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初得知登陆犹他海滩顺利登陆成功,并伤亡很小的消息后,大家都欢呼异常,可接着几个登陆点的不顺让他们忧心忡忡,甚至感觉到了一丝不妙,因为与先前的估算相差太远了,各方反应回来的信息表明,情报部门掌握的各登陆点的信息似乎过时了,德国的防备人员和配备远远不止原来的那些数量。
难道情报泄漏了?难道德国人突然加强了防备?不,不可能,就算德国人有所怀疑,也不会一下子投入这么多力量吧,毕竟德国的兵力和物资也是大为紧张,不可能随便就改变战略决策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成也好,败也好,我们只有勇往直前”,艾森豪威尔坚决的下了继续进攻的命令。开玩笑,这么庞大的行动,就因为一些差错和困难就立即终止,也太儿戏了,反正这是一锤子买卖,要么德国人败,要么盟军败,艾森豪威尔已经偷偷准备了一份演说稿,万一登陆失败,他就会公开的将这份稿件的内容在全世界面前宣读出来。
漫长的一天在盟军高层的苦等中缓缓走动着,总的来说,坏消息多于好消息,所反应上来的情况无非是情报不准,造成登陆部队准备不足和应对上出错,从而导致伤亡惨重,不过好在各地德军的守备力量远远比不上盟军的登陆部队,虽然盟军损失惨重,但并没有败退,勇敢的海军不惜亲身犯险,尽可能的深入到岸边给登陆部队以火力支援,往往正是他们将德国的炮火压制住,才让登陆部队压力大减,陆军将士也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称海军是上帝派来的英勇之师,有了他们,陆军将士将会所向无敌。
11月3日终于过去,盟军的登陆说不上成功,也说不上失败,因为至少他们在各滩头都占领了一块地盘,可他们的损失却是非常大,五个登陆点平均伤亡就达一万多,特别是奥马哈海滩,美军作战极其坚苦,由于hun乱,很多士兵在滩头成了德国人的活靶子,一天时间伤亡就过了两万,而且只占领了一小块地方,要不是因为天黑,说不定还会被德国人赶回海里呢。
“哦……天呐,怎么会这样?”盟军的高层就有点想不通了,虽然不能说制定的登陆计划有多么的完美,但也不会有如此多的漏洞吧,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好像德国有防范一样,可就算他们有所防范,也不会如此周密吧。
在中国东北沈阳,炎黄军高层也照样在关注着盟军的登陆战。
“盟军最新战况”。
接过情报员递过来的情报,魏晨东认真的看了一遍,嘴角lu出深深的笑意,“有点可惜,要是德国人早点得到那份情报,盟军的损失就更加惨重了,事情也就更加完美了”。
第三九0章 大家都看诺曼底(求票票~~)()
。第三九0章大家都看诺曼底(求票票~~)
在11月4日拂晓,残酷的战斗又开始了,盟军无路可退,要么被人赶下海,要么将德国佬击败,再无二途。
由于战斗的不顺,盟军的很多计划都提前实施了,比如空降,大规模的空降在法国各地进行着,扰乱着德国人的后方,德军也是感到了棘手,还以为是盟军大规模部队打进来了,浪费了很多部队在围剿盟军空降兵上面,盟军的空降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却是拖走了不少德军的军力,从这一方面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盟军的优势空军也大规模出动,每天的架次都在万次以上,对法国进行着全方位打击,以阻击德军地面部队的增援,为登陆部队争取哪怕是一分钟的时间。
登陆战依旧是残酷的,德军的反击特别顽强,盟军要不是仗着人多和物资充足,恐怕早就被赶下海了,但随着战斗的继续,盟军的后继部队一批批的增援上来了,他们逐渐在岛滩上站住了脚,而反观德国人那边,他们的增援由于盟军对地面和交通的封锁,迟迟不能到达,渐渐的开始处于劣势,而随着他们的物资开始告罄之后,他们就只有无奈的投降或者溃退了,五个登陆点先后被盟军部队占领,虽然付出了比较惨重的代价,但至少他们上去了。
“废物,增援部队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上前线,指挥官是干什么的,他们要为失败负责”,得知盟军登陆成功,希特勒在柏林指挥部内不停的咆哮着,感觉完全是增援部队拖了后tui,恐怕那些指挥官难逃下课的命运。
柏林帝国大厦一片寂静,元首现在正在火头上,谁也不敢去触其眉头。而在英国伦敦,盟军统帅部的气氛却要活跃多了,因为不管怎样,登陆总算成功了,虽然不到两天就付出了十多万伤亡的代价,但至少这些英雄为盟军的明天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他们相信,只要盟军在法国站住脚跟,凭几国的底蕴,击败德军只是时间问题。
盟军登陆成功的消息也是传到了苏联和美国。
“这帮资本家终于上岸了”,斯大林不无感慨的,“伟大的苏联红军准备全力反击”。
“不用防着炎黄军吗?”朱可夫不无担心的问着斯大林。
“防是要防,但不用全力去防,魏晨东现在也不轻松,他们还要准备在日本登陆与盟军争时间呢,可没太多精力和时间huā在我们头上”,在战略的眼光上,朱可夫还是比不上斯大林的,这无怪一个是领导人,一个是将军了。
朱可夫想了想也没说什么,苏联想要恢复往日雄风,就必须得先击败德国,至于炎黄军,那要看以后怎么发展了。
东北沈阳炎黄军司令部。
“盟军登陆成功,德国人失败是注定的,希望他们能够坚持得久一点吧”,对于德国人的失利,魏晨东仿佛早就想到了一般,这也无怪乎,德国的资源已经严重损耗,怎么可能凭一国之力比过这么多强大的国家,很多配比都严重不成比例,就算他们后来得知了一些真实情报,但时间有点晚,很多防备还未到位,再加上后期盟军空中的封锁,增援迟迟不能抵达,又加上决策的失误,比如浪费太多兵力去围剿盟军空降部队,这才导致德军最后的失败。
“我们在日本的登陆计划也要尽快进行,日本人虽然没有德国人底蕴那么雄厚,但是反抗决心却要加上不少,谁也说不好会怎样”,魏晨东眉头紧锁,炎黄军没有太多时间休整了,而他们也要面临与盟军同样的问题,选择登陆点,目前,适合炎黄军登陆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北海道,那里离苏联东部的库页岛很近,而且日军在那里的防守要比南部要弱上不少,但是,炎黄军的物资和兵力主要集中在东北和朝鲜,如果再要调度过去很是麻烦,再者,日本的主要力量在南部,到时打下北海道,炎黄军要击溃日本人的反抗信心,必须得南下,甚至可能要打下东京,这样,战线会很长,日本人准备的时间就会很充足。
第二个是九州岛,这里离朝鲜也不是很远,且交通发达,是日本的战略重地,一旦打下这里,会极大的震动日本全国,消弱他们的反抗信心,但是,九州岛的防御很严,民风彪悍,日本的很多精锐部队都来自九州,甚至有九州第一军的说法。
面对两个都有优缺点的地方,炎黄军高层也一时拿不定注意,最后还是魏晨东拍板。
美国华盛顿白宫。
“哈哈……艾森豪威尔将军做得好,让他继续带领部队进攻,以最快的速度打到柏林去,必须的伤亡不用太在意,我们需要的是时间”,美国白宫,罗斯福也是兴奋无比,差点儿从轮椅上站起来了。
马歇尔知道,总统为了与炎黄军进行时间赛跑,已经不管部队的伤亡了,在他们眼中,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政治家与军事家的区别,但他也无权说不行。
军事为政治服务,当接到国内的命令时,艾森豪威尔也很无奈,虽然自己现在是总司令,但也不能盲目的让部队去当炮灰,其他国家的将领可不会任你摆布,所以一些硬仗,就只有交给美国人自己来完成了,只有做好了榜样,其他国家的军队才会好好配合。所以接下来的作战中,美军挑起了大梁,艾森豪威尔也尽量将其他国家的军队绑上战车。
而在东方,苏联人似乎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打起来特别的凶狠,朱可夫这个名将也是不例外,往往让部队不要命的集团冲锋,士兵成片的倒下,但他们却是用大无畏的精神和血肉之躯让疲惫的德军一溃再溃。
“毫无战术可言,盟军根本就是拿人员和物资来跟德国人硬耗,用物资和士兵的生命来换时间,这帮政治家果然够狠”,一个月的时间,盟军就几乎光复了西欧,苏联也几乎光复了德国所占的苏联领土,这让魏晨东感觉到了一些危机感,“对于日本登陆战,我们也准备了这么长时间了,进展得怎么样了?”
“人员已经分别集中与库页岛和朝鲜,大部分物资也都到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陈炳南目光如炬的回答,显然也是充满期待。
“好,后天的天气不错,就选择在那时吧”,虽然魏晨东的声音平淡,但大家也是听出了其中的振奋之感。
第三九一章 登陆日本(求票票~~)()
。1943年12月12日,是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因为今天,炎黄军代表中国正式向日本本土发动了庞大的登陆作战。
炎黄军加上东盟势力,兵力配备达两百一十万人,物资储备近七十万吨,其中步兵师一百六十个,九个装甲师,四个空降师,战舰近千余艘,登陆舰三千六百余艘,另外还有大量的运输舰,补给舰等等,飞机近九千架,各种火炮一万一千余mén,虽然比之盟军有所不及,但是,这些配备主要来自炎黄军一家,而且日本实力不及德国,用这些力量已经够瞧得起他们了。
炎黄军没像盟军那样攻其一点,而是选择了两点进行攻击,分别对日本的北海道岛和九州岛发起了猛攻,没有主次,打成怎样是怎样。
日本大本营知道炎黄军攻击日本本土是势在必行,但是也没想到,炎黄军会选择同时攻击两点,而且是一南一北,这样日本政fu有点措手不及了,因为考虑到炎黄军的主要力量在东北和朝鲜以及太平洋,而且日本的防守核心也在南部,想必炎黄军为了尽快胜利,会选择进攻日本南部,只要南部一失,日本的战力至少丧失十之七八,炎黄军胜局已定了,而现在,魏晨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北海道的攻击几乎不比对九州的攻击差多少,起初,日本人还以为只是炎黄军的佯攻,目的是为了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以让日军的防御分化,直等到炎黄军在罗臼、稚内等几地登上北海道岛时,日本人才真正意识到炎黄军不是开玩笑的。
登陆北海道,炎黄军只用了一天时间,第二天就将胜利果实巩固下来,已经深入进去百余公里,并开始迅速构筑了炮兵阵地,飞机场和物资集散基地,战役的初期目标完成。
相比于登陆北海道的成功,炎黄军攻打九州岛就要缓慢不少了,日本在这里的防御异常坚固,炎黄军的舰队和炮火几乎昼夜对着九州进行狂轰滥炸,但日本人非常顽抗,特别是九州的日本人对天皇异常忠诚,几乎全民皆民,只要能拿武器的,都陆续的赶赴前线,虽然日本人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