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虽然他们对这种砍头的事情见了不止一次,但还是每次都要去看热闹。
这些看热闹的人见被斩首的人里边还有六七十岁的老头儿老太太,心里就有些纳闷儿,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要造反呢?他们心里暗想。
有好事的就上去问那老头儿,道:“这不是杀造反的盗匪吗?您这么大年纪了也是盗匪吗?”
那老头儿哭诉道:“强盗个锤子!昨个老子正在田里收拾庄稼,又没有犯啥子过错,就被这帮当兵的龟儿子给绑了,今天就听说要砍老子的脑壳,这叫啥子世道哦”
这老头一说话,其他人当然也不会不抱怨,一时间数百人喊冤的、骂娘的、嚎哭的干什么的都有,更离谱的是一个妇女哭喊道:“我去田里给我家汉子口吃的,路上被那些龟儿子地王八羔子给绑了来,可怜我家里还有两个娃呢”
监斩官一看下边整个乱了套了,周围的百姓也都跟着起哄,成都府本来就没剩多少官兵,大多数人都被抽调到前线去了,监斩官只带了两百人镇压场面。围观的百姓有数千人,哪里镇压的住?一时间法场上一片混乱,监斩官其实心里也清楚杨行迁的猫腻,可清楚归清楚,他可没有心思去为这些个百姓伸冤的打算。
可如今眼看着镇压不住场面了,之得对周围的百姓承诺先禀报节度使陈敬瑄再做打算,如果这些“盗匪”说的事情属实的话,一定会还大家一个公道云云。这才把骚乱的百姓暂时平复了下来,直把这监斩官急的满头大汗。
大半个时辰后,陈敬瑄在五百名护卫的簇拥之下亲自来到法场,派他的心腹西川节度使衙门的押衙高仁厚问明情况。高仁厚为人倒还正直,文明情况后十分气愤,就如实禀报了陈敬瑄。
陈敬瑄还没有来得急发火,数骑快马飞奔而来,竟然是前线的紧急军情,高仁厚结果快马送来的战报亲自送给陈敬瑄。陈敬瑄打开一看,真是气的七窍生烟,原来杨行迁在乾溪县(今四川大邑县东)被阡能杀的大败,损失三千余人。其余三千多人马四散奔逃,七千人马几乎没剩下多少。
这一下就算是陈敬瑄再能忍,也定然要勃然大怒,更何况他根本就不是城府深沉的人,他生气的接着往下看,信上竟然说韩求也帅数千人相应阡能,其他个地方率领数百人相应的更是多如牛毛。
他一气之下下令让心腹押衙高仁厚亲自率领两千人马前去替代杨行迁,并要高仁厚把杨行迁就地正法,还要他四处收罗杨行迁麾下的那些逃走的官军。高仁厚回去准备集结兵力去了,说是让高仁厚出征,但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准备好的,起码要一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如果准备不足的话,很可能惨败而归。
高仁厚能不能打赢阡能,陈敬瑄不知道,可他知道高仁厚定然不会像杨行迁那样欺上瞒下。
虽然陈敬瑄本人也不是什么好人,可他对欺瞒自己的人更加的痛恨。他可以允许自己欺上瞒下,可他不允许自己手下的人欺瞒自己。其实这就是人的本性,自己犯错可以原谅,别人犯错就不可原谅,特别是别人的这个错还侵犯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就更加的不可原谅。
西川阡能等人的暴动让身在成都的李儇恐慌万分,可他又不敢让现在仅有的万余禁军出城剿匪,只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陈敬瑄这个他的“干大爷”身上。陈敬瑄是田令孜的大哥,田令孜是皇上李儇的“阿父”,也就是干爹,陈敬瑄当然就是他“干大爷”了。
虽然陈敬瑄一再向李儇保证自己可以拿下阡能等人,李儇还是不放心,派人向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借兵剿匪。可东川也没剩多少兵力,虽然还有那么两三万人马,可也都分散在其他各城之中防守,节度使驻地遂州仅余不足不足万人,哪里敢抽调人手出去剿匪?万一被人乘虚而入的话,岂不是连自己老命都得丢掉?
蜀中的兵力大多都去了关中,三川兵力不足以对付阡能的叛乱,高仁厚虽然有些本事,可毕竟兵力不足,能不能打败阡能却殊无把握。
于此同时河中的王重荣和同州的朱温之间的战争也拉开了序幕,这场战争的开战地点一不在同州,二不在河中,却在距离同州向北两百里左右的夏阳县境内。这一场战争看似在这乱世中毫不起眼,比起长安城的大战来仿佛微不足道,却让唐末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216章 风趣的将军()
由于朱温一直关注着河中王重荣的动静,派了不少探子扮作各色人等在河中境内活动,收集着河中的一切军事行动,几乎每日都有探马从河中方向到同州汇报军情。
这一日朱温接到一封密报,是一个专门负责情报工作的将领送来的,朱温看完密报,心中有些不解。原来密函上说河中有一大批粮草北上,暂时不知道有什么目的。
朱温沉吟良久,分析着王重荣可能的目的,一边分析一边吩咐探子道:“再多派些人手去严密关注这批运粮队伍的动向,再看看押运粮草的有多少人马,前后有没有其他军队暗中跟随,有什么动静立刻向我汇报!”
那探子躬身称是,退了出去。
朱温召集众将商议,让朱珍、张存敬、徐怀玉等人时刻准备着出城作战,朱温虽然暂时不知道王重荣的具体目的,但他显然知道王重荣的这一举动是针对同州而来的。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他运这么大一批粮草到底是想干什么?
北方?同州的北方是合阳,合阳再往北是夏阳,这两座县城本来都是同州,后来又归属河中,再后来又归属同州。不过朱温打下同州以后并没有占据着两座县城,因为这两座县城地理位置不佳,易攻难守,属于鸡肋的性质,朱温的人马又不多,他根本不想分兵驻守那两座毫无意义的县城。
不过现在看来要改变计划了,朱温想了很久,想到有可能王重荣是想把这大批的粮草秘密运往夏阳或者是合阳,为了怕被朱温的人马发现,是以向北绕到黄河的上游渡江。
朱温把自己的想法跟朱珍他们说了,朱珍兴奋的道:“那我们现在就北上,先把合阳和夏阳两座县城给攻下来,再把王重荣这老小子的粮草夺了,看那老小子能把我们怎么样?”
朱温摇头道:“如果我们拿下了合阳和夏阳两座县城的话,王重荣的粮草绝对不会渡河,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先抢粮草,之后才能偷袭夏阳和合阳。不过王重荣既然敢如此做,定然有所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朱珍等人纷纷躬身答应,朱温点头道:“事不宜迟,我们这就集结兵马动身,张存敬做先锋,我带庞师古和徐怀玉率领中军,朱珍守城!”
朱珍急忙道:“什么?怎么又是我守城?三哥,你就让我去吧,你们都出去打仗,把我一个人留在同州,你让军中的兄弟们怎么看我?”
朱温肃然道:“你不要以为守城轻松,守城的职责更加重要,现在我不让怀玉他们守城是因为我知道他们只是将才而不是帅才,不足以担当守卫同州的大任。而只有你守城我才能放心,除非我自己留下,你去劫粮,但此次我怕王重荣有什么阴谋,是以一定要亲自去,你一定要记住,一旦有大军来犯的话,就派人向长安和潼关求救。现在胡真在潼关,如果同州遇险,胡真定然会全力来救,记住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朱珍听朱温说了守城的重要性之后,这才悻悻然的点头答应,可心里还是有些羡慕其他人可以上阵杀敌,而自己却只能在这里等待敌人送上门来,不由的有些不乐意,可也没有办法,只能领命。
朱温道:“你们这就下去准备,今晚吃过晚饭就出发!”
朱温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去,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的,知道这一战关系着整个同州的存亡,如果一旦失败,王重荣定然会大军从夏阳、合阳南下直取同州。虽然现在同州防范严密,又有华州和潼关相呼应,可王重荣毕竟兵强马壮,杨复光也是老谋深算之辈,义武军王处存、河东郑从谠都与之结盟,如果这数路人马都来攻打同州的话,即便是朱温与胡真联手也定然有败无胜。是以朱温想把王重荣阻挡在黄河以东,王重荣一旦度过黄河天险,同州必将不保。
朱温虽然来至二十一世纪,但他根本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他只知道大概的历史趋势,而自己正想做的事就是让这段历史发生本质的改变。所以他即便是知道原本的历史上朱温要投靠李唐才能进一步发展起来,而事实上也是如此,谢瞳就不止一次的提醒过他。
朱温缓步来到内宅,陪两个侄子玩儿了一会儿,韦凤和张小惠见朱温虽然陪着两个侄子玩闹,眉宇间却隐有忧色,两人对视了一眼,都知道朱温定然有什么心事。
张小惠让吴妈和王氏两人把两位公子先带下去,张小惠出身官宦之家,举手抬足之间自有一股高贵的气息。她在朱温府上虽然是客人的身份,说话做事却自有一股威严,是以他来这里时间虽然不长,府里的下人却都很敬重她。
张小惠等吴妈他们几个都出去后,道:“朱大人可是有什么心事?”
朱温不想让他们知道现在同州的处境而让他们担心,淡然道:“没什么,这些天可能要发生一些战事,我这就要出征了,是以来看看两万侄儿。”
他虽然说的平淡,可小惠明显的从他话中听出了几分担心,她毕竟也是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虽然是文官,可唐末时期刺史都是军政一把抓的,他整日耳熏目染,对战事也有一些了解。
小惠道:“是不是敌人实力强大?还是对这一仗没有太大的信心?”
朱温内心十分惊讶,深深的看了她一眼,道:“这你都看得出来?”
张小惠笑道:“都写在你脸上了,哪个看不出来?”
朱温下意识的摸了一把脸,脸上当然没有什么东西,不由的失笑道:“我还以为我脸上真写着字呢,原来没有么!”很明显朱温这一句话是玩笑话,这也是他不想让张小惠过于知道太多军情的原因。
张小惠见朱温如此风趣,也不禁莞尔一笑道:“朱大人还真是幽默,真没想到你不但饭菜做的好,还如此风趣,如果不知道你的身份的话哪里会想得到你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大将?”
第217章 多谢王将军借粮()
朱温看着这个跟自己当年的妻子一模一样的女子,她的一颦一笑,都在他心中泛起无数的涟漪,让他不得不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有时候他真的有一种把她紧紧搂在怀里的冲动,就像当年一样。
可他清楚的知道眼前的女子根本不是自己曾经的那个她,只不过是长相相同而已。这个女子才不过十七八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是奔三十的人了,比人家大了十来岁,何况自己已经有了黄颖了,他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很难接受这种事情。
朱温本来还想着跟这个和自己妻子相貌相同的女子多聊几句,可想到这里,却是没有了兴致,他微笑道:“我今天就出城,你们在城里好好待着,切莫轻易出城,现在兵荒马乱的,万一出了什么状况可不得了。有什么需要尽管跟吴伯提就是,还有就是请你们两位女先生多多照顾我两个侄儿,拜托两位了。”
张小惠见本来还说话风趣的朱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