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防止各地官员不顾诏令,自行其是的继续征收税收,甚至继续按照原来的高额标准来征税,杨渥专门下令,命大学士杨廷式从都察院中选择清廉、干练的御史分赴各地进行监督,同时暗中又让范遇派人盯着此事,务必要保证政策落实下去。

    二月初五,终于有好消息传来,留在宁陵的霍彦威和留在开封的戴思远在得到梁国已经亡了的消息后,各自下令投降,并且二人已经准备启程前来洛阳朝见杨渥。

    除了霍彦威和戴思远投降外,陕州、虢州等地同样派遣使者前来请降。

    除了好消息外,同样也有一些坏消息传来,比如位于黄河以北的怀州就在梁国灭亡后主动投入了晋国怀抱,让晋国的势力延伸到洛阳以北的河内地区。

    此外,关中各地一直没有什么消息传来,显然那些地区还打算继续观望,甚至很有可能像怀州一样选择投降晋国,毕竟吴国的体质对地方势力的限制要比晋国大得多。

    当然,对吴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晋国的态度和他们接下来的打算。

    为了消灭梁国,晋王李存勖已经亲自统领大军征战十多年,若是加上李克用时代与梁军的征战,那时间就会更长。

    花费了如此长的时间,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结果最终除了河北之地外,梁国最核心的中原之地最后竟然全部落入吴国手中,要说李存勖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结果才是怪事。

    所以接下来李存勖到底是不顾尚未平定下来的河北,就立即统领大军渡河南下,与吴国展开大战,还是选择暂时忍下这口气,等平定河北之后再渡河南下,这就不是杨渥所能预料的了。

    而吴国一方,如今灭掉梁国之后也急需时间来消化刚刚打下来的地盘,消除内部可能存在的隐患,奖赏有功之臣,彻底夺取尚未投降的关中各地,甚至还有为登基称帝做准备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或许至少在两三个月内都没功夫插手河北局势。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杨渥首先下令各俊将士将有功之人上报上来,由兵部和枢密院尽快核实并拟定封赏名单。

    这封赏有功之臣可不能马虎,不仅要保证公平,而且还要尽快去办。

    毕竟将士们奋勇杀敌,所图的不就是赏赐吗?如今好不容易灭了梁国,大家都指望着能尽快获得赏赐。

    若是在此时杨渥不急着对他们进行赏赐,反而驱使他们对晋国或者对关中各地进行用兵,那只会让将士们大失所望,从而失了军心。

    历史上李存勖灭梁之后,从梁国得到的大量赏赐都被纳入宫中,将士们却没有得到多少赏赐,结果使得李存勖军心大失,没过几年各地就接连出现兵变,最终他自己也在兵变中被杀。

    而宋太宗赵光义在这一方面同样犯了一个大错,他在攻破太原灭掉北汉之后,还没有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就不顾将士们的疲劳和极力反对,急不可耐的在退兵途中下令征讨幽云十六州,结果最终大败而归。

    杨渥目前刚刚取得大胜,他可不想闹出相同的问题来。

    魏州,正如杨渥预料的那样,在得知吴军已经攻占洛阳的消息后,李存勖的确是气得暴跳如雷。

    当初杨渥曾经派遣使者出使晋国,劝说晋国放弃进攻镇州,让他们一同南下先消灭梁国,那时候李存勖对杨渥的“建议”还是不屑一顾的;之后当襄陵之战的结果传来,吴军以极为轻微的损失就取得全胜,彻底消灭梁军主力后,李存勖便感到大事要糟。

    那时候他亲自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刚刚击败契丹人,追击敌军至幽州;在得知消息后,李存勖率军疾驰,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赶到魏州。

    可惜即便回到魏州,对于黄河以南的局势他也无法插上手,毕竟只要镇州这个“坑”一天没有被填上,他就不能集中兵力渡河南下。

    所以到了魏州之后,李存勖一面派人催促阎宝加紧对镇州的进攻,一面调动各地军队,在魏州等地积蓄钱粮辎重,开始为渡河大战做准备。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吴军灭梁的速度,也高估了梁国的实力和士气。

    当吴军绕过开封,一路长驱直入,目标指向洛阳时,李存勖便明白梁国将完。

    那时李存勖一度想要改变作战方略,直接派兵在滑州渡河,攻击吴军后路,为梁国减轻负担。

    不过这个计划最大的问题就是后路问题。

    吴国不比梁国,当初吴国水军在围攻郓州时就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那些庞然巨物一般的大型战船,让没怎么见过吴军战船的晋国探子见了之后目瞪口呆,回去后极力强调吴军水军实力强大,在水上难以与之为敌。

    北人擅长骑马,南人擅长操舟,这一点自古就是如此,李存勖对此很清楚;如今又得了探子的密报,就更加不敢疏忽。

    若是直接在滑州渡河的话,一旦黄河水道被吴军战船切断,渡河的晋军就会陷入孤军奋战的下场。

    这种极度冒险的事情,即便是喜欢冒险的李存勖也下不了那个决心。

今晚请个假() 


第六百五十六章() 
从滑州渡河的话太过冒险,若是从郓州渡河的话,杨刘渡的守备倒是做得不错,既有浮桥连接黄河两岸,同时又修建了铁锁封锁河道,足以保证道路的通畅。

    不过从杨刘渡渡河的话同样有三个不利之处,第一个就是杨刘渡周边的地盘都已经落入吴国手中,并且有较多兵力防守,想要从这里取得突破显然不容易。

    第二个问题就是,郓州附近地区并不是吴国的核心地区,甚至也不是之前梁国的核心地区,而且这里地形较为复杂,不仅多山,而且河流湖泊较多,比如后世的梁山泊就在这里。

    在这样的地形条件进行征战,战事很可迁延日久,这对晋国来说没什么好处。

    第三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有共通之处,若是晋军集中兵力在郓州发动进攻的话,处于河北的澶州,相州、卫州等地就会兵力空虚,反而容易被吴军所趁,这也是李存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不仅是李存勖对于要不要立即渡河南下感到迟疑不决,晋国众臣同样为此争论不休。

    不少性格火爆,做事激进的将领对于吴国独吞河南深感不满,认为吴军是抢了晋军的好处,必须给他们一个教训才行。

    而这些主张主动进攻的人里面,又以李嗣源的建议最为激进,他亲自从杨刘渡驻地赶到魏州,向李存勖提出自己愿亲自带着一万军队渡河偷袭郓州,为晋军南下打开通道。

    一旦郓州被攻占,附近地区吴军驻守的兵力并不多,想要攻下来必定容易许多。

    这样的话,晋军就能赶在吴军主力赶到之前尽量扩大战果,然后以逸待劳,设法击破吴军。

    李嗣源的这个想法看上去还是有些可行性的,而且他还提到,即便晋国不主动进攻,吴国也会主动对晋国动手,还不如先发制人,总比被动防守的好。

    此外,郓州等地区吴国也只是刚刚占领不久,还未来得及巩固,人心也没有彻底依附吴国,当地必定还有不少反对吴国占领的势力。

    若是晋军立即南下,这些当地势力或许会群起响应;若是现在不动手,等过上一年半载,到时候人心完全归属吴国,再想攻取就难了。

    到时候吴国得了河南之地,实力必定大大增加,到时候反过来对河北进攻,晋国将永无宁日。

    “总管之言,深得我心,此时我军乃不得不战耳。奈何镇州战事迁延,至今尚未见到破城之日。镇州虽小,却也牵制了我军不少兵力,若是贸然渡河,一旦不能取胜则如何?”

    魏州行宫之内,向来果决的李存勖表现出了与往日不同的迟疑。

    前些日子李存勖抵达魏州后,便下令召集众军做好渡河南下的准备。

    那时候他心中下了决心要渡河与吴军决一高下的。

    然而就在前两天,镇州有不好消息传来,大将闫宝率领的军队竟然十分意外的被镇州军队给杀得大败。

    原来闫宝领兵攻城日久,军队都非常疲惫,且损失较大,只好将攻城的力度降低,改以长期围困为主。

    他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镇州被围日久,虽然目前还不缺粮食,但也不得不未雨绸缪,所以这些日子镇州军队经常派兵出城抢掠粮食。

    前些天,张处瑾突然派出五百人出城,闫宝得知后不以为意,认为这五百人起不到什么威胁,所以下令各军不得出战,放镇州军队过来,准备等这些人抵达后再派兵将其包围消灭。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张处瑾派出的这五百人仅仅只是先头部队,用来迷惑晋军的;在这五百人的后面还有数千精兵跟随。

    如此多的军队出城发动反击,这是一股不容轻视的力量;而晋军却在闫宝的命令下没做防备,结果数千镇州军队猝然而至,对晋军大营发动火攻。

    闫宝惊慌失措,在慌乱之中未能挡住镇州军队的攻势,只好放弃营垒,退回赵州;营垒中大量钱粮辎重为镇州军队所得,费了很多时间都不能将其搬回城中。

    闫宝身为朱温时期的老将,可以说身经百战,投降晋军之后也曾有过突出表现,在幽州之役、胡柳坡之战等重大战役中展示了不俗的才能;然而在这次战斗中却因为轻敌而付出惨重代价,竟遭到大败。

    得知消息后,李存勖差点没气被气死,一面下令以昭义节度使兼中书令李嗣昭为北面招讨使,以接替闫宝;一面也对渡河南下的计划感到迟疑。

    正如租庸使赵季良说的那样:“大王连河北都尚未平定,又想着去攻打河南,百姓早就为沉重的负担压得透不过气来;大王去攻河南,万一不能取得胜利,到时候将士损伤,百姓离心,别说平定河南,就是河北也不复为大王所有。”

    李存审等大将同样出言劝阻,认为当前应该尽快平定镇州,不宜与吴军开战;真正极力主张渡河的大将其实也就李嗣源一人而已,其他有此主张的将领影响力相对较小。

    “大王,末将听说帝王的兴衰都有天命,镇州战事虽然有所迁延,但毕竟没有影响到大局,我军可以以长期围困为主,留下少量军队防止守军出城就是。只要城中军粮耗尽,守军将不战自溃,根本没必要发兵攻城。”面对李存勖的迟疑,李嗣源劝说道。

    “若是大王为了镇州而放弃渡河南下的机会,那么一旦吴国在河南的统治稳固下来,我军将一统天下的一日,大王难道要放弃自己的天命吗?”

    “天命”这种东西说起来玄之又玄,但李存勖却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自己身上担负了统一天下的天命。

    上次契丹人南下时,李嗣昭就是以此理由来劝说,最终晋军只以五千精骑就击败了看上去实力强大的契丹人。

    如今李嗣源同样以天命来劝说,果然让李存勖神情一震。

    的确,他从十多年前起就统领大军征战四方,先解潞州之围,挫败梁军对晋阳的攻势,又在高邑之战取得大胜,一举扭转晋梁争霸的局势,接下来幽州之战平定刘守光,魏州之战彻底夺取河北,这么多的胜利早就让李存勖树立了统一天下的志向。

    若是放弃眼下的机会,坐视吴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