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来了。
“这些都是符政委告诉你的吗?”过了一刻,熊大娘颤声问儿子方文说。
“不是。”熊方文摇摇头,“这是陈士渠参谋长告诉我的。他还说眼下是***和国民党合作抗日的时候,符政委轻易不对人提起这些,免得人家说***不忘旧仇,总想算旧账,妨碍团结打鬼子。”
“多好的军队多好的人呵!”
熊大娘现在更加钦佩八路军了。为了国家大事和黎民百姓,忍下了这个难忘的血海深仇,眼泪咽进肚子里,和杀害自己亲人的凶手罪魁一道共事。
“妈,”熊方文亲切地叫了一声,委婉地说道,“***为什么要跟国民党合作?红军为什么要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咽草根,千里迢迢地跑到咱们这里来?鬼子一进关,中央军一个劲地往后撤,忙得连鞋都提不上,八路军却不怕艰险困苦迎着鬼子往前冲,这又是为了什么?一句话,为了抗日救国,为了解救乡亲们不受鬼子糟害。妈,这么好的军队这么好的人,咱能眼看着他们被地主财东勾结小鬼子把他们逼走吗?”
桌上的饭菜都已凉了,熊方文没有心思顾到这些。熊大娘也不同往常那样,寸步不离地守在桌边催促儿子吃饭,而是静静倾听方文说下去。
“妈,”熊方文的眼神分外明朗热烈起来,激情充沛地接着下去,“咱们庄稼人祖祖辈辈被地主财东踩在脚底下,做牛做马翻不过身来,熬到今天出了个***,这是咱们天大的福气呀。眼下实行减租减息,往后还要土地改革,打倒地主,穷人分田,那时候工人农民管理国家大事,人人有工做,有田种,有饭吃,有书念,日子多么美好呀。”方文说道。
“是呀!”
“耳听为虚,眼见是实,***八路军在咱村里住了个把月了,他们说的做的,哪一点咱们不是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你看胡政委、罗政委、陈师长、陈参谋长还有肖主任、县委邱书记,他象是那号坑蒙拐骗、为非作歹的人么?妈,咱要一心向着***八路军,可不能跟他们三心二意呀!妈,你说我这些话对吗?”
熊大娘被儿子方文的诚挚深深感动了。她早就看得出儿子自从同***八路军接触以来,他就被一种新的力量所吸引、感召和熏陶,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加聪明和懂事,不再象过去那样的粗鲁莽撞了,开始学会冷静地思量和处理事情。说出话来,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也不象过去那样的拙口笨舌了。
“***八路军真会造就人材呀,俺老婆一看到一想到这些就满心欢喜和感激。儿子你今个说的这些话,句句打在我的心坎上,跟俺相投相合。”
“好呀,妈妈又进步!”
这时,胡服,罗荣桓、朱瑞、陈光、陈士渠、肖华、曾国华、符竹庭这些善良正直的形象,一齐在脑海里涌现,紧接着耳际又隐隐响起了熊老七和狗腿子张小二的恶毒的声音,一种严肃的责任感紧紧地攫住了她,对白天的那种顾虑和犹疑的态度感到后悔了,便果断地说:“儿子,你说的都对!熊老七不知道在耍些什么鬼把戏哩。快把这事告诉胡政委他们吧,好让他们早有个防备。”
“妈,你想开啦,我马上去找胡政委他们。”熊方文高兴得眉开眼笑,从板凳上跳了起来……
院子里响起了一阵脚步声,胡服和罗荣桓等人回来了。
在熊方明的堂屋里,胡服、罗荣桓、朱瑞、陈光、陈士榘、曾国华、符竹庭围坐在桌边,注意地听完了熊大娘数说熊老七那些造谣挑拨的话。
“天下乌鸦一般黑。北方地主也并不比南方地主开明些!”曾国华愤慨地说道。
“只能说更坏!”陈士榘激愤起来,“在过去阶级斗争的年代里,他们预感到本阶级的末日,疯狂地向人民反扑,这倒也不足为奇。可是在今天这民族解放战争时期,他们连一点民族气节都没有。”
胡服深思地说道:“也还不宜一概而论。事实证明,一部分具有些民族意识的中小地主,他们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感召之下,同时考虑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经过我们的宣传教育,一般还能赞同减租减息,这正是党制订这项政策的依据之一。但是,对于大地主熊老七之流,却不能抱有任何幻想。”
“他们的阶级警惕性强得很呐,手段也挺毒辣。”罗荣桓说道,“我们刚到滨海地区的赣榆,他们就串通国民党顽固派,想趁我们还还没站住脚的时候挤走我们。减租减息刚附开始,他又利用方文兄弟是独子,造谣破坏,瓦解我们和群众的关系,企图使减租减息运动发动不起来。”
“罗政委,您尽管放心。”熊方文急急插进来说,“熊老七这些谣言,骗不了也吓不倒俺娘儿俩。”
陈士榘紧皱双眉,气愤地说:“熊老七真够阴险,他知道大娘和方文兄弟很得乡亲们的信任,老胡和老罗又住在熊方明家里,是我们最亲近的人。若是能把这根旗杆砍倒,就会在群众当中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他就亲自找着大娘开刀。”
陈士榘的这些话,使熊大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熊老七险恶用心!深深地觉得辜负了***八路军自己的信任。悔恨,自责,使她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是揉搓着衣角,心情沉重地连声说道:“唉!都怪我一时糊涂!糊涂!”
罗荣桓笑眯眯地说“不!大娘,我们很感谢您老人家。您及时地揭发了熊老七的阴谋诡计,应谢谢才是呀!”
“首长太客气!”
罗荣桓看着熊大笑了笑接着说,“从这件事看来,熊老七的破坏活动绝对不止这些。可是,他估计错了,真正觉醒了的群众是不那么容易欺骗蒙混的,就算一时得手,终究要被揭穿,我们应当相信群众。”
胡政委接着说:“地主的那一套鬼把戏,今天要失灵了,这样只能更加暴露和孤立他自己。当然,也要恰当地估计到我们的工作深度和现阶段群众的实际觉悟程度。今天,熊老七来这么一手,会给我们增加一些困难,不能存在任何的麻痹和侥幸心理。”
“对,应该马上调查一下,进行宣传解释,免得工作处于被动。”朱瑞说道。
院子里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朱明远撩起竹帘走了进……来。他不知道众人在商讨些什么,又见熊大娘母子在座,稍稍迟疑了一下,便在熊方文让出的长凳一端坐下来。
第五十一章 官民同心()
肖华从朱明远的脸色上,觉察出了他的几分来意,便问道:“明远同志,有什么事?是不是关于熊老七的破坏活动?大娘刚才揭发了一些。你知道些什么情况?谈谈吧。”
朱明远县长说道:“熊老五和张小二借商量缴租和催债为名,大放狗屁,还在村里找到几个平日靠近熊老七的家伙,也跟着帮腔说坏话。他们说什么减租减息破坏了祖辈的老规矩,挑拨主佃不和睦,别人的肉长不到自己身上,这是伤天害理的勾当,会招惹得天怒人怨的。”
陈士榘气得把把眼一睁:“他,他还说什么?”
“还说已经同县内外大地主取得了联系,***八路军若是坚持实行减租减息:他们就请小鬼子发兵‘扫荡’这里,把***八路军统统赶走。对接受减租减息的人家,按照实减的加倍偿还给,以儆效尤人心。又说***八路军实行减租减息,是给大大伙一点甜头吃。等减租减息一过,就强迫年青人当兵,离开赣榆,拉回山里打游击去。”
“老百姓有些什么反应?”胡服问道,“还没来得及仔细了解,可以肯定部分群众已经产生了顾虑。”朱明远皱皱眉说,“熊方建娘听了这些话坐立不安,晚饭也没吃,哭哭啼啼地拖着方建不让他今晚出来开会。我已经布置工作组的同志,要他们赶快调查详细的情况。”
“好个熊老七真是该死!该死!“熊大娘连声诅咒。
“咱绝不能让熊老七这样横行,得狠狠地惩治他一顿。”熊方文眼睛瞪得彪圆。
“熊老七不单是存心破坏!”陈士榘插上来说道,“可是,有些谣言倒不妨看作是一种提示。赣榆**县府发布了减租减息的文告后,川岛芳子又秘密地来过赣榆几趟,前天又发动了几次大扫荡,这些显然都和川岛芳子策划有关!”
跟在谷牧之后,一直没有说话的宋继柳忍不住了,说“他奶奶的鬼子头子腾本和罗川都打着是秦朝徐福后代的幌子,利用赣榆人敬仰徐福的心理,麻痹当地几个大地主。我们不宜只把注意全力放在熊老七身上,还要通盘研究一下整个形势才好。”
“他们真要调兵遣将跟咱们打仗吗?”熊大娘听到陈士榘这番话,有些吃惊了。
肖华安慰大娘说:“这些大地主大财东们,什么坏事都会干得出来,咱们要有这种防备才行。***八路军是不怕他们同小鬼子穿一条裤子的,就是怕乡亲们不跟咱们一条心。”
“若是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也只能怪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家,而不能责怪群众落后。”罗荣桓加重语气说道。
“问题正在这儿。”陈士榘带有几分自责地说,“这些日子来,我们注意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而对地主阶级可能的破坏活动的防范不够。在宣传工作当中,有些片面强调物质利益,缺乏尽最大努力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当地主的谣言—起,部分群众就容易迷失方向。”
胡服接过来说:“在当前的民族解放战争时期,我们不去过多地宣传阶级斗,但这绝对不是意味着阶级斗争就不存在了。减租减息固然是民族斗争的需要,它本身实际上也就是一场阶级斗争。我们应当让群众认识到减租收益是他们正当的劳动所得,既不是我们的恩赐,更不是地主的恩赐。只有这样,群众才会自觉自愿而又理直气壮地参加到这场斗争里来。”
“有的同志还或多或少地把希望寄托在地主的开明上,发动群众不够大胆放手。”朱明远说。
“这种思想最要不得!”罗荣桓断然地说,“这只能加重群众的观点,模糊他们的阶级意识,削弱他们的斗志。”
“这不只是个认识问题,严格地说,也是个立场问题。”朱瑞的口气异常严肃。
“认识问题也好,立场问题也吧。我看还是先研究一下当前的实际问题吧。“陈光显得有几分着急了。
“总之,对于一些基本指导思想还是应该明确的。”胡服说道,“过去我们向干部交代不够,使工作走了一段弯路。”
“是呵,应当认真检查,接受教训。”罗荣桓点点头,然后扫视众人问道,“情况就是这样了,大家看该怎么办?”
“要马上向群众揭发熊老七的阴谋,消除群众的顾虑。”陈士榘道。
“照目前情况来看,光靠一般的宣传解释,怕是不足以进一涉地深入发动群众了。”胡服思索了一下,脸色沉毅,语气果断地,“应该跟熊老七先来一次严肃的集体谈话,要他承认错误,表示态度。然后召开全村的群众大会,要他当着乡亲们的面坦白认错。”
“对!应该狠狠地惩治这个老狐狸一顿。”熊方文第一个热烈赞同。
“好,好。”胡服点头同意,又说,“为了培养骨干,教育群众,除了工作组的干部之外,还不妨吸收一些积极分子和基本群众参加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