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秣陵这座王气之城,颜良争雄天下的雄心壮志,便将更加有底气。
颜良麾下的那些将士,又何尝不是欣喜若狂。
他麾下的军队,多以荆州军为主,而荆州与扬州又因孙刘两家的血仇而结怨,彼此攻杀多年。
在刘表统帅荆州的十余年时间里,荆州人一直都在被扬州人压着打,不知憋了多少口恶气。
今日,这些荆州儿郎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攻入扬州的心脏,尽雪十余年的屈辱。
而那一城的士民,自也是人心惶恐,担心大举入城的荆州军,会以烧杀抢掠,来做为对他们的报复。
他们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
荆州人也许恨扬州人,但在颜良看来,无论是荆州人,还是扬州人,只要愿意臣服于他,都将是他统治和保护的子民。
眼下秣陵已破,这一城的生灵自然也就变成了颜良的子民。
这些子民就是他的兵源,他的财富来源,就是供他驱役的劳动力所在,树威便罢,颜良当然没有理由去破坏自己的财物。
城破之时,颜良便传下了军令,诸军必须严守军纪,不得烧杀抢劫,滥杀无辜,违令者必以军法处置。
颜良军法甚严,将士们自然是知道的,如今军令一下,大规模的杀戮自然就不会发生,至于个别的抢劫烧杀,那也是在所难免。
约束军纪的同时,颜良又迅速调拨兵马,填塞玄武湖,挖掘沟渠,疏导淹城的洪水。
破城而入的颜良,很快就表现出一番仁主之姿,这让惶恐不安的秣陵士民,不禁大感意外。
对臣民施恩,对敌人冷酷,素来都是颜良的一贯作风。
尽管城中大部分的人,都免遭了杀戮报复,但少数的死敌,却并没能幸运的逃过一死。
入城之前,颜良便给了周仓一张名单,命令率军入城后,佯装成为乱军,将名单上之人统统都就地斩杀,不许放过一个。
这个名单主要人物,便是孙静、孙匡、孙朗、孙翊等孙氏家族成员,凡留在秣陵城中的,统统都是被族灭的对象。
除此之外,如鲁肃、周泰等顽抗之徒的家眷,凡男丁者皆当斩杀,女子则罚没为奴,分赏诸有功将士。
杀这些人,一者是翦除孙氏一族在江东的影响力,二来也是震慑那些不臣之徒,以血腥的杀戮来达到树威的目的。
当然,公然的杀戮是不会的,毕竟颜良还打算给孙尚香留点面子。
所以他便叫周仓,在乱军的名义杀死那些该死之人,这样一来,这些人统统都死于乱军之中,自然也就关不得颜良什么事。
腥风血雨,弥漫于秣陵城中。
孙权这一逃可害苦了他的族人,孙氏一族几百口男女老幼,都被他遗弃在了秣陵城中,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成了周仓杀戮的对象。
屠杀持续了整整两日,最后清点人数,孙氏一族共被斩杀两百余口之多,除了孙权之外,所有留在城中的孙氏子弟,统统被杀了个干净。
当颜良听取周仓事后汇报时,心中不禁在感慨,孙家还真是一个非常能生的家族,当年袁绍被董卓灭门之时,才不过死了几十口人,颜良只在秣陵城一杀,就杀了两百多口。
“杀得好,孙权敢跟本将做对,这就是他的代价。”
颜良大感痛快,对待敌人,就是如此的残忍不留情。
当秣陵城中,颜良正在大肆的杀戮着孙权的兄弟们时,孙权却正驮着他的老娘吴氏,狼狈惶惶的向着武进城狂逃。
傍晚时分,孙权在百余亲兵的保护下,终于逃进了这座小城。
而随行的鲁肃,则先一个时辰逃至了此间。
入得城门时,鲁肃已经肃立在门口,恭迎着孙权的抵达。
孙权一看到鲁肃,气就不打一处来。
先前他被颜良追杀,呼喊鲁肃救命,而鲁肃却充耳不闻,弃他先逃的画面,立时就浮现在了脑海。
如今再见那张老好人的脸,孙权眉头顿时一皱,冷冷道:“子敬,你可是跑的好快呀。”
孙权的话中明显藏着讽意,讽刺他弃自己而逃的不光彩行为。
“适才一片混乱,肃也是在乱军中仓皇而走,却不想未能及时保护到主公,请主公恕罪。”
鲁肃倒是一脸的诚恳,丝毫没有丁点尴尬或是自责。
孙权本来还想训他几句的,但话到嘴边,想了一想还是给咽了回去。
眼下自己已是穷途末路,鲁肃到这个时候都没有背弃已经算是不错了,若是把鲁肃骂的给寒了心,到时候也背弃了自己,那他这位江东之主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念及于此,孙权也不再多言,只瞪了鲁肃一眼,纵马往县衙而去。
驱马入得府院,孙权先行跳下马来,向马上的母亲吴氏伸出手来,想要扶她下马。
衣衫破损,身裹着披风遮羞的吴氏,此时却是一脸阴沉,将儿子的手一把拨开,自己翻身下了马。
显然,此时的吴氏,正在怨着适才孙权用他来挡刀的行径。
“母亲一路辛苦了,先去休息吧。”孙权心觉尴尬,赶紧叫人将吴氏送往后堂去。
吴氏瞪了他一眼,阴沉着个脸大步而去。
吴氏去往了后堂,孙权这才长松了口气,虚弱无力的坐了下来。
奔行一日,孙权早是饿得慌,县令献上酒食之后,孙权也顾不上什么体面,风卷残云般的扫之一空。
酒足饭饱之后,孙权的精神头才稍稍好转身后,而鲁肃则一直默不作声,小心翼翼的伺候在旁边。
吃饱了饭,打了几个嗝,孙权这才想起了此时的处境。
如今的形势时,周泰已然战死,六千多兵马,只余下不到百余人,颜良的追兵随时都可能杀至,孙权即使是逃出了秣陵,前途也不容乐观。
一想到单凭几个郡的本钱,就要对抗颜良数万雄兵,孙权的心里就发虚。
无奈之下,孙权再次想到了鲁肃。
“子敬,让城别走之计,可是你献的,眼下折损了幼平,兵马损失殆尽,我们即使退往吴郡,也将无兵无将可用,接下来该怎么办,你还不快拿个主意。”孙权的话中尽是埋怨之意。
鲁肃听着是心中犯醉,一阵的难受。
沉吟半晌后,鲁肃暗暗咬牙,遂是拱手道:“主公,事到如今,想要扭转败局,只有让肃去冒险一试了。”()
第四百八十六章 加官进爵()
听得“称帝”二字,颜良不得不承认,那一瞬间他的心头上着实的痒痒了一下。
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杀得你死我活,昏天黑地,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一尝君临天下的滋味吗。
刘备、孙权,哪一个不是口口声声说要拥护汉帝,但到最后却都称帝称皇。
纵使是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生前却已为儿子铺好了称帝的道路。
而且颜良敢肯定,如果赤壁一役,曹操击败了孙刘联军的话,在有生之年就一统天下,他绝对不会再虚伪的做什么周公,称帝是百分之一百的。
俗话说,没有皇帝梦的中国男人不是好男人,身为穿越者的颜良,又何尝不想过一回当皇帝的瘾。
面对着甘宁亢奋的叫嚷,颜良笑而不语,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甘宁这么一劝进,麾下那些酒气上涌的武将们,顿时也跟着兴奋起来,群起叫嚷起来,纷纷的劝颜良称帝。
武将们的智谋毕竟有血,酒气一上头,最容易凭一时血气行事,而那些谋士们,此刻却要冷静的多。
“主公功业盖世,胜于秦皇汉武,身登九五,君临天下自是理所当然之事。”
庞统也站了起来,大声的附合着众将的劝进。
别人可能听不出来,颜良却听得出来,庞统那附合之言后面,一定还跟着一个“但是”。
“但是,眼下孙权未灭,江东尚未完全平定,统以为,主公此时进位为帝,似乎有些仓促了。”
果然还有一个“但是”。
不过。庞统的这个“但是”,却并未让颜良感到不悦,因为庞统的态度也很明了,他的确是拥护自己称帝的,只不过在称帝的时机上有不同的见解。
这时,甘宁却又道:“江东虽然未平,但孙权只余下几个郡,被灭是迟早的事情,眼下主公已拥三州之地。有这么大的地盘不称帝还等什么。”
甘宁虽用兵如神,武艺过人,但在政治上却尚显不足。
要知道,并非是谁的地盘大,谁就能称帝。
若是这样的话。当年官渡之战拥,坐拥八州之地的袁绍,谁的地盘能有他的大,为何袁绍到死也只称了个魏王。
颜良的头脑中,那一阵的心痒难耐已经过去,冷静的分析下,颜良很清楚。此时称帝为时尚早。
但颜良这右将军的官职,当了也有些年,眼下已拥三州之地,也该是加官进爵的时候了。否则,颜良的官职不升,他手下的这班文臣武将,又如何跟着水涨船高。
念及于此。思绪已定。
颜良便是淡淡一笑,不紧不慢道:“尔等的心思。本将很是欣赏,不过士元说得在理,凡事要一步步来,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尔等都忘了袁术的下场了吗。”
一句“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把在场的众将都听乐了。
颜良的表态,让众将知道,他们的主公自有称帝之心,但却不打算操过太急。
颜良一开口,众将想起袁术的旧事,情绪皆是冷静了下来,亢奋的情绪渐为缓和。
这时,庞统又拱手道:“主公英明,实在我等之福。不过统以为,眼下主公已有三州之地,再居这右将军之职,实与主公的实力不相衬。统以为,主公当表奏朝廷,升任大司马之职,开大司马霸府,统御三州军民。”
大司马!
刚刚冷静下去的众将,耳听得大司马三个字,马上又兴奋起来。
大司马位三公之上,高于大将军,统率国之军政大权,自皇帝以下,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颜良以今日之势,大司马的官职倒也的确符合他的实力。
“好吧,大司马就大司马,就这么定了,士元,就劳你写一道奏表,送往长安去走个过场吧。”
颜良也不做那假意推托的虚伪之举,觉得合适就干脆的决定。
“统即刻就去办。”庞统的意见被采纳,欣然应命。
诸将见颜良自表大司马,想他们的官爵也能水涨船高,自也欣慰不已,也不待奏表发出,当即便皆拜伏颜良,群起山呼“拜见大司马”。
颜良兴致高昂,心情痛快,坦然受了群下拜见,高声笑道:“本将今既为大司马,少不了尔等的功劳,论功行赏,尔等尽当加官进爵。”
听得颜良要封赏,众文武们无不大喜,更是齐呼拜谢。
这时,庞统又笑道:“主公今日官职大司马,理当称孤道寡,方显主公的威仪。”
称孤道寡么,庞统想的倒是周到。
以汉之制,凡王公及县侯之爵,或是三公之尊,均有称孤道寡的权力。
此前颜良的官职虽为右将军,但爵位却是襄阳县侯,本就是有权力称孤道寡的。
不过颜良到底是穿越者,那时总觉得自称“孤”,或是“寡人”,有些别扭,故是每每以本将自称。