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无数的登陆艇被推入鸭绿江中,炎黄军将士争先恐后的冲上去,然后飞速着驾驶着向对岸的日军阵地冲去,只要遇到敌人火力猛的地方,小后羿可不是摆设的,一炮下去,神马都是渣儿。
等炎黄军在鸭绿江对岸站稳脚跟,小日本想再挽回败局已经不可能了,五千多辆坦克和各式战车这么庞大的基数,日本人只在欧洲战场上听说过,还没见过呢,现在突兀的见到,怎能不震惊,国力呀国力,国力决定着一切,小日本真正的意识到中华民族的潜力了。
其实为了防御炎黄军,小日本在朝鲜驻扎的是原关东军主力,也不下八十万人,只是这几年随着战事的进行,老部队被一批批调走了,后面补充上来的都是新人,训练跟不上,装备也跟不上,现在大条了吧,一味的远征,反而把家产都耗尽了。
炎黄军没时间跟驻扎在中朝边境的日军对耗,集中火力从中间的中江撕开一条口子,然后大部队火速冲入朝鲜腹部,再花四十多万人将驻扎在中朝边境的日军围困起来,将他们的后勤补给给断了。
关东军司令还是魏晨东的老熟人梅津美治郎担任,日本人正是考虑到他对东北了解,对魏晨东了解才没让他下来,现在看来,那所谓的了解也只是表面上的,魏晨东这家伙最不喜欢按常规出牌,什么事情他不敢做?刚打了苏联吓住德国佬就来打你小日本咋地?就是台湾和朝鲜一起打又咋地?就让你没脾气,你不是自认为中国通吗?不是自认为对我这个老对手非常熟悉吗?看你这条小蛔虫到底吃了咱肚子里多少墨水。
被炎黄军一通强势的闪电攻击,关东军被打懵了,梅津美治郎更是惊得说不出话来,人家突破防线后不跟你玩了,直捣你的菊花花。
现在日军几乎要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如果是以前还不怕,只要有强大的舰队做支撑,不管是火力还是后勤都有保障,可现在不一样啊,联合舰队主力被歼灭在台湾南部海域,现在所剩的舰艇,哪还敢在中国海域周围晃悠,整个朝鲜四周的海域被炎黄军和新中国的舰队在第一时间封锁了,朝鲜成了一座孤岛。
朝鲜陷落几乎已成定局,日本大本营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朝鲜一旦失去,大日本帝国就要赤祼祼的面对新中国和炎黄军的挑衅了。
陷入疯狂的日本内阁命令东南亚的日军对新中国南部发起反攻,顿时,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是印度的日军,集中兵力,几乎在同一时间对新中国的南部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如同在日俄战争中进攻旅顺一般,日军发起了不要命的冲锋,一个联队一个联队的上,整整激战三个月,日本人没有丝毫突破,反而损失惨重,伤亡不下五十万人,“东方马其诺”这五个字是这段时间日本人说得最多的,他们没见过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甚至认为这新中国南方的防线比那马其诺还要坚固好几倍。
中国人修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也是非常坚固的,修防线也不落后,**早就算到,中国与日本在南部迟早有一战,所以在休养生息的几年时间内,集中了大量军力和民兵建造了一条绵延中越,中老,中泰,中缅,中印几千公里的钢筋混凝土防线,防线的构建模式参照了法国人的马其诺,在防线后方的战略位置还有第二道甚至第三道防线,小日本就算想学习德国佬的迂回方式都不成,新中国只要在这里设置五十万兵力的镇守,就完全可以挡住小日本百万人以上的同时进攻,何况是两百万的军队,就算小日本拿全国的兵力来试一下,也是不怕。
小日本东南亚的兵力一下子损失了五十万人,让他们的防守一下子变得空虚起来,本来被压制下去的游击运动又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起来,再加上新中国的支持,日本人的统治已经动了根本,小日本不得不放弃一些次要的地区,开始收缩兵力。
可以说,炎黄军和新中国联合起来打的两场仗将小日本几乎打回了原形,美国人也是看到了这个情况,罗斯福非常着急,现在在亚洲没有多少实力与魏晨东进行竞争哪,欧洲之战又放不开手,如果任由英国一国对抗德国佬,那创造的大好局面就有可能崩溃了,可如果不在亚洲增强实力,一些好处就要被炎黄军得光了,到时候想让魏晨东这个家伙吐出来,等着吃屎吧。
魏晨东可不管那么多,作为一个未来人,他深知美国人的威胁,现在趁着美国佬无暇顾及亚洲,此时不多占点利益,以后怎么从这些黑心的家伙手上讨得便宜。
炎黄军和新中国的举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炎黄军的魏晨东,从这些年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这个家伙野心勃勃,可不会像新中国中央政府,他们刚掌权不久,也基本上没想过要侵略其他地方,但魏晨东这家伙不一样,苏联厉害吧,照样把你给切了,把美英打得屁滚尿流的小日本也不差吧,照样灭你联合舰队,收南海,夺台湾,入朝鲜,让小日本一点脾气都没有,丘吉尔甚至在背后骂魏晨东是东方希特勒。
第三六二章 争夺西太平洋霸权(求票票)()
。
第三六二章争夺西太平洋霸权(求票票)
面对炎黄军的崛起,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做了战略调整,美英趁小日本新败,其亚洲的势力也趁机发起了一些反攻,收复了一些小日本防守薄弱的地方,但他们主要动手的地方在东南亚和大洋洲。
在东南亚方面,新中国支持当地政府摆脱日本人的控制,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应一些国家的诚恳要求,以及为了国防的需要,中央政府派遣了百余万军队深入到苦难的东南亚各国,以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对于中**队的到来,各国人民仿佛找到主心骨似的,这么些年,他们这些普通民众也是看到了新中国的崛起,大国就是大国,炎黄子孙的崛起之路是谁也挡不了的,他们又仿佛看到如同唐朝一般的盛世中华即将诞生,对于依赖了中国成百上千年的他们,在这种苦难的时候,他们本能的想到了依附,反而对打回来的美英军队甚是不屑,他们比小日本强不了那里去,一样的侵略者。
看到当地人民的排英排美,美国人和英国人尴尬不已,感觉到在亚洲的优越感已经慢慢消失了,它们正向着一个新生的民族蜂涌而去。
对于这一点,罗斯福和丘吉尔也是没有想到,看来现在的人还真是现实,以前中国落后的时候,他们这些家伙还不是一样看不起中国人,现在中国强大起来了,立即跑过去依附,远在他方的美英自然争不过本地的中国了。
英国人切实的看到了自己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在亚洲影响力的减弱,并且这个影响力随着新中国的崛起,将会越来越小,直至最后默然离开这个霸占了几百年的地方。
东南亚有新中国在威慑着,再加上当地人对新中国的向心力,魏晨东不担心美英能在那里得到多大好处,唯一担心的就是大洋洲和太平洋了,新中国的影响到不了那里去,美军在太平洋的舰队看似被小日本狠插了一刀,其实损伤根本就不大,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怀疑是罗斯福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他们之所以还让小日本霸占着太平洋,只因为美军的主力都用到了欧洲,但现在不一样,现在是炎黄军打进来了。
罗斯福总说魏晨东亦正亦邪,胆子也奇大,什么人的好处就敢占,如果是一些地盘掌握在小日本手里,罗斯福相信以后一定可以收回来,但要是掌握在魏晨东手里,天哪,你想让他吐一口出来,等着吃屎吧,所以,在不放下欧洲战事的前提下,罗斯福尽量的在亚洲和太平洋多投入一些实力,最起码要延误一下炎黄军的进展速度,等到欧洲战事有个定局的时候,才能有多余的实力与这个魏晨东争一争。
“将军,拿下朝鲜后,我们就可以以此为跳板,直接攻击日本本土了,也让这帮家伙尝一尝被战火烧身的滋味”,陈炳南充满期待的道,他这话得到了各将军的应和,大家等这一天太久了。
魏晨东听了未做回应,反而眉头紧锁,大家不禁充满狐疑,现在形势一片大好,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攻击日本本土不是我军眼下最好的选择”,良久之后,魏晨东才严肃的道。
“啊?”大家一愣,直捣黄龙还不好吗?如果进展得好,小日本海外的势力就直接崩溃了。
“打仗不只是为了报仇,更要为以后着想……”
“为以后着想?灭了小日本,不是早就着想好的吗?”
魏晨东知道这些将军打仗都是好样的,但一些人的政治眼光并不长远,其实自己的政治眼光也不大好,只是占了是个未来的人便宜,作为一个未来人,谁不知道美国人的威胁,小日本已经不足为惧了,只要把太平洋一封,这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困都可以困死它,如果嫌它死得太慢了,等原子弹造出来之后,送它个三四颗,四五颗,还怕它不死?
“如果直接在日本登陆作战,我们的伤亡将不知何几,古代强大的蒙古人三征日本皆失败,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块硬骨头不益现在啃,也可交给别人来啃嘛”。
魏晨东这话大家就有点听不懂了,如果交给别人来啃了,那好处岂不是被别人得了?
魏晨东知道大家的所想,于是继续解释道:“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多快打败日本,而是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最大利益,大家可别忘了,在太平洋上,还有一个比日本更强大的对手”。
“美国?”大家一致的想到了。
“对,美国,虽然他们现在被拖在了欧洲,但我相信,他们迟早会摆脱,届时,他们肯定会干涉太平洋事务,所以,我们现在主要要做的就是,为了未来与美国佬的争夺中不吃亏,趁这个时机,我们就要做足功夫”。
听魏晨东如此一说,一些人听出了一些苗头,对魏晨东远大的战略眼光,这帮跟着他的将军不知领教了多少回了,现在细想起来确实这样,日本这盘菜就摆在那里,反正时间长点也臭不了,美国人主动去进攻日本最好,炎黄军趁机将西太平洋上的主要岛屿一夺,然后派重兵把守,再将这些岛屿连成一线,凭着强大的国力,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都没有问题,如果西太平洋掌握在了炎黄军手里,其他利益还能跑到哪里去,小日本这块地盘也被死死的囊括在了里面。
“将军的意思是,海上的利益比陆地上重要,我们首选太平洋?”不愧为炎黄军的总参谋长,陈炳南立即想到了魏晨东所指。
“对,掌握了海域,就有陆地,接下来,我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扫荡西太平洋上的一切岛屿,我们要占领它们”。
立即的,魏晨东亲自将一些必须占领岛屿的名字勾画了出来,豁然有关岛,威克岛,甚至离夏威夷最近的中途岛。大家也没想到魏晨东的野心会这么大,这样,就将整个太平洋分了一半了。
“将军,这样恐怕很难避免与美国人的冲突”,一些将军不无担心的道,实无必要的话,他们还是不想与美国这个强敌做对手。
“不,太平洋太重要了,我国以后国运如何,就看我们能在这里占得多大利益,谁也挡不了我们的崛起之路,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