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磷的*,将气体引爆并使飞艇气囊燃烧坠毁。
话题有些扯远了,言归正传。正是因为德国人的飞机强大,让法国军队在战场上吃了很大的亏;整个欧洲战场西线和德国人作战的主力就是法国军队而非英国军队。到一九一六年,英国人在欧洲大陆的军队,包括了在土耳其海峡登陆的那一部分在内,总兵力没有超过七十万(历史上更少,只有二十多万;但现在赵天一的蝴蝶翅膀引动下,这些都发生了变化),而法军人数却超过两百五十万。整个西线,只要有战场,必然就有法国军队;因此在这种大面积大范围作战情况下,遭受德国空军打击的概率法军自然远高于英军。法国人大概统计了一下,从一九一五年下半年飞机开始大规模用于战场扫射、轰炸之后到一九一六年初的半年多时间,法国地面军队遭受的德国飞机攻击次数超过了六百次,平均每天超过三次。因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多达三万余人,各种军械损失不计其数;而随着德国人飞机的越来越先进,这种打击和损失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法国政府一方面加紧了对国内飞机工业的研究生产,一方面开始把眼光投向了外面,美国和英国、意大利等,都成了法国人关注的对象;法国人频频派出人员到这些国家的飞机工厂进行参观评估,以决定最后向哪一个国家请购。很快,前往英国进行观察的人员发回了一份报告,报告的内容却不是英国飞机的性能状况,而是一份英国人从遥远的中国购买飞机的相关资料。对于从中国购买飞机,法国政府也知道这件事,并且这件也购买了一部分,只不过数量比起英国人,就少了很多,因为英国人也只是购买了区区一百余架而已。这份情报的重点不在这上面,而是告诉政府有关人员,英国人正在准备从中国购买最大型轰炸机的全套生产技术,以备在英国本土生产,加强其空军力量。
这个消息可以说在战争年代非常的正常,没有什么让人觉得额外有什么,但是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却有另外一个想法。众所周知,法国和英国历史上并不像现在这样友好,两个国家长达百余年的战争就是一个写证,而法国现在的相当一部分领土,就是从英皇手里夺过来的英国属地。现在的英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领土(殖民地),还有一支最强大的海军。法国人只有在陆军上远超英国,这也是法国人唯一可以让自己觉得胜过英国的地方。但现在,又一种新的战争武器出现了,而英国人似乎要走在法国人前面了;已经在海军方面落后于英国的法国,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空军发展变成海军第二。这样势必让自己的军事实力更落后于英国,所以,对于来自英国的文件,具有“长远眼光”的普恩加莱总统比任何人都重视。
于是,从一五年十月份开始,总统建议法国也向中国人购买这款被英国情报机构说成是拥有可以投掷“巨人的爪痕”*的最大轰炸机的生产专利。起初反对的声音自然不绝于耳,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工业落后,偶然的一次飞机成功并不能代表什么;发展飞机,还的靠法国自己。这其中主要是一些从事飞机研究的大企业大财团,他们担心如果引进的飞机真的很适合战争,那么政府对于自己的研究投资和飞机订单必定会大大减少。但是两件事促成了法国政府最后还是同意了总统的建议,转而向中国人伸出需要帮助之手;哪两件事呢?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二七八章 整顿全军(1)()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七八章整顿全军(1)
和第一个原因相比,第二个原因让法国人觉得更加的现实和迫在眉睫。战争进行到第二个年头的一九一六年,法国虽然抵挡住了德国人的疯狂进攻,并在西线大部分地区和德国军队陷入胶着状态。但战争毕竟是在法国自己的国土上进行,对国家的破坏和国民的生产生活影响不言而喻;而且到了这个时候,法国人发现,德国似乎在秘密地集结和调动军队,似乎要对法军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击行动。这种迹象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法国人觉察,直到一九一六年一月初,英国情报机构向法国人发出警告,法国空军派出数十架侦察机冒死低空侦察,发现德国人正在往凡尔登方向悄悄结集兵力。但此时法军总司令霞飞却认为这是德国人的阴谋,只是故意迷惑法军而已;因为在巴黎的另外一个方向香贝尼地区,飞机侦察也发现了大量德军集结的迹象。
自从战争一开始的一九一四年,德军无力攻克凡尔登而转移进攻方向之后,法国人就认为凡尔登要塞已经过时,霞飞在第二年即一九一五年即停止强化要塞。而此时德军向香贝尼移动的动作使霞飞异常警惕,他认为德军会向香贝尼进攻,然后从这里进军巴黎。但随着德军结集迹象的渐渐明显和暴露,飞机侦察发现德国大量的火炮正在运抵凡尔赛方向,并且在凡尔赛东北方向德军占领区后方发现几个机场以后,英法联军终于弄清了德军的真正意图,明白德国人的主攻方向。不过知道是一回事,想要瓦解德国人的进攻又是另外一回事;法国军方高层的一部分将领在经过仔细的演讨之后,认为只有主动进攻,才是解决德国人攻击的最好方法。法国总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也积极建议总统授权法军总司令霞飞,让他指挥法军主动出击。
谁知霞飞和前线的法国将领们都反对这样做,在凡尔赛方向指挥法军的要塞司令官贝当就第一个反对;认为法军和德军的战壕阵地战已经打了半年多一年时间,双方在各自的阵地后方都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飞机侦察获悉,德国人的工事群连绵长达八九公里,要是法军没有大量火炮或者飞机进行先期轰炸的话,主动进攻实际上是让士兵送死。事实上也是如此,双方交战区域前方都有一个两三公里的无人区,不是不想派部队进驻,而是无法进驻,因为双方机枪火力随随便便就可以覆盖这一地区。如果是大规模进攻,不首先解决战壕工事以及里面的许多机枪火力点,士兵的冲击是徒劳的。而拥有大量飞机的德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可以在进攻前用火炮和飞机的轰炸,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摧毁法军阵地上工事的目的。
军队将领们的要求,刺激着法国政府高层。面对德国人即将开始的进攻,自己手头上又没有一种合适的武器,普恩加莱总统的提议最终被默认了,而此时,距离德国人发起进攻,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匆忙的法国人在进行了一次闭门商讨之后(将军们提了一大串战争物资清单,包括大口径火炮、大载弹量轰炸机、性能优异的战斗机等等),远在万里之外的法国驻华公使康德就开始忙碌了,而法属印度支那总督阿尔贝特萨罗也接到了国内的命令,要他相机行事。相的是什么机,国内却没有说明,直到白里安总理让他罗列一份东京地区(越南北部)的有关资料报告以后,萨罗总督好像才知道了些什么。
回到北京的赵天一,马上就被总统袁世凯和陆军总长段祺瑞两人找了过去;袁世凯是询问南方战争进程问题,以及冯国璋担任讨伐军总指挥之后部队的表现。在袁世凯心里面,已经对冯国璋打上了问号,他可不放心冯国璋又开始统帅数万大军;只是英国人想要的军火工厂全部在山西,多少都和赵天一有关系,哪怕是一些藕断丝连的关系。赵天一必须回来,要不然这笔生意不好做,政府谁去了都不好使;不是说山西不配合,而是政府在这里面分成的问题。在中南海怀仁堂小客厅里面,看着有些风尘仆仆的赵天一,袁世凯有些歉意的说到:
“健行,其实我是不希望你回来的,南方的剿匪事情刚刚有了一个好的转机,陆匪及其党羽眼看就可以拿下;这个时候将你换下来,对战局是不利的。况且冯华甫已经快六十岁的人了,让他在前线操劳,我于心不忍呐!不过英国人要的东西很多,我让芝泉(段祺瑞)派人估算了一下,要值好几百万大洋。这些收入对政府来说,确实也是一大笔巨款;不过,这许多事少不了你的参与,菊人已经和我谈了很多次了,政府在教育、铁路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缺额很大。。。另外你父亲的交通部也需要在全国修建公路,这钱。。。。。。”。
说到这些,袁世凯有些不好意思,他这是明摆着跟女婿要钱。中国银行的股份,经过这么多年的软磨硬泡之后,赵天一系统的人终于让出了部分股权,让政府控股由原来的百分之二十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九。不过银行最重要的董事长一职,却还是由赵天一系统的孔祥熙担任;所以政府在很多需要钱的地方,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满足。原来跟五国(英、法、德、俄、日)银行大借款的目的就是想要投资在国家建设上,结果孙大炮等人的“二次革命”爆发,逼迫政府有将借款中的大部分换成了军火武器,用来和南方的叛军作战。这么一来,政府在建设上的资金自然就不足了,每年还要归还五国银行大量的本金和利息;现在想起这事,袁世凯就恨孙大炮一伙牙痒痒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可以原谅黄兴,却对李烈钧等几位在那时起兵的革命党将领心怀耿耿;就算是从上海回来的国务卿徐世昌亲自说情,袁世凯都不肯轻易放过他们。弄的李烈钧几个身在上海却不敢公开出面活动。
在一边的段祺瑞也知道总统的为难之处,一国之总统,现在竟然开口向自己的女婿问钱,真的很尴尬。原本段祺瑞想由自己出面,或者让和赵天一关系比较好的王士珍从四川写信过来谈;但袁世凯都没有同意,认为还是由他来说比较好。而且还不能在家里,一定要在办公场所,这样才显得正式,也让赵天一不好推辞。不过他在听到袁世凯说冯国璋“快六十岁的人了,让他在前线操劳,我于心不忍”的话时,心里面不禁有些好笑。老头子的心思他哪里能不清楚,还不是担心冯国璋坐大;不过他和冯国璋两人之间本来就有矛盾,也不愿意看到冯国璋东山再起的样子,心里面也是有同样的想法。这一点袁世凯也知道,要不然也不会当着他的面说这事;不过段祺瑞听完袁世凯的话,觉得自己也该帮衬一下。
“健行,总统也是为了国家着想,现在的各省,都在效仿山西大力发展工业,以及修建交通设施;铁路地方上没有办法,所以他们就修公路。听说山西那么一个多山的省份,公路修了很多,每个乡都通上了土石公路,而各县城之间,已经是沥青路面了,比起南方富裕的省份还好。现在山西造的小轿车,比起外国进口的也不差,外省很乡下的地主想买,但就是怕到时候没有路走,所以他们对修公路很热情”。
说这番话的目的,并不是真的在夸山西公路修的好,其实陕西的公路修的也不错,只不过段祺瑞是想让山西出身的赵天一高兴一下而已,为接下来的话做铺垫。他其实也是和袁世凯一样的想法,银行里面的钱,那也是有数量的,这一点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周自齐最清楚不过。别看袁世凯和段祺瑞都是行武出身,对经济一点都不懂,但是他们都很相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过学、担任过清驻美公使馆参赞、领事的周自齐。在理财等方面,周自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