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朱厚照在刘良女面前失声痛哭;还是为了情。
刘良女慌了;急忙跪在他面前泣道:“害陛下伤怀落泪臣妾死罪;陛下切勿悲泣;否则臣妾罪过大矣只好死在陛下面前”
朱厚照终于止住了哭声;胡乱用袖子抹了把脸;道:“朕不哭了;你也别自责;一切都是朕对不起你;朕食言了。”
刘良女叹道:“臣妾已知陛下的心;你的心里有我便足够那些妃子便让她们住进豹房吧;陛下好好待她们;她们若能给陛下添几个龙子也是莫大的功劳臣妾绝不会有半点埋怨。”
朱厚照摇头:“不;豹房是朕和你的家咱们的家里不能住进外人;那八位妃子让她们住进皇宫吧。”
直到这一刻;刘良女才真正笑了;多日的忧愁和苦闷瞬间一扫而空;俏脸上露出比阳光更灿烂的笑容。
朱厚照痴痴地盯着她;十年了;他对刘良女的感情仍然未变;如封藏在地窖里的美酒;越久越香醇;她的眉眼;她的声音;她每时每刻的一颦一笑;都牵扯着他的心;他像天上的风筝;心甘情愿将束缚自己的长线交在她手心里。
风雨过去;阳光普照。
如云的秀发在阳光下披散开来;折射出如黑绸般的反光;朱厚照情不自禁伸手;轻抚着她的秀发;忽然楞了一下。
“良女;朕送你的那支金凤衔珠的簪子呢?”
刘良女一惊;下意识往头上一摸;接着眼泪再次流下;惶然道:“臣妾刚才明明戴在头上的呀;臣妾”
朱厚照呆了片刻;接着展颜笑道:“掉了便算了;朕再送你一支便是。”
刘良女摇头泣道:“不;那支簪子是陛下和臣妾当年的定情之物;是你在酒肆里辛苦做活存了半年的工钱买的;天下再珍奇的物件也抵不过它之万一;陛下;臣妾万死;刚才兴许在凉亭边坐久了;不小心掉落湖里”
说着刘良女又惊又急;大哭起来。
朱厚照上前将她拥入怀里;温言细语安慰半晌;刘良女这才止住哭泣;可俏脸却依然布满萧瑟伤怀之意;显然那支簪子的意义非凡。
安慰许久;刘良女仍不见开怀;朱厚照只好将她送进寝宫。
半个时辰后;朱厚照再次回到刚才的凉亭内;目注平静的湖面;眼中渐渐泛起一抹坚定;思索片刻后;他忽然伸手开始解自己腰间的玉带。
凉亭外;一群宦官宫女吓坏了;今日陪着朱厚照的正是司礼监秉笔兼西厂督公谷大用。
见朱厚照莫名其妙…解自己的玉带;谷大用急了;三步并作两步跑进凉亭。
“陛下欲做甚?”谷火用顾不得犯驾失仪;情急之下抓住了朱厚照的手。
朱厚照挣脱了谷大用的手;指了指凉亭外的湖水;笑道:“适才良女不小心将一支金簪掉落水中;朕去把它捞上来;给她一个惊喜”
谷大用大惊失色:“陛下不可!当初此湖修建之时工部官员便已定下丈八之深;只为陛下座船吃水之用;陛下怎可行此险举;而置万乘之尊安危于不顾?”
朱厚照不轻不重踹了他一脚;笑骂道:“你这老狗才当朕是五岁奶娃子不成?朕又不是不会水性;当年朕还是东宫太子时;你和张永刘瑾没见过朕在池塘里游水吗?朕乃天子;自有上天护佑;宇内四海皆是朕的王土;区区玄朕岂惧哉?”
谷大用吓得老脸煞白扑通一下跪在朱厚照面前:“陛下;万万不可下湖;您要捞簪子老奴这就找豹房熟水性的军士来捞;陛下何等金贵;怎能行于危墙之下?”
朱厚照定定注视着湖面;叹道:“它不是支普通的簪子;那是朕十年前存了半年的工钱为她买的;二两四钱银子;每一分银都是朕亲手赚来的;它是朕和良女的定情之物因为选妃之事;良女已然非常伤心了;朕怎能让她再痛失这支定情的簪子?”
谷大用仍苦苦哀求:“陛下;老奴是阉人;不懂男女情爱之事;老奴只知道;陛下乃天下极贵之人;绝不可因一支簪子而自陷险境;陛下只消稍等片刻;老奴这就找人来打捞”
“大用你还是没懂;不过朕也没指望你懂。”
抬眼仰望天空;时已近黄昏血红的残红铺在湖面上;朱厚照的笑容像夜空里绽放的烟花。
“今世与她夫妻一场;是朕的福分;朕这一生做了无数荒唐事;能娶到她;是朕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朕的一生里幸好有她;因为爱她;朕不能见她伤心她若痛苦;朕比她更痛…;‘”
天色擦黑已是掌灯时分。
今晚宁国公府宴客;客人不多;只有一位;兵部尚书严嵩。
半年前;严嵩奉旨巡视边镇;出京直赴平虏府;后经大同;宣府;延庆;最后巡视辽东;大明重要的边镇严嵩都一一巡视过;今日终于回了京师;赶到通政司交卸了钦差官油职司后;第一时间便登了秦府的门。
秦府花厅里;秦堪挥退了侍酒的家仆和丫鬟;花厅只剩二人对酌浅饮;低声谈论着对边镇局势和朝堂大势的看法。
“边镇情势大有改善”严嵩啜了一口酒;笑着赞道:“相比弘治年间的边镇糜烂;如今的边镇好了许多;主要是公爷的功劳;这些年悄无声息频繁换将;再加上这十年来公爷亲自操练出一批又一批的少年兵充入边镇;对大同宣府几位总督和指挥使半以怀柔;半以威压;或明升暗贬;或借机治罪;总之;十余年下来;那些该换下来的将领都换下来了;新任的将领要么是公爷的心腹;要么是刚正不阿的忠义之士;边镇的风气已大大改善”
秦堪苦笑道:“还不够;远远不够;当年李崇行刺马文升一案犹如昨日;我还记得很清楚;咱们大明的边镇已糜烂至斯;我不相信短短十余年能彻底改头换面。”
严嵩点头:“这次下官奉旨巡边;也看到了许多需要整治的人和事;经由锦衣卫探子的密报;许多边镇还是存在喝兵血;奴役兵士;疏于操练;暗贩生铁军械等等恶事;这些人和事下官已写在奏疏上;待明日早朝;下官一定狠狠参他们一本。”
秦堪叹道:“幸好有了陛下的应州之捷;这一战非同小可;至少给咱们大明换来了十年的和平;陛下亲自争来的十年之期对咱们大明来说至关重要;这十年内;咱们要厉兵秣马;整肃王师;十年后;咱们主动点齐大军向草原大漠进发;将贻祸大明百余年的蒙古人彻底打垮!”
严嵩情不自禁挺起了胸膛;眼中泛起兴奋的光芒:“下官必誓死追随公爷;见证大明王师横扫宇内;荡靖天下!”
秦堪笑道:“所以;咱们都要好好活着;活着看到大明打垮鞑靼瓦剌;将北方偌大的领土收归大明版图;你我开疆辟土之功必可载于史册;荣耀千古。”
严嵩重重点头;举杯齐眉相敬;二人一口饮尽;相视而笑。
“谁能想到;咱们正德一朝之富强;竟超越了弘治年;正德朝才算是真正的大明中兴啊;相比当年弘治先帝与一干忠直老臣操劳整整一生正德朝却在一位天下公认的奸臣佞臣手里中兴;秦公爷;上天待你甚厚;上天亦待你太不公!”
严嵩长长叹息;他是秦堪的心腹亲信;也是最了解秦堪的人愈是了解秦堪;严嵩便愈钦佩他;这些年秦堪做过的事情他都看在眼里;他知道秦堪为了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付出了多少心力;皇帝荒唐昏庸;朝臣倾轧争斗;士子空谈江山;真正为改变这个国家而默默倾尽一生光亮的人;得到的却只有一个奸臣的骂名。
第七百一十六章 子禾入宫()
秦堪和杨廷和都说得轻松,但心头却分外沉重。
杨廷和是朱厚照的授业恩师,二十多年的师徒情分和十多年的君臣情分堵在心里,此刻杨廷和心中的悲意无人可知,不仅如此,作为内阁首辅,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眼前。
若朱厚照醒不过来,或者……龙御归天,谁会是大明的下一任君主?朱厚照无子嗣,永乐这一脉传承了一百多年,到这里便完全断掉了,若要选择皇位继承人,只能由内阁发起廷议,从朱家宗谱上选一位血脉最近一支的同辈皇亲,也就是朱厚照的堂兄或堂弟来继承。
无论能不能接受,有一个震惊的事实摆在所有人面前,——若朱厚照不能醒来,大明的天,要变了。
此刻豹房门前,所有朝臣的目光全部聚集在杨廷和,杨一清,毛澄,秦堪等人身上,他们是大明这个帝国内除了皇帝以外最具权势的人,他们的态度决定大明帝国下一步的走向和兴亡。
杨廷和的压力很大,他是内阁首辅,手握重权不假,担的责任也重,念头稍有差池而令大明从此衰亡,他将成为千古罪人,他和他的子孙万代将承受后人无尽的唾骂。
众人沉默无言时,杨廷和清咳几声,朝秦堪拱了拱手:“秦公爷,您看这事儿……”
出了这么大的事,当朝首辅竟问一位原本不该干政的国公的意见,这个举动释放的信息便很明显了。朝臣们都是极有眼色的,于是除了一干自命清高之辈冷哼之外,所有人的殷切目光全部投注在秦堪身上。
秦堪望向豹房那扇紧闭的大门,心绪如乱麻般理不清,脸色一直阴沉着,像即将倾泄暴雨的天色。
“先倾尽全力救陛下,陛下若救醒,余事皆消……”秦堪从齿缝里迸出这句话。
杨廷和急忙点头附和:“不错,先救陛下为首要之务,来人。稍停待太医院院判刘文泰出来后。速速请来与我等相会,通报陛下病情……”
秦堪补充道:“值此千钧关头,为救陛下我等当不遗余力,不拘一格。京师坊间市井的名医亦可请来豹房参与会诊。如京师有名的龙二指先生。还有……”
“还有我。”一道娇脆却清冷的声音远远传来,打断了秦堪的话。
众人一楞,纷纷闪开一条道。却见不远处,唐子禾一袭襦衽绿裙,头戴一顶盖着黑色面纱的斗笠,在锦衣卫校尉的围簇下款款行来。
秦堪阴沉的脸色终于绽开了一丝笑意,朝杨廷和道:“这位唐姑娘是……是我多年的红颜知己,当年亦曾是活人无数的神医,国子监监丞唐寅之胞妹,这几年在京师悬壶济世,给穷苦百姓施医赠药,估计各位同僚都听说过她的名声,眼下事态紧急,所谓内举不避亲,我左思右想,觉得还是应该将唐姑娘请来给陛下瞧瞧,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恍然,连连点头,望向秦堪的脸色也不由自主暧昧起来。
唐子禾的名声他们倒确实听说过,而且医术颇为高明,据说将京师的龙二指比得无话可说,竟生生将龙老先生气病卧床。不过相比之下,宁国公外宅如夫人的名声貌似比唐神医的名声更大更响亮,此时此刻秦公爷将这位姑娘请来,莫非想借救治陛下之机给她谋个诰命夫人的衔头,好将她的身份拔高一些,省得被宁国公那位剽悍的正室夫人不明不白扔井里?
无数小人之心揣度着秦公爷的君子之腹,当即周围便传来更多的怒哼声。
秦堪坦然迎着众人暧昧的目光,虽然心里隐隐有一种让他们排好队,自己用鞋底挨着个儿从他们脸上扇过去的冲动,但是表情仍旧很平静。
众人目光各异,却无人开口,最后还是杨廷和打破了沉默,笑道:“唐姑娘的神医之名京师皆闻,老夫也曾听过,想必医术必然不差,况且又是秦公爷的……咳咳,有劳姑娘入豹房为陛下一诊,若能令陛下醒来,必是旷世之功。”
说完杨廷和命人招来一位太监,此时受宠的内宫七虎全都聚集在朱厚照榻前,守在豹房门口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