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散开四处劫掠,这次他们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劫掠到的财物比上个县城更多,对富户、士族的清理也更加彻底。
有钱有粮,想要发展壮大,接下来自然就需要招兵买马。沈奕真派人到城中贫困区给穷人们发钱和发粮,同时动员穷人们加入自己的军伍,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沈奕真的手段和鼓动能力毋庸置疑,一天之内竟然有五千多人申请加入军队。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人多了自然也是一样,新加入的黄巾贼开始清算新仇旧恨,成为了光荣的带路党,对逃过一劫的士族、乡绅再次进行了一次搜捕、诛杀,那些平日为非作歹的士族更是被族灭。
士族之所以是士族,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有钱有势,还因为他们有护院家丁,有忠诚之士,更重要的是人多,黄巾贼这摆明了要将所有士族灭杀的态度终于激起了士族的反弹。士族纷纷联合,在城内和黄巾贼兵爆发了冲突,城中以士族的高宅大院为据点,和黄巾贼进行拉锯战,双方都死伤惨重。但这个战端一起,双方谁都无法轻易停止。黄巾贼兵被拖入了这个战争的泥潭。
为了震慑县城之人,拉拢更多的贫民,沈奕真对每个反抗的士族都是灭族处理,而作为士族爪牙的人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不是被车裂就是被点天灯。随着被灭族的士族越来越多,士族的反抗力度也越来越大。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刘铉趁乱潜入了县城,和县城中的士族取得了联系。经过磋商,智弦和县城中的士族分配好利益之后,于一夜,县城中的士族忽然离开了各自的高宅大院,向县衙、财库、武库等重要位置发动了进攻。
一直龟缩的士族忽然爆发,让沈奕真猝不及防,各方告急,沈奕真不得已只好抽调出所有的兵力镇压暴乱。既然这些士族离开了自己的乌龟壳,沈奕真就要将他们全部诛杀。为了能尽快评定暴乱,沈奕真冒险抽调了一半的城墙守卫。
少了一半的守卫,又是在暴乱发生之夜,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城内,守城的将士也更多关注的是城内的情形,对自己的处境忧虑。心神不属的情况下,强大的武者轻易的杀上了城墙,灭杀了所有守卫,打开了城门,智弦的大军蜂拥而入。
在士族和智弦大军的两面夹攻之下,沈奕真所部大溃败,不过因为还有其他城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沈奕真等人有惊无险的脱身带着一千余残兵败将再次开始了逃亡之路,这次他们逃向的是牟平县城。
战斗持续到了天亮,县城的战斗才基本结束,智弦的军队据守县城中所有要害位置,黄巾贼劫掠而来的所有物资都归他们所有。智弦答应会分一部分给士族,不过清点完物资后智弦发现自己亏了,亏大发了。虽然这个县城黄巾贼劫掠的物资更多,更彻底,但是为了招兵买马,稳定军心,花的也多,总的收获才上个县城的八成左右。
有智弦的军队做后盾,士族开始清算加入黄巾贼兵的贫民。这是灭族只恨,多少士族在这战乱之中灭亡,幸存的士族如何能不恨,所以对付起贫民来可是丝毫不手软,刚刚平静下来的县城又喧嚣了起来。士族开始大肆清洗贫民,所过之处尸横遍野。不管自己的家人有没有参加黄巾贼兵,贫民们皆惶恐无比,四散而逃。
对于逃离县城的贫民,智弦并没有让士兵拦截,士族和这些贫民的恩怨,在县城中,智弦不会插手。这些贫民逃离县城之后,没有谋生手段就会变为流民,甚至形成流民潮。不过智弦可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暗中派人将这些逃离的贫民引导回自己的山寨,自己的山寨可是自己的大基地,也是智弦全力发展的地方。
就在智弦想着怎么从当利县获得更多的好处的时候,又有新的线报传来。
沈奕真没有按照智弦所想的,继续招兵买马积攒实力,等足够强大了才攻占县城。而是带着一千多残兵败将就直取牟平县城,准备拿下牟平县城作为根基发展势力。
沈奕真的这个决定让智弦措手不及,智弦的兵力本就不占优势,怎么敢让沈奕真占据牟平县城发展壮大起来,当下就告别了当利县的士族,点起军马直扑牟平县城,要将沈奕真再次赶出去,不让他占据县城发展势力。
牟平县城的民兵虽然不少,但兵无战心,一触即溃,被沈奕真轻易攻下。这次沈奕真没有再分组劫掠,而是让军队见到什么就抢什么,同时有招收贫民的经验,沈奕真打吧打吧的将钱粮洒下去,劝诱贫民加入自己的军队。与此同时,吸取了上一个县城的经验教训,沈奕真给各士族发帖,邀请士族的家主来谈话。
沈奕真在士族眼中就是一个运气好的山贼,自然不会有士族族长冒险来见他。沈奕真直接拿了几个士族开刀,全族上下血洗,一个不留,然后再次邀请这些士族族长,这屠刀面前,士族族长只好赴会。等到将士族族长都聚集齐之后,沈奕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让士族族长捐献钱粮、人员,帮助自己成就大业,然后就放他们离开。
士族族长无奈同意,贡献了不少钱粮、物资、青壮给沈奕真。看着被释放的士族族长越来越多,沈奕真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吃一堑就要长一智。
第119章 牟平县之战()
沈奕真对士族秋毫无犯,让士族失去了防范,直到黄昏时分,沈奕真的黄巾贼忽然发起了进攻,毫无防备的士族被杀的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整个县城有头有脸的人几乎都被沈奕真杀的一干二净。吃一堑就要长一智,既然知道了士族是潜在威胁,而且威胁还不小,就要一次性肃清,省时省力。
肃清了士族,沈奕真继续招兵买马,准备好好的防守牟平县城,将这里作为自己的重要据点。等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壮大之后,再向四面八方攻略。和其他黄巾军的势力连成一片。
就在沈奕真消灭了士族,连夜查抄士族的家,劫掠金银财宝的时候,智弦的军队又到了城外,有内应加上实力强大的智弦、刘铉亲自出手,城门很快陷落,智弦的大军涌入城中。
这次城门一陷落,沈奕真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消息,不过沈奕真并没有如以往一样跑路,如今县城里可没有士族捣乱,还不信守不住县城,于是调派兵马前去夺取城门,同时下令全城的黄巾贼前去攻打城门,将城门重新夺回来。
智弦的军队虽然比黄巾贼兵要精锐一些,但人数比之黄巾贼兵要少太多了,只有两千人,而黄巾贼兵有八千人左右,哪怕一方是刚刚拿起兵器的农民,一比四的比例也实在是太大了。在正面战场还有可能以英勇击溃敌军,在这巷战之中将士不了解战况,打的是消耗战,自然是人数占优的一方有优势。
“少主,怎么办,这些黄巾贼刚刚血洗了士族,得偿所愿,锋芒正盛,久战对我们不利啊!”刘石着急的来回踱步。这可是他们安身立命的资本,若是在这里消耗的一干二净,还能去哪里成就一番功业。
“少主,不如我们撤退吧,等到他们锐气消失再反攻。”刘铉建议到,看着死伤惨重的将士,他脸上也布满阴霾。
“不能退!”刘星急忙反对,“这支黄巾贼一直被我们追着打,犹如丧家之犬一般四处逃亡,面对我们他们心里会有阴影,难以发挥出全力,若是我们撤退无异于告诉他们,我们是可以战胜的,那么下次再讨伐,将陷入更艰难的苦战,将士的伤亡将更加惨重。”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么?”智弦还是认可刘星的军事才能的。
刘星拳掌交击,心中着急,大脑却如一团浆糊,怎么都想不到一个好点子,“黄巾贼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不擅长阵地战,巷战才是他们所长。攻城以攻心为上,若是,若是有办法让这些黄巾贼认为自己陷入了绝境,自己必败无疑,那么此战可胜。”
攻心?智弦忽然有了一个主意,这黄巾贼没有经过训练,打战就是一窝蜂的行动,顺风浪逆风投,只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必败无疑,为了身家性命着想,他们不会考虑怎么翻盘,而是会直接崩溃。
“我有办法了,黄巾贼将大部分兵马都调来攻打我们,其它城门的防守定然薄弱,刘铉你率领500将士奇袭东城城门,刘石你率领500将士奇袭西城城门,夺下城门之后擂鼓,大造声势,如今黑夜,人数难辨。加上围三阙一,黄巾贼兵未经训练,定然惶恐,胆小之人必定夺路而逃。而只要有人带头逃跑,必然引起连锁反应,所有黄巾贼将开始溃败,溃败之势一成,贼首沈奕真也无可奈何了。”
“诺,属下遵命!”刘石和刘铉率领人马出城而去。
“巷战对我们不利,构筑防御工事,让士兵们退回来死守吧!”
“诺!”刘星为黄县设计过巷战的防守,有一整套完整的做法,当下就指挥人马快速的构筑起防御工事,让士兵一步步退回来死守,并借助防御工事,给黄巾贼带来了大量的伤亡。
随着智弦的军队退守城门,让出了一半城门前的空地,这一来是为了方便剿杀黄巾贼兵,二来是为了让更多黄巾贼兵看到战况,消磨其斗志、士气。
指挥战斗费智弦所长,智弦将指挥权全权交给了刘星,让他指挥战斗。刘星指挥起巷战是得心应手,借助各种他设计的防御设施,以最小的代价给黄巾贼造成了大量的伤亡,以巨大的伤亡比震慑黄巾贼兵。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两个小时内,沈奕真组织发起了五六次进攻,但除了留下一地的死尸外,依然没有攻破刘星镇守的阵地,看到了战斗的惨烈,双方的阵亡比例,黄巾军大量的敢战、好战之人战死,剩下的人多有些缩手缩脚,战斗陷入了僵局。
就在此时,忽然东方鼓声震天,鼓声未停,西边又是鼓声大作。刘星命人擂鼓,三方呼应。黄巾贼再傻也意识到了,官军来援了。不多时,有黄巾军在报,东门、西门城门失守,大量的官军占据了城门,至少有数千人,准备向城里发动攻击。
黄巾军大乱之时,刘星命士卒齐声喊话,告知另有一路五千兵马绕道抄北门去了,到时候四个城门一堵,就要关门打狗,喝令黄巾贼投降,只诛首恶,从者放归,继续务农。
在死亡面前,毫无准备的黄巾军大乱,恐惧是会传染的,且又有退路,已经有部分黄巾贼弃械投降。
“渠帅,快走,兄弟们保护你杀出一条血路,从北门离开,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个黄巾贼小兵跑到了沈奕真面前谏言。
沈奕真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又战败要逃,他不想跑了,一直被人撵在后面的感觉太差了。
“你们,保护渠帅,我们冲,从北门离开!”这黄巾贼小兵一个眼神示意,两个黄巾贼小兵顿时架起沈奕真就跑。沈奕真一跑,他的亲兵连忙跟了上去。而沈奕真的亲兵一走,黄巾贼顿时失去了主心骨,剩下的黄巾贼或者跟着一起跑路,或者直接器械投降。
见时机已到,刘星一声令下,将士离开防御设施,发起了攻击。
第120章 小兵()
东西两城门的军队发动了攻击,沈奕真的亲兵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夺路而逃,没了主心骨,黄巾贼就如同一盘散沙,将士所到之处,纷纷弃械投降,没有丝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