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戎-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到达塘沽的李阶也着手建立河北东西路的司法系统,以代替原本有州县官员兼管司法的制度。汉廷中枢派往各地的法官首先在河北东路扎根,然后又慢慢进入河北西路、河东路,这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中进行,尽管李阶之前已经作了大量的准备,但在他的进程表中,陕西地区的司法变革也得在来年才能全面展开。

    八月中秋日,陈正汇带着他的下属官僚回到中枢——这时大家心目中的中枢,已经不是辽阳府或者津门,而是塘沽了。而当河东马扩带着虞琪的述职报告书进入这座因为政治因素而生机勃勃的滨海城市时,已经是九九重阳节,和马扩一起来到的,还有准备进入中枢枢密院待命的原陕西转运使郭浩,杨应麒率众文臣为他二人洗尘,而众臣则借机同贺杨应麒弄璋之喜。

    从七月上旬到九月上旬,两个月过去了,但燕京还是没有攻陷。倒是河北东西路的人民已经不再需要饱受战火纷飞的痛苦。战乱之后,治安问题通常都会十分突出,为了应付这种情况,几支经过特殊训练的队伍在河北平定之后仍然穿梭于各个州县之间,集中打击聚集在山野中的寇盗,不过对地方治安最有效的手段,其实还不是暴力镇压,而是赈济招抚,尤其是税收减免的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汉廷派遣下去的官员每到一处收复的州县,第一件事情就是张贴榜文安民,榜文的第一条通常就是按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减免农业税。

    “说汉王,道汉王,汉王来了不纳粮”

    这样的民歌传到杨应麒耳朵里时他忍不住起了一阵鸡皮疙瘩,第一反应就问跟他说这首民歌的陈正汇:“这谁编的?”

    陈正汇微笑道:“我一路北上时听见的。沿途民众对此都很高兴呢。”

    杨应麒忙叫道:“这真是胡说八道,谁说不纳粮的?也就是一些地区减免一到三年的赋税,等元气恢复过来,该交的还是要交的。”

    陈正汇哈哈笑道:“那不要紧,那些农夫也不全是傻瓜,只要能给他们一两年时间让他们安生,也就够了。七将军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几年宗弼为了应付战局对河北征敛得好厉害,便是中产之家也多有破产的。现在我们按辽南的税法来征收,便是不减免,百姓们也活得下去。”

    杨应麒道:“这我也知道,只是我总是觉得这民歌不好,感觉怪怪的。”

    陈正汇笑道:“七将军你嫌它不雅么?嗯,虽然不雅,不过很好用啊。很多盗贼就是听了这歌才回家种田的。毕竟大多数人做强盗都是迫于无奈,没饭吃才铤而走险的。”说到这里陈正汇忽然长长一叹。

    杨应麒奇道:“你忽然叹气干什么?”

    陈正汇道:“我叹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有机会将善政惠及中原黎庶了!七将军,你不知道我沿途来看见各州县渐渐安定,心里有多高兴!因为我知道这有我的汗水在里面!昨天是辽南,今天是两河,明天是陕西,等我们把北方的事情都做好了,便是整个天下啊!”

    杨应麒闻言哈哈大笑道:“正汇啊,你的野心,比我和大哥还大!”

    “野心?这是野心么?”陈正汇道:“如果是那也无所谓。不管怎么样,我现在非常高兴,因为我正在做先父想做而没能着手的事情!我终于可以俯仰天地地说一句:这条路我没有走错!”

第577章() 
第577章大汉新政新局(上)

    汉军进入燕京的消息向四方传播的速度比鸽书还快!塘沽包围圈破除以后,塘沽南北两城城门大开,四方人流来来往往,这其中固然有陈正汇、韩昉这样的官吏,也有李世辅等回流的军人,但论到最活跃的却莫过于商人。

    两河、燕京的商人留在本土的大多因遭受战火而破落,但在金汉开打以前,大批有远见的商人早已逃入塘沽或山东避难,保存了元气。这时汉廷势力大盛,燕京、两河逐渐宁定,这些商人便尾随着汉军重新回流,要趁着大乱之后地价便宜重新在河北、燕京置基业。

    两河、燕京的商人是从塘沽流出,而东北、山东、南洋、高丽的商人则是从海陆两道流入。燕京城此时还没打下,但天下的商人都已看好这个地区的潜力。尤其是那个定都传闻,更成为吸引无数商家争先恐后进入塘沽的重要原因。

    “听说了么?京城会定在燕京!”

    “哼!你到现在才听说啊!”

    一艘艘的商船趁着由南向北的季风未结束之前进入塘沽港口,人口骤增让塘沽的各类物价都贵了起来,一些有先见之明的米商已经发了一把,而目光更远的商人则瞄准了塘沽周围几个州县的土地,开始招募流民垦屯,以备将来为塘沽以及绸缪中的京城提供菜蔬之类的物产。至于东北的杂粮、流求的大米更是通过海运源源流入。塘沽周围的土地本来大多位于战场附近,荒芜已然经年,但在战事结束后的短短几个月内,由于大量商人的投资经营却已显现出相当的活力,地价亦因此而有所抬头。

    这日黄昏之时,塘沽著名的酒楼昌平馆迎来了两个客人,这两人都来自东海鼎鼎大名的商业大族,一个姓陈,正是欧阳适的妻族陈家的首脑人物之一陈广湖,另一个姓黄,是东海商业大族黄家的二当家黄旌。陈黄两家在汉部崛起之初并驾齐驱,但十几年下来,两个家族的际遇已大大不同,黄家与汉部接触较早,眼下身家已十倍于当年,然而这十几年来依靠汉部而增殖十倍的家族何止数十个?在许多人眼中,黄家的发展实在是有些滞后,眼下在东海商圈最多只能算是个二流家族,论到显赫,无论如何不能与东海数一数二的陈家相比。所以这两个当初在津门平起平坐的商人,此时进门之时气势上也大不一样,陈广湖脸上是一股傲气,而黄旌则是陪着笑脸,犹如一个跟班。

    昌平馆的掌柜望见二人,慌忙迎上道:“两位,可久等了!”

    陈广湖低声问:“人到了么?”

    那掌柜的道:“到了,到了!”

    便引了两人上楼,来到一间雅阁,门内坐着一个青年,看样子是三十上下年纪,脸上有几分书卷气,但眼角却带着些让人不敢小瞧的褶皱,却是汉廷副宰相陈显的儿子陈楚。

    陈广湖和黄旌一进门,那掌柜的便带上门出去,黄旌忙替两人介绍,陈广湖一见面就深深一揖道:“陈公子果然英姿非凡,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陈楚却只是一笑,道:“好说,好说。”

    黄旌在旁边看见,心道:“这公子哥儿好大的架子!对陈家的人也敢如此!”

    南洋陈家此时在商圈的气焰已经到达不可一世的地步,赵履民、刘介这样的汉部元老遇上他们也退避三舍,在许多人眼里,便是林家比起他们来也要逊色一二分。陈楚虽然是陈显的儿子,但陈广湖背后的靠山更硬,虽然陈楚与陈显亲而陈广湖与欧阳适疏,但陈广湖这次是代表陈家来的,见陈楚如此淡待自己,不免心里有气,心道:“你老子虽然眼下深受重用,但终究只是一介臣工,如何能与四将军相比?”

    他这几年作威作福惯了,若不是正有求于陈楚,恐怕当场就要发作。但他毕竟是老于商场的人了,想着陈奉山交代了一定要将那件事情办成,便压下火气,上来赔笑寒暄,又是攀同为陈姓之渊源,又是攀同为南人之籍贯,但陈楚对陈广湖的态度却始终冷淡,好像对他丝毫不感兴趣。

    兜了老大一个圈子,陈广湖终于按耐不住,说道:“陈公子,这次家兄派我北上,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与陈公子商议一件大事!”

    陈楚满脸讶异,对黄旌道:“黄当家,怎么今天来,不是为了喝酒听书么?”

    陈广湖一愕,心想:“你给我装什么蒜!”

    黄旌忙道:“喝酒听书也是,不过陈当家既有要事要与陈公子说,也不妨”

    他还没说完,陈楚已摇手起身道:“那对不住了,我今天来,就是为了喝酒听书,交情客套、闲情雅致说说无妨,却不想在这浮生半日闲中费心劳力。告辞。”

    黄旌大惊,慌忙劝住,陈广湖也急了,心道:“想不到这臭小子如此摆谱!”他本来不是急躁的人,但这两年只有人去求他,甚少他来求人,遇事便少了几分婉转,这次为形势所逼,不得已咽下这口气来,连道:“陈公子,是我唐突了,唐突了。我们今天只谈风月,不论事务!”

    陈楚这才含笑道:“若是这样才好。”点头坐下,推开了窗,这时楼下已经围满了人,陈楚笑道:“这个公孙叫天,架子倒也挺大的!”

    陈广湖低声问:“公孙叫天是谁?”

    黄旌还没回答,陈楚已讶异道:“陈当家不知道?那还来听?这公孙叫天在塘沽那可是鼎鼎大名啊!说时事,讲战况,那是一等一的卖座!就连七将军也曾听过他的书,陈当家居然不知道?”

    陈广湖甚是尴尬,赔笑道:“陈某孤陋寡闻了,孤陋寡闻了。”

    说话间楼下已爆发出一阵采声掌声,一个驼子在几个帮闲的拥簇下微笑着登台,开演讲说新闻,这回说的却是燕京的战事。其实他一个说书人,能得到多少最新战况?但妙就妙在他善于铺陈,于细节处用心,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倒像他才从前线回来,一切都亲见亲闻一般。

    陈楚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喝酒,一边品评:“这公孙叫天一定有人在前线帮忙打探消息,否则说不出这么细致真切的事情来。”

    黄旌在一旁帮衬着对答两句,陈广湖也跟着赔笑,心里其实却极为窝火,心道:“若不是为了做成建都这单大生意,我们陈家需要向你这黄毛小子低声下气?”

    陈楚对陈广湖的反应却视若无睹,仿佛看不出来似的,又似乎是完全沉浸在公孙叫天所描绘的燕京战事中。

    此刻昌平馆里外不知挤了几百人,个个听得入神,眼见就要进入高潮,忽然门外马蹄声响,公孙叫天听出马蹄声有异,停了下来,连在旁敲打乐器助兴的人也不敢乱动,馆内登时鸦雀无声,便听有人沿街大声喊道:“攻下了!攻下了!燕京城攻下了!大捷!大捷!”

    “啊——”

    馆内忽然爆发出一阵空前的欢呼声,一些年轻人马上就跑了出去狂叫,一些人甚至当场起舞,连公孙叫天也含泪叫道:“大捷啊,大捷啊!”

    这时已没人听见他说什么了,但公孙叫天也不在乎,甚至连昌平馆的老板也不在乎,吩咐下去,几个大汉扯着喉咙一起叫道:“为庆贺大捷,三日之内,本馆酒食半价!”他们的声音传出以后,观众酒客更是欢声如雷。

    陈楚对陈、黄二人道:“燕京大捷,说不定外面有什么庆贺,我想下去看看热闹。”便起身告辞,并答谢二人今日之邀请。陈楚走出门后,便听门内砰的一声,似乎有人一拳打在桌子上,嘴角不禁冷笑:“陈家的人是越活越回去了!就这品性,还想独揽建都这项大买卖!”

第578章() 
第578章大汉新政新局(下)

    陈楚走出酒楼,忽听一个人惊呼起来:“大公子,大公子!你在哪里?萧公子,萧公子——”却见是个衣着不凡的中年,旁边跟着好几个健硕的汉子,陈楚是经历过战场的人,一见这几个汉子,心道:“这几个人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