李睿心中的想法,此时李睿的心中很开心。脑海中一直浮现着那天娜洁一身套裙服装的样子,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制服的诱惑,果然诚不欺我啊!看到李睿奇怪的笑容娜洁突然有些怕怕的感觉。
这时候维克多过来了,其实一早维克多就在旁观观察了。看到李睿同娜洁聊得很开心,维克多也比较欣慰。这时候看到两人不聊了维克多就过来找李睿说两句话,看到自己的父亲过来了娜洁就拉着劳拉走开了。
刚才李睿同娜洁聊天的时候,劳拉一直在旁边听了。虽然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劳拉感觉娜洁应该不是那般不愿意了。准确的来说是娜洁认命了,相比较其他的贵族来说李睿对待女人的态度起码很不错。
而且论起权势李睿已经站在世界的巅峰了,作为他的妻子自己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荣誉。这并不是说娜洁是一个贪慕荣誉之人,如果能够自己选择相信娜洁一定会舍弃李睿找一个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不过以后会不会后悔,那就是未知的事情了。
既然一定要挑权贵之人,那么为什么不挑最有权势的人呢。一个没落的国王与最具有权势的国王的区别娜洁深有体会,就比如以前自己的家族一般。没有澳大利亚与德国的帮助此时自己的家族仅仅是皇族后裔,那时候自己家过的什么rì子?
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那已经是非常优越的生活了,但是相比较真正的皇室来讲呢?从德国希特勒找自己父亲谈话后,自己家族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皇族后裔变成了真正的皇族,而后来澳大利亚的支持才让自己的家族真正的成为了皇族。
如今世界上所有的皇室只有欧亚同盟的最坚定,绝对不会被推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身后有最封建、公民最忠诚、武力最强大的澳大利亚帝国支持,如果因为自己的拒绝而惹恼了李睿那么后果不是俄罗斯王国能够承担的。
就算不考虑国家只考虑自身,欧亚同盟的国家绝对不会有贵族娶自己。而欧亚同盟之外的国家估计也没有敢于挑衅澳大利亚的政权,至于平民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以前自己不是公主只是皇室后裔,也不可能嫁给平民。
维克多过来后李睿便说道:“我打算把娜洁留在澳大利亚,她已经答应了做我的军事秘书。”对于李睿的话维克多并没有意外,只是用只有男人才懂的神sè看了李睿一眼。随后便拍拍李睿的肩膀:“注意身体啊!”
听到维克多的话李睿无语,看来无良的不仅仅是德意志王国王储。这时候太祖也过来了,他与委员长已经商谈好了特地过来感谢的。李睿摆摆手示意都是自己人不必客气,对于委员长下属的安排李睿很疑惑不过这涉及到华夏的家事所以李睿也没有询问。
表达完谢意之后太祖说道:“上次听总理说过陛下您想要一只熊猫,昨天来的时候我已经带来了。作为回礼陛下您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太祖后面的话完全就是调侃了,相信总理应该把当时的情景告诉了太祖。
想到当时的情景李睿也比较尴尬,于是急忙岔开话题:“我一会让人准备两只树袋熊,算是两国国宝的交换了。”这是总理当时的话,国宝互换比较正式的称呼。听到李睿的话太祖点点头表示认同这件礼物。
此时订婚宴会差不多也到了结束的时候了,李睿同各位领导人都交谈了几句话便结束了宴会。今天乔治六世与太祖两人都要会自己的国家了,而斯大林与罗斯福也要离开了。这次两位来到澳大利亚两人没有与任何国家交谈。
如果不是澳大利亚zhèngfǔ发出了邀请他们根本就不会来,不过既然发了邀请不来就太不给李睿面子了。那样难免会发生事端,如同法国那样的中立国家还能交谈交谈贸易之类的。苏联与美国和其他国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谈的,包括中立国家。和中立国家谈拉拢的事情?这可是在澳大利亚的地盘,所以两人整场宴会都保持沉默。因为手里有一部分存稿所以岁数提速要到一百五十章以后了,求推荐、求收藏。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事变动()
订婚宴后的第二天李睿就要重组澳大利亚内阁了,艾伯特因为年岁的原因正是卸任澳大利亚首相。而继任首相的则是前外交大臣安托万,副首相则是前财政大臣李恒清。本来艾伯特的儿子也会是副首相,但是艾伯特持反对意见。
认为应该在部委呆上一段时间锻炼一下,要知道此时艾伯特的儿子也才29岁。所以副首相便落空了,最后从北澳洲州长变成了财政大臣。而担任外交部长的则是美国大使,艾伯特儿子的大学同学。
此外皇家集团的老总们也开始踏入官场,皇家传媒总裁担任澳大利亚新闻宣传部部长。澳大利亚皇家通讯公司总裁担任澳大利亚通讯部部长,皇家农牧业公司总裁担任农业部部长。其余的皇家集团总裁也纷纷担任部长级高官,比如皇家能源公司则担任能源部部长。
进行改革的不仅仅是内阁,军方也进行了改制。与内阁不同军方为了保持军人的热血,军方采取的是年轻化。因此上一届部长级大员全部进入皇家军事学院担任职务,而他们的位置则从二战中的战功彪著者担任。
海军大臣则由阿诺担任、6军大臣则是雷暴担任、空军大臣则由刘天军担任。他们的位置也从以前的元老中挑选,原坦克军因为军事改制所以没有职位了。此次就由他填补雷暴的空缺,而国防部长的职位则由原炮军军长担任。
原南澳州司令员约翰则担任6军部总参谋长,李天明的皇家科学院也从部级单位变成了副首相级别。除此之外以前的元老全部提升为上将,这让澳大利亚的上将达到了25人。新任的各军区司令员也提升成为了中将,新任的军区司令都在40岁左右。
这也是澳大利亚对于军方的一个政策,军区司令不得超过50岁、军长、师长不得超过40岁、团长不得超过30岁。营长、排长一般都是20岁左右,澳大利亚的士兵也不的超过30岁。30岁的士兵退休后会在zhèngfǔ担任副县级干部,25岁以下的也可以谋取公务员的身份。
因为名额有限所以一般都看在军队的表现而优先录取,澳大利亚的公务员不会从公民中选拔。所有的公务员都来自军方,毕竟每个人都会义务的服从兵役。当然享受军中只有正规军才能退役后进入zhèngfǔ部门。
想要成为正规军很容易只要预备役服从完毕后提交申请就可以了,想要成为公务员这是必要的程序。皇家军事学院分为高级指挥与中层军官培养两个短期培训班,中层军官培养为期半年、高级指挥系为期一年。
除此之外就是正规的毕业生了,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就会进入预备役担任团以下干部。在预备役担任两年后就前往正规军担任两年的团以下干部,随后便回到预备役担当团级干部。之后就看表现了,能力强的就会回到正规军担任团级干部。
能力差的则在预备役担任团级干部,以后升迁也是在预备役升迁。预备役的级别相比较正规军要差一级,正规军师长已经是大校了而预备役的师长则是上校。不仅仅是级别待遇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正规军最高可以做到部长级别。
而预备役最高也只能坐到少将的军长,这已经是预备役的最高职位了。而进入正规军与留在后预备的比例也不小,一般都是5:1。也就是6皇家军校的毕业生仅有一个可以进入正规军,淘汰的比例已经很高了。
中级指挥系则是团级干部提升为师级干部必要的培训班,高级指挥系则是师级提升军级别的必要培训班。各国派遣来的军人也都是为了上一期高级指挥系,那样他们回去就可以提升为将军了。
澳大利亚内阁与军方的任命全部下达后,李睿还和这些高级官员们碰了一下面。由于自己以后没时间管理国事,所以特意弄了一个军事议院与内阁议院。议院的议员则由李睿指定,议员有权利否决首相的提议。
如此的做法只是李睿怕他们联系不上自己的时候不要做错了事情,要知道能力与忠诚可是不沾边。随着澳大利亚势力越来越庞大所以必须要制约一下首相了,制约不是因为怕首相的权利过大反叛自己。而是怕手中的权利大做事情肆无忌惮,那样难免会做错了事情。
如果有议院在就会时常的提醒首相,在首相做错了事情可以及时的补救。之所以以前不弄议院,那是因为之前的高官们虽然很忠诚但是相比如今的系统人物还要差了一点。如今大部分的高官都是系统人物,所以也可以开始议院计划了。
内阁议院共有108个席位,除了部长级别高官还有皇室集团的总裁们、州长、重要城市的市长。议员的人数众多但是没有一个澳大利亚普通民众,甚至澳大利亚富商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澳大利亚皇室集团的总裁剩下的都是zhèngfǔ官员了。
军事议员共有席位30,除了10大军区的司令员剩下的就是部级高官了。除了25位上将剩下的就是诸如皇家军火公司的总裁、生产战斗机、坦克的负责人。为了方便管理李睿还在上将以上弄了大将的军衔,不过这只是荣誉的。
只有为军方做出杰出贡献之人才可以享受大将的军衔,比如二战时候的雷暴、约翰等人。不过由于大将开设的比较晚,所以雷暴他们不能够担任大将。如果今后还会发生战争那时候他们还能参战的话,战争结束后会给他们大将的军衔。
处理完澳大利亚的内部事务后,新任的澳大利亚的外交大臣便与其他几个国家外长进行商谈。商谈限制核武器的计划,澳大利亚信任外交部长甚至拿出了检测核武器的探测仪。这对于如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世界能够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因此拥有核武器的八个国家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核武器威胁到了地球。所以开始限制世界发展核武器,为了做出表态八个国家全部封存了原子弹。之后便宣称世界如果再有人发展核武器将会受到八国的联合打击。
听到这个消息世界一片哗然,纷纷骂八个国家不地道。骂澳大利亚的最多,因为八国为了防止有人偷偷建造将澳大利亚发明的核武器探测器拿了出来。上面明确的表现出了8个红点,多出来的那一个是法国的。
为了让苏美答应一起召开新闻发布会,欧亚同盟也做出了让步。那就是让法国拥有核武器,这样世界就在这8个国家的掌控之中了。欧亚同盟占5个,中立国家一个,暧昧国家两个。虽然如今法国保持中立,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苏美联盟一成立法国就会跑过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既然当初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