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战争朱温并没有参加,他暂时还不想跟以前的同殿之臣尚让为敌,再说了,唐军也怕他这个大齐的降将在阵前反水,朱温的战斗力太强,到时候如果朱温倒戈一击的话,足以让唐军的联军崩溃。
朱温也乐的清闲,最主要的是能保存实力,庞师古带领的三千人也都是在夏阳新招募的新军,并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队,虽然去了前线,李克用和王重荣等人也不可能让庞师古这个不稳定的因素参战。
索性朱温就在家里练习一下武功,顺便传授一下侄儿朱友宁一些简单的武艺。张小惠和韦凤也可以有时间多在朱温身边呆着,朱温也顺便让他们跟着学一些简单的拳脚和吐纳之法,能不能学成就看他们的造化了。各人资质不同,学武功这种东西不比其他的,如果资质太差的话,即便是你再勤奋,也未必能够练成上乘武功,这是朱温习武这几年来所了解的道理。
虽然朱温没有出同州一步,可派出的斥候却每天都把前线的情况传递回来,让朱温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住当前的局势。同州不是久留之地,这一点朱温早就知道了,毕竟同州距离长安太近,地势又比较险要,易守难攻,把朱温这个大齐的降将放在这里就像是一刻定时炸弹一样,李唐王朝哪里会放心?
朝廷早在数日前就发来了公文,答应在收复长安以后调任朱温为宣武军节度使,宣武军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又经过了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田地荒废,兼之处四战之地,稍有异动就会面临周围藩镇的合力进攻。李唐朝廷这个算盘打的不可谓不精,可朱温却并不在乎那些,正因为宣武军处四战之地,这才有更多的机遇,无论任何时候,有危险就有机遇,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
梁田坡的大战终于要开始了,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朱温能做的只是静候战事的发展而已,对于这一切,他无力改变,更无力去左右整个战局的发展
第245章 大战梁田坡()
朝廷早在数日前就发来了公文,答应在收复长安以后调任朱温为宣武军节度使,宣武军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又经过了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田地荒废,兼之处四战之地,稍有异动就会面临周围藩镇的合力进攻。李唐朝廷这个算盘打的不可谓不精,可朱温却并不在乎那些,正因为宣武军处四战之地,这才有更多的机遇,无论任何时候,有危险就有机遇,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
梁田坡的大战终于要开始了,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朱温能做的只是静候战事的发展而已,对于这一切,他无力改变,更无力去左右整个战局的发展
杨复光虽然病的不轻,可这种大战在即的时候,他也在几个小太监的搀扶之下登上一个小山坡,周围是忠武军的几位心腹将军。满头白发的杨复光用他那有些昏花的老眼看着山坡下如蝼蚁般的士兵,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头。
唐军的先锋是李克用的番兵,他们大多是塞北之地的生番,他们大都英勇善战,善于骑射,这一年多来经过李克用的训练更是厉害非常。李克用的一万七千人的嫡系人马在后边掠阵,打头阵的三万多生番就是炮灰,这一点李克用很清楚。他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嫡系人马做炮灰的。
王重荣的五万人马也分成了五个方阵,随时准备出击。
在山坡上观战的杨复光干咳了一声道:“鹿晏弘,你跟满存两人带领五千人马随时准备出击,莫要折了我们忠武军的威名。”
鹿晏弘和满存躬身领命,带着人马下山坡去了。
王建疑惑道:“敌军有十五万人,鹿晏弘和满存的五千人出击的话不是送死吗?”
杨复光笑道:“前锋是李克用的军队,中军是王重荣的大军,鹿晏弘他们不过是乘火打劫罢了,哪里是真的让他们与尚让正面交锋?更何况鹿晏弘这人野心不小,他日我若撒手归西之后,恐怕鹿晏弘这小子会为非作歹,这一次若是他能死在阵中,岂不是一了百了?”
王建等人这才知道杨复光的用心,一个个心中对杨复光的心机佩服的五体投地。
王建等人正想说什么,杨复光道:“大战即将开始,有什么话以后再说,先看戏吧。”
杨复光看着山下李克用麾下黑压压的大军,全是一身黑衣,所以李克用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鸦儿军”,都是草原上的豪杰,最擅长的就是冲锋陷阵。
可这时李克用却把最精锐的骑兵放在了后边,第一排是浑身铁甲举着厚盾的重步兵,这些装备还都是王铎给弄来的,要不然李克用哪里能弄的到这么好的装备?重步兵缓缓向前推进,逐渐进入双方的弓箭射程范围,密密麻麻的箭雨如飞蝗般遮天蔽日的落在李克用的阵营中。但大多数的羽箭都被重步兵的厚盾当下了,没有造成大的伤亡。
李克用阵营中的弓箭手在重步兵的掩护下也开始了还击,投石车、床弩纷纷开始进入攻击状态,一时间战场上惨叫声四起。尚让带领的农民军装备毕竟不行,在唐军投石车和床弩等重型装备的打击下损失惨重。
尚让和赵璋见势不妙,令旗一摆,大队的骑兵蜂拥而出,向敌阵冲锋,李克用的阵营中遮天蔽日的箭雨纷纷射向大齐的骑兵,一排排的骑兵落马,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惨叫声混合成一曲独特的交响乐。
虽然大齐的骑兵损失颇重,可他们还是一往无前的向前冲,他们清楚的知道只要冲过了这几轮箭雨的攻击,李克用的步兵和弓箭手就只能认他们的骑兵队蹂躏践踏。
李克用的弓箭手在放了三轮弓箭之后,忽然向两旁闪开,前排的重步兵也纷纷让开了一条条的道路,露出了后边清一色的铁甲骑兵。李克用一声令下,李存贞、李存璋、李存信三人各领一支骑兵迎向敌阵,骑兵对冲的时候,一来看速度,二来看装备。以速度来看,尚让的骑兵受了几轮箭雨的阻拦,与后起步的李克用的骑兵速度上不相上下。可装备就相差的太远了。
尚让的骑兵都是轻骑兵,不要说战马没有披甲,就连马上的骑士也没有多少人有盔甲的。而李克用的骑兵都是铁甲骑兵,骑士也是一身的重铠,手中大多是拿的那种长柄的朴刀,很利于在马上砍杀。
而尚让的骑兵哪里有什么统一的装备?穿的都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两军对冲的后果可想而知。幸好尚让的大将李唐宾武艺高强,一连杀了李克用的好几员将领。即便是李存璋前去阻拦也无济于事,相反的李存璋都差点儿被李唐宾斩于马下了。
李存信见李存璋有危险,急忙拍马去救,两人联手才算是堪堪抵住李唐宾。
在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中,人命显得那么的不值钱,仿佛就如蝼蚁一般卑贱。
无数鲜活的生命在战场上殒命,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满地都是尸体,鲜血已经染红了遍地的黄沙,越来越多的鲜血和地上的黄沙搀和在一起,形成了那种让人从心底里厌恶的暗黑色。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战马的铁蹄踏成了肉泥,有的人甚至肠子都顺着伤口流了出来,可偏偏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在地上辗转低吟,惨叫声让人听了之后浑身起鸡皮疙瘩。
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出现过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了,二十多万人集体对决这是什么概念?王处存和周岌两人脸色都吓白了,他们手中不过只有数千人马,哪里敢在这种大规模的战斗中插手?鹿晏弘和满存也带着五千人马静观其变。
尚让也有些发了狠了,见骑兵占不到便宜,接着命令大队的步兵向前冲,希望能用优势兵力把李克用先解决掉。
可李克用也不是省油的灯,且不说他的一万七千名精锐的嫡系部队还没有出动,身后的中军还有王重荣的五万人马压阵,左右两翼是周岌和王处存,还有鹿晏弘的五千人和庞师古的三千人作为机动力量,实力也不容小觑。
喊杀声在数十里外的同州都能清晰的听到,不时的有同州的斥候把战况禀报给身在同州的朱温。朱温心里很清楚,这一战尚让必败,因为尚让的人马虽然多,但并不是黄巢的嫡系部队,战斗力和武器装备都不可能是最好的。
这场战争足足持续了一整天,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就已经分出了胜负,尚让在损失了五万人马之后不得不下令退兵。十万大军向后撤退,李克用、王重荣等率众掩杀,大齐的人马损失惨重,就连宰相赵璋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这一战李克用名声大响,尚让的人马伏尸三十里,伤亡六七万人。而李克用也损失了两万多人马。
李克用和王重荣率领大军乘胜追击,乘机包围了被黄揆、王播占领的华州,黄揆坚壁城门,李克用一时半刻也攻不下来,可华州毕竟是一座孤城,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被攻克是迟早的问题。
其实凭借李克用和王重荣的联军攻下华州还是轻而易举的,不过李克用刚刚损失了两万多人马,不肯出全力,王重荣也不想让自己的人马做炮灰,是以华州才能暂且安全。
他们没有全力打下华州的另一个原因是杨复光给李克用出的计策——围城打援。他的意思是把华州围起来,不愁黄巢不派兵来救,到时候就在援军来的必经之路埋伏一票人马,把援军消灭在半路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消灭大齐的有生力量。
果然不出杨复光所料,尚让纠集兵力试图救援华州,三月初六,尚让的人马被李克用和王重荣的伏兵在零口伏击,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长安。黄揆和王播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不得不弃城而走,撤往长安。
同州、华州已失,潼关已经没有把守的意义了。如果被前后夹攻的话,潼关必定不保。把守禁坑的张言见大势已去,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大齐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索性就学朱温一般投靠了李唐。
可他的势力不如朱温,可他毕竟也是黄巢的心腹大将,李唐朝廷为了表示对他的惊异任命他为泽州(山西晋城)刺史,赐名张全义。
葛从周见张言已经投靠了李唐,自己独木难支,唯有在敌人还没有到达潼关之前率领大队人马撤回长安。
潼关又一次被唐军占领,自此以后,长安城东面的义军据点几乎都被朱温杀了个干净了,下一步就要进军长安了。
李克用很兴奋,他没有想到梁田坡之战会那么的顺利,紧接着在零口又一次大败尚让,收复华州,并间接的促使了张言的投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顺利的让李克用都有些不敢相信,可又不得不信。
李克用的大军距离长安已经不足百里了,他们能不能一举攻下长安这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
第246章 黄颖恨意()
身在长安的黄巢已经看到了局势的不妙,派刚刚撤回长安的葛从周率兵三万扼守蓝田,以为退路,准备万一长安不可守的话就经蓝田南下。
朱温只是让麾下众将在渭水两岸招抚溃散的齐军以为己用,这些人本就是贫民出身,跟随黄巢起兵也不过是为了温饱而已,现在大齐局势不利,他们也没有生计,朱温又本是大齐的大将,现在出面招抚,他们也就顺水推舟的跟了朱温。
短短十余天的时间,朱温就召集了在梁田坡一战中逃散的溃军万余人,一时间实力大涨。朱温把这些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