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当炎黄军占领魏晨东指定的多处地点后,国民政府公开发表了抗议,但炎黄军只做了一下口头上的辩解,并没有撤军的意思,国民政府也终于没有信心在如此当下和炎黄军打仗,此事就不了了之。
手上资源多了起来,魏晨东也加大了开发力度,甚至派出军队直接加大出产量,自己用不了的,出口到别国。苏联和大西北合作取得了不少实惠的信息也是传到了美国等政府的耳中,以利益至上的美国首先向大西北伸出了橄榄枝,魏晨东也没有太做作,和美国方面达成了关于粮食,矿产等等方面的合作。
英国等国也相继跟上,大西北的国际化道路也慢慢打开了,这让日本人和国民政府担心不已,不过还好,这些国家与大西北在军事领域方面的合作很少,主要是经贸,而且在目前对中国的态度上,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国民政府,投入立即也大了很多,甚至不时的还与炎黄军生起一些小冲突,这就是政治,背后互相开枪,当面笑脸相迎,其实心里恨不得对方马上玩蛋,对于这一套,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魏晨东也是玩转得过来,该背后阴人的照阴,该假惺惺的时候也要假惺惺表示一下,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了一年多。
在进入939年下半年的时候,魏晨东开始加快准备着。
7月上旬,魏晨东命陈炳南为炎黄军东北抗日总指挥,自己回到甘肃,并把武定邦从安徽调回来,然后自己整兵三十万,在**应允的前提下,借道陕西,进入河南,目前河南还是由国民党控制。
魏晨东公开发表讲话,称炎黄军出大西北只为抗日,不参与国共之间的争斗,但如果任何一方拦着炎黄军驱逐鞑虏,那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不负责,炎黄军号称人民军队,一切以人民为重,那么对任何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敌人,将不会有任何姑息,不惜一切。
通告完备,魏晨东立即安排一个装甲师五百辆坦克开头,一路直指南京,上海一带。
对魏晨东如此目中无人的举动,国民政府自然恼火异常,但现在正与**在湖南,江西一带打得火热,如果此时与炎黄军闹翻,人家有背后捅一刀,那可真是大条了,于是无奈之下,只得忍下这口气,命令**在炎黄军不主动攻击的前提下,让其借道离开。
魏晨东亲自带着几十万炎黄军强势而来,让日本上下一片骇然,这炎黄军手笔也太大了吧,五百辆各式坦克,据说还有不下八百架各式飞机,六百余门各式火炮……这个手笔,日本人自愧不如,直到魏晨东陈兵皖南时,日本大本营还未拿出一个切实的应战方案出来,因为,这一切都太超于他们的预料了,难道他们以整个大西北之力来收复华中地区?
但日本人的幻想没有实现,他们也得知,丝毫不下于这三十万军队的配备开进了东北,这大西北的军事化居然达到如此地步,顿时震动整个日本朝野,兵力和军力预算一加再加,本来准备增兵三十万,直接改成五十万,另外还配备了第三舰队和第一航空舰队予以海上支持,务必要保住现在中国所占地区。
在兵力到达布署地之后,魏晨东和各路炎黄军并没有着急进攻,魏晨东在等一个时机,因为现在这些要进攻的地方,都有西方势力渗入,如果盲目进攻,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弹,这样有些得不偿失了,于是,他命令各路部队加速巩固自己的补给线路,并修筑防御工事和飞机场等等军用设施。
在8月份,武定邦又从甘肃整兵十万,一路经四川,贵州,广西,进入广东,一直开到东莞,此举让人们大感意外,百思不得其解,这炎黄军没事把十万部队开到这里来是何意?但武定邦不管别人是怎么猜的,立即命令部队在东莞一带大造临时仓库,一批批从甘肃运送过来的各种物资都被送抵到了这里屯积起来。
而在这期间,欧洲也是风云变幻,德国的各种举动牵扯着西方各国的心,英法一直实行绥靖政策,让希特勒的野心急剧膨胀,终于在9月日把目标伸向了波兰,悍然发动了突袭,二战全面爆发,在9月3日,英法向德宣战。
“好,就是此刻,全军出击”,得知这些信息,魏晨东眼睛一亮,早已整装待发的军队全线出击。
在东北和华北,包括炎黄军在内的抗日军有兵近百万,日军也有近八十万,在华中,包括炎黄军在内的抗日军有兵五十余万,日军也有三十余万。
延安方面,也不顾当下与国民党作战无暇分身的态势,下令皖南地区的部队尽量配合炎黄军对日作战。
9月3日,魏晨东让其岳父黄克强将军带兵二十万出击上海,而自己也带兵二十万进军南京,准备直捣华中日军大本营,一举将日军华中派遣军消灭掉。
而日军还是低估了炎黄军的配备,整整八百辆各式坦克横行在华中战场上,千余架战机先后从大西北飞抵华中各机场,一千两百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并排而立,这股强大的兵锋也是让松井石根充满无力感,什么时候,中国与日本国力已经倒转过来了。
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显然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疯狂的叫嚣着大日本皇军是不以其他改变就能战胜的。毕竟对中国图谋这么久,花了那么大心思,如果没放手一搏就认输,他们自己都感觉对不住一直以来所花费的精力。
一个装甲师五百辆坦克在先头开路,日军那可怜的97式等等轻中型坦克根本不能予之,刚一露头,就被迅速消灭。
千余架战机轮番上阵,横扫一切阻挡之力量。这样一股庞大的钢铁洪流,让日军充满无力感,魏晨东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其中一路自长江以北直逼南京,另一路由魏晨东自己带领在安徽就渡过长江,同样向南京围击而去,二十万大军仅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兵临南京外围。
第二八一章 炮轰南京城()
。第二八一章炮轰南京城
炎黄军一路气势汹汹而来,让日军和一些西方势力大感心寒,因为在南京,还有不少西方国家的利益存在,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这些国家也是派出了少部分军队在这里,现在,炎黄军强势的将南京城包围,他们自然不干,提出强烈抗议。
魏晨东公开发表讲话,表示炎黄军不会攻击除日军以外的军队,而且可以保证,在炎黄军驱逐出日军之后,各国依旧可以在南京享有目前的权益。
魏晨东的这一举动,让各国代表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魏晨东的权宜之计,不能答应,但还有一些理智的人认为,这是魏晨东在先礼后兵,如果不答应,保不准这个疯子会来个一锅端,如果是以前,还不怕,可现在,大战已经爆发,自己国家根本无暇顾及东方事宜,不可能有多少精力参与与炎黄军的争斗中,这魏晨东还真是选择了一个好时机啊。
最后,这些国家在深思熟虑了一翻后,都表示中立,不参与中日之间的争端,收缩兵力,在自己势力范围打出醒目的旗帜,以防炎黄军误炸,日本人顿时被孤立,松井石根大骂这些家伙不讲道义,落井下石。
9月日,“通知炮兵,控制炮火准确,不要伤及南京市民,另外,加强空中侦察,随时通告日军所有动向……”在南京外围指挥部内的魏晨东发布着一条条作战命令。
下午一时许,在炎黄军炮兵阵地,一百门神州勇士火箭炮和三百门80毫米口径的野战炮并排而立,发出森寒的光芒,一名名炮兵战士光着膀子,将炮口调整好,将一发发炮弹填塞了进去。
“各就各位”。
“预备”。
“放”。
随着一声声怒吼,所有炮管几乎同时一缩,不知何几的炮弹被猛烈的打了出去。
“轰……”炸弹仿佛雨点一般密集的轰炸着日军阵地,只见尘土翻飞,黑烟亮光闪烁不停,惨叫声不绝入耳,日军躲在阵地内一动不敢动。
神州勇士火箭炮准备的时间要长一些,等野战炮打出一轮后,它们也准备好了,“咻……”一枚枚火箭炮顿时飞射了出去,尾焰充满妖艳之气,天地都仿佛为之黑暗了下来,如一道道长虹,拖着长长的黑烟划破长空,迅捷出现在日军阵地上空,顿时袭将下来。
“轰……”仿佛大地在开花一般,烈焰,黑烟升腾而起,伴随着一抹抹死亡气息,一些日军直接被活埋,坚固的防御阵地也被摧毁得一塌糊涂。
响亮的炮声,整个南京城都能够听得见,很多市民既担心又兴奋,知道是自己的部队在攻城了,他们多么期盼能与自己的子弟兵快些见面,这种被奴役的日子实在太难煎熬了,整天提心吊胆的,什么都得不到保障,人命如草芥。
“孩子们,快躲起来,我们的军队要打进来了,把鬼子赶走,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也许明天,或者后天,我们的生活就有保障了”,在一个破败的家庭里,一个年老的大爷对自己的孩子和孙子们道,眼中充满期盼,两年前的大屠杀,他可是记忆忧新,一直隐忍到现在,终于可以看到自己国家的军队来报仇了,怎不大快人心。
“同学们,炎黄军正在攻南京城,我们的国家有救了,鬼子的末日到了,我相信,要不了几天,我们就能亲自去迎接我们的子弟兵了,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要让浴血奋战的子弟兵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我们的问候,大家说,好不好?”在南京某所高校校园内,一位漂亮的女生那清脆的喉咙高声喊着。
“好,抗战必胜,我军必胜……”学生们振臂高呼,他们立即抓紧时间赶制着一面面炎黄军军旗,还写了大量的欢迎标语。
在建邺区一民房外,一位六旬老太太伫立在门口,不大灵光的耳朵倾听着猛烈的炮声,有些浑浊的双眼也是远望着天空飞舞着的炫丽炮弹,她一语不发,一滴滴浑黄的眼泪不自觉的从眼角流下,浑身微微颤抖起来。
周围的人们都知道,在两年前的那场大屠杀中,老太太的老头子被日本人活埋了,三个儿子被屠杀殆尽,女儿孙子也没逃脱这个命运,两个孙女也被禽兽不如的日本人玷污,惨遭杀害,老太太身中两枪昏死过去,却是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但一家子也就只剩下她这个老太婆了,靠街坊的救济过日子,从那以后,老太太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眼见着老了下去,嘴里不停的念着要亲眼看到鬼子灭亡才能咽下这最后一口气到地府去和家人们汇合。
一位中年妇女怕老太太呆在外面会有危险,小心跑过来,将老太太往屋内拉扯着。
“老头子啊,二虎,春桃……你们都睁开眼看看吧,看看吧,你们的仇终于有人报了呀……”老太太突然放声大哭了起来,心中的积怨终于找到了一个渲泄口。
中年妇女也是不停的抹着眼泪,虽然自己一家没有老太太那么惨,但也是深受其害呀,男人离开了,就相当于家中顶梁柱被人拆了,这两年来的生活也是异常清苦。
整个南京城内,有的抱头痛苦,有的喜极而泣,他们互相安慰着,纷纷告之只要熬过几天,就可以真正翻身做主人了。一些西方势力也是窝在据点内不敢随便出来,眼中充满惊恐。
“这魏疯子居然这么强势,恐怕日本人坚持不了多久了”,英国领事不知心中是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